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郑庄公一生所作所为,证明了孟子的卓越学识

为什么说郑庄公一生所作所为,证明了孟子的卓越学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4/1/27 18:56:52

[var1]

而这一系列的变故,还要从“老子”看不上“儿子”讲起,由于周平觉得郑庄公太过傲慢了,便剥夺了他卿士的权位,郑庄公一生气,派军队抢了周王室的麦子,这些内容,此前讲过不少了,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一步顶多算是父子反目。但儿子想跟老子平起平坐,问题就更严重了,这就是郑庄公跟周王室互相交换人质的事件,这对堂堂的周天子来说,当然是非常掉价的。

[var1]

所以在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在位的时候,根本不能容忍这个,没大没小,不懂尊卑,飞扬跋扈的郑庄公,于是,周桓王召集了几路诸侯,去讨伐郑庄公。从这个角度上看,周王室打郑国是中了郑庄公的挑衅之计,可见,这其实是跟郑庄公“克段”的性质是一样的,他就是在通过各种自己处心积虑的准备,摆下陷阱,引诱敌人上钩,等待对手来攻自己,然后取得大胜。唯一的区别是,公叔段虽然是中了圈套,他确实是有过错的,可是周天子作为天下之共主,讨伐有过错的诸侯,诸侯还敢抵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说明郑庄公这个“儿子”此时已经打算跟“老子”彻底断绝关系了。

[var1]

另外,从郑庄公与周王室作战时的阵法上看,也能证明郑庄公的处心积虑,因为他摆出的鱼丽之阵,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这个阵法的最大威力在于,当时的其他国家没有见过这个阵法,是一个非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阵势,毕竟在那个年代参战的都属于贵族身份,所以贵族之间的战争也是要讲究一些道义和礼法的,并不是像后世的各种混战一样,反而要提前下战书,提前问候,然后再使用彼此非常熟悉的阵法相互冲杀,但郑庄公采用了新阵法,就意味着他在为了取胜,已经开始不择手段了,更说明他早算计到了,要与周王室和各诸侯之间打一仗,为了取胜,必须出奇制胜。

[var1]

另外,由于周桓王带来的诸侯中,都是陈蔡这种,既不怎么强,又内讧不止的小国,当然,大国也不在乎他们,所以这些乌合之众,本来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军事才能出众的郑庄公,果断选择,先将陈蔡击破,这群帮手被打跑之后,郑庄公集中鱼丽之阵的优势力量,直接将周王室的军队冲击个落花流水,而后有周桓王肩头中箭等一系列故事,使得周王室彻底名誉扫地。而这种结果,也就发展到了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老子一个嘴巴的程度,可以想象,这对世道人心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而这场繻葛之战的影响不止于此,因为周桓王几乎带来了自己的全部主力部队,但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局,让堂堂的周王室很难再集合有生力量,自然也就没有可以靠武装保护自己的队伍了。

[var1]

从这一系列的变故就能看出来,郑庄公早就准备好与自己的主君分庭抗礼,并且全力争胜了,其实他们郑国与东周的关系即使不用父子来形容,不以他“不孝”来比喻,但他“不忠”的名声也洗脱不掉,起码是“不义”。所以说,与母亲矛盾颇深的郑庄公,未必不孝,但他对周天子的所作所为,用不忠来称呼已经不算严重了,如果是是“不义”的话,更是毫无争议,也正是因此,完全验证了孟子“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所以说,从郑庄公到孟子,虽然两者相隔三四百年,但作为先祖的郑庄公,却成为了孟子卓越学识的一个最佳证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那么伟大,为什么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却不提自由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的十大特点,孔子的伟大究竟在哪里,孔子是怎么伟大起来的

    [var1]与此同时,周王室权威与力量严重下降,无法维持统一秩序、无力约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论如何,战争都是非常残酷的。这种局面的一个负面作用就是社会秩序紊乱,导致一定程度的人口死亡、民生艰难。从这一视角来看,这种局面是不是“自由”过度膨胀,尤其是诸侯国国君的“自由”过度膨胀,所导致的结果呢?

