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壁之战时曹军并未占绝对优势且士气不足导致最终失败

赤壁之战时曹军并未占绝对优势且士气不足导致最终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4/2/3 21:04:58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

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毫无疑问,这是一封带有明显恐吓性质的信,因而曹操在信中对自己的兵力进行了夸张,事实上当江东君臣看到这封信后,的确被曹操的兵力给吓住了,不少臣子都建议向曹操投降。

不过,东吴方面也并非没有清醒之人,周瑜便不信曹操拥兵如此之众,并对曹操的兵力进行了分析,说道,“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以当时的动员能力和人口数量而言,周瑜给出的这个数字,无疑可信度要更高一些。

要知道,在曹操的生死之战“官渡之战”中,曹操手中不过三万兵马,虽说击败袁绍后获得了七八万降军,但根据《三国志》和《后汉纪》的记载,曹操并未对降军予以收编,反而是将其全部坑杀。因此,曹操平定北方后虽然实力大涨,但兵力也不至于膨胀如此之快。与此同时,曹操南下前虽然通过将马腾及其家属迁居邺城,减轻了西北面的威胁,但必然仍要留守一部分军队,再加上各地的驻军,曹操南下能够拿出十五六万军队,已经是极限了。

曹操

此外,荆州虽然不战而降,但此时荆南四郡却只是名义上归顺曹操,因而曹操收编的荆州降军,其实只有襄阳一带的驻军,其数量最多不过三四万。再加上“赤壁之战”前,曹操又留徐晃驻守樊城,留曹仁镇守江陵等,这使得曹军兵力进一步得到削弱。因此,“赤壁之战”前,曹操的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二十万,而实际能够抵达前线的军队,则应该在十万上下。

而孙刘联军方面,史料明确记载孙权给了周瑜三万兵马,刘备和刘琦则分别拥军一万。也就是说,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共有五万人。不过,双方交战之时,刘备方面只有两千人随军出战,因而孙刘联盟的实际兵力只有三万两千人。

如上所述,曹操以十万攻打孙刘联军三万两千人,虽然兵力占优,但却并非绝对优势。

曹军水战能力堪忧,军心士气亦不如东吴高涨

曹操率军进驻江陵后,对刘琮、蒯越等人一番封赏,初步稳定了荆州形势,随即便率领军队连同荆州降军一起顺江而下。与此同时,周瑜率领着东吴三万兵马,身后跟着刘备的两千人马,逆流而上,结果在赤壁遇到了正在渡江的曹军。

曹操在率军南下之前,便考虑到了可能会遭遇水战,因而曾在邺城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然而,可是北军本就不习水战,而水军训练时日尚短,再加上没有合适的水军将领,始终难以形成战力,因而曹军的水战主力,其实主要依靠的仍是刚刚归降的荆州水军。然而,由于新编水军和荆州水军难以磨合,荆州军新降士气不足,哪里是久经战阵的东吴水军对手。

周瑜

于是乎,双方一交手,曹军便败下阵来。曹操也发现了己方不足,因而不得不鸣金收兵,并将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然后将战船停靠到北岸乌林一侧,继续操练水军等待战机。周瑜虽然初战取胜,却也知道自己是凭借了水军优势,想要一举击败曹军并非易事,因而便将战船停靠在了南岸赤壁,隔江与曹军对峙。

《三国志·曹操传》中有“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的记载,《三国志·孙权传》则记载“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先主传》同样记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可见,曹军初战不利后,又因瘟疫、水土不服和粮草供给问题,导致军队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与此同时,水军的训练也不是一日能够成功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磨合,或许荆州水军与曹操的新编水军能够形成一定战力,但仍然不是东吴水军的对手。为了解决北军不习惯坐船的问题,命人将舰船首尾连接,使得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东吴方面得知曹操的部署后,黄盖建议说,“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于是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同时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

曹操急于速战速决,结果反给了东吴可趁之机

历史上虽然没有发生“周瑜打黄盖”事件,但黄盖的诈降和火攻却是真实的发生了。按理来说,以曹操的智谋,本不该如此轻易相信黄盖的诈降,然而正是由于曹操太过追求速战速决,这才给了东吴可趁之机。

黄盖

曹操虽然初战失利,但那毕竟是以己之短迎战他人之长,更何况曹操当时的主力军队并未遭遇太大损失,未必便没有取胜的机会。可是,面对军中出现的瘟疫,捉襟见肘的粮草问题,再加上刚刚平定的北方局势仍然不稳,曹操心中如何不急,再加上对于水战的不了解,导致其接到黄盖的诈降信后,并未产生足够的警觉。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曹操对黄盖船队并无防备,结果被黄盖引火烧船,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关于“东风”,从现有记载来看,交战当日的确刮起了东南风,但却不是诸葛亮借来的。根据史学家考证,湖北境内冬天刮东南风并不罕见,因而黄盖便选在了刮东南风时选择了偷袭,再加上曹操不懂水战,结果全无防备。

战船被焚毁后,曹操见渡江作战已不可能,无奈之下只得退军,遂将剩余船只全部烧毁,率军返回江陵。之后,担心赤壁失利会导致后方不稳,曹操连忙带兵返回北方,而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曹操、刘备、孙权所瓜分,曹操虽丢失了荆州大部,但毕竟还掌握着南阳郡,算是为未来南下打下了一个桥头堡;孙权则夺取了南郡和江夏郡一部分;而刘备则趁机拿下了荆南四郡,算是此战的最大赢家。

