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76 更新时间:2024/1/26 1:57:49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自康熙五十年进入雍正潜邸到雍正三年,年贵妃薨逝,雍正皇帝共生育了三位皇子、一位公主,皆为年贵妃所出。也就是说,自年氏来到雍正皇帝身边,就独得雍正皇帝恩宠。

雍正三年,年贵妃病重,雍正皇帝甚至将其病重之因归结到了自己的身上,认为是“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榷诊治,以致耽延日久”。年贵妃薨逝之前,雍正皇帝将其册封为皇贵妃;薨逝以后,更是用5天花费9750个金银锭的巨大开销,世人证明了自己对年贵妃的恩宠。

那么,年贵妃究竟有魅力,能得勤于理政、无暇顾及后宫的雍正皇帝对其如此恩宠,甚至为其多次破例?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雍正皇帝在年贵妃薨逝以后的数次破例:

1、年贵妃丧礼在初祭之前的5天内,就耗费了9750个金银锭,打破了皇贵妃丧礼规模的成例。

2、根据清朝成例,只有皇太后、皇后崩逝的时候,才需要告祭太庙祖宗;但年贵妃薨逝以后,雍正皇帝下令“遣官祭告太庙、奉先殿”。

3、年贵妃的谥号为敦肃皇贵妃,其中的“敦”字为至美之谥,在年贵妃之前,唯有帝用此谥号,以标榜帝王仁爱慈厚,后妃并无用此谥号的先例。用“敦”字为谥号,自年贵妃始。

其实,对于年贵妃的恩宠之由,雍正皇帝曾经在雍正三年册封其为皇贵妃时,有过较为明确的说明。《清实录·世宗实录》有载: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

也就是说,年氏具备三种突出优点:1、对待皇太后、皇帝和皇后,年贵妃“克尽敬慎、小心恭谨”;2、对待下人,年贵妃“宽厚平和”;3、对待后宫内政,年贵妃“悉皆尽心,力疾尽礼”。

就此来看,《雍正王朝》对于年贵妃的形象演绎更为贴切,就年羹在康熙朝晚期,尤其是雍正朝初期的巨大权势而言,年氏绝对有资格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但年贵妃并没有以此为靠山,反倒是温顺谦恭,宽厚平和,对待雍正皇帝和孝敬宪皇后始终小心谨慎,至为用心。

在康熙朝晚期皇子夺嫡最为紧张的关键时期,年氏对于政治毫不关心,仅对皇四子胤禛“极尽敬诚”:你需要我,我就在;你不需要我,我就等待。

雍正皇帝登基后,被封为贵妃的年氏协助孝敬宪皇后处理太后丧仪庶务,能够“俱尽心,负病以行诸礼”,再次将其“贤内助”的正面形象完美展现。面对康熙皇帝留下的虚晃盛世,雍正皇帝一头扎进如海奏折中,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自然就会忽略了后宫妃嫔。而久被恩宠,突遭冷落的年贵妃,并无抱怨之声,而是更为尽心尽力的协助皇后,处理后宫内政,为雍正皇帝省去了一切后顾之忧。

对于雍正皇帝而言,这个能襄内政,能侍床笫,又不以外戚势力而骄横,对上恭敬对下宽厚的年氏,才是最符合自己追求“圣明君主”道路上的最佳伴侣,才是最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完美女人。

更多文章

  • 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皇帝是怎么对待他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影视严羹尧顶撞雍正视频,十四阿哥和王羹尧,雍正吃鲨鱼皮鸡汁羹

    我们先说年羹尧的子女,再说年羹尧父兄。年羹尧一生娶了两位妻子,第一位是纳兰氏,可惜没几年就去世了,生了年羹尧长子年熙;第二位妻子是辅国公苏燕的女儿觉罗氏,除了年熙,年羹尧其他几位成年的儿子年富、年斌、年兴、年寿都是觉罗氏生的。觉罗氏也不简单,她是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年羹尧的长子年熙在年羹尧出事以前

  • 邲之战前晋楚虽均矛盾不断但楚国解决内乱不留后患故可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楚之战楚国失败的原因,晋楚争霸楚国为什么被打败,晋楚争霸楚国败了多少

    邲之战前,晋国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都处于缓慢衰退状态。之所以出现这种衰退,却是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因为秦国试图偷袭郑国,让刚经历国丧的晋人极为不满。在晋国正卿先轸的竭力推动之下,晋人联合陆浑戎在崤山下伏击了秦军,让秦国损失惨重。因为崤之战,秦、晋两国反目成仇。

