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接连3个阴谋,马谡魏延都在算计之中,厉害了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接连3个阴谋,马谡魏延都在算计之中,厉害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01 更新时间:2024/1/13 9:53:22

当年受百姓所累,刘备三军一天只能行走10多里路,后来还是被曹操给追上,而且刘备的百姓,还有兵士大部分都被曹操收编。《三国志/先主传》有记载,“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其实说到此处,很多朋友便会发现一个问题,刘备绝对不是真正的百姓着想。道理很简单,刘备知道,此时带着百姓他一定会被曹操追上,而且最终的后果也是很惨。但是,刘备他不能明面上放弃这10多万民众,因为放弃民众就相当于是放弃天下。

为此呢,刘备他是宁愿自己冒险,他也不愿意丢掉百姓。所幸,关羽的救兵来得及时,加上张三爷的阻截,这才让刘备在当阳长坂,逃过曹操的毒手。后来,刘备与孙权达成联盟,但是其中好几次都与孙权闹得不开心,特别是在关羽死后,刘备甚至是出动了举国之兵,前去攻打孙权。那么,在历史之上刘备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特别是人在临死之前,那更是将他的生平性格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到这一点,不妨来看看刘备在临死前,大耳老板都有什么表现呢?

首先,刘备乃是生活在,公元161年-223年6月10日,刘备一生呢,一共差不多是走过了63个年头。本文,着重来看一下,刘备在临死前的一年时间里,他都做了什么?

刘备在临死前的一年时间,也就是公元222年6月,开始到223年的6月左右。在这个时间阶段,发生在刘备身上的大事主要有4件,第一件就是率领蜀军与孙权交战,妄图打败孙权,如此便可以强大自身实力。第二件事就是在夷陵大败,不但损兵折将,而且连自己都差点死在了战场之上。第三件事就是在白帝城拥兵自守,伺机反攻孙权。第四件事情,就是在临死之前,号召诸葛亮等人前来做后事安排。

其实,仔细看这4件事情的先后顺序便会发现,他刘备此时的确不再像是之前入川之时那样软弱了。他也懂得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今日的朋友,也许明白就成为敌人。说白了,这个时候的刘备才能真正和曹操一争天下。不管是从实力,还是从个人观念的改变,刘备他都和曹操拉短了距离。

在刘备临死前一年所发生的4件事情之中,有争议,而且流传千年的事情,就是白帝城托孤。而且,白帝城托孤这个事情,还被写进教科书之中。相信,不少朋友应该都还有些许印象。不过,当时更多的同学或许就是对刘备的崇拜。相信有不少朋友认为,刘备他是一个难得的明君,很少有人能够发现刘备他其实还有另外一面。

其实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他是连续制造出3个阴谋,马谡魏延都在算计之中,就连诸葛亮都无法跳出刘备的算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玩弄的几个阴谋,这真是让人细思极恐!不信来看看。

其一,可怕的人事安排,临时提拔李严,绝非表面那样简单!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他把李严任命为中都护、尚书令。李严这个人的能力其实和法正刘巴等人是无法相比的。但是刘备为什么要特别重用这个李严呢?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在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蜀汉的实力已经大减,从之前的占据荆州数郡,已经演变成独占益州了。

地盘、将士的损失,对于刘备来说是致命的,特别是现在自己这把老骨头也快倒下了。怎么办?自己的儿子刘禅,他的领导能力、智力、号召力、亲和力,不管比什么,他都不可能像自己一样,一下子搞定,益州集团的各个势力,同时还有跟随自己多年的荆州势力。

其实,刘备的做法也是非常聪明的,此时,益州内部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这个李严。因为,此时法正、刘巴均已去世。只有这个李严,他是东州集团,还有益州集团所赏识的知识分子。只要稳住此人,那么,蜀汉东州、益州派系便会趋于稳定。换句话说,才有可能听命于后主刘禅的统治。

刘备正是知道李严的重要性,才对李严加以重任,并且让李严为托孤重臣,与丞相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这一招安排,其实就是一个局,可笑的是李严竟然自动入局,最终还翻了船。

其二,算计马谡、魏延二人。

为什么说刘备是在白帝城算计马谡魏延二人呢?道理也很简单,众所周知,刘备在任命诸葛亮为托孤大臣,辅佐刘禅之时,他还提出一个可怕的要求。在《三国志/蜀书九》之中有这样的记载,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明确提出,马谡这个人不行,你不要重用他!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刘备在临死之前,为什么要拉马谡下水呢?要知道,刘备如此说话,再怎么也会影响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甚至真的像刘备所言一样,放着马谡不管不顾。

那么,刘备让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到底有什么深意呢?也很简单,刘备先是重用李严,其目的是为了稳住,东州、益州势力。那么,中伤马谡,难道是要打压荆州势力吗?其实则不然,刘备他正是在防备着诸葛亮。

