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那么伟大,为什么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却不提自由呢?

孔子那么伟大,为什么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却不提自由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5 更新时间:2024/1/25 0:59:00

[var1]

与此同时,周室权威与力量严重下降,无法维持统一秩序、无力约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论如,战争都是非残酷的。这种局面的一个负面作用就是社会秩序紊乱,导致一定程度的人口死亡、民生艰难。

从这一视角来看,这种局面是不是“自由”过度膨胀,尤其是诸侯国国君的“自由”过度膨胀,所导致的结果呢?

孔子着眼于这种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局面,提出以“礼”和“仁”为核心的政治理念。所谓“礼”,其实是指自上而下的社会秩序;所谓“仁”,则是指普遍性的道德规范。

这些展现了他的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追求。在当时的历史时代,孔子的这种情怀和追求,可以说是殊为难得的。

[var1]

孔子的主张,是维持一个大一统的、和平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有益方案。因为他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尊崇社会上层的权威,客观上有助于巩固皇家贵族们的利益,所以也为后世君主所提倡,并且在西汉取得了“独尊”地位。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孔子的主张也存在自己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对于孔子当时生活的时代,也应当看到,“礼乐崩坏,天下大乱”其实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性结果。正是在那样一个时代,各个诸侯国竞相改革,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民众身份相对自由,士人阶层崛起,才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明盛宴,中国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水平得以大幅提高。中华文明也实现了从“青铜文明”到“铁器文明”的进阶。

而且,随着历史的推演,孔子的主张被后世教条化、极端化,甚至宣称“存天理,灭人欲”,也导致对社会个体的压迫和摧残。这是其负面效应所在,无法否认。但是,如果把这种后果的出现完全归罪于孔子,或许有失公允吧。

所以,凡事不能极端,需要有一个度。对于这一点,孔子主张里的“中庸”思想,其实已经提供了调和与化解方案。所以也可以说,孔子思想的副作用,是需要后世继承者去承担相当大的责任的。

孔子在他的那个时代提出的那些主张,是符合当时历史现实和发展趋势的,后世不应该对孔子过于苛责。

[var1]

另外,“自由”是一个西方文化的“泊来品”。现今,西方文化是人类的主流,西方的价值观也大行其道,被视为“普世价值”。“自由”的理念也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比“平等”、“民主”、“正义”、“诚信”等理念都高。这是有些不合理的。

不过,因为“自由”符合个人的立场与追求,所以很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追捧。但是如果“自由”没有了边界,很有可能导致对他人的伤害,对社会共同利益的破坏。

例如,人都是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的。如果一个人不受控制,几乎就相当于古代拥有绝对权力的国王,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历史已经证明,能够控制自己欲望并造福黎民的国王,实在是少得可怜。

所以,这就需要认清“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关系,两者之间需要实现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孔子的主张偏重于“社会利益”,其实最终也是有利于社会大众。

更多文章

  • 司马迁说:管仲射中小白腰带,小白咬舌吐血骗管仲,他说:扯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迁对管仲的态度,司马迁对管仲有何评价,司马迁怎么看待管仲

    [var1]论实力,公子纠的背后,有着实力相对比较强大的鲁国,起码在当时,鲁国要比混乱的齐国强很多,而当时的鲁国国君鲁庄公,也始终在积极地为他的舅舅公子纠回国,做着积极的努力。所以,对小白唯一有利的就是争取时间,早一天进入齐国国都,登上齐国国君的宝座,他们从春天就开始往回赶。那么,鲁国现在在做什么呢

  • 为什么说楚国的称霸崛起,也意味着他们衰败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是什么时候衰败的,楚国是如何称霸的,楚国为什么能一直称霸

    [var1]吴国虽然在西周与春秋早期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他们的血统非比寻常,因为他们是周王室的同宗同族,他们的先祖,正是周文王的两个伯父。因为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很喜欢自己的孙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因此,他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就倾向了姬昌的父亲季历。但问题是,季历看名字就知道,他只是古公亶父的小

  • 为什么吴国强大后攻破楚国,却没有彻底消灭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国灭了楚国后楚国后续如何,吴国能灭楚国吗,吴国是怎么灭楚国的

