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没有秦桧,岳飞能如愿北征迎回“二圣”吗?

如果没有秦桧,岳飞能如愿北征迎回“二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1/24 10:33:18

其一,抗金形势大好时,朝廷终止了岳飞的军事行。

如果南宋举国上下倾力北征,胜算应该是很大的。可是需要不需要北征金军,“还我河山”,岳飞说了不算,秦桧说了恐怕也算不了。只有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赵构才能决定此事。

那时的年富力强、身康体健的赵构,如果下了决心,绝不会有被朝臣左右、干扰的可能。再者,抗击入侵者,收复国土,举国团圆,乃是天喜人愿之事,想来不应该有什么阻力。

那么,如果高宗赵构真心想恢复故国、山河一统,他就会全力以赴地支持岳飞。届时,凭岳飞的赤胆忠心、勇武有为,凭他率领的比山都难撼动的岳家军(“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加之民众的支持、其他军队的协助,肯定能直捣黄龙,迎请“二圣”还朝。

可是,就在捷报频传之际,朝廷却以接连不断的十二道金牌制止了岳飞的抗金军事行动,将岳飞召回京城。当岳飞不得不收兵回撤时,长叹道: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在抗金形势大好的前提下,岳飞却被朝廷召回。这是为什么?

其二、秦桧力主“和议”,谋害了抗金英雄岳飞。

据史料记载,“靖康之变”前,秦桧是为数不多的主张全力抗击金军入侵的朝臣之一。

被掳往金国又还归,且成了赵构的朝臣之后,秦桧的态度变了,竭力主张“和议”,甚至残酷地打击、陷害岳飞等力主抗金的忠良将士。从而导致了岳飞的抗金行动功亏一篑,岳飞本人也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忠魂一缕,飘散“奈何天”。

岳飞先是被召回京师,后被杀害。这是为什么?

有的民间史料说,秦桧被俘虏后投降了金国,成了金国的卧底、内应,因而乱朝政、害忠良。也许有这可能,但正史上好像没有明确的记载。

古人之事,不便瞎猜,更不便唐突乱言。但是,不管出了什么状况,如果高宗赵构真心想救回自己的皇父、皇兄,他会杀害“精忠报国”的岳飞?就是秦桧想杀,他真能办得到吗?

其三、赵构的尴尬处境及可能的想法。

庶出的赵构为康王时,并不在宋徽宗的法眼之内,不被宋徽宗欣赏。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包围了开封府。在金军要求大宋派人和谈时,无人愿意到金军大营商谈“和议”事项。于是,赵构受被宋钦宗诏命,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金军大营谈判。

当年冬天,金兵再次入侵,赵构又奉宋钦宗诏命出使金营求和时,被驻守河北磁州(今属河北省)的宗泽劝阻留下,从而躲过了被金兵俘虏的劫难。“靖康之变”后,赵构因祸得福,成了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

从庶出阶层得位,成为一国之君不容易。不管是草民,还是君主,关键时刻为自己打算一下,都是常理,高宗赵构自然也不例外。

那么,高宗赵构在迎请“二圣”还朝的问题上到底是怎么想的?换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想?

如果是彻底击败金军,风光光地迎回“二圣”,是一回事;如果只是迎回“二圣”的尸骨,什么事都好办,也可以说就没有什么事了。

如果真把“二圣”给活生生地迎回来了,怎么安置?他赵构又如何对待自己?让位,实在不愿意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帝位拱手让人。不让位,“二圣”甘心吗?

就是“二圣”确实不欲再获取帝位,赵构又该如何侍候他们?一时不周,产生矛盾在所难免。一个前皇帝都难伺候,何况是两个,那就更难伺候!正常的禅位还好说一点,但是,庶出的自己毕竟是在国难之际擅自登基。

伺候不好,必然招来非议。有了非议,人难做,事难办。闹不好还会危及自己的皇位,乃至人身安全。朝臣中自然也仍有忠于“二圣”的。帮帮派派,勾心斗角,惹是生非。于是乎,政事扰攘、国事扯皮,还有清净、舒适的日子吗?

