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要杀外甥,马皇后穿着补丁衣服前来,朱元璋:罢了,不杀了

朱元璋要杀外甥,马皇后穿着补丁衣服前来,朱元璋:罢了,不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16 更新时间:2024/2/27 14:26:01

可是,朱元璋为了实行中央集权,在后期大肆清除开国功臣的做法,也让他背负了许多骂名。

在朱元璋晚年,当初与他共同开创大明朝的“兄弟们”已经十不足一,甚至连他的亲外甥都险些被他斩杀,所幸被马皇后穿一件破衣所救。

朱元璋为何要对自己的亲外甥下手?马皇后这件衣服又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左右朱元璋的决定?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01 天灾难挡,各自谋生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贫农出身,家中条件恶劣,他年幼时就靠给人放牛,赚取微薄的酬劳补贴家用。

纵使这样,他还是常常吃不饱饭,只能去自己的姐姐家蹭饭吃,也正因如此,他与姐夫李贞的关系十分亲昵。

朱元璋15岁时,家乡遭逢蝗灾和瘟疫,仅仅半月,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先后去世。

为了维持生计,朱元璋只能与剩下的家人被迫分开,分别过活。

流离失所的朱元璋先是在皇觉寺当了一段时间的和尚,靠着寺院提供的食物生活,后来又流浪行乞,直到加入义军,开了征战的生涯。

与此同时,李贞与儿子李文忠也因为战乱,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游走,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

正当他们走投无路之时,朱元璋在军中创出了一番名气,当上了将领。

李贞父子得知消息后,马上动身前去投被朱元璋。

虽然一路上也经历了许多苦难,甚至三两天才能吃的上一顿包饭,几次历经生死险境,不过好在他们还是找到了朱元璋。

当时三人早已阔别多时,再次重逢不禁百感交集,而每当看到侄子李文忠的样子,朱元璋都会情不自禁地自禁地想起,当时去姐姐家蹭饭的场景,也忍不住一阵伤感。

就此,李贞父子二人就留在了朱元璋的营中。

朱元璋虽然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却不吝啬对于侄子的培养,甚至还将李文忠的姓氏改成了朱,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02 功成名就、开国六公爵之一

在朱元璋的栽培下,李文忠成长迅速,年纪19岁时,就已经成为朱元璋的舍人,开始随着朱元璋东征西战。

李文忠天赋异禀,在第一次跟随朱元璋征战时立下了战功,让朱元璋倍感欣慰。此后,接连攻下青阳等四个县,在军中小有名气。

李文忠的成名一战是他平定江南之时与张士诚手下名将李伯升的那一场战役。

当时,李伯升所率的部队是李文忠的数倍有余,李文忠为了提升军中士气,首当其冲,率领军队将与敌方拼杀,将士们被李文忠的豪情所感染,士气大振。

此战李文忠追击敌军数十里,俘获敌军将领士兵众多,一时间名声大振。

朱元璋接到捷豹后,欣喜异常特意派人将李文忠召回,设宴慰劳赏赐后,才又将李文忠放回军中。

从那之后,李文忠渐渐在军中名气大盛,又接连立下许多大功。

在朱元璋分封功臣之时,被封曹国公,位列“开国六公爵之一。”

在大明王朝平定之后,李文忠一直身居要职,不仅是作为朱元璋的侄子,更是因为他出众的能力。

可是,随着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的大清洗,李文忠也被牵连其中仕途受阻。

当然,官职等虚名对于李文忠来说史次要,而真正让他痛心疾首的是朱元璋对待那些功臣们所使用的血腥手段。

胡惟庸案中,朱元璋利用胡惟庸的谋逆之名,大肆牵连、清洗旧臣,李文忠开始给朱元璋递上奏折,劝说朱元璋不要不要牵连太多。

可是,当时的朱元璋比并没有心情理睬李文忠,甚至说李文忠愚钝,看不出他的深意。

见到自己的奏折连连被朱元璋无视,李文忠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呈上奏折。

在这次奏折中,李文忠言辞犀利,直言朱元璋乱杀无辜,迫害开国功臣,损伤民心、耽误江山社稷。

朱元璋看完奏折后,龙颜大怒,当场就要将李文忠斩杀。

03 马皇后救场

朱元璋暴怒欲斩李文忠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马皇后的耳朵里。

马皇后深知朱元璋对李文忠的宠溺,又何况李文忠已经是这世上,朱元璋为数不多的亲人之一。

得到消息的马皇后,连忙从柜子中找到一件满是补丁的旧衣服,慌忙换上之后,便火急火燎地去见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马皇后这身打扮,顿时愣在了当场,虽然马皇后一直勤俭,但是也不至于穿有补丁的衣服。

见到朱元璋后,马皇后含泪道:“这可是我唯一的旧衣服,每当我看到它,我总会想起许多以前的事。”

朱元璋听到马皇后的这话,一时间过去的种种也涌上了心头,不由得感慨万千。马皇后虽然没有明说,但朱元璋又岂能不知她为何而来。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也熄灭了心中的怒火,感叹道:“想当年我家中十余口人,如今也只剩下了文忠了,他如果不是我外甥,今天我必斩了他。罢了,不杀了。”

