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47 更新时间:2024/1/19 12:23:15

范仲淹求学时读书非常刻苦,且抱负不凡。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真宗率百官去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学子们争先恐后地去看,唯独范仲淹不受其扰,仍旧闭门读书。同学跑来叫他,说你怎么不去看呀?范仲淹笑着说:“将来再见也不晚。”

换玉带

丁谓随真宗出游,真宗下诏,赐给随从众臣每人一条玉带。当时跟随出游的辅臣有八人,而玉带只剩七条,此外还有一条尚衣玉带,价值数百万。丁谓想要尚衣玉带,又掂量自己的资历尚浅,怕得不到,便对发玉带的人说:“不必发尚衣玉带了,我自己带着一条小玉带,可以用它来谢恩,将来回到京城再补发也不迟。”有司于是照办。等谢恩时,众人玉带皆宽绰光鲜,唯有丁谓的玉带只一指来宽,真宗见状,对有司说:“丁谓的玉带和众爱卿的悬殊太大,赶快换掉。”有司回奏:“只剩一条尚衣玉带了。”真宗说:“赐与丁爱卿。”

坐怀不乱

司马光娶的是龙图阁学士张存的女儿,张夫人通情达理,二人非常恩爱。遗憾的是,司马光到了三十多岁仍无子嗣。连襟庞元鲁及其夫人便想张罗着给司马光纳个妾,与张夫人商量,张也表示同意。不久,庞氏夫妇果然给司马光物色了一个,然而司马光并不领情,从未瞧过她一眼。庞氏夫妇以为司马光碍于夫人情面,故意视而不见,便招呼张夫人去赏花,给他们创造机会。该女子满心欢喜,精心打扮一番之后,去书房给司马光上茶,柔情似水,媚眼桃腮,熟料司马光怒不可遏,正色道:“夫人不在,你竟敢来这里,速速出去!”

怕后人笑

欧阳修晚年,亲自修订平生所写文章,很认真,也很辛苦。其夫人劝他休息,便开玩笑说:“何必这么辛苦呢,难道还怕老师批评吗?”阳修笑道:“不是怕老师批评,是怕后人笑我啊。”

竹叶太少了

王祈对苏轼说:“我最近作了一首《咏竹》的诗,其中有两句最为满意。”说着便吟道:“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问苏轼感觉如何。苏轼万难忍住笑,说:“这两句诗好是好,就是竹叶未免太少了!”王祈不解,问:“怎么会少呢?明明是‘叶垂千口剑’嘛!一千片竹叶不少了。”苏轼笑道:“一千片自然不少,可是一万竿竹子才有一千片叶子,算起来平均十竿竹子一片叶,岂不太少了?”王祈听后满面羞愧,尴尬异常。

寇准执拗

寇准很执拗,有次在大殿奏事,说话很不得太宗心思,太宗一怒之下,拂袖欲走,寇准居然扯住太宗的衣服不让他走,弄得太宗极为尴尬。

寇准三十岁时,太宗赵光义有心重用他,又怕他年轻不老成,很纠结。寇准得知后,每天猛吃地黄和饵芦菔等中药,没几天便须发全白,顺利荣升参知政事(副宰相)的高位。

苏轼服输

有次苏轼拜访王安石,在书房等候时,见书桌上有首《咏菊》的诗稿,刚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诗中所说的“西风”应该指秋风,“黄花”又称菊花,秋天正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怎会有“吹落黄花满地金”的情景呢?于是提笔在下面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看了,笑着对苏轼说:“屈原《离骚》里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怎么说秋菊不落瓣呢?况且黄州那里就有这样的景象。”后来苏轼被贬去黄州任团练副使,第二年重阳时,一连刮了几日大风,风停后,苏轼去后园赏菊,却惊讶地发现,原来花满枝头的金菊,竟只剩几根空枝,枝下则落英满地,一片金黄。苏轼猛然想起几年前王安石的话,对其愧疚不已。

高俅发家史

高俅最初是苏轼门下的一个小厮,后来转去侍奉驸马王晋卿。徽宗赵佶未登基前,与王晋卿关系极好,一次赵佶外出,途中想修饰一下鬓发,却忘了带篦刀,便借王晋卿的来用,感觉很合手。王晋卿告诉赵佶,他还有一把和这个一样的新篦刀,便让高俅送过去。正赶上赵佶在园子里踢蹴鞠,高俅便站立一旁观看,赵佶见他看得用心,便问:“你也会踢这个吗?”高俅说会一点,于是结结实实地露了一手。赵佶大为中意,派人回复王晋卿:“篦刀我很满意,送篦刀的人我也很满意,一并留下了。”自此,高俅开始平步青云。

包拯受骗

包拯担任开封府尹时,明察秋毫,断案神明,却也有被骗的时候。有次一个案犯当受杖脊,施刑的小吏受了贿,对案犯交代说:“今天府尹大人一定会对你施刑,到时候你就大呼小叫地为自己辩解,我有办法减轻你的处罚。”到得公堂,包拯审案,吓唬案犯说,如不从实招来就要大刑伺候。案犯按照小吏的交代,兀自辩驳不已,小吏上前大声呵斥道:“快快出去受脊杖,瞎啰嗦什么。”包拯怪小吏滥用职权,命人将小吏按倒当庭打了一顿板子,反而放宽了对那个案犯的处罚,只按一般从犯的标准实施了杖刑,以示警示众吏不可太嚣张。不想正着了那个小吏的道儿。

