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余送去劝降信后章邯已欲投降,但项羽又给其一击

陈余送去劝降信后章邯已欲投降,但项羽又给其一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21 更新时间:2024/1/16 4:06:11

实事求是地说,章邯这个时候主动撤退,以守为攻的部署,是没问题的。因为当楚军控制运粮甬道后,最稳妥的打法肯定是守住甬道,切断王离粮道,最后逼迫王离军团粮尽溃退。

而一旦项羽这么干,给了章邯留出整顿兵马的时间了,主动权就在章邯手上了。

然而令章邯没想到,也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项羽这个杀神会居然这么彪悍。大家都认为项羽肯定会用最稳妥的办法逼退王离,但他却偏偏要用行动告诉世人,我和你们这帮凡夫俗子不同,我就是活生生,硬碰硬的干死王离!

项羽当时率楚军急渡漳河,渡过之后,既不休整,也不休息,并命人凿沉了渡船,打破了锅釜,每人只带了三日口粮,便一头扎进了巨鹿战场。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破釜沉舟”。

项籍

项羽不按套路出牌,让章邯很被动。不过这还不是最让章邯被动的。因为只要王离能打退项羽,哪怕是顶住项羽一段时间,主动权仍然在章邯手上。

但是,让章邯彻底绝望的是,王离军团居然被项羽以雷霆之势给干掉了。

当时,秦楚两军一交阵,秦军的阵脚就被楚军给冲垮,王离喝令重组阵型,但楚军所有人都是以一当十,呼声震天动地!打得秦军无法有效回笼重组!

古代打仗就靠阵型。一旦阵型散了,仗就没法打了。所以,楚军在冲乱秦军阵型后,秦军只能是各自为战。虽然秦军还有兵力优势,但已经无法形成战斗力。

而就在楚军与秦军杀声震天之时,十万诸侯联军也在外围观战。他们见强弱已分,项羽摧枯拉朽击败秦军后,便纷纷加入战斗,与楚军并力作战。

这个时候,五万楚军加十万诸侯联军,兵力上已经与王离军团齐平。而王离军团的阵型又散了。所以最终,王离大军被项羽死死咬住。无路可逃!秦军的几个负责人,王离被擒,副将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十多万精锐,被打得灰飞烟灭。

巨鹿之战形势图

巨鹿之战后,诸侯联军和楚军汇合。大家各属不同的国家,但却要联合作战,所以此时自然要推选一个带头大哥出来才行。至于是谁就不用多说了,除了项羽,没有第二个人敢在这个时候还自称大哥的。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随后宣布休整几日,再追击章邯。诸侯军哪里敢说不是,纷纷点头同意。

再说章邯。他听王离全军覆没后,立即逃跑,退到了棘原,并下令固守,想靠防守寻求战机。不过,项羽当然不会给他机会了。诸侯联军在项羽的指挥下,配合楚军反复冲击章邯的阵地,打得章邯逐渐后撤,又退守到了安阳。

关于为什么退守安阳,章邯有小盘算。因为安阳背靠囤积了大量粮草的敖仓,章邯只要保证敖仓大粮仓不丢,他就可以继续跟项羽死耗到底。而项羽和诸侯联军的粮草都不充足,如果拖下去,项羽肯定会先扛不住。

应该说,章邯当时虽然不敢硬拼,但他的策略是对的。

不过,章邯千算万算,他最终还是漏算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二世和赵高。

章邯

其实自打陈胜吴广起义开始,赵高就一直在找章邯麻烦。之前一直打胜仗,章邯也不怎么理会赵高。但巨鹿大战后,秦军输得实在是太惨了,章邯想硬也硬不起来了,于是赵高的各种反攻倒算,借机找茬,就全来了。

章邯听说赵高要整他,为了缓和关系,“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

但可惜的是,赵高一心只想搞死章邯,不理会司马欣,导致章邯惶惶不可终日。“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原将军孰计之。’”于是章邯就在前有项羽攻击,后有赵高捣蛋的情况下,动摇了自己对秦朝的忠诚度。

秦国内部出了那么大的乱子,诸侯联军当然不会不知道了。所以赵国的丞相陈馀就给章邯写了一封劝降信:“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收到信后,章邯很是纠结。投降吧,他是秦国人,他不信任六国人,他自己心里对投降没有底;不投降吧,内外交困,无论是朝堂还是诸侯军那边,越拖对他越不利。狐疑之下,章邯觉得还是先派个使者去项羽那里谈投降条件。若是谈得好,就降。谈不好,那就拉倒。“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

由于此时,章邯已经和项羽已经僵持了将近半年了。项羽在收到约降书后,又给了他一击。“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司马卬

也正是在同一时间,赵国将领司马卬和申阳分别从山西迂回,南渡黄河,插到了章邯军的后方,完成了背后包抄。而这一切都意味着,章邯一直凭借仰仗的粮库敖仓,也快保不住了(其实很早就包抄了,但因为刘邦想让章邯多拖项羽一点时间,就派人放火把黄河渡口烧了。导致联军对章邯的包抄推迟了几个月)。

包围成功后,项羽点齐兵马,本着帮助章邯彻底下决心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趁着此时章邯约降犹豫之际,对章邯展开了总攻。章邯不犹豫时,尚且打不过项羽。而此时被项羽打了个突袭,自然更是打不过。

