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前来投靠时,两大谋士建议将其铲除,曹操为何婉言拒绝

刘备前来投靠时,两大谋士建议将其铲除,曹操为何婉言拒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33 更新时间:2024/1/25 20:33:23

却说玄德前奔许都,到城外下寨,先使孙乾来见曹操,言被吕布追逼。特来相投。操曰:“玄德与吾,兄弟也。”便请入城相见。次日,玄德留关、张在城外,自带孙乾、麋竺入见操。操待以上宾之礼。玄德备诉吕布之事,操曰:“布乃无义之辈,吾与贤弟并力诛之。”玄德称谢。操设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见曰:“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不答。

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劝我杀玄德,当如何?”嘉曰:“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操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次日,即表荐刘备领豫州牧。程昱谏曰:“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操曰:“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与吾有同见也。”遂不听昱言,以兵三千、粮万斛送与玄德,使往豫州到任。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张飞在抢夺吕布部将宋宪、魏续购买的一百五十匹战马。吕布愤怒不已,率兵攻打小沛。刘备不是吕布的对手,只得逃出徐州投靠曹操。谋士荀彧认为应该趁早除掉刘备以绝后患,但郭嘉却认为除掉了刘备必将令曹操失去人心。最终,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加以,任命刘备为豫州牧。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郭嘉口中的“裹足不前”,意为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战国时期李斯所撰《谏逐客书》中的“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被吕布逐出徐州及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余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不过,小说中提到的张飞抢夺战马一说却并非历史的真实,是作者为了塑造张飞的鲁莽性格而虚构出来的故事。

与真实的历史相比,小说中提到的荀彧建议曹操除掉刘备的故事情节有真有假。首先,这个建议是真的,但提出之人并非是荀彧,而是程昱。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刘备前来投奔之后,程昱对曹操表示:“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至于郭嘉对于刘备的态度,小说与历史记载截然不同。据《三国志郭嘉传》注引《傅子》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由此可见,郭嘉与程昱所持的观点相同,都是建议曹操尽早除掉刘备的。

众所周知,郭嘉和程昱都是曹操集团谋士群中的佼佼者,以深谋远虑、料事如神著称,曹操对他们的建议几乎都是言听计从。但令人惊讶的是,曹操竟然否决了两人的建议,不仅收留了刘备,还将其任命为豫州牧一职。

为何曹操会作出如此决定呢?《三国志武帝纪》的一段记载给出了答案。当程昱等人向曹操提出除掉刘备的建议后,曹操当即表示:“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对于刘备朝三暮四的本性,曹操是非常清楚的。但曹操更加清楚的是,刘备在中原地区具有极高的民望,同时深得士人阶层的尊重,可谓名满天下。在曹操看来,除掉刘备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一旦将刘备除掉,将失去人心,对稳定局势、平定天下不利。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这位杰出政治家的远大目光和宽广胸怀。相比之下,郭嘉和程昱就要差得多了。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萧何向刘邦荐韩信,又向吕后献计杀韩信,萧何是在拿韩信当驴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何为什么和吕后合谋害死韩信,萧何为什么杀吕后和韩信,萧何为什么要联手吕后杀掉韩信

    提起“卸磨杀驴”,我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西汉第一任相国萧何,萧何身上有一个流传极光的成语,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淮阴侯韩信发迹和被算计的故事,而韩信的这种遭遇,其实就是一个“卸磨杀驴”的故事。没错,在萧何眼中,韩信就是一头驴。鸿门宴后,项羽开赴咸阳,并在咸阳主持分封诸侯的仪式,分

  • 三国时期唯一完人,军功卓著还是海内大儒,现有韩国后裔三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时期真正厉害的人物,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人前五名,三国时期厉害的军事将领

    纵观历史,三国堪称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名扬一时甚至流芳千古的风云人物。在他们之中,才能卓越、武艺高强的比比皆是,然而真正称得上“完人”的却是寥寥无几。客观而言,魏武帝曹操太过自傲、吴大帝孙权优柔寡断,昭烈帝刘备则仁慈过度。在历史记载中,文武兼备且几乎找不到缺点的,唯卢植一人。▲卢植剧照

