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在第五次率军北伐曹魏的过程中,因为操劳过度而生病,他又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依然每天极其勤苦地操劳于政事以及军务,最终病重不治而亡,终年54岁,被蜀汉后主刘禅追封为“忠武侯”,所以后世人们多将其称为“武侯”,亦即诸葛武侯。 诸葛亮在蜀汉官民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声望,在他去世以后,很多的官员以及百姓,都纷纷上书朝廷,希望能够为诸葛亮创建庙宇以供后人祭祀,但是刘禅在上朝让群臣来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尽管众说纷纭,但是最多的一种说法还是这并不符合礼制,所以当时并没有建庙。
由于蜀汉百姓们对诸葛亮的感情十分深厚,尽管朝廷没有专门建庙,百姓们依然自发地组织起来,每到节日的时候,就会在道路上祭祀诸葛亮,这种风气渐渐蔓延全国,朝廷官员们也都知晓。于是在景耀六年(263年),诸葛亮逝去29年以后,专门祭祀他的武侯祠开始修筑。 武侯祠在历朝历代都有扩修,到明朝初年的时候,更是已经与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以及其坟惠陵联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所以我们今天在说武侯祠的时候,也有包括刘备的庙宇与陵寝,不过人们通常只会想到诸葛亮。
武侯祠的占地面积不断增大,但是其中所祭祀的人物却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在诸葛亮之外,还有着蜀汉众多的名将与文臣雕像,关羽、张飞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殿,另外还有着“文武廊”,分别供奉着蜀汉十四名文臣、武将的雕塑。 文臣以庞统为首,包含了简雍、费祎、邓芝等人,武将以赵云为首,包含了马超、姜维、黄忠、廖化等人,可以说将蜀汉那一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基本上都已经囊括在内,然而唯独却缺少了此人,而且他还是可以与张飞并列的虎将,他就是魏延。
魏延在蜀汉将领中,是公认的“五虎将”以外第一人,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以后,包括张飞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汉中太守这个职位非张飞莫属,但是刘备却将这个职位给了魏延,而文武百官在最初的惊讶之后,也没有人对这个任命感到困惑。 可见在蜀汉君臣的心目中,魏延本身是能够与张飞并列的虎将,而且他从跟随刘备开始便多次立有大功,后来跟随诸葛亮北伐也算是功勋卓著,那么在武侯祠中为何没有他的雕像呢?
这主要是因为魏延对诸葛亮有一些不服气,他因为所进献的“子午谷奇谋”没有被诸葛亮采纳,就认为自己的实力受到了诸葛亮的压制,认为自己可以比诸葛亮更好地完成北伐,以至于在诸葛亮遗令撤军后,他依然不听从,说:“怎么能够因为一个人而废除大事呢?” 不过魏延随后被杨仪用“造反”的罪名给诛杀,并且被灭三族,他在蜀汉长期被污名化,所以等到263年,蜀汉开始建立武侯祠的时候,其中并没有供奉魏延的雕像,后来历朝历代尽管对武侯祠多有修建,但是人们考虑到魏延对诸葛亮的这种不满,便也没有将其雕像加入进去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成都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