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钟会不是姜维对手,为何魏国还能成功灭蜀?

钟会不是姜维对手,为何魏国还能成功灭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9 更新时间:2024/1/26 1:56:49

[var1]

▲三国蜀汉一代名将姜维。(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三国格局本身就是不平衡的,魏国要比蜀汉、东吴强大许多,蜀汉和东吴联手打魏国才够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三国格局,全因三国均有阶级、民族矛盾,而且曹操、孙权及刘备才能都差不多,但是三国后期政局崩溃,老一代领导人相继陨落。

刘禅能力不多说,大家都有目共睹,姜维北伐更是穷兵黩武,蜀汉情况不容乐观;孙权死后皇帝年幼,权力辗转到孙綝手里,孙綝让东吴遭到严重削弱,东吴疲弊问题愈加明显。

[var1]

曹操死后曹丕接班,曹丕能力没有问题,但是曹丕死得太早,曹家开始走下坡路,以至于司马氏专权,但是司马氏笼络士族、推广屯田、兴修水利及清洗曹氏势力,魏国实力明显要强于蜀汉、东吴。

原本三国格局就是不平等的,只不过是靠老一辈领导人用权谋平衡而已,新一代领导人水平差距太大,魏国执政者碾压蜀汉和东吴,三国政局逐渐崩溃,而司马昭弑杀魏帝,加剧了对外扩张一事;当时魏国部分官僚,非常不齿司马氏杀害魏帝,这对司马氏是非常不利,为了让禅让计划走上正轨,司马昭必须要有耀眼功绩,以便洗脱政治污点,争取更多民众、官僚支持。

[var1]

公元262年,司马昭认为蜀汉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决定发兵伐蜀,继而吞并东吴,完成统一大业;朝臣们认为时机未到,邓艾三番两次上书阻止伐蜀,但是司马昭篡位心切,他急需政治上的突破,此时伐蜀就算不能灭国, 起码也要大胜,透过胜利来缓解内部矛盾,最后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集结十八万魏军,兵分三路南下伐蜀;姜维得知魏国伐蜀后上书刘禅,要求派兵驻扎阳安关及阴平,但是刘禅听信黄皓谗言,不但没采取姜维的建议,亦未让群臣知道此事。

魏国目标十分明确,西路军邓艾率领三万人,直接进攻姜维所在的沓中,中路军诸葛緒率领三万多人进攻桥头,切断姜维的后路,东路军钟会亲率十多万人兵分两路进攻汉中,并且兵锋直至剑阁。

[var1]

蜀汉后期国力孱弱,军队数量遭严重削减,连驻守重要关隘的兵力都不足,所以姜维被迫实施“敛兵聚谷”政策,放弃固守汉中,兵力主要集中在沓中;邓艾西路军进攻不切实际,但是拖延姜维是没问题的,姜维得知魏军入境后,急忙放弃屯田汉中,带着部队开赴剑阁,希望能阻敌于国门之外。

但中路军切断姜维退路,加上汉中地区防务空虚,东路军轻而易举占领成功,只留下两万兵力,大军直奔剑阁,姜维为了援救剑阁,故意率军佯攻诸葛緒后方,迫使诸葛緒后退,自己急忙越过桥头,直奔剑阁。

[var1]

虽然魏国三路伐蜀,但西路军及中路军没戏唱了,姜维带兵直奔剑阁,中途还廖化张翼等人会合,钟会率领了十万大军,但是蜀汉有剑阁天险,双方进入胶着状态,并在剑阁展开长期对峙。

姜维回到剑阁后,钟会就想撤退了,魏国孤军深入,后勤压力极大,如今姜维占据天险,魏军短期内无法攻破,并不是钟会无能,而是剑阁天险难以攻破;钟会十万大军根本无法绕道,辎重车只能走官道,如果得不到辎重补给,那十万大军即使绕道,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var1]

而且东吴援军正在路上,战争拖下去只会演变成更坏的结果,这时候邓艾跳出来了,邓艾认为可率小型部队从阴平出发,直接冲击蜀汉成都,姜维肯定会率兵回援,届时钟会就能猛攻剑阁,然后大破蜀军,这是典型的“围魏 救赵”之计。

