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楚国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普遍的产稻区,土地肥沃,这使得楚国所有的粮食产量相当充足。在生产技术方面,它生产的丝织、刺绣、漆绘均十分先进,它在开矿、冶金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按照这个趋势来看,应该是楚统一全中国,怎么到了战国时变成了远在边陲的秦统一六合。
那么楚是如何失去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本的?
贵族们阻止改革
楚国的旧贵族的势力太顽强,他们破坏了一切改革运动。楚人敬畏鬼神的传统意识很浓,更加重了楚人政治上倾向保守。在楚悼王执政时代,企图打破不用异族的旧传统,向中原各国寻求变法人才。于是,魏国名将吴起到楚,协助悼王改革吏治,限制贵族特权,裁减官吏,集中财力抚养战士。变法立马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反对。悼王去世,楚的宗室大臣作乱,杀了变法的吴起。吴起改革时间很短,主要是军事上,随着悼王和吴起都死了,楚国的改革也就完了。
到了楚怀王时,楚国政治生态更加恶化,内部派系斗争尖锐。有心振兴楚国的屈原,不被重用,最终含恨而死。楚国贵族的腐败,使楚国表面看起来强大,但其实内心很空虚。一个国家的兴盛就需要不断的改革来进行自我更新,否则会立马被历史淘汰,楚国首先就没有抓住制度改革,这已经落后于不断自我更新的秦国。
底层人才的上升通道没有
像秦国的丞相李斯出身就在楚国,但是他在楚国的发展是没有远景的。当年,他在楚国的上蔡,无非是个地方小吏,像厕所里面的老鼠一样苟且着生活,望着楚国贵族子弟像粮仓中的硕鼠一样吃饱喝足之后去追求诗和远方。因为他在楚国没有爹可以拼,也没有任何上升的通道,来自己的发展提供契机。
[var1]
李斯
在楚国,传统官职任用做法是“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可逆也”。可想而知,在这种氛围之下,李斯纵然有着万般本事,最终也只能在仓库里看老鼠。
由于人才没有上升的通道,他们会不远万里投奔重用他们国家。因为,楚国在人才重用方面又失去了一道有力支撑。
楚怀王外交上的失误
虽然楚有一系列政治弊端,但是秦国国力尚不足以吞并楚国。特别,齐国与楚国都看到了秦国的威胁,齐国主动派遣使臣入楚,两国结为联盟,这等于是强强联合。这让秦国非常忌惮。于是,秦国开始着手制定分化瓦解齐楚联盟的计策。从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开始,秦国派遣张仪入楚,利用楚怀王的昏庸,约定向楚国割让六百里土地,以利诱瓦解齐楚联盟,组建新的秦楚连横。
对于,楚国而言,齐国和秦国都是潜在威胁的敌人。其实,齐国在山东半岛,已经富甲一方,对于吞并天下似乎野心不大,其主要目的是防御外敌入侵。而秦国不同,他远在西北边陲,渴望进入中原富庶地区。楚国只要冷静的想一想,就会发现秦国的阴谋。而楚怀王为了得到张仪凭空许下的六百里土地,而撕毁了齐楚联盟。为此,楚怀王得意洋洋,楚国群臣也争相拍马屁。
事实证明,楚怀王真的被张仪骗了,哪有什么六百里的土地,楚怀王怒而兴师,反而促成秦国与齐国交好,一块攻击楚国。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军在丹阳大破楚军,斩首8万,再败楚军于蓝田,夺取楚国的汉中之地。楚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
由于,楚怀王短视,加上楚国内部腐朽,使得这个华夏大地最大的国家已经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