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贵族阻碍改革,缺乏人才上升通道导致丧失与秦国抗衡的资本

楚国贵族阻碍改革,缺乏人才上升通道导致丧失与秦国抗衡的资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17 更新时间:2024/1/19 10:11:26

而楚国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普遍的产稻区,土地肥沃,这使得楚国所有的粮食产量相当充足。在生产技术方面,它生产的丝织、刺绣、漆绘均十分先进,它在开矿、冶金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按照这个趋势来看,应该是楚统一全中国,怎么到了战国时变成了远在边陲的秦统一六合。

那么楚是如何失去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本的?

贵族们阻止改革

楚国的旧贵族的势力太顽强,他们破坏了一切改革运动。楚人敬畏鬼神的传统意识很浓,更加重了楚人政治上倾向保守。在楚悼王执政时代,企图打破不用异族的旧传统,向中原各国寻求变法人才。于是,魏国名将吴起到楚,协助悼王改革吏治,限制贵族特权,裁减官吏,集中财力抚养战士。变法立马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反对。悼王去世,楚的宗室大臣作乱,杀了变法的吴起。吴起改革时间很短,主要是军事上,随着悼王和吴起都死了,楚国的改革也就完了。

到了楚怀王时,楚国政治生态更加恶化,内部派系斗争尖锐。有心振兴楚国的屈原,不被重用,最终含恨而死。楚国贵族的腐败,使楚国表面看起来强大,但其实内心很空虚。一个国家的兴盛就需要不断的改革来进行自我更新,否则会立马被历史淘汰,楚国首先就没有抓住制度改革,这已经落后于不断自我更新的秦国。

底层人才的上升通道没有

像秦国的丞相李斯出身就在楚国,但是他在楚国的发展是没有远景的。当年,他在楚国的上蔡,无非是个地方小吏,像厕所里面的老鼠一样苟且着生活,望着楚国贵族子弟像粮仓中的硕鼠一样吃饱喝足之后去追求诗和远方。因为他在楚国没有爹可以拼,也没有任何上升的通道,来自己的发展提供契机。

[var1]

李斯

在楚国,传统官职任用做法是“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可逆也”。可想而知,在这种氛围之下,李斯纵然有着万般本事,最终也只能在仓库里看老鼠。

由于人才没有上升的通道,他们会不远万里投奔重用他们国家。因为,楚国在人才重用方面又失去了一道有力支撑。

楚怀王外交上的失误

虽然楚有一系列政治弊端,但是秦国国力尚不足以吞并楚国。特别,齐国与楚国都看到了秦国的威胁,齐国主动派遣使臣入楚,两国结为联盟,这等于是强强联合。这让秦国非常忌惮。于是,秦国开始着手制定分化瓦解齐楚联盟的计策。从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开始,秦国派遣张仪入楚,利用楚怀王的昏庸,约定向楚国割让六百里土地,以利诱瓦解齐楚联盟,组建新的秦楚连横。

对于,楚国而言,齐国和秦国都是潜在威胁的敌人。其实,齐国在山东半岛,已经富甲一方,对于吞并天下似乎野心不大,其主要目的是防御外敌入侵。而秦国不同,他远在西北边陲,渴望进入中原富庶地区。楚国只要冷静的想一想,就会发现秦国的阴谋。而楚怀王为了得到张仪凭空许下的六百里土地,而撕毁了齐楚联盟。为此,楚怀王得意洋洋,楚国群臣也争相拍马屁。

事实证明,楚怀王真的被张仪骗了,哪有什么六百里的土地,楚怀王怒而兴师,反而促成秦国与齐国交好,一块攻击楚国。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军在丹阳大破楚军,斩首8万,再败楚军于蓝田,夺取楚国的汉中之地。楚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

由于,楚怀王短视,加上楚国内部腐朽,使得这个华夏大地最大的国家已经摇摇欲坠。

更多文章

  • 春秋之后殉葬制度逐步减少,但直到康熙年间才彻底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殉葬制度被谁废除,哪个朝代废除了殉葬,春秋战国时的葬制

    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最为残酷血腥,令人发指的殉葬,远远超出墨子所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的标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人类的行为呢?这要从臭名昭著的“人殉制度”说起。人殉制度殉葬是先秦之前的野蛮风习,贵族们生前钟鸣鼎食,死后还要本着“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将

  • 钟会不是姜维对手,为何魏国还能成功灭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钟会和姜维三国杀,姜维与钟会谋反时为什么会吐血,邓艾钟会姜维谁更厉害

