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崩溃之后,皇太极为何看重归降大清的洪承畴?

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崩溃之后,皇太极为何看重归降大清的洪承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85 更新时间:2024/1/18 23:30:12

01、洪承畴有真才实学,是个武双全的帅才,有他的辅佐,皇太极取天下如虎添翼

洪承畴在松锦大战时是以蓟辽总督的身份被俘的,蓟辽总督算是封疆大吏了,官位能做到这个程度,说明洪承畴是有两把刷子的。

而事实上,洪承畴不但有两把刷子,而且是文武双全的帅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进士及第,进入官场后先后担任过陕西布政使参政、陕西三边总督,加过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

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奉命增援锦州,在明清松锦大战时兵败被俘,但在战场上他没少给皇太极添麻烦。

洪承畴虽然在战场上败于皇太极之手,但那更多的是明朝中枢、监军张若麒的掣肘,以及手下将官的贪生怕死,非战之过。

洪承畴对于整个战局的把握,以及临战时的决策,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明军按照他最开始制定的“且战且守,步步为营,逐步前推进以解锦州之围”的正确主张,皇太极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明军面前,估计也讨不了好。

正因如此,皇太极才对自己的这个昔日强敌倍加看重。因为彼此交过手,洪承畴有几斤几两皇太极比谁都清楚,有他辅佐自己,那岂不是如虎添翼?

02、皇太极的最终目标就是灭掉明朝、问鼎中原,而作为原明朝重臣的洪承畴可以成为清国的引路人,让清国统一天下变得事半功倍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对他倍加看重和宠幸,满族的诸贝勒大臣对此都非常不理解,就问皇太极:“您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降臣呢?”

编辑

皇太极反问他们说:“咱们这些人风里来雨里去,奋战了几十年,到底是为了啥?”大臣们说:那当然是想要夺得中原了。皇太极不失幽默地回答道:“咱们进取中原就像瞎子走路,现在有了一个领路人,乐而不为呢?”

果然,洪承畴此后成了满清入主中原、一统天下最得力的助手和引路人。清军入关后,清廷还提拔他为大学士,让其全面负责南方战事。清军采取了洪承畴“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以较少的代价就平定了江南。

03、清国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政权,重用洪承畴这个汉人,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汉族人才来投奔清国

建立清国的满族,其前身本是靠游牧渔猎为生的女真族,要想以相对落后的游牧草原文明,去统一更加先进的中原农业文明,不学习汉族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不重用汉族人才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重用洪承畴这个汉人,就是皇太极释放的一个信号:有才能的人,不管是满族还是汉族,到我这里都会得到重用。

正是因为皇太极大量重用汉人,保护汉人,实行满汉一体,才使得清国的实力不断强大,为清朝迅速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文章

  • 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这42天里,他都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麾下二十万大顺军将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自三月初一李自成攻克宁武关后,大同总兵、宣府总兵投降后,京师一带的明军彻底放弃了抵抗,李自成一路招收降军,从出征时的六万,扩充到现在的二十万。北京城墙上驻防的明军,看着城下几日前还是自己人的“大顺军”,失去了守城的决心。

  • 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魏忠贤东林

    明朝亡于崇祯皇帝手里,而崇祯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铲掉魏忠贤党羽,魏忠贤死后十七年明朝才灭亡,随说亡于流寇,实乃亡于东林党。天启朝时民变零星且未形成规模民变,而崇祯后期,可不是民变了,直接是造反而且规模浩大遍及大半个明王朝。有名的就有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为什么天启帝在世时魏忠贤乱政那么厉害人民却不造

  • 如果当年宋江没有带领梁山一百单八将招安宋朝,历史会改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江接受招安的原因,水浒传宋江被招安,经典传奇宋江招安

