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身边有一女子,紧要关头能顶千军万马,没她朱元璋难当皇帝

朱元璋身边有一女子,紧要关头能顶千军万马,没她朱元璋难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17 更新时间:2024/2/3 13:34:54

封赏国戚成泡影,斩杀功将止屠刀。匡扶社稷扬仁爱,保护太医抛药疗。正气满身千载颂,母仪天下万年高。“这首诗歌颂明太祖孝慈高皇后,就是常说的马皇后,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陪伴朱元璋从农民起义军一步步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她辅佐朱元璋的故事不胜枚举,今天就简单说说这个深受百姓喜爱的”大脚皇后“。

公元1332年,马秀英出生于新丰里马家,父马公,母郑媪,母亲在马氏出生不久就去世,马公对这个独女宠爱有加,视为掌上明珠。马氏自小也十分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尔后,

马公因杀人避仇,远逃他乡,便把女儿托付给好友郭子兴,马氏就成为郭子兴的养女。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氏出落得越发模样端庄,神情秀越,性格也十分温婉,深得郭子兴夫妇钟爱,

想要给她择一良配,以慰马公在天之灵。元末政治腐朽,社会黑暗,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不堪压迫的人民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统治。公元1352年,郭子兴在安徽定远举起义旗,自称元帅,各地民众积极响应,投奔郭子兴,其中就有朱元璋。

朱元璋进入郭子兴义军后,表现出相当强大的个人能力,每逢战事都冲到最前面,得到的战利品从不贪墨,悉数上交给元帅郭子兴,郭子兴发下的赏赐,他也不会独占功劳,而是将赏赐分给大家,他为人仗义,处事得当,在军中有很高的声望。郭子兴也十分信任他,每逢大事都要和他商量。

郭子兴见朱元璋面相特别,按《明史》说法“

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觉得他日后必成大器,便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他,马氏与朱元璋成亲之后,和朱元璋感情十分深厚,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用心辅佐他。

朱元璋虽打仗勇猛,精明能干,深得郭子兴倚重。但

郭子兴这个人性情暴躁,忌才护短,又好听谗言,迟疑寡断。而建功无数的朱元璋自然会惹得其他将军眼红,他们就联合起来在郭子兴面前诽谤诬陷朱元璋,受到挑唆的郭子兴,多次猜疑朱元璋,并对他加以斥骂,甚至把他关押起来,每一次都是马氏从中斡旋,才让朱元璋脱离险境。

郭子兴去世后,

朱元璋凭借自己在军中极高的声望顺利接管起义军,马氏便帮朱元璋处理军令文书,在马氏的打理下,这些文案都处理得井井有条。除帮朱元璋处理公务外,马氏还号召军中家属为士兵缝补衣物、制作草鞋。当朱元璋战败,军心不稳时,马氏甚至拿出自己的钱犒劳士兵,提升士气。

《明书·懿文皇太子纪》中记载着一个故事:朱元璋与陈友谅打仗时,有一次被陈友谅追击受伤,多亏马氏背着伤重的朱元璋才逃出生天。此事被太子朱标绘成一幅画放在怀中,太子朱标与朱元璋政见不合之时,被朱元璋追打的朱标故意把这幅画落在地上,朱元璋看到之后痛哭一场,也不打朱标了,说明朱元璋对马氏确实感情深厚。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疑心病重,嗜杀功臣,是马皇后的苦心规劝,才挽救不少无辜功臣,避免许多冤狱。比如开国功臣朱正文、李文忠,还有南京富商沈万三

马皇后因善史书,总结前朝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宦官作乱,朱元璋便听从她的劝告禁止内侍掌权。

同时,马皇后作风节俭,

建议朱元璋要爱惜民力,不要大兴土木,为做出表率,马皇后自己日常生活都过得非常节俭,吃粗茶淡饭,穿自己缝制的衣物,还把自己缝的衣服送给其他嫔妃公主穿,并规劝她们要珍惜财物,体恤百姓的辛劳。

常有臣子向朱元璋进献金银珠宝,马皇后便给朱元璋说,

前朝走向末路正是由于这些金银财宝,真正能够使江山永固的,是贤德之士,让朱元璋多招贤纳士,朱元璋听取马皇后的意见,拒绝大臣送的礼物。公元1382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发誓余生不再册封皇后,以示对妻子的怀念,马皇后死后,无人劝阻的朱元璋也变得更加嗜杀。

《明史》里对马皇后给予极高的评价,称赞她“

母仪天下,慈德昭彰”,作为一个妻子,她是丈夫的贤内助,不仅给丈夫出谋划策,还多次救朱元璋于危难之中;作为一个皇后,她是人民的守护神,劝止朱元璋滥杀功臣,以身作则爱惜民力,伟哉马皇后,《明史》之言不虚。

参考材料:

《明史》

更多文章

  • 明朝中期第一名将,从奴隶到大将军,开创对付蒙古骑兵的绝招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每当中原王朝衰落之时,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就会趁势而起,在中原虚弱无力之时入侵掠夺,使得中原百姓损失惨重。汉朝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卫青勒石燕然的功绩成为了后世将领的追求,守卫边疆,驱逐外族,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梦想。明朝的建立正是驱逐了外族,将元朝赶到了草原所重新创建了王朝。提起明朝,我们随口能够说出

