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到底是对还是错?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到底是对还是错?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7 更新时间:2024/1/20 5:16:15

话说,在崇祯二年六月,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双岛斩杀了东江总毛文龙。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年之后,袁崇焕也被崇祯以九条罪状磔死,也就是凌迟。

四百多年来,学者们围绕着袁崇焕和毛文龙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力挺毛文龙,认为:袁崇焕妒贤嫉能,与后金联手杀了毛文龙;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毛文龙是罪有应得,活该被砍死。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分析一下毛文龙被斩的真相,看看袁崇焕在这件事情上的功过得失。

民间的看法主要受那些大众媒体的宣传影响,也有很大一部分接受了当下比较流行的网络文学的观点。记得笔者曾看过一个名叫石悦的小说作者写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其文风幽默风趣,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也使得一直以来不为世人所知的明史,渐渐的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在我看来,书写的很好,但书中的某些观点却严重的扰乱了公众对于历史的正确认知。书中写道:“要诋毁崇祯,无需谩骂,无需污蔑。只需要开讲一个人——袁崇焕。因为,袁崇焕是被崇祯干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焕,把他说成千古伟人,而如此为人,竟然被崇祯干掉了,所谓自毁长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祯和历史上宋高宗(杀岳飞)之流归为同类。”

他的观点是:历史对袁崇焕的真实评价并不高,是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减少统一中原的阻力,控制舆论,故意塑造袁崇焕的英雄形象,通过宣扬英雄蒙受不白之冤而间接的贬低崇祯,诋毁大明朝。当然,除了石悦之外,还有很多人有着同样的看法。他们关注到的是袁崇焕历史形象的变化,将袁崇焕“大明忠臣”的正面形象直到清朝才广为流传归因为清政府的炒作,而草率的推断袁崇焕本人的形象。

那么,这样的做法是否有失公允呢?

首先,反间计之说究竟是真是假?也许是有意,也许是资料的缺乏让这些民间发表看法的人集体否认这样一件事情。学术界一般都认为:袁崇焕的死是中了后金的反间计的缘故。当然。口说无凭,有史料为证。在《满文老档》、《东华录》、《清史稿》等官方的历史文献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

《老档》记载道:“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仙之言,详告明崇祯帝,遂执袁督堂,磔死。”那么,高鸿中,鲍承仙两人是谁呢?是叛徒。史书记载两人之后便投向了大清,虽然,他们是清太宗的谋士,但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唯一可以拿出手的便是使用反间计害了袁崇焕。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反间计的存在的话,那么,在朝鲜的文献中找到的关于后金使用反间计的记载就可以实锤了,毕竟,统治者可以篡改清朝历史,总不能跑到朝鲜去改它国的史料吧。《燃黎室记述》中写道:“崇焕既诛文龙,虏使满月介等到义州,辟左右密语府尹李时英曰:“欲杀文龙,结于崇焕;费尽心机,今幸始得杀之,愿公误泄。”闻着皆笑之。

由此可以看出,民间对袁崇焕得看法确实有失公允。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袁崇焕的死,阉党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气,袁崇焕有被诬陷的嫌疑。

所以,我们对于袁崇焕的态度绝不能一票否定。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毛文龙其人。很多人激烈的否定袁崇焕,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他斩杀了毛文龙这位数次将后金的铁蹄挡在关外的英雄人物。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毛文龙真的是一个忠君爱国,品德高尚的总兵吗?我们还是要从事实出发来评价他。

镇江一战开辟了抵御后金的第二战场之后,满朝上下纷纷喜不自胜,请求全国各地派兵支援毛文龙的军事活动,同时赋予他极高的指挥权,在东江毛文龙已经有了专杀和便宜行事的大权。毛文龙获得权力之后,并不是想着怎样彻底解决后金,而是将注意力转到了权力上面,整天想着扩张权力。

甚至,为了不受文官的节制,他违规使用巡抚才有的权力,上疏弹劾不听他话的文武官员。官员告状之后,他甚至想找到是谁揭发他的,嚣张至极。到明朝中后期,为了让毛文龙专心打仗,无后顾之忧,朝廷给予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并没有派监军前去。

