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唯一完人,军功卓著还是海内大儒,现有韩国后裔三十万人

三国时期唯一完人,军功卓著还是海内大儒,现有韩国后裔三十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95 更新时间:2024/2/3 20:52:41

纵观历史,三国堪称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名扬一时甚至流芳千古的风云人物。在他们之中,才能卓越、武艺高强的比比皆是,然而真正称得上“完人”的却是寥寥无几。客观而言,魏武帝曹操太过自傲、吴大帝孙权优柔寡断,昭烈帝刘备则仁慈过度。在历史记载中,文武兼备且几乎找不到缺点的,唯卢植一人。

▲卢植剧照

卢植,字子干,东汉末年经学家、中郎将,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既是刘备的同乡,也是刘备与公孙瓒的的老师。卢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再加上出身范阳卢氏这样的望族,有国内很高的声望。在经学方面,卢植也拥有很高造诣,著有《尚书章句》和《礼记解估》等。卢植入仕后,历任九江、庐江太守,在任期间尽职尽责、广施仁政,在平息南方蛮族动乱的行动中表现突出,因而得到朝廷赏识与百姓爱戴。

▲汉灵帝剧照

然而当时的东汉,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百姓流离失所,朝中大权又掌握在宦官“十常侍”的手中,皇帝荒淫无能、不思朝政,国家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对此惊惧不已,急召卢植、朱隽、皇甫嵩等人,拜官中郎将,负责领兵平定动乱。

▲黄巾起义剧照

黄巾军毕竟是以农民百姓为基础的“乌合之众”,缺乏训练且后勤不足,在官军面前很快败下阵来。不过在平叛过程中立有大功的卢植,却并没有因此而升官加爵——由于卢植为人一向刚直不阿,从不趋炎附势,自然不会行贿献媚,结果得罪了奉皇帝之命前来督军的黄门侍郎左丰。因为左丰等人的诬告,卢植被下诏罢免,随即押送回京,幸得友人皇甫嵩力保,才得以保住职位和性命。

▲权臣董卓剧照

虽然“黄巾起义”被顺利镇压,然而汉朝的统治危机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与以张让等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斗。在何进的邀请之下,军阀董卓以讨伐“十常侍”为名率兵进京,最终把持了朝廷大权。仗着兵权在手,董卓在朝中嚣张跋扈、滥杀无辜,甚至提出要废黜少帝,另立新君。满朝文武皆畏惧董卓势大,敢怒而不敢言,唯独卢植挺身而出,斥责董卓专权。这样的举动自然令董卓震怒,卢植也因此差点掉了脑袋。最后因为蔡邕的保护,卢植侥幸免去一死,但却因此被董卓罢官。

袁绍剧照

此后,卢植回乡避祸,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河北军阀袁绍敬重卢植的才学,希望卢植能辅佐自己,被卢植所拒绝,此后卢植也一直没有出仕,直到两年后去世。纵观卢植的一生,功勋卓著、一身正气,而且有着极高的学术贡献,既是能征善战的将才,也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在他死后,曹操特地拜谒其墓,称赞“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后世的唐太宗、宋真宗也对其赞誉有加。

▲卢武铉及妻子权良淑

不仅如此,卢植后裔可谓能人辈出,在曹魏、西晋政权中受到重用——其子卢毓官至司空(曹魏),封容城侯;其孙卢珽,曾任曹魏泰山太守;其孙卢钦,西晋时期官至尚书仆射;曾孙卢皓、卢志,都官拜尚书。范阳卢氏的影响力,就这样一直延续到唐朝。在唐朝末年,一些卢氏族人因躲避动乱而前往朝鲜半岛定居,逐渐在当地发展壮大。如今,韩国仍有卢氏后裔三十万人,在政军商界都有他们的身影,前总统卢武铉就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九·文部五》

更多文章

  • 陈余送去劝降信后章邯已欲投降,但项羽又给其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章邯投降项羽具体时间,章邯在哪投降项羽,陈馀劝降章邯的信

    实事求是地说,章邯这个时候主动撤退,以守为攻的部署,是没问题的。因为当楚军控制运粮甬道后,最稳妥的打法肯定是守住甬道,切断王离粮道,最后逼迫王离军团粮尽溃退。而一旦项羽这么干,给了章邯留出整顿兵马的时间了,主动权就在章邯手上了。然而令章邯没想到,也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项羽这个杀神会居然这么彪悍