    [var1]应该说吴国在强大后始终研究着如何对付楚国,经过近十年的摩擦与争夺,阖闾找到了大举攻楚的理由和口舌,只因楚国对唐蔡小国羞辱得过火,吴国趁机找诸侯联合,大军压境誓将楚国攻破,凭借伍子胥伯嚭的骁勇拼搏,再加上孙武的运筹帷幄,楚国郢都被攻破是必然的结果。年轻的楚昭王只能四处逃躲,可伍子胥却感觉不

  • 为什么说周王朝的历史上,很可能出现过两个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国是周分封的吗,东周楚国的历史,周王朝与楚国的关系

    [var1]这位老先生来历非同小可,据说在周文王振兴西岐的时候,当时已经八九十岁的鬻子,也相应周文王的人才招揽政策,赶赴西岐。等到周文王死后,鬻熊就像是周武王的老师一样,尽心辅佐,但是老爷子年龄也一大把了,等到武王伐纣成功,分封天下诸侯的时候,鬻子已然离世。[var1]所以周武王就给鬻熊的后代封赏到

  • 楚国在春秋战国只有“半次变法”?他表示:其实我也有“半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二次变法,先秦楚国有没有变法,楚国进行了什么变法

    而变法在这样的大乱世当中所显示出来的作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掌握了变法的先机,哪个国家就可能异军突起,就可能成为那个消灭其他的国家一统中原的诸侯国,而秦国能够实现最后的统一,也大抵是商鞅变法之功,当然这也是后话。但是在这些争霸的诸侯国当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楚国。[var1]被后

  • 战国竹简证实:马陵之战另有内幕,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马陵之战在哪里,马陵之战是发生在战国时期吗,马陵之战是史记吗

    数十年后,孙膑横空出世,率领齐军连胜两场,尤其是马陵之战,一战歼灭十万魏军,杀死魏大将庞涓,俘虏魏太子申,重创了魏国,改写了战国局势,从此魏国沦为二三流国家。对于改写战国局势的马陵之战,史记描述得非常神奇,先在马陵道击杀了轻兵冒进的庞涓,后是“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重点突出孙膑用计击杀

  • 春秋时期周天子为何势力一落千丈?春秋五霸为何敢欺负周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五霸与周国关系,春秋五霸和周王朝的关系,春秋周天子实力

    [var1]周武王一口气分封了八百多诸侯,周天子只留下了中原作为王畿之地。在西周初期王畿之地,方圆数千里绵延不绝。此时的周天子是所有诸侯里面最强大的。四方诸侯也都唯周天子马首是瞻。按时进贡、带兵随从作战。[var1]根据史料记载,周天子拥有三支强大的王师,这些王师就是周天子直接指挥的。一是驻防镐京的

  • 封君与封侯均为诸侯僭越行为,战国后期侯的地位超过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封君一览表,战国封君制的特征,战国时期封君和封侯

    顾炎武曾谈道:“七国虽称王,而其臣不过称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是也。秦则有称侯者,如穰侯、应侯、文信侯。”他看到了称王和称君之间的关联性,但所言“不过称君”则似乎欠妥。各国封君情况战国时代各国的封君,就其本身身份来说,不外乎是:国君的亲属和外戚,国君和太后的宠臣,有功的将相大臣。在各国的

  • 范睢中苏代反间计与白起结怨?别信,这只是司马迁脑补出的神情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杀范睢,范睢与白起有矛盾吗,历史上的范睢和白起

    秦国能从一个边陲小国崛起,并在战国七雄中胜出,进而豪取天下,有五个人居功至伟。这五个人就是人们常说的“秦国五大名相”: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百里奚辅佐秦穆公三置晋君、尊王攘夷,提高了秦国的声望和政治地位,最终独霸西陲。商鞅推行变法,强根固本,极大地增强了秦国国力。张仪首创连横策略,

  • 一口气看懂十六国混战!历史上真实的十六国,到底是个怎样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六国全部的关系图,十六国历史简述,十六国演变全过程解说

    [var1]在这段长达一百多年的混战过程当中,北方涌现出来的割据政权,其实不止十六个。但对于有些存在时间过短的政权,后世史学家就没有统计。而那些存在时间比较长,对历史影响也比较大的政权,总共有十六个,所以后世就将这段历史时期,称之为十六国时代。因为当时南方还有一个东晋政权,长时间存在着。所以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