  • 司马迁说:管仲射中小白腰带,小白咬舌吐血骗管仲,他说:扯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迁对管仲的态度,司马迁对管仲有何评价,司马迁怎么看待管仲

    [var1]论实力,公子纠的背后,有着实力相对比较强大的鲁国,起码在当时,鲁国要比混乱的齐国强很多,而当时的鲁国国君鲁庄公,也始终在积极地为他的舅舅公子纠回国,做着积极的努力。所以,对小白唯一有利的就是争取时间,早一天进入齐国国都,登上齐国国君的宝座,他们从春天就开始往回赶。那么,鲁国现在在做什么呢

  • 为什么说楚国的称霸崛起,也意味着他们衰败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是什么时候衰败的,楚国是如何称霸的,楚国为什么能一直称霸

    [var1]吴国虽然在西周与春秋早期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他们的血统非比寻常,因为他们是周王室的同宗同族,他们的先祖,正是周文王的两个伯父。因为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很喜欢自己的孙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因此,他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就倾向了姬昌的父亲季历。但问题是,季历看名字就知道,他只是古公亶父的小

  • 为什么吴国强大后攻破楚国,却没有彻底消灭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国灭了楚国后楚国后续如何,吴国能灭楚国吗,吴国是怎么灭楚国的

    [var1]应该说吴国在强大后始终研究着如何对付楚国,经过近十年的摩擦与争夺,阖闾找到了大举攻楚的理由和口舌,只因楚国对唐蔡小国羞辱得过火,吴国趁机找诸侯联合,大军压境誓将楚国攻破,凭借伍子胥伯嚭的骁勇拼搏,再加上孙武的运筹帷幄,楚国郢都被攻破是必然的结果。年轻的楚昭王只能四处逃躲,可伍子胥却感觉不

  • 为什么说周王朝的历史上,很可能出现过两个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国是周分封的吗,东周楚国的历史,周王朝与楚国的关系

    [var1]这位老先生来历非同小可,据说在周文王振兴西岐的时候,当时已经八九十岁的鬻子,也相应周文王的人才招揽政策,赶赴西岐。等到周文王死后,鬻熊就像是周武王的老师一样,尽心辅佐,但是老爷子年龄也一大把了,等到武王伐纣成功,分封天下诸侯的时候,鬻子已然离世。[var1]所以周武王就给鬻熊的后代封赏到

  • 楚国在春秋战国只有“半次变法”?他表示:其实我也有“半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二次变法,先秦楚国有没有变法,楚国进行了什么变法

    而变法在这样的大乱世当中所显示出来的作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掌握了变法的先机,哪个国家就可能异军突起,就可能成为那个消灭其他的国家一统中原的诸侯国,而秦国能够实现最后的统一,也大抵是商鞅变法之功,当然这也是后话。但是在这些争霸的诸侯国当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楚国。[var1]被后

  • 战国竹简证实:马陵之战另有内幕,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马陵之战在哪里,马陵之战是发生在战国时期吗,马陵之战是史记吗

    数十年后,孙膑横空出世,率领齐军连胜两场,尤其是马陵之战,一战歼灭十万魏军,杀死魏大将庞涓,俘虏魏太子申,重创了魏国,改写了战国局势,从此魏国沦为二三流国家。对于改写战国局势的马陵之战,史记描述得非常神奇,先在马陵道击杀了轻兵冒进的庞涓,后是“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重点突出孙膑用计击杀

  • 春秋时期周天子为何势力一落千丈?春秋五霸为何敢欺负周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五霸与周国关系,春秋五霸和周王朝的关系,春秋周天子实力

    [var1]周武王一口气分封了八百多诸侯,周天子只留下了中原作为王畿之地。在西周初期王畿之地,方圆数千里绵延不绝。此时的周天子是所有诸侯里面最强大的。四方诸侯也都唯周天子马首是瞻。按时进贡、带兵随从作战。[var1]根据史料记载,周天子拥有三支强大的王师,这些王师就是周天子直接指挥的。一是驻防镐京的

  • 封君与封侯均为诸侯僭越行为,战国后期侯的地位超过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封君一览表,战国封君制的特征,战国时期封君和封侯

    顾炎武曾谈道:“七国虽称王,而其臣不过称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是也。秦则有称侯者,如穰侯、应侯、文信侯。”他看到了称王和称君之间的关联性,但所言“不过称君”则似乎欠妥。各国封君情况战国时代各国的封君,就其本身身份来说,不外乎是:国君的亲属和外戚,国君和太后的宠臣,有功的将相大臣。在各国的

  • 范睢中苏代反间计与白起结怨?别信,这只是司马迁脑补出的神情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杀范睢,范睢与白起有矛盾吗,历史上的范睢和白起

    秦国能从一个边陲小国崛起,并在战国七雄中胜出,进而豪取天下,有五个人居功至伟。这五个人就是人们常说的“秦国五大名相”: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百里奚辅佐秦穆公三置晋君、尊王攘夷,提高了秦国的声望和政治地位,最终独霸西陲。商鞅推行变法,强根固本,极大地增强了秦国国力。张仪首创连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