如上所述,曹操之所以会在“赤壁之战”战败,主要源于准备工作的不充分,其南下原本只是为了夺取荆州,直到荆州投降,荆州水军投降之后,这才决定进攻东吴,然而这却导致粮草筹备不足。当然,北军水土不服和瘟疫爆发也是个重要因素,结果便导致曹操心急如焚之下中了黄盖诈降之计。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死前说了三句话,若李世民都照做,就没武则天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孙皇后死李世民为啥没有再立后,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影响有多大,李世民临终时对长孙皇后说的话

    长孙皇后出生名门,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后来在她哥哥长孙无忌的撺掇下嫁给了李世民。直到后来李渊起兵,太原无人值守,隋朝官兵围攻李渊太原府,李建成逃跑的时候忘记带她这个弟媳,但是长孙皇后居然自己突围出来,可见武力一斑。秦王李世民征伐四方,先后

  • 逍遥津战神张辽,原来不姓张而姓聂,还跟唐朝这个女刺客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聂隐娘相信大家也熟悉,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在2015年戛纳坎城大放异彩,讲述唐代知名女刺客聂隐娘的故事。一个姓张,一个姓聂,两个人怎么会有关系呢?翻开三国志载张辽身世,“本聂壹之后,以避怨改姓”,就是说仇家多,唯有改名换姓避开仇家。聂壹结下什么仇怨?原来聂壹是汉武帝时马邑之谋的策划者。马邑之谋代表

  • 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其实,真实的他非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高宗李治活了多少岁,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西方人推崇

    试想,在这样两个人的照耀下,李治能不没用吗?此外,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把他置于唐太宗的光环之下。甚至于,对他统治时期的政治评价,也会与贞观的治理联系起来,说他的功绩都得益于唐太宗的付出。其实,李治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他并没有那么没用。在李治即位之初,就立即停止了对辽东的战争和土木工程的建设。在登

  • 司马炎善待亡国之君,为何历史上司马氏纂位非议最多?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氏篡位的真实历史,司马氏篡位为何能成功,司马炎篡位历程

    公元266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炎废曹魏末帝曹奂,改国号为晋,不得不说司马炎此人比起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来还是要宽容和大度得多,他对三国几位亡国之君都算不错:曹奂被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刘禅的安乐公食邑万户虽然不是在他手上封的(蜀汉亡国时是司马昭当政,那时曹魏还没亡国),但是他也没对此作出改变;孙皓待

  • 他是唐朝窝囊皇帝,生前没有主动权,去世被妻子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有多窝囊,唐朝最窝囊的皇帝是谁,唐朝最懦弱的皇帝

    李治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帝,而且寿命还很长, 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名气比这位唐高宗李治的大的不是一般的多。幸运的是自己是太子等到李世民死后,就继承了皇位。可出乎预料的是半路楚然出来了个长孙无忌这个权臣,而且这个权臣还是自己的长辈,没办法李治只能跟他慢慢的耗。毕竟长孙无忌已经很

  • 1900年敦煌出土《唐太宗入冥记》,揭开玄武门之变隐藏的两个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发生地点,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遗址,唐代发生过几次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记载道:建成集合东宫与齐王府精兵共两千人,前往玄武门。在到达玄武门以后,守门将士却拒绝让建成等人入门,随即大怒的建成便让麾下兵卒结阵攻城。双方激战了很久,建成及其部下也没有攻入城中,这时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兵卒赶到,随即与建成部发生激战。最终建成被秦军射出的流矢射中身亡,倒在了门

  •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她为何会得唐太宗如此深爱,只因她值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孙皇后和唐太宗典故,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见钟情,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关系好吗

    它有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着“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哀婉的爱情故事;更有着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这样举案齐眉、相互扶持的动人感情。提及浪漫,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的想到爱情。的确,爱情是多么动人的二字,只是提

  • 多次拒绝唐太宗提拔的第一功臣,为何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虽功高盖世却不贪恋权力,多次明确拒绝唐太宗的提拔,是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然而,这样的一个明白人,后来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而落得自己被处死,家人被流放的悲惨结局!1长孙无忌出生于公元594年,河南洛阳人,出身显赫,父亲是隋

  • 唐朝时候,长安曾有大量“粟特人”,因为这件事,他们消失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时期长安有多少人口,粟特人唐朝,唐朝的古长安老照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新唐书》这样记载盛唐时期的国家景象,本国物产丰沛,国泰民安,周围的小国自然不敢怠慢,“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盛唐之下,万国来朝,世界各地的使者

  • 文成公主的爸爸战功赫赫,李世民为何将他排除在凌烟阁功臣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成公主真正身份,文成公主的历史事迹,文成公主跟李世民的关系

    历史上有很多人,明明没干什么坏事,却让小说家言给黑得体无完肤。比如著名的王朗,这老头儿在正史上形象不错,而且是富贵善终。偏偏罗贯中看他不顺眼,编造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桥段,这下子,王朗的的坏形象,算是深入人心。唐朝的江夏王李道宗,情况也和王朗类似,正史对他的评价是“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