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误读搜神记:孔子死后留下丹书一卷,四句打油诗,把未来预言的明明白白

误读搜神记:孔子死后留下丹书一卷,四句打油诗,把未来预言的明明白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57 更新时间:2024/1/19 10:04:08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人。东汉明帝永平年间,钟离意在山东担任鲁国的国相。钟离意一到山东履职,就带人亲自前往孔庙打扫卫生,一一擦拭桌子、坐席、佩剑、鞋子等孔子用过的物物品。此外,钟离意还从自己的腰包里拿出一万三千文钱,交给户曹孔訢,作为修理孔子车子的经费。有个叫张伯的清洁工,在清理孔子庙堂前的杂草时,在泥土里捡到了七块玉璧,张伯私藏了其中的一枚,把剩余的六枚玉璧上交给了钟离意。钟离意命令主簿把六枚玉璧供奉在桌子上。在打扫卫生时,钟离意发现孔子在世时上课的教室里的床头上挂着一个瓮,钟离意对瓮的用途感到好奇,于是叫来孔訢他咨询瓮的来历。孔訢告诉钟离意,这是孔子用过的瓮,背后有丹书,但没人敢私自打开它。钟离意对丹书的内容有些好奇,找了个理由对孔訢说,孔子是圣人,之所以在瓮上留下丹书,估计是想用来示后人。于是钟离意从瓮里拿出丹书打开,就见上面写着:尊我儒术董仲舒,修我庙宇钟离意,张伯玉璧七藏一。于是钟离意召见张伯,审问他说:孔夫子在丹书上留言说,玉璧一共有七枚,把你私藏的那枚交出来,恕你无罪。张伯听说是孔夫子显圣,急忙磕头求饶,把玉璧上交给了钟离意。

小评:中国古代民间,习惯于将为民做主的好官神格化,除了刻碑立庙之外,就是编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为民除害的灵异故事。钟离意是东汉光武帝、明帝两朝的大臣,因为官清廉正直无私,所以在当时的百姓中间很有声望。本文描述的钟离意修孔庙,孔夫子留谶语预言玉璧被盗的事,更有可能是钟离意的一种宣传手段,既破了案,也能让自己儒家正统弟子的形象得到传扬。把钟离意和董仲舒并排放在一起,用饭圈的话说,很有一种蹭流量的意思在内。董仲舒可以说是将儒家定为国教的主要贡献者。能与其并列,其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

[var1]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文:汉永平中,会稽锺离意,字子阿,为鲁相。到官,出私钱万三千文,付户曹孔訢,修夫子车。身入庙,拭几席剑履。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孔子教授堂下床首有悬瓮,意召孔訢,问:“此何瓮也?”对曰:“夫子瓮也。背有丹书,人莫敢发也。”意曰:“夫子,圣人。所以遗瓮,欲以悬示后贤。”因发之,中得素书,文曰:“后世修吾书,董仲舒。护吾车、拭吾履、发吾笥,会稽锺离意。璧有七,张伯藏其一。”意即召问:“璧有七,何藏一耶?”伯叩头出之。

声明:《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公元336年)创作的小说,就创作年代来说,距今也有将近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的神话故事也是个不断演化和补全的过程,记述的角色形象和现今的主流形象难免会有所偏差。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搜神记原文做的读书笔记,以原文翻译加脑洞补足为主。由于个人知识水平有限,部分词汇的翻译难免不够准确,另外对于文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在《搜神记》以外的记载,了解的也不是太全面,叙述的时候难免有所疏漏,错误之处,请多包涵。

更多文章

  • 秦国真的拖到秦始皇时期才有横扫六国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军队,秦国靠的什么横扫六国,如果没有秦始皇秦国灭的了六国吗

    除了灭掉宋国坐拥山东半岛的齐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国力上与秦国一较高下。但与齐国不同的是,秦国在国力强大的同时,还有易守难攻的特性,也就是说不会翻船。国力再强的国家,不会翻船才是最重要的。[var1]像楚国被吴国攻灭后,虽然复国,可再也没有与晋国争霸的能力。齐国被燕国也几乎攻灭,所以在复国

  • 春秋到战国过渡的几十年是不是空白历史,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到战国发生的变化,春秋战国历史真实情况,春秋战国的历史大揭秘

