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灭掉匈奴十万大军,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到底有多厉害?

灭掉匈奴十万大军,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4/3/8 5:30:56

[var1]

那是个群雄逐鹿、交织着血与火的年代,尤其是战国末年七国争霸兼并不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其中李牧是赵国有名的军事指挥家,带领赵国军队打了很多胜战,因为他显著的战绩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然而吴起乐毅都是声名远播的大将军,却没能上榜,这是有特殊历史原因的。李牧上榜是因为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却含冤而死,代表着悲壮的末路英雄的缩影。

[var1]

一、进退有度

李牧是赵国一位擅长战术、富有谋略的武将,他常年驻守边境,匈奴才不敢入侵赵国。赵国北部边境和匈奴地盘接壤,常年受到匈奴部落的侵扰。早期李牧一直被朝廷派驻赵国北部雁门郡,抵御匈奴入侵。

李牧很注重将士们的营养补给,每天都要宰杀几头牛犒劳将士。如果士兵们吃不好,营养跟不上,怎么可能有力气抵御匈奴。根据当地作战指挥需求,他还设置了军事机构,便于管理军队。每天让士兵练习骑射技术,提高军队战斗力。

[var1]

李牧制定了一套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作战策略,依靠这套战略才得以保护赵国边境常年安宁。李牧每天派出哨兵出去刺探敌情,一旦发现匈奴偷袭就及时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士兵们提前做好战斗准备。

他命令城内百姓和将士,一旦匈奴来犯,如果没有出击的号令,就把所有财物都退回堡垒中守好,保存实力,不可以轻易出击。

[var1]

靠着这套防备策略,李牧的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驻守边境好几年都没有伤亡损失。但李牧只防备不主动出击的战略让匈奴和下属都以为李牧胆小,赵王听到消息很生气,就召回李牧换派新的将领。

新将领一上任就主动出击匈奴,导致短短一年时间里伤亡惨重,赵王只得请李牧出山。李牧提出条件只要和以前一样采用防守策略,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了。李牧才重新驻守雁门郡。

[var1]

二、重创匈奴

“宣威沙漠”指李牧善用战术大破匈奴部落十万精骑,打败东胡、林胡,灭掉襜褴的事迹,之后十多年匈奴都不敢来犯。在李牧治理下,边地多年休养生息,没有经受战争的摧残,军队兵强马壮,人民生活富足。将士们也都蠢蠢欲动想请求出战,上阵杀敌为国效力。

李牧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精心挑选出1300驾战车、1.3万匹精骑、5万名勇士、十万名弓箭手,连夜进行实战演习,训练战术。

[var1]

李牧用计让民众大肆放牧布满草原,诱惑匈奴。匈奴看到那么多牛羊正想抢,士兵们假装扔下民众逃走。匈奴以为可以大肆掠夺了,没多想就率大军深入赵国属地。

谁知李牧早就布下埋伏,摆下奇阵就等着匈奴上钩。结果匈奴被赵兵痛创损失了十多万骑兵,单于落荒而逃,之后十多年也不敢南下侵犯。

[var1]

经此一战,赵国的边境多年安享太平,经济、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也能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对付秦国的兼并战争。孝成王二十年以后,因为国事需要,李牧被调回朝廷,以相国的身份出使秦国,订立盟约,救回了赵国的质子。

之后秦国拉开了大一统的战争局面,大肆兼并其他国家,降伏了魏国后开始对赵国兵戎相向。李牧临危受命,带兵抵抗秦国名将王翦的军队,多次击败秦军获得胜利,保护了赵国的安危。

[var1]

三、英雄敌不过谗言

李牧多次击退秦兵,赵国才免遭灭国。最终遭小人陷害,被赵王杀害,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李牧一生为了赵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多次挽救赵国于危难之中,可以说为了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次制敌后,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表彰他的功劳。李牧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作战技巧,即使是秦国的大将王翦、桓齮都没在李牧这讨到好处。

[var1]

秦国损失惨重,自然是对李牧很仇恨,想方设法要除去李牧。赵王迁七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进攻赵国,杨瑞和率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李牧和司马尚倾尽全力抗击敌军,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var1]

秦国眼看攻不下来就使出反间计,让藏在赵国的间谍郭开向赵王迁进谗言,诬告李牧和司马尚想谋反。赵王昏庸无道听信了谗言,要收回兵权。

李牧为了社稷着想,不想让奸臣得逞,拒绝交出兵权,奋勇反抗时被残忍杀害,含冤而死。三个月后,王翦就大破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就此灭亡。

[var1]

四、总结

战国四大名将榜单,为何吴起、乐毅没有上榜?吴起的主要军事活动在战国初期,阴晋之战中重创秦国,推行吴起变法帮助楚国争霸中原,战功赫赫几乎没有败绩。

但战国规模宏大、程度激烈的战争都在中后期,白起、王翦,廉颇、李牧都参与了这些战役,因而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乐毅成名于济水之战,代表燕国担任上将军率领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攻打齐国,短时间内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所向披靡。

真实原因是齐愍王骄横失策,违背了主帅触子正确的作战方针才让五国联军钻了空子,乐毅是运气比较好。齐国本就有霸国基业,之后齐国又收回失地,可见齐国并不弱小。

[var1]

李牧被评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浓厚的悲壮主义色彩。他战功卓著、退敌无数,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对国家和君王从无二心。