    [var1]▲三国蜀汉一代名将姜维。(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三国格局本身就是不平衡的,魏国要比蜀汉、东吴强大许多,蜀汉和东吴联手打魏国才够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三国格局,全因三国均有阶级、民族矛盾,而且曹操、孙权及刘备才能都差不多,但是三国后期政局崩溃,老一代领导人相继陨落。刘禅能力不多说,大家都有目共

  • 长平一战之后赵国损伤严重,为什么还能支持40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能恢复吗,长平之战赵国真死了40万人吗,长平战争对赵国的影响

    赵国的灭亡,在六国中相对特殊。因为这笔账怎么算,司马迁也不会算。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赵世家》的结尾,是这样记载的:赵王迁八年,邯郸为秦。意思是,在赵王迁的第八年(西历公元前228年),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军占了。[var1]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含糊记载赵国历史,是因为秦军攻入邯郸后,赵王迁的兄弟公子嘉

  • 《烟雨战国》之三十,秦灭东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通史东周战国,秦灭周历史事件,战国之秦灭周王室详解

    [var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朝已经失去了富庶的关中地区,实力锐减。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地蚕食下,控制范围逐步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200公里,即洛阳附近的地盘,不要说实力不如晋楚齐秦“四大诸侯”,即使是郑国这样的小诸侯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公元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

  • 田氏来自陈国,为何能取代姜太公的后裔,成为齐国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氏如何篡夺齐国,齐国国君田氏后代,齐国田氏怎么代代都出能人

    [var1]一、陈氏奔齐田氏的先祖是陈完,由于其父陈厉公死于政变,所以他未能继承国君之位。公元前672年,陈国再度爆发内乱,陈宣公想立宠妃之子为太子,于是杀死了原来的太子御寇,这引起了陈完的恐惧,因为他与太子御寇的关系很好。为了躲避这场灾难,陈完逃到了齐国。当时齐国的国君正是齐桓公,他任命陈完为工正

  • 楚国的致命死敌,不是秦国,也不是齐国,是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国与楚国的资料,楚国和齐国,楚国与秦国关系怎么样

    楚国这个国家有八百年历史,除却春秋以前的近三百年,后面五百年都可谓是波澜壮阔。楚国从来不是个弱小的国家,即便是在西周时代,周天子率王师远征,也不能彻底征服楚国,反在归途之中意外身亡。楚国虽地处于蛮荒之地,但其国力向来不逊色于中原诸侯。更重要的是,楚国处于南方,很少受到中原诸侯国的纷争之影响,遂能在南

  • 春申君传说的产生期之战国至秦汉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申君个人简介,春申君故事,春申君为何葬在淮南

    也就是说,春申君传说是根据春申君其人及其政绩被创造出来的。从春申君其人到被传说化的春申君,这个过程也是春申君传说的产生过程之一。因此,本节首先探讨了春申君传说的产生时,依靠史料,从战国时期春申君其人开始论述。其次,对秦汉以后的春申君传说的历史演变过程展开了讨论。[var1]战国时期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

  • 古人最早认识“春”和“秋”,二者也是农业关键季节,故以春秋代称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标志,春夏秋冬古人是怎么过的呢,春秋时期农业出现了什么

    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这段话讲得很清楚,史官如同秘书,记载君王的言行,“左史”专门记“行”,就是“事”,形成的是“春秋”;“右史”专门记“言”,形成的是“书”。“春秋”也有个

  • 白起被封“武安君”,王翦被封“武成候”,在秦国谁的爵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何时被封武安君,秦国武安君白起比武,武成侯和武安君

    [var1]秦法鼓励耕战,因此秦国盛产名将,在“战国四大名将”中,最为显赫的两位都出在秦国,即武安君白起和武成侯王翦。在秦国的历史上,白起可以说是名声最大的将军了,这位征战三十多年无一败绩的天纵之才,是战国时期斩首总数的纪录保持者,从伊阙之战开始,到长平之战结束,死在他兵锋之下的六国将士不下百万,这

  • 晋国人相信巫术,秦国人相信医术,孰是孰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国和秦国借粮的故事,秦国的医术如何,春秋时期秦国医术

    整个春秋史,大半时间都是晋国人与楚国人之间的战争,两国有着大量的军队。军队什么最重要,当然就是士兵。士兵要多,才能组成军队。有资格从军入伍的人,大多都应该是身体健康之人,至于体魄强健、能征善战者,那毕竟是少数。只是晋国既能如此强大,晋国除了士兵要多,而这些士兵的身体也该要相当的好。然而,事实上呢?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