  • 李景隆是朱棣放在朱允炆身边的卧底?后面朱棣的态度表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景隆和朱棣决战,李景隆朱棣傻傻分不清,朱棣为什么要打李景隆

    李景隆其实上面说的三个原因都不是李景隆失败的根本原因,比如第一个原因说是李景隆不行,这一点或许有那么一点原因,但是只是局限于统率打仗方面,在举手投足,书画文字,知识兵法上在当时绝对是一流。《明史》:"景隆,小字九江。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大概的意

  • 宋代人到底有多爱洗澡?沐浴行业的兴盛,也是宋朝经济的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宋朝经济发生的变化,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初中历史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后来民间的娱乐方式,沐浴似乎是中国古代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难怪苏轼会在《安国寺浴》中这么写道:“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一、沐浴的多样性1.仪式与习俗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沐浴在早期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事。在全球范围内,沐浴似乎都与庄重的仪式或者思绪

  • 李善长,朱元璋说是大明之萧何,但为何最后两人的结果却截然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善长对朱元璋忠心吗,历史上朱元璋与李善长,历史上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

    萧何剧照萧何是汉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作为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萧何帮助刘邦管理了大后方,让刘邦上前线没有后顾之忧,为汉朝开国举贤荐能,从不避讳,为汉朝的建立添砖加瓦,从不邀功,建国后刘邦说:"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这是刘邦对萧何的最高评价,从这句话里也足以说明萧何对于刘邦和汉朝处于

  • 朱高炽对朱棣说两段话就解决了问题,朱棣就是想拒绝都没有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高炽为啥否定朱棣的下西洋国策,朱高炽怼朱棣完整版,朱棣临死前和朱高炽说的话

    话说明仁宗朱高炽在面对自己的父亲朱棣的时候,总是唯唯诺诺的样子,看上去没有做皇帝的样子,可是有一次朱高炽突然变了一个态度,对朱棣没有恭敬如斯,而是甩脸子,这一次真算是破天荒了。朱棣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胖儿子居然敢这样跟他讲话,于是耐心地听完了朱高炽的讲话。朱高炽面对着自己的父亲虽然很气愤但是却不敢抬头

  • 朱高炽和杨士奇解释自己独断的原因,是何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士奇活到几岁,杨士奇朱瞻基夜谈,朱棣临终对话杨士奇

    明仁宗朱高炽在接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疏后,对杨士奇说:“把当地的税粮免除一半。”杨士奇赶紧答道:“这个还是跟户部和工部说一下吧?”我就在想,这个杨士奇竟然拿皇帝的话不当事,还提出来对下属说一下的建议,不禁想问,这个大明朝到底是谁说了算的?但是如果真的了解明朝的内阁制度的话,就会打消这个疑问的,原因其

  • 朱元璋要杀外甥,马皇后穿着补丁衣服前来,朱元璋:罢了,不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朱元璋为了实行中央集权,在后期大肆清除开国功臣的做法,也让他背负了许多骂名。在朱元璋晚年,当初与他共同开创大明朝的“兄弟们”已经十不足一,甚至连他的亲外甥都险些被他斩杀,所幸被马皇后穿一件破衣所救。朱元璋为何要对自己的亲外甥下手?马皇后这件衣服又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左右朱元璋的决定?故事还要从头

  • 宋朝粮食陈化的原因有哪些?政府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产量最高的粮食是什么,宋朝粮食储备方法,宋朝的粮食是什么

    由于宋朝是在战乱之中建立的,所以宋朝时期的农业发展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非常的差,所以宋朝时期人民的吃饭问题就更加的迫切,面对粮食陈化就更加的重视,宋太宗曾经就说过“国家大本,食足为先。”为了防止粮食因为陈化而浪费宋朝政府推出了非常多的解决措施。一、天灾导致的粮食

  • 明朝建国,衍圣公左右逢源,朱元璋鄙夷道:你家都当几十代汉奸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如何对待衍圣公,衍圣公现在叫什么,衍圣公孔令怀

    每个朝代开国,紧要之事就是要找到孔氏后裔,并加以封爵、进官,以笼络天下士人。在宋、金对峙时期,甚至同时出现过两个衍圣公。可见孔氏后人这块金字招牌,对封建王朝的重要性。公元1267年,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大元。忽必烈也在第一时间按前朝惯例,册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鉴于孔氏子孙左右逢源,金来降金,蒙来降蒙

  • 明代底层宗室的艰辛:三十未婚,乞讨他乡,甚至不惜勾结蒙古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同时规定后世子孙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只能在封地安享一生。没成想这些宗室日后却成为朝廷极大的负担,地方上为祸一方,财政上吃垮了国家经济。朱元璋剧照明代中后期,宗室人口急速膨胀,导致一省之粮“犹不足以供禄米之半”。没有禄米怎么办?拖欠呗!越欠越多,越欠越久,长者多数年。又不能从事其他工作,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