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时期的刘关张桃园结义,到隋唐时期的秦叔宝、程咬金结义,再到宋朝的梁山结义,这一套程序基本是一成不变,甚至连说辞都没有丝毫改动。然而古往今来做出这些承诺的人虽然很多,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貌似梁山水泊的宋江李逵等寥寥数人做到。
不过宋江与李逵之所以能够做到“同死”,更多的还是出于宋江一个人的主意,他被高俅等人设计在酒中下毒,自己喝了毒酒之后立刻感到腹中疼痛,心知命不久矣。首先想到的却不是救治,这并不符合常人的选择,也不是报仇杀人,这并不符合梁山好汉的选择,而是想“我这一生未做坏事,却落得这样结果”,于是立刻就写信给李逵,邀请他“同商大事”。
李逵本来就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当初在梁山的时候就最为坚定反对诏安,一听说是“大事”,便难免会猜疑是再次起兵,于是兴冲冲地立刻赶过来,先是喝了一顿接风酒,然后便问起大事何为?结果没想到宋江已经在酒中下毒,所谓的大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只是说兄弟两人从此可以同死,哪怕死后也可以在一起,也算是不违背结拜时的承诺,让李逵这个刚猛一辈子的糙汉泪下如雨。
那么宋江被毒杀之前,为何一定要拉着李逵一起呢?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结拜时的承诺吗?相信包括李逵在内,也不会有如此单纯的想法,这其实更多是出于宋江一个人的私心。他既然自认为在“生前未做坏事”,那么在“死后也不能让人把清名坏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个人的名誉问题,他不想让自己在死之后,更因为兄弟们的缘故而再次背上反贼的名号,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
而此时的梁山水泊在接受招安之后,连年征战,曾经啸聚一方的英雄好汉们早已经风流云散,所以宋江其实并不怎么担心其他人。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李逵这个莽汉子,至今依然单身一人无家室的牵挂,做起事情来还是像当初那样不顾后果,在知道自己被朝廷毒杀之后必然再次用自己的名义造反,而这必然“有损一生清誉”,于是多次救宋江于刀下的李逵就被自家兄长一杯毒酒干净利落地赐死。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