现在回想起姜维上书刘禅防守阴平的建议,是不是就开始佩服姜维了?如果刘禅派人驻守阴平,那就毫无顾虑了,姜维可以跟钟会耗个一年半载;钟会是长驱直入,姜维则在自家门口,双方后勤压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钟会后勤压力比姜维大得多,耗下去的话一定是钟会崩溃,所以钟会采纳了邓艾的建议。

[var1]

虽然阴平地势险要,刘禅放弃让人驻军阴平,更是天助邓艾;邓艾克服地势险要、粮草补给困难的问题,穿过七百里无人之境,最终抵达江油关,但邓艾已是疲惫之师,不具备攻城的能力了,没想到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对整个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

[var1]

邓艾成功后直指成都,刘禅派诸葛瞻去迎战敌军,但诸葛瞻与父亲完全是天壤之别,黄崇劝他不要占据险要,他犹豫不决,导致邓艾夺取险要,而且自己防守能力也有限,连一个绵竹都守不住,邓艾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击溃蜀军,并且兵临成都城下;如何面对邓艾大军,蜀汉内部也产生争议,有些人认为应该南迁,也有人认为应该投奔东吴,但是谯周认为应该投降,大部分臣子也认同这条路。

[var1]

刘禅不比刘备,个人威望、执政能力很难威慑群臣,如今蜀汉岌岌可危,其他建议也都不切实际,还能南迁到哪里?投奔东吴有什么用?三国格局被打破后,魏国一统天下就是趋势,刘禅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战,但是他为了生存选择投降,很多人说刘禅是为了百姓,但他最有可能是为了自己,刘禅拱手送出江山,蜀汉正式宣告灭亡。

[var1]

这场战争当中,邓艾偷渡阴平的作用非常大,如果没有邓艾,那么魏国也灭不了蜀汉,只能选择撤退,但邓艾提出偷渡阴平的建议,带领部队穿过七百里无人之境,中间险阻非我们能想像,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天助邓艾,不但让他穿过无人之境,还送给他一个江油关。我个人认为此次魏国灭蜀,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邓艾偷渡阴平。

[var1]

如果诸葛瞻稍微有点军事能力,也不至于落得绵竹惨败的结局,钟会遇见困难的时候有邓艾分担,但是蜀汉完全依靠姜维死撑,而且还有一帮拖后腿的守将,而且蜀汉国力就不如曹魏,双方经过休养生息,两者国力差距实在太大;魏国能出18万人伐蜀,但是蜀汉连防守汉中的兵力都没有,足见双方的差距。

[var1]

此战魏国吞并蜀汉,最后顺利统一天下,但姜维引发钟会之乱,导致邓艾、钟会2位军事能力突出的将领死于叛乱,伐吴的事情也随之担搁,但魏国在吞并蜀汉后,东吴灭亡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var1]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更多文章

  • 长平一战之后赵国损伤严重,为什么还能支持40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能恢复吗,长平之战赵国真死了40万人吗,长平战争对赵国的影响

    赵国的灭亡,在六国中相对特殊。因为这笔账怎么算,司马迁也不会算。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赵世家》的结尾,是这样记载的:赵王迁八年,邯郸为秦。意思是,在赵王迁的第八年(西历公元前228年),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军占了。[var1]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含糊记载赵国历史,是因为秦军攻入邯郸后,赵王迁的兄弟公子嘉

  • 《烟雨战国》之三十,秦灭东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通史东周战国,秦灭周历史事件,战国之秦灭周王室详解

    [var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朝已经失去了富庶的关中地区,实力锐减。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地蚕食下,控制范围逐步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200公里,即洛阳附近的地盘,不要说实力不如晋楚齐秦“四大诸侯”,即使是郑国这样的小诸侯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公元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

  • 田氏来自陈国,为何能取代姜太公的后裔,成为齐国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氏如何篡夺齐国,齐国国君田氏后代,齐国田氏怎么代代都出能人