防备诸葛亮什么?害怕他会犯错。因为马谡这个人,在刘备看来就只会吹牛,而无一件功劳。况且,在刘备生平,并未发现马谡真的有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诸葛亮,能够提出像《隆中对》这么优秀的战略出来。

当然了,对于魏延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魏延当时是没有受到邀请到白帝城的,其实你想一下,魏延是刘备一直提拔起来的,为什么在即将离世之时,竟然不让这个昔日的战友,前来送他一程?甚至,对魏延只字不提?很简单,此人不靠谱。

或者是换句话来说,魏延这个人亦不是需要特别照顾的人。因为,刘备深深明白,此时自己的蜀汉集团许靖董和黄权、法正这些老伙计已经不在了。特别需要,李严来中和势力,然而魏延脾气暴躁,极容易坏事。

而此时唯一可以制约魏延的也就只剩一个赵云,还有就是诸葛亮了,因此呢,在刘备临死之前,有意让诸葛亮制约魏延。到了必要时刻,当然还可以将魏延连要拔起。

其三,刘备有意暗示,待蜀汉政权有变时,诸葛亮可以权宜行事,“君可自取”。

刘备当时,到底跟诸葛亮说了什么话呢?“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此乃是刘备在世之时,对诸葛亮说的心里话,此段话如果从表面上来看,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在刘禅无法辅佐的情况之下,让诸葛亮自己做成都的主人。诸葛亮当时听后,立即下跪,声称自己绝对不是那种卖主求荣,背叛君主之人。

其实,对于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用孔明自己说,或许很多朋友都会知道。诸葛亮绝对不会做背叛蜀汉的事情,但是刘备为何却要说“君可自取”?细想一下,这4个字绝对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那么刘备说这4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此时的蜀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首先刘备是带着大部分蜀军的精锐在夷陵战死。其次,在刘备养伤期间,蜀汉内部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三国志》记载,“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看看蜀汉的这个黄元已经开始反叛刘备了,其实作为一国之主,刘备他此时已经知道了蜀国后面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果不其然,《三国志/后主传》中记载:“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於吴,据郡不宾,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益州雍闿反叛、张裔率领兵士归吴。 你知道,此时蜀国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吗?大半个蜀国国土,已经易姓。

而在刘备即将去世之时,黄元就率先反叛了,为了延续、或者是保住自己多年的江山。刘备才说“君可自取”,但这4个字,绝对不是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而是要让诸葛亮治理政事,从刘备的临死安排来看,刘备他是深懂诸葛亮的。刘备他知道诸葛亮善于为政,这样便可以治理好蜀国,同时又能处理好于吴国的关系。

而在用武方面,刘备便让李严为主,让李严做了中都护,如此人事安排,不但可以促进蜀国益州内部集团的和睦。从而,也可以避免蜀地旧势力与,诸葛亮为主的荆州派系发生直接冲突。如果,刘备把权利都划分在荆州派系上,那么蜀国的反叛态势,一定会更加不可控制。

不过,刘备当时“君可自取”,其目的也有双重性。一来,刘备担心李业纠集蜀汉旧势力,反对刘禅称帝及其统治。有可能会推翻刘禅的统治,因此刘备才让诸葛亮“自取”,意思就是赋予诸葛亮特殊的权利。在李严为害之时,有权把李严拿下,甚至是登上帝位。

后来,李严劝诸葛亮进加九锡继而称王。然,诸葛亮却表明,他和李严一样都是刘备的托孤重臣。其实,诸葛亮这是在维护刘备的遗令。同时,这也正是诸葛亮道义的一面。

然而对于刘备来说,他在临死之前,却接连3个阴谋。对于千古智相,诸葛亮来说难免有些不公。但作为君王,似乎刘备的做法也能说得过去。只是苦了魏延、马谡这两个小虾米…

试想,如果后期刘备不在人世。益州势力、荆州势力势必会相争,而魏延,就是最能惹事的一个。因此,刘备才让诸葛亮可以自取,其中包含可以处置魏延。当然,马谡如果犯下严重错误,同样也要处罚。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临终留下锦囊:抬棺绳断处下葬,两千年后世人才知此举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抬棺断绳便葬的故事,诸葛亮死后为啥要抬棺,诸葛亮的三个锦囊

    “托孤悲蜀相,捐躯五丈哀。尽忠报国志,功尚遮华盖。”这两句诗词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他本是退隐的高人,但却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最后为刘备所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担起了治国的重任,全力辅佐起来刘禅,也就是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刘禅虽是名义上的皇帝,但他却根本担不起大任,将所有的事情都交予诸葛亮处理。一直到

  • 秦末天下大乱,为何不召回岭南秦军对抗刘邦项羽?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末秦军能打赢项羽不,秦末义军和项羽谁强,秦末的项羽