所以,章邯在面对项羽逼他做决定后,终于转身。派出使者表态,正式向项羽投降。至于条件什么的,就都不提了。

当时项羽缺粮,所以见到使者后,他就同意了章邯的投降,并在辕门迎接章邯。

章邯与项羽一见面,哭天抹泪,大骂赵高不是东西。“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为了展现自己大度的一面,并没有迁怒章邯曾杀其叔项梁,而是封他为雍王,扣在了自己军中。至于投降秦军,则交给了章邯的参谋长司马欣指挥。项羽让司马欣带领着他们去反攻自己的祖国。至此,章邯的部队也就被项羽收编了。

当然,这批秦军最终没有回到关中。项羽在听从英布建议后,把这二十万人坑杀,只留下了章邯、长史欣、董翳等少数人的命。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时曹军并未占绝对优势且士气不足导致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赤壁大战曹军失败,赤壁之战曹军的兵力,赤壁之战曹军将领排名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治水军八十万

  • 长孙皇后死前说了三句话,若李世民都照做,就没武则天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孙皇后死李世民为啥没有再立后,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影响有多大,李世民临终时对长孙皇后说的话

    长孙皇后出生名门,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后来在她哥哥长孙无忌的撺掇下嫁给了李世民。直到后来李渊起兵,太原无人值守,隋朝官兵围攻李渊太原府,李建成逃跑的时候忘记带她这个弟媳,但是长孙皇后居然自己突围出来,可见武力一斑。秦王李世民征伐四方,先后

  • 逍遥津战神张辽,原来不姓张而姓聂,还跟唐朝这个女刺客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聂隐娘相信大家也熟悉,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在2015年戛纳坎城大放异彩,讲述唐代知名女刺客聂隐娘的故事。一个姓张,一个姓聂,两个人怎么会有关系呢?翻开三国志载张辽身世,“本聂壹之后,以避怨改姓”,就是说仇家多,唯有改名换姓避开仇家。聂壹结下什么仇怨?原来聂壹是汉武帝时马邑之谋的策划者。马邑之谋代表

  • 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其实,真实的他非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高宗李治活了多少岁,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西方人推崇

    试想,在这样两个人的照耀下,李治能不没用吗?此外,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把他置于唐太宗的光环之下。甚至于,对他统治时期的政治评价,也会与贞观的治理联系起来,说他的功绩都得益于唐太宗的付出。其实,李治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他并没有那么没用。在李治即位之初,就立即停止了对辽东的战争和土木工程的建设。在登

  • 司马炎善待亡国之君,为何历史上司马氏纂位非议最多?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氏篡位的真实历史,司马氏篡位为何能成功,司马炎篡位历程

    公元266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炎废曹魏末帝曹奂,改国号为晋,不得不说司马炎此人比起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来还是要宽容和大度得多,他对三国几位亡国之君都算不错:曹奂被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刘禅的安乐公食邑万户虽然不是在他手上封的(蜀汉亡国时是司马昭当政,那时曹魏还没亡国),但是他也没对此作出改变;孙皓待

  • 他是唐朝窝囊皇帝,生前没有主动权,去世被妻子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有多窝囊,唐朝最窝囊的皇帝是谁,唐朝最懦弱的皇帝

    李治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帝,而且寿命还很长, 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名气比这位唐高宗李治的大的不是一般的多。幸运的是自己是太子等到李世民死后,就继承了皇位。可出乎预料的是半路楚然出来了个长孙无忌这个权臣,而且这个权臣还是自己的长辈,没办法李治只能跟他慢慢的耗。毕竟长孙无忌已经很

  • 1900年敦煌出土《唐太宗入冥记》,揭开玄武门之变隐藏的两个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发生地点,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遗址,唐代发生过几次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记载道:建成集合东宫与齐王府精兵共两千人,前往玄武门。在到达玄武门以后,守门将士却拒绝让建成等人入门,随即大怒的建成便让麾下兵卒结阵攻城。双方激战了很久,建成及其部下也没有攻入城中,这时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兵卒赶到,随即与建成部发生激战。最终建成被秦军射出的流矢射中身亡,倒在了门

  •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她为何会得唐太宗如此深爱,只因她值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孙皇后和唐太宗典故,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见钟情,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关系好吗

    它有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着“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哀婉的爱情故事;更有着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这样举案齐眉、相互扶持的动人感情。提及浪漫,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的想到爱情。的确,爱情是多么动人的二字,只是提

  • 多次拒绝唐太宗提拔的第一功臣,为何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虽功高盖世却不贪恋权力,多次明确拒绝唐太宗的提拔,是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然而,这样的一个明白人,后来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而落得自己被处死,家人被流放的悲惨结局!1长孙无忌出生于公元594年,河南洛阳人,出身显赫,父亲是隋

  • 唐朝时候,长安曾有大量“粟特人”,因为这件事,他们消失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时期长安有多少人口,粟特人唐朝,唐朝的古长安老照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新唐书》这样记载盛唐时期的国家景象,本国物产丰沛,国泰民安,周围的小国自然不敢怠慢,“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盛唐之下,万国来朝,世界各地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