    历史上是有“宋江”起义的,也是发生在宋朝。和水浒传里面介绍的时间地点都类似。根据史书和最近出土的当时参与人员的墓志铭,可以为我们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宋江。徽宗时期,国家颁布诏令,把梁山泊收归国有,不允许私自打渔、采藕。宋江勇悍狂侠,认识很多江湖好汉,于是便带领渔民、农民奋起反抗,占领梁山,正式占山为王

  • 如果有吴三桂的军队的帮助,李自成能抵挡清朝的军队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三桂李自成决战,李自成为什么攻打吴三桂,吴三桂袁崇焕李自成关系

    没有吴三桂,还有王三桂、李三桂,大明派重兵防守辽东的满清,这股势力不容小觑。仗着地势险要,满清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既然一定要有个像吴三桂这样的势力存在,总兵是不是吴三桂就不重要了。下面看看李自成如何对待吴三桂的,这关系着李自成能否抵挡清朝大军。李自成本来已经说服吴三桂归顺,只因疏忽大意,在向明朝三品

  • 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祁钰真实下场,朱祁钰最后下场怎么样,大明风华朱祁钰下场

    所谓的阴差阳错,就是他哥哥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人活捉了。为了大明的社稷江山,为了防卫瓦刺大军一次次地袭击大明京城,在于谦等大臣的簇拥和支持下,朱祁钰披上了那黄袍,从此,成为了大明的主宰。但是,在朱祁钰晚年病重之时,哥哥朱祁镇在一帮臣子的帮助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实现了复辟。朱祁钰还没到油尽灯枯之时,却

  • 如果靖难之役爆发在明太祖时期,那么朱棣会不会取得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起兵靖难,朱棣靖难朱元璋能赢吗,朱棣靖难初期的实力

    如果想要提前发动靖难之役,需要注意几点:时间的选择,在朱元璋病入膏肓之际,乘着朝廷对边藩的注意力下降,悄悄的起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出其不意。1398年,朱元璋的最后一年,他封在外围的十来个皇子,都没有继承大统的权利,只有太子朱标的儿子,也就是一直留在自己身边的嫡系长孙朱允炆,是储君的唯一人选。在朝

  •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前,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曾疯狂地迫害他,二人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高煦和朱高炽,朱高燧是朱高炽的亲弟弟吗,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情

    朱棣一生育有四子,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和幼子朱高爔(早夭)。永乐朝的夺嫡事件主要是围绕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三人展开,三人各为一党,都想坐上九五之尊之位,但最有希望继位的无疑是当时身为太子的朱高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且宽厚仁爱,能力更是不俗,朱棣靖难起兵,他镇守

  • 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标不死明朝有多强大,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敢造反吗,朱标不死朱棣会不会造反成功

    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优柔寡断”、“在父亲铁腕下成长的胆小鬼”等等。可实际情况是如何呢?如果朱标不死,是否真的能压制住九大藩王,尤其是燕王朱棣呢?明朝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又是否会发生呢?要了解这些,就必须从朱标的生平来说起了朱元璋经常自比

  • 明朝灭亡只有皇帝一个人上吊,宋朝灭亡却有10万军民陪葬,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老百姓念及宋朝的衣食无忧富足的生活对宋朝十分眷念,文人士大夫更是希望宋朝能得以延续永保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虽说文人心思聪明脑子活泛,容易出奸滑之辈,但是文人一旦有了信仰其坚贞不屈的精神也是非凡夫俗子能比的,宋朝文人士大夫还是很有风骨的,不同于明清两朝“水太凉”,“南海圣人”这些道貌岸然之徒,宋文人还

  • 明末若没有李自成内乱,没有清兵入关,会进入君主立宪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李自成能称帝吗,明末如果没有内乱清军能入关吗,没有李自成满清能入关吗

    君主立宪制,就能让一个国家富强?谁规定的?君主立宪制,只不过是对君主权力的一种高度制约,将其权利架空。关键问题是,架空君主权力的是哪一股势力?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话,是商业资本家,是金融资本家,还是工业资本家?架空主角的不同,结论则有天壤之别。不幸的是,明朝可能实现的这种所谓“君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