    史书并未记载王翦是如何攻打百越的,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又灭亡了燕国和齐国统一了天下,又过了2年,秦始皇发动了专门针对百越的战争,前后有三次,第一次是屠睢率领50万秦军兵分五路攻打百越,伤亡数十万人,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是任嚣和赵佗率领30万秦军攻打百越,这一次征服了百越之地,并在当地设置了南海郡、

  • 陈阿娇做错了何事?为何会被刘彻废掉后之位,惨死于冷宫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彻四岁的时候,长公主刘嫖问他,你愿意娶阿娇做媳妇吗?刘彻认真地说,如果能娶阿娇做媳妇,我要建一座金屋给阿娇住。长大后,刘彻娶了阿娇,但他并没有百般疼爱阿娇,而是废掉了阿娇的皇后之位,还将她打入冷宫,惨死在了冷宫。阿娇做错了何事?刘彻要如此待她。一、栗姬、刘嫖交恶栗姬是汉景帝的宠妃,为汉景帝生下了刘

  • 孟达:被刘备诸葛亮嫌弃,却轻松斩杀了徐晃,他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达怎么打败徐晃的,三国演义徐晃被孟达射死,孟达对徐晃的影响

    而徐晃,大家都知道,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实力也是不凡,与各路将军对阵都不落下风,领军打仗更是不在话下,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猛将,却被一位刘备和诸葛亮逗嫌弃的小人物轻松斩杀,这其中又有怎样的隐情呢? “良将”徐晃遇到明主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人,徐晃初次登场是在杨奉帐下,负责护送汉献帝,与当时的曹操

  • 汉朝权衡出土,揭开张仲景药方不管用的原因,怪不得中医会逐渐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古代中医张仲景图片,张仲景古代治病故事,张仲景祖传秘诀

    不论是在西医还是中医里,“抛开剂量谈疗效都是耍流氓”是两边的共识。对于剂量的认识上,我国在很早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提到了药剂的用量。而我国的度量衡是在秦始皇横扫六国之后才统一的,随着时代的更替,度量衡也在随之变化,而每个朝代的度量衡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因此不同朝代的著作中

  • 避其锋芒的较量,赢得最后的荣光,三国东吴政权最后的胜利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魏灭吴之战,三国蜀国和吴国的决胜战役,历史三国东吴的末路

    这场战争是三国后期,吴国陆抗进攻西陵杀叛将步阐的一次战争,也是东吴政权在灭亡前打得最后一次大胜仗了。其实起初陆抗方面的条件并不是很好,没有任何优势,还面临下属叛逃导致的军事机密泄漏风险,陆抗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了。陆抗将军靠着他这些年征战沙场总结的智慧扭转局势,最后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那么这其中都经

  • 有教授建议删除诸葛亮《出师表》?他一针见血指出:宣扬愚忠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世对诸葛亮和出师表的评价,诸葛亮出师表原视频,出师表中的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然而陕西省委党校退休历史教授胡觉照,却对此有惊人的不同看法。他提出《出师表》作为必修课文,宣扬的是一种“愚忠”,不利于辨识能力不完全的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军事观,应该从课本中删除,用华歆的《止战疏》来替代。华歆是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名士,他的这篇《止战疏》写于太和四年,当时魏明帝令曹真、司马懿伐蜀,而华歆

  • 为何历代皇帝都穿黄袍,只有秦始皇穿黑袍?专家:他们想,但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为什么不敢穿黄袍,秦始皇为啥穿黑袍,清朝皇帝黄袍与黑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业余爱好也越来越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剧行业发展的相当火热。因为人民对古代生活的向往与好奇,古装剧也成为了中国最火热的剧种之一。人们看到电视剧中的帝皇征战,就能体会到与和平时代全然不同的感觉。看过了了大量的古装电视剧之后,有一些细心的观众发现了一个

  • 蜀汉被灭时场面多么惨烈?皇帝受辱太子被杀,两大盖世名将惨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蜀汉灭亡有多惨,蜀汉阵营哪些人被杀了,蜀汉灭亡真实原因揭秘

    历史上最为让人关注的莫过于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诸葛亮留给后世无数经典的作战技巧,他的聪明和计谋也让后人们为之深受鼓舞。魏国的曹操,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都在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里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或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蜀汉被灭时场面有多惨烈,皇帝受辱太子被杀,两大盖世名将惨遭灭门。说到蜀汉

  • 曹操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不,他在盗墓界的地位比这还要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真的设立过摸金校尉吗,曹操是摸金的祖师爷吗,历史上的曹操真的盗墓吗

    不过如果说到正史,曹操可就不只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了,应该说“摸金校尉”的祖师爷都是他的手下;而另外一派与“摸金校尉”并称的盗墓门派“发丘天官”,他们的祖师爷也是曹操的手下。是不是觉得很难以接受?一直以为曹操只有多疑、好色的毛病,这万万没想到他还喜欢挖人祖坟,还挖出了个“名垂千古”出来。其实这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