  • 楚国贵族阻碍改革,缺乏人才上升通道导致丧失与秦国抗衡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和楚国,楚国的崛起过程,战国末期楚国多少兵力与秦国抗衡

    而楚国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普遍的产稻区,土地肥沃,这使得楚国所有的粮食产量相当充足。在生产技术方面,它生产的丝织、刺绣、漆绘均十分先进,它在开矿、冶金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按照这个趋势来看,应该是楚统一全中国,怎么到了战国时变成了远在边陲的秦统一六合。那么楚是如何失去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本的?贵族们

  • 春秋之后殉葬制度逐步减少,但直到康熙年间才彻底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殉葬制度被谁废除,哪个朝代废除了殉葬,春秋战国时的葬制

    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最为残酷血腥,令人发指的殉葬,远远超出墨子所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的标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人类的行为呢?这要从臭名昭著的“人殉制度”说起。人殉制度殉葬是先秦之前的野蛮风习,贵族们生前钟鸣鼎食,死后还要本着“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将

  • 钟会不是姜维对手,为何魏国还能成功灭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钟会和姜维三国杀,姜维与钟会谋反时为什么会吐血,邓艾钟会姜维谁更厉害

    [var1]▲三国蜀汉一代名将姜维。(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三国格局本身就是不平衡的,魏国要比蜀汉、东吴强大许多,蜀汉和东吴联手打魏国才够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三国格局,全因三国均有阶级、民族矛盾,而且曹操、孙权及刘备才能都差不多,但是三国后期政局崩溃,老一代领导人相继陨落。刘禅能力不多说,大家都有目共

  • 长平一战之后赵国损伤严重,为什么还能支持40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能恢复吗,长平之战赵国真死了40万人吗,长平战争对赵国的影响

    赵国的灭亡,在六国中相对特殊。因为这笔账怎么算,司马迁也不会算。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赵世家》的结尾,是这样记载的:赵王迁八年,邯郸为秦。意思是,在赵王迁的第八年(西历公元前228年),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军占了。[var1]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含糊记载赵国历史,是因为秦军攻入邯郸后,赵王迁的兄弟公子嘉

  • 《烟雨战国》之三十,秦灭东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通史东周战国,秦灭周历史事件,战国之秦灭周王室详解

    [var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朝已经失去了富庶的关中地区,实力锐减。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地蚕食下,控制范围逐步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200公里,即洛阳附近的地盘,不要说实力不如晋楚齐秦“四大诸侯”,即使是郑国这样的小诸侯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公元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

  • 田氏来自陈国,为何能取代姜太公的后裔,成为齐国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氏如何篡夺齐国,齐国国君田氏后代,齐国田氏怎么代代都出能人

    [var1]一、陈氏奔齐田氏的先祖是陈完,由于其父陈厉公死于政变,所以他未能继承国君之位。公元前672年,陈国再度爆发内乱,陈宣公想立宠妃之子为太子,于是杀死了原来的太子御寇,这引起了陈完的恐惧,因为他与太子御寇的关系很好。为了躲避这场灾难,陈完逃到了齐国。当时齐国的国君正是齐桓公,他任命陈完为工正

  • 楚国的致命死敌,不是秦国,也不是齐国,是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国与楚国的资料,楚国和齐国,楚国与秦国关系怎么样

    楚国这个国家有八百年历史,除却春秋以前的近三百年,后面五百年都可谓是波澜壮阔。楚国从来不是个弱小的国家,即便是在西周时代,周天子率王师远征,也不能彻底征服楚国,反在归途之中意外身亡。楚国虽地处于蛮荒之地,但其国力向来不逊色于中原诸侯。更重要的是,楚国处于南方,很少受到中原诸侯国的纷争之影响,遂能在南

  • 春申君传说的产生期之战国至秦汉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申君个人简介,春申君故事,春申君为何葬在淮南

    也就是说,春申君传说是根据春申君其人及其政绩被创造出来的。从春申君其人到被传说化的春申君,这个过程也是春申君传说的产生过程之一。因此,本节首先探讨了春申君传说的产生时,依靠史料,从战国时期春申君其人开始论述。其次,对秦汉以后的春申君传说的历史演变过程展开了讨论。[var1]战国时期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