马皇后的出现,挽救了李文忠的一条性命,同时也是保留下了朱元璋唯一一位旧亲。

在那之后,李文忠虽被罢官,但是与朱元璋的关系却是越来越好,直至四年后病逝。

此后,朱元璋追封他为岐阳王,配享太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粮食陈化的原因有哪些?政府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产量最高的粮食是什么,宋朝粮食储备方法,宋朝的粮食是什么

    由于宋朝是在战乱之中建立的,所以宋朝时期的农业发展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非常的差,所以宋朝时期人民的吃饭问题就更加的迫切,面对粮食陈化就更加的重视,宋太宗曾经就说过“国家大本,食足为先。”为了防止粮食因为陈化而浪费宋朝政府推出了非常多的解决措施。一、天灾导致的粮食

  • 明朝建国,衍圣公左右逢源,朱元璋鄙夷道:你家都当几十代汉奸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如何对待衍圣公,衍圣公现在叫什么,衍圣公孔令怀

    每个朝代开国,紧要之事就是要找到孔氏后裔,并加以封爵、进官,以笼络天下士人。在宋、金对峙时期,甚至同时出现过两个衍圣公。可见孔氏后人这块金字招牌,对封建王朝的重要性。公元1267年,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大元。忽必烈也在第一时间按前朝惯例,册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鉴于孔氏子孙左右逢源,金来降金,蒙来降蒙

  • 明代底层宗室的艰辛:三十未婚,乞讨他乡,甚至不惜勾结蒙古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同时规定后世子孙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只能在封地安享一生。没成想这些宗室日后却成为朝廷极大的负担,地方上为祸一方,财政上吃垮了国家经济。朱元璋剧照明代中后期,宗室人口急速膨胀,导致一省之粮“犹不足以供禄米之半”。没有禄米怎么办?拖欠呗!越欠越多,越欠越久,长者多数年。又不能从事其他工作,只能

  • 文臣上位,武者没落?浅析宋朝初期的“文武之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所有文臣排行,宋朝文臣的地位,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

    可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实行这样的政策,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皇权也更替频繁,相比较政治而言,武装力量才是皇权的根本,拥有军权也就拥有了皇权。当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政策区别于任何一个朝代,直接导致了宋朝的历史地位也颇受争议。一、黄袍加身,对武人的警惕1.多次见证禁军拥立唐朝

  • 探析范仲淹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中所起到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范仲淹北宋前期还是后期,北宋范仲淹的一生,北宋时期范仲淹做了什么贡献

    上行下效,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北宋官场逐渐形成了不知变通、因循守旧的风气,对于统治者而言,这样的官僚体系有好有坏。好处自然就是官员都满足于现状,没有人会想着造反,但坏处就是这样的官僚体系并不能做多少实事,社会矛盾逐渐加深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范仲淹就是北宋中期思想和政治变革的先驱者之一。北宋统治者自身

  • 张居正身后事:死后险遭刨棺戮尸,长子被逼自尽,家人饿死十余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自明神宗登基后,在神宗母子的支持下,张居正强力推行改革新政,为大明延长国祚数十年。凭此不世之功,张居正生前也被赐予无以复加的恩宠。但是张居正的结局并不完美,在他死后不久便遭到朝臣倾轧,皇帝的反噬。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张居正死后,张氏一族受尽屈辱,兄弟、诸子被流放。可怜张居正一代名臣,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 朱元璋批奏折到深夜,宫女懂事端来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为啥要斩送粥的宫女,朱元璋一生批了多少奏折,朱元璋连夜批奏折

    朱元璋的人生可谓是非常的励志,要知道,许多能够成为皇帝的人,是因为出生于皇室,所以才有资格去与自己的兄弟进行竞争,夺取最终的皇位继承权。但是,朱元璋就并没有这样的命运,他出生于贫寒人家,但是却用自己的力量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他常常批奏折到深夜,但是有一天却不同于

  • 圣人王阳明百年之后的家族丑闻:子孙为争袭爵位,相争二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四大圣人王阳明,为啥说王阳明是千古第一圣人,王阳明的家族史

    直到隆庆二年十月,王守仁嫡子王正亿袭新建伯爵位。断承四十年的新建伯爵又回到了王守仁子孙手中。王守仁家训,图侵删关于“新建伯”爵位坎坷的封爵始末。波折诡谲的王守仁“新建伯”之封!历经三位帝王五十余年争袭事件的爆发万历五年,第二代新建伯王正亿卒,有二子,长子承勋,次子承恩。王正亿嫡长子王承勋袭爵,如此传

  • 圣人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平叛:“断藤峡”攻心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阳明大藤峡平叛经过,王阳明走出逆境,王阳明最强攻心术

    王阳明像,图侵删王阳明出征两广思恩府岑氏,是从北宋仁宗皇祐年间就开始世袭思恩知州。正德元年,朝廷开始对思恩府推行“改土归流”,以朝廷流官,取代岑氏的世袭官制。世袭了四百五十多年的岑氏子孙,当然不满朝廷此的举动。由此引发了岑氏后代一系列的反叛行动。其中岑孟在嘉靖五年反叛明廷,史称“岑猛之乱”。由都御史

  • 北宋宰相晏殊,抛去诗词不说,他对北宋的政治贡献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晏殊最经典的词,晏殊北宋宰相,北宋 晏殊之前还有哪些词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天涯地角有时尽,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是才子,但他也是政客,并且不是什么无名小卒,而是一位有作为的宰相。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已经很难了,但晏殊无论是文学还是官场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他还是个“教书先生”,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这三个名字耳熟吗?随便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