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时,若马皇后还活着,朱棣是否还敢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靖难之役时,若马皇后还活着,朱棣是否还敢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02 更新时间:2024/1/29 0:12:08

朱棣在登上那皇帝宝座之前,却也有如被流放一般,以万金之躯,以杰出之才,被迫偏安一隅。朱棣在以清君侧为名造反之前,不得不说的便是建文帝的削藩之举。为了保证帝王权力的集中,削藩势在必行,但建文帝采取的政策,却着实过于偏激。削藩之初,周王被囚,湘王举家自焚,齐王被囚,代王被囚,岷王流放于漳州。

三位藩王被囚,一位被流放,更有一位藩王连性命都不曾留下。建文帝着实操之过急,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诸多藩王的忌惮,他不敢放权于藩王,只想集权于中央。有这五位藩王的前车之鉴,作为藩王之一的朱棣,自然诚惶诚恐,坐立难安,当建文帝的削藩之剑即将指向朱棣之时,他又当如何抉择?

退,手中权力被收回,连偏安一隅这个小小的念想都得不到满足,甚至有可能客死他乡,而进,成则为王,败不过一死。在建文帝削藩之初,可谓是乌烟瘴气,朝廷之中竟无人阻止。朱棣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同样恃才放旷,在治国一事上,他自认比建文帝强了不知多少倍。

朱元璋越过子侄辈,传位给建文帝,就已经让他耿耿于怀,而建文帝削藩之举,犹如一把刀,时时刻刻悬在他的颈侧,这又让他如何心甘?而清君侧,则是由于建文帝削藩之举,不给藩王留生路,此时天下将乱,以清君侧为名,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于朱棣而言,建文帝削藩之举太狠,诸多藩王心中怨念,此为天时;朝廷之中名将被赶尽杀绝,他若反,朝中无人,此为地利;而有着绝佳政治才能,又能够死死压着朱棣的马皇后却又早已身陨,此乃人和。此天时地利人和之时,朱棣如何不反?清君之侧,还天下安宁。

说到明初,还有一人不得不说,那便是马皇后。马皇后与长孙皇后一样,有着千古贤后之名,但她们二位之间,又有所不同。可以说,朱元璋能够开国,这位马皇后可谓是居功至伟。她陪伴着朱元璋,从最初籍籍无名的小辈,成为了一局开国的帝后。这样一位贤后,她必定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政才,倘若有她在,那朱棣,是否还敢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

若她在,建文帝削藩之举不会如此操之过急,那朱棣所谓的清君侧也就不再成立,他若是再造反,师出无名,又怎会那么容易就成功?况且,若马皇后在,朝中即便无人可用,依照这位贤后的眼光,必定也会用可用之才。建文帝所用主将李景隆,在军事之上,不过一个草包而已,朱棣打他,就像是老子打儿子,简直易如反掌。

同样,若是这位贤后还在,朱元璋在晚年之时,也不会滥杀开国功臣。有马皇后从旁劝谏,开国名将必不会死,在朱棣造反之时,倘若有一位开国名将在,他必定只有败局。朱元璋与马皇后是年少夫妻,二人之间情比金坚,他晚年之时,滥杀无辜,若有马皇后从旁劝谏,便不会被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更不会被他以一射之地的兵力逆袭王师。

由此看来,若是马皇后还活着,朱棣必定不能反的,即便是他被自己的野心所支配,鬼迷心窍的想要造反,那也必定成功不了。马皇后若在,在建文朝,那便是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她积威甚重,朱棣同样也十分敬重她,他必定不会造反。总而言之,马皇后倘若还活着,明朝必定是一片安定,而建文帝,自然还可以安安稳稳地当着皇帝。

朱棣会起兵造反,一半是因为他的野心,而另一半,却是因为建文帝的削藩之举。建文帝削藩,操之过急,一开始,便是要将诸位藩王赶尽杀绝的势头。燕王朱棣为了自保,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他的野心,因此起兵造反。

此时于他而言,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倘若马皇后还活着,那此时于朱棣而言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将不复存在。所以说,想要保证一朝的安定,那朝中,必定要有一位贤才的存在,这位贤才的条件有些许苛刻,他要有识人之明,要在朝中有分量,要使皇帝听他劝谏。马皇后便是这样一个角色,而建文朝之所以被颠覆,便是因为没有这样一位贤才的存在。

参考资料:

《登幽州台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嫡长子孙也不能袭爵?明成祖:抓阄定输赢吧!大明仅此一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像—图侵删首任遂安伯—陈志陈志,四川重庆府巴县人,元至正二十四年,率领族人归附刚刚称吴王的朱元璋,被授予正七品总旗的职务。洪武三年,此时距离至正二十四年归附已经八年,陈志才升迁为宣州卫百户,可见陈志在开国期间八年间,几乎没有任何表现。洪武八年,升燕山中护卫副千户,这也是陈志改变命运的一次升迁。