低调的官二代

范正平是范纯仁的儿子,自小勤奋,去离家二十里外的觉林寺求学,且穿着十分简朴,鞋子比普通的儒生还寒酸。范纯仁当宰相后,范正依然勤俭如昔,上学从不坐车,来回都要步行,夏天时常拿一柄破扇遮挡毒日头,谁都不知道他是当朝宰相的儿子。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路过扬州,到大明寺歇脚,见墙上有首诗写得不错,问是谁人之笔,寺僧答说是王琪。晏殊于是差人将王琪找来,二人一起谈天说地,好不惬意。之后二人又去池塘边游玩,其时正值晚春时节,见到落花满地,晏殊突然想起一件事,说:“我有个句子,想了好几年,至今没有对出下句。”王琪问是什么句子,晏殊随口念道:“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完即应声而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拍手叫绝,后来便将这句诗写到了《浣溪沙》词里:“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受晏殊的推荐,王琪后来去了崇文院任职。

大家都在看

文学小说《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全本整理汇总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教材回忆汇总

全本《写作技巧方法》整理汇总

全本小说《黎明的河边》整理汇总

这儿是文学与历史爱好者的聚集地。这有小说和散文,还有诗词,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关注起来,一起读书养性,方可脱胎换骨。

更多文章

  •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除了实在打不过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辽澶渊之战兵力对比,宋辽澶渊之战历程,澶渊之盟对辽宋的影响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现在的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四省市的大部分地区。这块区域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较为充足的降水,所以,适合发展农业。经过历代人的辛勤开发,这块区域已是当时全国人口、经济位居前列的地区了。再加之,这块区域因为自己的地理条件,是历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因此,北宋初期的几十年

  • 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是谁?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18天皇帝,李自成当了皇帝后干了哪些事视频,李自成为什么只做了42天的帝王

    可以说,李岩作为李自成身边最具谋略的人,是他最早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方针,为起义部队赢得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拥戴。可以说,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功臣,最后,却是不得善终。据《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之后,有人传来河南所有起义军向明军投降的消息。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后,火

  • 汤和年过70,却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汤和被朱元璋降为征南将军,汤和与朱元璋谁大,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提出辞职

    这是明史通俗读本《明朝那些事》所记载的一段辛酸故事,而汤和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所要讲的主人公。那么汤和是谁呢?他是明朝开国大将,与朱元璋是同乡,乃是布衣之交,也是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在明朝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也是少数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功勋大臣。那么位高权重的他,到底是如何善始善终的呢?汤和是濠人

  •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崇祯皇帝吗?其实,是他的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时间中,对首辅大臣张居正极为尊敬,跟随其读书时态度恭敬有加,几乎每年都会重重赏赐其父母。张居正一次腹痛,他亲自下厨做面。张居正身体痊愈后,朱翊钧很是高兴,拉着对方的手,连

  • 朱元璋当皇帝要为父母迁坟,刘伯温一看:这座祖坟一动就会坏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坟墓,朱元璋哭被刘伯温看见,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什么反应

    但凡是事业有成者,必然都经历过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过程,这一点已经成为从古至今的定律,何况是像朱元璋那样一朝成帝王的人,过往的经历更是让很多人瞠目结舌,根本无从想象。朱元璋从小的生长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之中,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又有一个别名朱重八。当时因为家庭条件特别不

  • 朱元璋请名师教子,名师反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给后辈立下的规矩,朱元璋的三个绝招,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自然是要请一个名师来教导,找来找去之下,他找到了宋濂。此人1310年出生,从小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强,有神童之称。闻人梦吉、吴莱等人是他的师傅,宋濂尤其精通五经,在学识上就连刘基也夸赞不已。早年元朝就听说过他的名声,邀请他去担任翰林编修,但宋濂拒绝了。他的心里只有著书,他在那个年代也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的

  • 真有“穿越者”吗?河南出土一明朝石碑,碑上:扯淡再也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石碑现在现状,河南发现明朝石碑吗,明朝石碑真实历史

    历史在不断变迁,前人为后人留下无数瑰宝,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实力强大,吞并周边小国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大将白起在南征时期,无意间在敌国城池土壤下,发现了一块青铜文物,上面记载了商朝时期历史,为人们研究商朝带了巨大突破。中华历史长河,流淌了五千年从未间断,河水也孕育了无数历史瑰宝。每一个时代内,都有着属

  • 元朝虽不受后人待见,却有一个很爽的“福利”,其他朝代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老百姓过得如何,元朝的真实生活水平,元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全面统治传统汉地的政权,所以日本人也趁机搞出了“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论调,企图以此来调动个民族之间的敌视情绪。而事实上,元朝统治者实行的一些政策,也给了这一观点支持者以口实。比如元朝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蒙古、色

  • 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为何在教科书中,人们却对王安石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给王安石的一封信关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有用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宋朝时的王安石变法,但是,却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变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它。由“三冗危机”引起的财政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怨声不断。1069年,

  • 朱元璋微服私访,与瓜农相谈甚欢,离开后下令:赶紧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亲自微服私访,朱元璋微服私访没想到被当街羞辱,正史朱元璋微服私访过吗

    朱元璋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朝廷税款的人,一直在四处躲债,过着风雨飘摇的生活。元朝时期,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锐,普通的民众被分为四等,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汉人、南人都是贱民。蒙古人民不断的压榨百姓,甚至可以不用劳动就享有其他民族的财产,徭役沉重,灾荒不断。在朱元璋17岁时,濠州发生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