为自己国家拼死抗敌的关键时刻遭到小人谗言陷害,被君王无辜杀害,这是最令人叹息之处。英勇的将士战死沙场是死得其所,结局却死于小人的谗言,这才是英雄的可悲之处吧!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斯明明是秦国的开国功臣,为何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李斯个人简介,秦国的李斯是什么样的人,李斯秦国一代名相

    [var1]一.功绩卓著,彪炳史册。1.劝谏秦王嬴政席卷六合、扫灭诸侯、呑并宇内、开创帝业,秦王采用他的计谋,离间挑唆各国君臣关系,削弱了敌对力量,加速了天下统一。[var1]2.公元前237年,鉴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愤怒,断然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这在灭亡六国

  • 李斯明明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是儒家,而李斯为什么是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和荀子,李斯师从荀子学了什么,李斯和韩非子是荀子的徒弟吗

    [var1]根据目前研究来看,先秦诸子没有一位称自己是哪一门哪一派。我们往往习惯认为的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小说、杂家等等,貌似主张鲜明、泾渭分明。其实这些都是汉代的那些儒生们给整理的。其实这些先贤们的思想其实相互吸收借鉴的有很多,荀子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孔子认为人本性是善的,貌似两人主张冲突很大,

  • 吕不韦究竟是如何从一介商人成为大秦丞相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不韦怎么当大秦丞相的,吕不韦是个怎样的人物,吕不韦的成功史

    政客和政治家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政客只顾眼前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政治家有长远的目标,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即便为了某些利益采取一些手段,也要把它包装的冠冕堂皇。[var1]商人以盈利为目的,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这种敏锐的嗅觉,可以让商人及时的抓住商机,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吕不韦出身商人,所

  •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秦国的罪人,还是赵国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高怎么毁掉秦国的,赵高与赵国的关系,赵高在秦国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赵高根据史料推测,赵姓本来就为赵国王室姓氏,赵高的父亲为赵国王室疏远一支,极有可能赵高父亲作为质子而留到秦国。从这个角度来说:赵高是为赵国人。[var1]第二,秦国通过秦昭襄王时期,白起长平之战坑杀秦军,到始皇吞并赵国,对于赵高而言,是存在亡国之恨。第三,作为史料中赵国人赵高,运用卑劣等手段操

  • 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你可能永远猜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军队,秦国为何在秦始皇手里统一,如果没有秦始皇秦国灭的了六国吗

    [var1]秦王朝的横空出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然而被秦吞并的其余诸侯国,它们的国君又落得了怎样的田地呢?秦始皇也因脾性暴虐著称,那他对待这些亡国之君又是怎样的态度,我们不妨一探究竟。一、杀鸡儆猴,先灭韩赵魏经历过春秋时期的混战

  • 误读搜神记:孔子死后留下丹书一卷,四句打油诗,把未来预言的明明白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子的寓言故事加预言,搜神记孔子,孔子传奇之预言书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人。东汉明帝永平年间,钟离意在山东担任鲁国的国相。钟离意一到山东履职,就带人亲自前往孔庙打扫卫生,一一擦拭桌子、坐席、佩剑、鞋子等孔子用过的文物物品。此外,钟离意还从自己的腰包里拿出一万三千文钱,交给户曹孔訢,作为修理孔子车子的经费。有个叫张伯的清洁工,在清理孔子庙堂前的杂草时,

  • 秦国真的拖到秦始皇时期才有横扫六国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军队,秦国靠的什么横扫六国,如果没有秦始皇秦国灭的了六国吗

    除了灭掉宋国坐拥山东半岛的齐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国力上与秦国一较高下。但与齐国不同的是,秦国在国力强大的同时,还有易守难攻的特性,也就是说不会翻船。国力再强的国家,不会翻船才是最重要的。[var1]像楚国被吴国攻灭后,虽然复国,可再也没有与晋国争霸的能力。齐国被燕国也几乎攻灭,所以在复国

  • 春秋到战国过渡的几十年是不是空白历史,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到战国发生的变化,春秋战国历史真实情况,春秋战国的历史大揭秘

    [var1]先来看看编年体史书的情况,在这段历史之前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即为《春秋左氏传 》,一般简称就是《左传》,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两本史书,一是孔子编纂的《春秋》,一是为《春秋》做释义的《春秋左氏传》,即《左传》。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此时正是鲁哀公十六年,而《春秋》也画上了句号。《春秋》的记载

  • 战国七雄中的楚国为什么大而不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楚国为什么强,战国楚国十大将军,战国时代楚国有多强

    [var1]秦灭六国之时,楚国的领土面积并不小于秦国。战国中期时,楚国的面积更是远远大于秦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楚国一度是战国各国中,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诸侯国。楚国不仅领土面积广大,而且人口也非常多。所以秦国灭楚国的时候,需要六十万大军。楚国当年也号称可以胜兵百万,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国。首先我

  • 韩国就是赵魏两国最大软肋,秦国想欺负三晋了,就出门打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赵魏联军攻打秦国,魏赵韩和秦国关系,赵魏为什么会打秦国

    以国力论,韩国其实不能算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因为还有燕国。当时的燕国靠近边塞,和中原诸国交往比较少,人口比较少,经济也不发达,两边的齐国和赵国的实力都在燕国之上,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到战国中后期,燕国已经是七雄中国力最弱的国家了,除了和齐国有过纷争之外,燕国基本上并不主动参与各国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