  • 赤壁之战时曹军并未占绝对优势且士气不足导致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赤壁大战曹军失败,赤壁之战曹军的兵力,赤壁之战曹军将领排名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治水军八十万

  • 长孙皇后死前说了三句话,若李世民都照做,就没武则天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孙皇后死李世民为啥没有再立后,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影响有多大,李世民临终时对长孙皇后说的话

    长孙皇后出生名门,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后来在她哥哥长孙无忌的撺掇下嫁给了李世民。直到后来李渊起兵,太原无人值守,隋朝官兵围攻李渊太原府,李建成逃跑的时候忘记带她这个弟媳,但是长孙皇后居然自己突围出来,可见武力一斑。秦王李世民征伐四方,先后

  • 逍遥津战神张辽,原来不姓张而姓聂,还跟唐朝这个女刺客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聂隐娘相信大家也熟悉,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在2015年戛纳坎城大放异彩,讲述唐代知名女刺客聂隐娘的故事。一个姓张,一个姓聂,两个人怎么会有关系呢?翻开三国志载张辽身世,“本聂壹之后,以避怨改姓”,就是说仇家多,唯有改名换姓避开仇家。聂壹结下什么仇怨?原来聂壹是汉武帝时马邑之谋的策划者。马邑之谋代表

  • 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其实,真实的他非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高宗李治活了多少岁,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西方人推崇

    试想,在这样两个人的照耀下,李治能不没用吗?此外,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把他置于唐太宗的光环之下。甚至于,对他统治时期的政治评价,也会与贞观的治理联系起来,说他的功绩都得益于唐太宗的付出。其实,李治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他并没有那么没用。在李治即位之初,就立即停止了对辽东的战争和土木工程的建设。在登

  • 司马炎善待亡国之君,为何历史上司马氏纂位非议最多?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氏篡位的真实历史,司马氏篡位为何能成功,司马炎篡位历程

    公元266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炎废曹魏末帝曹奂,改国号为晋,不得不说司马炎此人比起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来还是要宽容和大度得多,他对三国几位亡国之君都算不错:曹奂被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刘禅的安乐公食邑万户虽然不是在他手上封的(蜀汉亡国时是司马昭当政,那时曹魏还没亡国),但是他也没对此作出改变;孙皓待

  • 他是唐朝窝囊皇帝,生前没有主动权,去世被妻子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有多窝囊,唐朝最窝囊的皇帝是谁,唐朝最懦弱的皇帝

    李治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帝,而且寿命还很长, 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名气比这位唐高宗李治的大的不是一般的多。幸运的是自己是太子等到李世民死后,就继承了皇位。可出乎预料的是半路楚然出来了个长孙无忌这个权臣,而且这个权臣还是自己的长辈,没办法李治只能跟他慢慢的耗。毕竟长孙无忌已经很

  • 1900年敦煌出土《唐太宗入冥记》,揭开玄武门之变隐藏的两个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发生地点,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遗址,唐代发生过几次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记载道:建成集合东宫与齐王府精兵共两千人,前往玄武门。在到达玄武门以后,守门将士却拒绝让建成等人入门,随即大怒的建成便让麾下兵卒结阵攻城。双方激战了很久,建成及其部下也没有攻入城中,这时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兵卒赶到,随即与建成部发生激战。最终建成被秦军射出的流矢射中身亡,倒在了门

  •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她为何会得唐太宗如此深爱,只因她值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孙皇后和唐太宗典故,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见钟情,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关系好吗

    它有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着“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哀婉的爱情故事;更有着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这样举案齐眉、相互扶持的动人感情。提及浪漫,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的想到爱情。的确,爱情是多么动人的二字,只是提

  • 多次拒绝唐太宗提拔的第一功臣,为何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虽功高盖世却不贪恋权力,多次明确拒绝唐太宗的提拔,是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然而,这样的一个明白人,后来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而落得自己被处死,家人被流放的悲惨结局!1长孙无忌出生于公元594年,河南洛阳人,出身显赫,父亲是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