  • 朱元璋身边有一女子,紧要关头能顶千军万马,没她朱元璋难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背后有一个非常好的女人,朱元璋一生三个贵人,朱元璋身边唯一得到善终的人

    “封赏国戚成泡影,斩杀功将止屠刀。匡扶社稷扬仁爱,保护太医抛药疗。正气满身千载颂,母仪天下万年高。“这首诗歌颂明太祖孝慈高皇后,就是常说的马皇后,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陪伴朱元璋从农民起义军一步步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她辅佐朱元璋的故事不胜枚举,今天就简单说说这个深受百姓喜爱的”大脚皇后“。公元1

  • 明朝中期第一名将,从奴隶到大将军,开创对付蒙古骑兵的绝招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每当中原王朝衰落之时,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就会趁势而起,在中原虚弱无力之时入侵掠夺,使得中原百姓损失惨重。汉朝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卫青勒石燕然的功绩成为了后世将领的追求,守卫边疆,驱逐外族,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梦想。明朝的建立正是驱逐了外族,将元朝赶到了草原所重新创建了王朝。提起明朝,我们随口能够说出

  • 李景隆是朱棣放在朱允炆身边的卧底?后面朱棣的态度表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景隆和朱棣决战,李景隆朱棣傻傻分不清,朱棣为什么要打李景隆

    李景隆其实上面说的三个原因都不是李景隆失败的根本原因,比如第一个原因说是李景隆不行,这一点或许有那么一点原因,但是只是局限于统率打仗方面,在举手投足,书画文字,知识兵法上在当时绝对是一流。《明史》:"景隆,小字九江。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大概的意

  • 宋代人到底有多爱洗澡?沐浴行业的兴盛,也是宋朝经济的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宋朝经济发生的变化,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初中历史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后来民间的娱乐方式,沐浴似乎是中国古代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难怪苏轼会在《安国寺浴》中这么写道:“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一、沐浴的多样性1.仪式与习俗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沐浴在早期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事。在全球范围内,沐浴似乎都与庄重的仪式或者思绪

  • 李善长,朱元璋说是大明之萧何,但为何最后两人的结果却截然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善长对朱元璋忠心吗,历史上朱元璋与李善长,历史上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

    萧何剧照萧何是汉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作为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萧何帮助刘邦管理了大后方,让刘邦上前线没有后顾之忧,为汉朝开国举贤荐能,从不避讳,为汉朝的建立添砖加瓦,从不邀功,建国后刘邦说:"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这是刘邦对萧何的最高评价,从这句话里也足以说明萧何对于刘邦和汉朝处于

  • 朱高炽对朱棣说两段话就解决了问题,朱棣就是想拒绝都没有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高炽为啥否定朱棣的下西洋国策,朱高炽怼朱棣完整版,朱棣临死前和朱高炽说的话

    话说明仁宗朱高炽在面对自己的父亲朱棣的时候,总是唯唯诺诺的样子,看上去没有做皇帝的样子,可是有一次朱高炽突然变了一个态度,对朱棣没有恭敬如斯,而是甩脸子,这一次真算是破天荒了。朱棣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胖儿子居然敢这样跟他讲话,于是耐心地听完了朱高炽的讲话。朱高炽面对着自己的父亲虽然很气愤但是却不敢抬头

  • 朱高炽和杨士奇解释自己独断的原因,是何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士奇活到几岁,杨士奇朱瞻基夜谈,朱棣临终对话杨士奇

    明仁宗朱高炽在接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疏后,对杨士奇说:“把当地的税粮免除一半。”杨士奇赶紧答道:“这个还是跟户部和工部说一下吧?”我就在想,这个杨士奇竟然拿皇帝的话不当事,还提出来对下属说一下的建议,不禁想问,这个大明朝到底是谁说了算的?但是如果真的了解明朝的内阁制度的话,就会打消这个疑问的,原因其

  • 朱元璋要杀外甥,马皇后穿着补丁衣服前来,朱元璋:罢了,不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朱元璋为了实行中央集权,在后期大肆清除开国功臣的做法,也让他背负了许多骂名。在朱元璋晚年,当初与他共同开创大明朝的“兄弟们”已经十不足一,甚至连他的亲外甥都险些被他斩杀,所幸被马皇后穿一件破衣所救。朱元璋为何要对自己的亲外甥下手?马皇后这件衣服又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左右朱元璋的决定?故事还要从头

  • 宋朝粮食陈化的原因有哪些?政府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产量最高的粮食是什么,宋朝粮食储备方法,宋朝的粮食是什么

    由于宋朝是在战乱之中建立的,所以宋朝时期的农业发展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非常的差,所以宋朝时期人民的吃饭问题就更加的迫切,面对粮食陈化就更加的重视,宋太宗曾经就说过“国家大本,食足为先。”为了防止粮食因为陈化而浪费宋朝政府推出了非常多的解决措施。一、天灾导致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