  • 陈余送去劝降信后章邯已欲投降,但项羽又给其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章邯投降项羽具体时间,章邯在哪投降项羽,陈馀劝降章邯的信

    实事求是地说,章邯这个时候主动撤退,以守为攻的部署,是没问题的。因为当楚军控制运粮甬道后,最稳妥的打法肯定是守住甬道,切断王离粮道,最后逼迫王离军团粮尽溃退。而一旦项羽这么干,给了章邯留出整顿兵马的时间了,主动权就在章邯手上了。然而令章邯没想到,也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项羽这个杀神会居然这么彪悍

  • 赤壁之战时曹军并未占绝对优势且士气不足导致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赤壁大战曹军失败,赤壁之战曹军的兵力,赤壁之战曹军将领排名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治水军八十万

  • 长孙皇后死前说了三句话,若李世民都照做,就没武则天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孙皇后死李世民为啥没有再立后,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影响有多大,李世民临终时对长孙皇后说的话

    长孙皇后出生名门,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后来在她哥哥长孙无忌的撺掇下嫁给了李世民。直到后来李渊起兵,太原无人值守,隋朝官兵围攻李渊太原府,李建成逃跑的时候忘记带她这个弟媳,但是长孙皇后居然自己突围出来,可见武力一斑。秦王李世民征伐四方,先后

  • 逍遥津战神张辽,原来不姓张而姓聂,还跟唐朝这个女刺客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聂隐娘相信大家也熟悉,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在2015年戛纳坎城大放异彩,讲述唐代知名女刺客聂隐娘的故事。一个姓张,一个姓聂,两个人怎么会有关系呢?翻开三国志载张辽身世,“本聂壹之后,以避怨改姓”,就是说仇家多,唯有改名换姓避开仇家。聂壹结下什么仇怨?原来聂壹是汉武帝时马邑之谋的策划者。马邑之谋代表

  • 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其实,真实的他非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高宗李治活了多少岁,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西方人推崇

    试想,在这样两个人的照耀下,李治能不没用吗?此外,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把他置于唐太宗的光环之下。甚至于,对他统治时期的政治评价,也会与贞观的治理联系起来,说他的功绩都得益于唐太宗的付出。其实,李治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他并没有那么没用。在李治即位之初,就立即停止了对辽东的战争和土木工程的建设。在登

  • 司马炎善待亡国之君,为何历史上司马氏纂位非议最多?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氏篡位的真实历史,司马氏篡位为何能成功,司马炎篡位历程

    公元266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炎废曹魏末帝曹奂,改国号为晋,不得不说司马炎此人比起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来还是要宽容和大度得多,他对三国几位亡国之君都算不错:曹奂被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刘禅的安乐公食邑万户虽然不是在他手上封的(蜀汉亡国时是司马昭当政,那时曹魏还没亡国),但是他也没对此作出改变;孙皓待

  • 他是唐朝窝囊皇帝,生前没有主动权,去世被妻子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有多窝囊,唐朝最窝囊的皇帝是谁,唐朝最懦弱的皇帝

    李治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帝,而且寿命还很长, 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名气比这位唐高宗李治的大的不是一般的多。幸运的是自己是太子等到李世民死后,就继承了皇位。可出乎预料的是半路楚然出来了个长孙无忌这个权臣,而且这个权臣还是自己的长辈,没办法李治只能跟他慢慢的耗。毕竟长孙无忌已经很

  • 1900年敦煌出土《唐太宗入冥记》,揭开玄武门之变隐藏的两个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发生地点,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遗址,唐代发生过几次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记载道:建成集合东宫与齐王府精兵共两千人,前往玄武门。在到达玄武门以后,守门将士却拒绝让建成等人入门,随即大怒的建成便让麾下兵卒结阵攻城。双方激战了很久,建成及其部下也没有攻入城中,这时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兵卒赶到,随即与建成部发生激战。最终建成被秦军射出的流矢射中身亡,倒在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