    [var1]一、陈氏奔齐田氏的先祖是陈完,由于其父陈厉公死于政变,所以他未能继承国君之位。公元前672年,陈国再度爆发内乱,陈宣公想立宠妃之子为太子,于是杀死了原来的太子御寇,这引起了陈完的恐惧,因为他与太子御寇的关系很好。为了躲避这场灾难,陈完逃到了齐国。当时齐国的国君正是齐桓公,他任命陈完为工正

  • 楚国的致命死敌,不是秦国,也不是齐国,是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国与楚国的资料,楚国和齐国,楚国与秦国关系怎么样

    楚国这个国家有八百年历史,除却春秋以前的近三百年,后面五百年都可谓是波澜壮阔。楚国从来不是个弱小的国家,即便是在西周时代,周天子率王师远征,也不能彻底征服楚国,反在归途之中意外身亡。楚国虽地处于蛮荒之地,但其国力向来不逊色于中原诸侯。更重要的是,楚国处于南方,很少受到中原诸侯国的纷争之影响,遂能在南

  • 春申君传说的产生期之战国至秦汉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申君个人简介,春申君故事,春申君为何葬在淮南

    也就是说,春申君传说是根据春申君其人及其政绩被创造出来的。从春申君其人到被传说化的春申君,这个过程也是春申君传说的产生过程之一。因此,本节首先探讨了春申君传说的产生时,依靠史料,从战国时期春申君其人开始论述。其次,对秦汉以后的春申君传说的历史演变过程展开了讨论。[var1]战国时期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

  • 古人最早认识“春”和“秋”,二者也是农业关键季节,故以春秋代称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标志,春夏秋冬古人是怎么过的呢,春秋时期农业出现了什么

    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这段话讲得很清楚,史官如同秘书,记载君王的言行,“左史”专门记“行”,就是“事”,形成的是“春秋”;“右史”专门记“言”,形成的是“书”。“春秋”也有个

  • 白起被封“武安君”,王翦被封“武成候”,在秦国谁的爵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何时被封武安君,秦国武安君白起比武,武成侯和武安君

    [var1]秦法鼓励耕战,因此秦国盛产名将,在“战国四大名将”中,最为显赫的两位都出在秦国,即武安君白起和武成侯王翦。在秦国的历史上,白起可以说是名声最大的将军了,这位征战三十多年无一败绩的天纵之才,是战国时期斩首总数的纪录保持者,从伊阙之战开始,到长平之战结束,死在他兵锋之下的六国将士不下百万,这

  • 晋国人相信巫术,秦国人相信医术,孰是孰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国和秦国借粮的故事,秦国的医术如何,春秋时期秦国医术

    整个春秋史,大半时间都是晋国人与楚国人之间的战争,两国有着大量的军队。军队什么最重要,当然就是士兵。士兵要多,才能组成军队。有资格从军入伍的人,大多都应该是身体健康之人,至于体魄强健、能征善战者,那毕竟是少数。只是晋国既能如此强大,晋国除了士兵要多,而这些士兵的身体也该要相当的好。然而,事实上呢?晋

  • 曹操抢了三个女人,铸成大错:害死子侄,妻子离婚,魏国被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一共抢了多少个夫人,曹操多大的时候建立魏国,曹操魏国的历史

    曹操,既不是四世三公的士族大家,也不是号令天下的刘氏宗亲,以一个官二代的身份,在乱世之中,建立魏国的基业,本事着实不凡。曹操很快就解决了生活问题,然而在另一件事上,曹操没管住自己的裤裆,强掳了三个夫人,最终铸成了大错。[var1]掳张济妻害死子侄,妻子离散,死不瞑目宛城一战,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却掳走

  • 百年强国魏国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兴衰历程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国百年霸业的兴衰,魏国是怎么成为第一强国的,一口气看完魏国历史

    从史料上来看,魏国兴起于魏文侯时期,历三世至魏惠王后期霸业衰败了。魏国的兴衰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和君主的政策运对有着莫大的关系。[var1]三家分晋后,魏国继承昔日晋国的主体部分,占有中原大部,拥有河东、河内以及河西、河南部分土地,中原腹地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据关临塞、控津扼渡,扼守天下之要枢。因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