这就使得毛文龙所讨要的兵马钱粮无需一一检验,可以毫无顾忌得虚兵冒饷。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毛文龙就注定膨胀,逐渐的脱离朝廷掌控。在崇祯初年,东江军镇得兵额仅有四万多人,而毛文龙上报的数量多达十万之众。实际上,朝廷下发的银饷,他只贪污了银子,对于粮食确实秋毫无犯。

但是,仅仅有粮食根本不够士兵们吃啊,所以,经常会看到毛文龙等高级士官在城里享乐,基层士兵暗暗诅咒的情形。并且,东江镇地处海岛,总兵大权在握,很容易生出割据一方的想法,事实上,毛文龙的确有这样的想法。然而,明朝却和大唐时期的节度使有着本质的区别。

东江镇并没有财权,他只有兵,而没有钱。另外,从地理上来看,一旦他和朝廷闹掰,朝廷派人将山东前往海岛的路封死之后,岛上的人要么狗急跳墙,要么原地等死。所以,毛文龙将自己贪污而来的银两都用来贿赂朝廷权贵了。除非他彻底生出反心,否则他一定要在朝堂有自己的势力。

自然,他也会通过这一实力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阉党成员爱财的性格成了最理想的贿赂对象,因此,他买了很多朝鲜的特产,貂皮,人参等等送给朝廷的权贵。在后来发生了东江迁镇的风波之后,他所结交的阉党成员立刻行动起来,并且,成功的阻止了东江移镇的决定。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袁崇焕真的是无能之辈吗?肯定不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行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清除了大明东北之地的隐患,沉重的打击了那些有拥兵自立之心的势力,彰显了大明的威严。

其次,成功的遏制了东江将权日益膨胀的趋势,虽然说,后来也有内斗的发生,但是,都成不了什么气候,已经没人敢嚣张跋扈的和朝廷作对了。

另外,毛文龙死亡之后,朝廷得以再次得到了国内部队的全部指挥权,严肃军纪之后,军队的战队力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决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袁崇焕并不是那种目光短浅之辈。而毛文龙死后,他的亲信们气势汹汹,俨然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袁崇焕处乱不惊,迅速的安抚了大部分士兵,有条不紊的安排了军权的交接,整个过程,愣是没有引起任何大范围的兵乱。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袁崇焕所展现的手段和谋略,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人,你跟我说他是一个无能之辈?他所做的事情,换位思考,今天的我们有几个能够做到?所以,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袁崇焕绝不是无能之辈,毛文龙也不是什么忠肝义胆的大将军。

那么,为什么世人对这二人的评价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错呢?

笔者认为:这是人们内心的成见问题,就像某个电影里所说“人内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人们对于袁崇焕的评价总是基于这样两件事情。

一是,袁崇焕造成了东江的无主状态,最后更是发生了内乱,还直接导致一些人投向了大清;

二是,毛文龙在世之时确实使得后金不敢进犯,而他死后,后金却可以长驱直入,己巳之变更是证据。

然而,却从来没有人具体的研究这两人所做的事情,便草率的肯定毛文龙,否定袁崇焕。甚至于,某些文人名正言顺的袒护毛文龙,诋毁袁崇焕是“卖国贼”。所以,我们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说任何话都要拿出证据,不能片面的分析问题。

这里,笔者贴一句梁超的话:“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这话看着有些过,但以当时明朝局势,袁崇焕可以当之!