    [var1]先来看看编年体史书的情况,在这段历史之前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即为《春秋左氏传 》,一般简称就是《左传》,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两本史书,一是孔子编纂的《春秋》,一是为《春秋》做释义的《春秋左氏传》,即《左传》。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此时正是鲁哀公十六年,而《春秋》也画上了句号。《春秋》的记载

  • 战国七雄中的楚国为什么大而不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楚国为什么强,战国楚国十大将军,战国时代楚国有多强

    [var1]秦灭六国之时,楚国的领土面积并不小于秦国。战国中期时,楚国的面积更是远远大于秦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楚国一度是战国各国中,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诸侯国。楚国不仅领土面积广大,而且人口也非常多。所以秦国灭楚国的时候,需要六十万大军。楚国当年也号称可以胜兵百万,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国。首先我

  • 韩国就是赵魏两国最大软肋,秦国想欺负三晋了,就出门打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赵魏联军攻打秦国,魏赵韩和秦国关系,赵魏为什么会打秦国

    以国力论,韩国其实不能算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因为还有燕国。当时的燕国靠近边塞,和中原诸国交往比较少,人口比较少,经济也不发达,两边的齐国和赵国的实力都在燕国之上,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到战国中后期,燕国已经是七雄中国力最弱的国家了,除了和齐国有过纷争之外,燕国基本上并不主动参与各国的斗争,

  • 秦王政如何处置李信?李信率20万秦军伐楚,遭遇秦国少有的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政在秦军攻克燕国上都蓟城后,开始筹划进攻楚国的军事计划。在廷议中,秦王与诸位大臣、将军、博士纵论亡楚大计。每临大事,召开朝廷会议,是秦国的传统,与会者应该都是大人物和博士之流。李信这位后起之秀能在廷议上占有一席,可见秦王对李信的器重。想必在廷议之前,秦王对领军伐楚的统帅人选就有谱了,

  • 赵国的邯郸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军保卫赵国,赵国与邯郸之战,赵国的战争有哪些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战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邯郸之围、毛遂自荐以及邯郸之战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围。邯郸之战也叫做邯郸保卫战,是战国后期,秦国对赵国首都邯郸的一次攻坚战。邯郸之战发展到后面变成了一场多强(赵国、楚国、魏国)对付一超(秦国)的战斗,双方指挥官分别是赵国

  • 端午节的由来,到底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又或是曹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端午节为什么是纪念屈原呢,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吗,端午节的来历和屈原的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史文化中找到答案,揭开端午节的面纱吧。端五、端午节:“端”即“初”,有开始之意。在很久以前,只要是每个月的五日,都可以称为“端午”。直到汉朝,端午才被固定在五月五日,因为开始在五月的第一个五,故为“端五”。根据地支纪月,开始是以一月为寅月,按此顺序,五月即是“午月” ,又因为方进入五

  •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秦赵长平之战典故简短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冯亭献城、初战失利以及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冯亭献城。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交战国是秦国与赵国,交战的主角是赵国的廉颇、赵括以及秦国的王龁、白起。战争以赵国四十五万主力部队损失殆尽而失败告终。此一战,秦国亦伤亡士

  • 秦昭襄王与赵国暗中的较量,完璧归赵的幕后真相,蔺相如被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是谁,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的好处,蔺相如对赵国的影响

    [var1]秦国的兴盛和强大可以说只一个艰巨的小国发展史。起初秦国的祖先只是养马的西周小官,还是因为其养马有功才被周天子封了块远离中原的小领地。之后,秦国经过几代的治理才逐渐成长起来。等到秦穆公这一代之时,秦国才出现一个强盛的契机;也就是重用商鞅之法以奖励耕战来强大秦国。仅是几年的时间,秦国就积累下

  • 擒关羽,斩黄忠的无名小将,吴国马忠到底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忠与马忠,马忠和关羽谁厉害,马忠与吴国的关系

    [var1]马忠与关羽樊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三国。东吴吕蒙借机偷袭荆州,此时关羽腹背受敌,只得带队败走麦城。败走的关羽,一路十分狼狈,马忠与潘璋等人欲引关羽进包围圈,这潘璋好大喜功,冲出引战,不用三两下就被关羽斩杀了。而反观马忠静候征战多时的关羽,一声喊起,伏兵长沟套索,绊关羽下马,一箭射中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