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周瑜、法正和庞统并称为三国时期的四大谋臣,而他们四个恰好都是英年早逝,那么这四个谋臣里面谁的死对三国局势影响最大呢?
无疑是在伐蜀之战中死在落凤坡的庞统。或许很多人认为应该是能使曹操成大业的郭嘉,毕竟俗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的能力无疑是很强的,但这句话就有点牵强附会之嫌了。
毕竟二者的定位不一样,主要是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一下打没自己的积蓄,丧失统一全国的能力。在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痛哭道: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很多人就觉得说如果当时郭嘉没死,说不定曹操不仅不会打败仗,甚至还能直接把孙刘联军打败,一统南北,三国乱世也就到此结束。
这话显然是高估谋士之地位,赤壁之战时,虽说郭嘉没在,但程昱和荀攸都是跟着的,这两人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恐怕是不下于郭嘉的。至于能力,能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又会逊色多少呢?这两人难道没有看出赤壁之战存在的问题么?想必他们也是进谏过的。
不过刚刚平定北方地区的曹孟德此时已经是觉得天下尽在掌中,小小的孙刘联军,又如何比得过袁绍呢?
至于他说什么郭嘉在,自己不会犯错,那就纯属甩锅行为。即便郭嘉还活着,料来也劝不住此时的曹丞相的。周公瑾也和诸葛亮并称,而且不是郭嘉那种强行牵扯。
周瑜确实很有战略眼光,面对过来寻求联合的刘备,他甚至直接建议孙权软禁刘备,这种态度下,周瑜若在,南郡压根就不可能被刘备借去。至于未来刘备的基本盘益州,周瑜早就有进攻的想法,当然周瑜若要打益州能否打下来也是一个问题,毕竟益州的易守难攻是出了名的,刘备当初也是被刘璋请进益州的,相当于已经极大地降低了攻伐的难度。
但若周瑜还在,南郡不借给刘备,那么孙权这边其实面临的局势会更加恶劣,曹操给到合肥很大的军事压力,而南郡的北边正好就是襄阳和樊城,如果曹操直接从合肥、襄樊和江夏入侵,孙权这边很难招架得住。
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之后,不仅促成孙刘联盟,而且把襄樊的压力都转移到刘备那边。
所以说周瑜死后孙吴还能三国鼎立一段时间,若是没死,恐怕孙吴当时就要被曹操的百万大军给拿下。
法正其实和郭嘉有类似之处,当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诸葛亮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止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先且不论法正个人能力如何,就刘备伐吴这件事肯定没人能劝下来。
荆州这个地方对刘备来说战略意义太重要,丢了之后再想争霸中原就难上加难,而那个时候吕蒙、甘宁这些东吴大将都已经死去,刘备认为此时伐吴即便不能大胜,至少是可以收复荆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劝不住刘备,法正也不行。既然这三个谋臣的死对局势其实都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什么庞统就有呢?
因为按照刘备的计划,庞统是和自己一起打益州的,诸葛亮则留在荆州协助关羽,
但庞统的死让刘备不得不带着诸葛亮入川,留关羽独守荆州。关羽一个人显然守不住,果然在襄樊之战失败后被孙权偷袭北荆州,若是当时庞统没死,诸葛亮也在荆州,可以想象孙权偷袭荆州成功的机会很小。
保住荆州,坐拥益州的刘备也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个庞大势力,统一全国都有可能。郭嘉、周瑜、法正和庞统都是三国时期很有能力的谋士,他们若是活着,肯定都能在三国争霸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可惜天妒英才,他们都英年早逝,若只从他们的死产生的影响来看,庞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或许就能对历史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读史时需要多加思考。
参考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