参考资料:

【《明史·袁崇焕传》、《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明朝那些事》、《满文老档》、《东华录》、《清史稿》】

更多文章

  • 岳飞虽死,后代却是一代比一代牛,二十一世孙战功不输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岳飞的五个儿子后代谁最厉害,甘肃秦安岳飞后代,岳飞的23世孙

    从古至今,英雄层出不穷,他们以傲人的气势和英勇的事迹闻名千古。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仅仅古代的英雄就数不胜数,刘备、项羽、蒙恬、霍去病等。无数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后人铭记与仰望。但是要说哪位历史上的英雄最让人敬仰,那必然是岳飞。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代名将,一生金戈铁马,战功赫赫。岳飞从二十岁就

  • 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历史绝对很有趣,宋朝最有趣的人和事,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音频

    范仲淹求学时读书非常刻苦,且抱负不凡。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真宗率百官去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学子们争先恐后地去看,唯独范仲淹不受其扰,仍旧闭门读书。同学跑来叫他,说你怎么不去看呀?范仲淹笑着说:“将来再见也不晚。” 换玉带丁谓随真宗出游,真宗下诏,赐给随从众臣每人一条玉带

  •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除了实在打不过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辽澶渊之战兵力对比,宋辽澶渊之战历程,澶渊之盟对辽宋的影响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现在的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四省市的大部分地区。这块区域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较为充足的降水,所以,适合发展农业。经过历代人的辛勤开发,这块区域已是当时全国人口、经济位居前列的地区了。再加之,这块区域因为自己的地理条件,是历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因此,北宋初期的几十年

  • 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是谁?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18天皇帝,李自成当了皇帝后干了哪些事视频,李自成为什么只做了42天的帝王

    可以说,李岩作为李自成身边最具谋略的人,是他最早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方针,为起义部队赢得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拥戴。可以说,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功臣,最后,却是不得善终。据《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之后,有人传来河南所有起义军向明军投降的消息。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后,火

  • 汤和年过70,却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汤和被朱元璋降为征南将军,汤和与朱元璋谁大,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提出辞职

    这是明史通俗读本《明朝那些事》所记载的一段辛酸故事,而汤和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所要讲的主人公。那么汤和是谁呢?他是明朝开国大将,与朱元璋是同乡,乃是布衣之交,也是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在明朝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也是少数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功勋大臣。那么位高权重的他,到底是如何善始善终的呢?汤和是濠人

  •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崇祯皇帝吗?其实,是他的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时间中,对首辅大臣张居正极为尊敬,跟随其读书时态度恭敬有加,几乎每年都会重重赏赐其父母。张居正一次腹痛,他亲自下厨做面。张居正身体痊愈后,朱翊钧很是高兴,拉着对方的手,连

  • 朱元璋当皇帝要为父母迁坟,刘伯温一看:这座祖坟一动就会坏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坟墓,朱元璋哭被刘伯温看见,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什么反应

    但凡是事业有成者,必然都经历过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过程,这一点已经成为从古至今的定律,何况是像朱元璋那样一朝成帝王的人,过往的经历更是让很多人瞠目结舌,根本无从想象。朱元璋从小的生长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之中,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又有一个别名朱重八。当时因为家庭条件特别不

  • 朱元璋请名师教子,名师反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给后辈立下的规矩,朱元璋的三个绝招,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自然是要请一个名师来教导,找来找去之下,他找到了宋濂。此人1310年出生,从小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强,有神童之称。闻人梦吉、吴莱等人是他的师傅,宋濂尤其精通五经,在学识上就连刘基也夸赞不已。早年元朝就听说过他的名声,邀请他去担任翰林编修,但宋濂拒绝了。他的心里只有著书,他在那个年代也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的

  • 真有“穿越者”吗?河南出土一明朝石碑,碑上:扯淡再也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石碑现在现状,河南发现明朝石碑吗,明朝石碑真实历史

    历史在不断变迁,前人为后人留下无数瑰宝,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实力强大,吞并周边小国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大将白起在南征时期,无意间在敌国城池土壤下,发现了一块青铜文物,上面记载了商朝时期历史,为人们研究商朝带了巨大突破。中华历史长河,流淌了五千年从未间断,河水也孕育了无数历史瑰宝。每一个时代内,都有着属

  • 元朝虽不受后人待见,却有一个很爽的“福利”,其他朝代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老百姓过得如何,元朝的真实生活水平,元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全面统治传统汉地的政权,所以日本人也趁机搞出了“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论调,企图以此来调动个民族之间的敌视情绪。而事实上,元朝统治者实行的一些政策,也给了这一观点支持者以口实。比如元朝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蒙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