言而总之,“二圣”的问题在赵构,岳飞的问题也主要在赵构。秦桧确实是助纣为虐,但也与赵构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说,岳飞能否成功迎回“二圣”,很大的因素在赵构,与秦桧关系不大。

更多文章

  • 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崩溃之后,皇太极为何看重归降大清的洪承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洪承畴,皇太极与洪承畴,辽东皇太极

    01、洪承畴有真才实学,是个文武双全的帅才,有他的辅佐,皇太极取天下如虎添翼洪承畴在松锦大战时是以蓟辽总督的身份被俘的,蓟辽总督算是封疆大吏了,官位能做到这个程度,说明洪承畴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事实上,洪承畴不但有两把刷子,而且是文武双全的帅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进士及第,进入官场后先

  • 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这42天里,他都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麾下二十万大顺军将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自三月初一李自成攻克宁武关后,大同总兵、宣府总兵投降后,京师一带的明军彻底放弃了抵抗,李自成一路招收降军,从出征时的六万,扩充到现在的二十万。北京城墙上驻防的明军,看着城下几日前还是自己人的“大顺军”,失去了守城的决心。

  • 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魏忠贤东林

    明朝亡于崇祯皇帝手里,而崇祯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铲掉魏忠贤党羽,魏忠贤死后十七年明朝才灭亡,随说亡于流寇,实乃亡于东林党。天启朝时民变零星且未形成规模民变,而崇祯后期,可不是民变了,直接是造反而且规模浩大遍及大半个明王朝。有名的就有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为什么天启帝在世时魏忠贤乱政那么厉害人民却不造

  • 如果当年宋江没有带领梁山一百单八将招安宋朝,历史会改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江接受招安的原因,水浒传宋江被招安,经典传奇宋江招安

    历史上是有“宋江”起义的,也是发生在宋朝。和水浒传里面介绍的时间地点都类似。根据史书和最近出土的当时参与人员的墓志铭,可以为我们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宋江。徽宗时期,国家颁布诏令,把梁山泊收归国有,不允许私自打渔、采藕。宋江勇悍狂侠,认识很多江湖好汉,于是便带领渔民、农民奋起反抗,占领梁山,正式占山为王

  • 如果有吴三桂的军队的帮助,李自成能抵挡清朝的军队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三桂李自成决战,李自成为什么攻打吴三桂,吴三桂袁崇焕李自成关系

    没有吴三桂,还有王三桂、李三桂,大明派重兵防守辽东的满清,这股势力不容小觑。仗着地势险要,满清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既然一定要有个像吴三桂这样的势力存在,总兵是不是吴三桂就不重要了。下面看看李自成如何对待吴三桂的,这关系着李自成能否抵挡清朝大军。李自成本来已经说服吴三桂归顺,只因疏忽大意,在向明朝三品

  • 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祁钰真实下场,朱祁钰最后下场怎么样,大明风华朱祁钰下场

    所谓的阴差阳错,就是他哥哥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人活捉了。为了大明的社稷江山,为了防卫瓦刺大军一次次地袭击大明京城,在于谦等大臣的簇拥和支持下,朱祁钰披上了那黄袍,从此,成为了大明的主宰。但是,在朱祁钰晚年病重之时,哥哥朱祁镇在一帮臣子的帮助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实现了复辟。朱祁钰还没到油尽灯枯之时,却

  • 如果靖难之役爆发在明太祖时期,那么朱棣会不会取得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起兵靖难,朱棣靖难朱元璋能赢吗,朱棣靖难初期的实力

    如果想要提前发动靖难之役,需要注意几点:时间的选择,在朱元璋病入膏肓之际,乘着朝廷对边藩的注意力下降,悄悄的起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出其不意。1398年,朱元璋的最后一年,他封在外围的十来个皇子,都没有继承大统的权利,只有太子朱标的儿子,也就是一直留在自己身边的嫡系长孙朱允炆,是储君的唯一人选。在朝

  •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前,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曾疯狂地迫害他,二人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高煦和朱高炽,朱高燧是朱高炽的亲弟弟吗,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情

    朱棣一生育有四子,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和幼子朱高爔(早夭)。永乐朝的夺嫡事件主要是围绕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三人展开,三人各为一党,都想坐上九五之尊之位,但最有希望继位的无疑是当时身为太子的朱高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且宽厚仁爱,能力更是不俗,朱棣靖难起兵,他镇守

  • 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标不死明朝有多强大,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敢造反吗,朱标不死朱棣会不会造反成功

    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优柔寡断”、“在父亲铁腕下成长的胆小鬼”等等。可实际情况是如何呢?如果朱标不死,是否真的能压制住九大藩王,尤其是燕王朱棣呢?明朝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又是否会发生呢?要了解这些,就必须从朱标的生平来说起了朱元璋经常自比

  • 明朝灭亡只有皇帝一个人上吊,宋朝灭亡却有10万军民陪葬,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老百姓念及宋朝的衣食无忧富足的生活对宋朝十分眷念,文人士大夫更是希望宋朝能得以延续永保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虽说文人心思聪明脑子活泛,容易出奸滑之辈,但是文人一旦有了信仰其坚贞不屈的精神也是非凡夫俗子能比的,宋朝文人士大夫还是很有风骨的,不同于明清两朝“水太凉”,“南海圣人”这些道貌岸然之徒,宋文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