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还原一个真实的建文帝:他真的斗不过朱棣吗?也许只是运气不好

还原一个真实的建文帝:他真的斗不过朱棣吗?也许只是运气不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53 更新时间:2024/2/3 21:02:10

所以我认为不存在什么削藩过急这种说法,你就算是温水煮青蛙,那个温度到了一定的临界值,难道青蛙会任由自己被烫死吗?可见,这本身就是由于分封制和中央集权之间产生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导致的,藩王都希望皇帝不要来管自己,而皇帝肯定想把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皇帝只要一削藩,藩王肯定反。

毕竟藩王也不傻坐等着自己一朝回到解放前,所以这个削藩在历史上是无解的,除非这些藩王都是一群没有脑子的货,心甘情愿让皇帝来削自己的藩。但只要这些藩王里有那么一两个不老实的,皇帝就休想削藩成功。

当然,

不可否认朱允炆在后期和朱棣的正面对抗中严重缺乏军事调度能力,把李景隆这个笨蛋调到前线去和朱棣对抗,结果这号大神最后还是他打开南京城的大门把朱棣迎接进去的。

但我们不说这个,只说朱允炆真的是把朱棣逼反了吗?

我看不见得,有的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像汉武帝一样用“推恩令”的形势削弱藩王,但是可别忘记了汉武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推行“推恩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景帝打赢了“七国之乱”。朝廷的权威树立起来了,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但是我们把镜头拉回到汉景帝时代,实际上按照题主的说法,如果朱允炆把朱棣逼反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汉景帝逼反了七国,康熙逼反了吴三桂。

但这个结论真的成立吗?

我看不见得,汉景帝时代由于刘邦大封刘姓诸王的缘故,这些诸侯王“拥兵数万,坐拥千里之地”,几乎可以说完全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去当皇帝,恐怕都不愿意这么一把“达摩克斯之剑”悬在自己的头顶吧?

所以我挺赞同晁错在《削藩策》中说的: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这些诸侯王你不削他,等有一天他实力足够大了,不敢说他绝对会反,但肯定不会轻易服从你朝廷的指挥,这一点可以参照唐朝的藩镇割据。

其实削藩的最根本原因不是这些藩王究竟有没有造反,而是它已经对朝廷的统治形成了威胁。汉景帝当时面临的情况正如《削藩策》中说的: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

所以说藩必须是要削的,至于怎么削我觉得没法假设,就像有些网友说推行“推恩令”,从理论上来说确实风险最小,手段相对柔和

,不像一上来就削掉藩王的土地和爵位这般粗暴。

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推恩令”这个政策不会激起藩王的反抗。

要知道汉武帝当时能够推行“推恩令”得益于汉景帝打下了基础,打赢了战争,让藩王们的实力遭受严重损失,在此基础上,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时才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再来说朱允炆,他在三位老师(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的策划下开始着手削藩,实际上朱允炆远比汉景帝要更加小心谨慎,在削藩这个问题上他们是经过仔细分析的。

现在有些人说朱允炆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先削朱棣,反而去削其它弱小没有威慑力的藩王。

其实你能想到的,人家朱允炆的幕僚们早就想到了,问题在于,朱棣又没有犯什么过错,你用什么借口一来就削人家的藩?这叫师出无名,有点脑子的人估计都不会这么做。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直接削朱棣虽然风险大,但是如果成功了,后面基本上就稳妥了。

但谁能保证朱棣不直接造反?

所以当时的齐泰就是建议直接削朱棣,但黄子澄就认为师出无名,不如先削那些犯了过错的藩王。

退而与泰谋,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谋定,明日入白帝——《明史》

计划制定下来后是非常顺利的,朱允炆先后废除了五个藩王,都没有遇到什么反抗。

除此之外,人家朱允炆还知道一边监视朱棣,一边削弱朱棣的实力,调走他的军队。

于是命都督宋忠调缘边官军屯开平,选燕府护卫精壮隶忠麾下,召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入京,以弱燕。复调北平永清左、右卫官军分驻彰德、顺德,都督徐凯练兵临清,耿瓛练兵山海关,以控制北平。

总之不管后续朱允炆在政策上出现了怎么样的失误,我觉得都不能说他逼反了朱棣,就像晁错说的“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你不削藩,将来藩王做大了,你能保证他不反吗?同样的,你就算削藩,你也不能保证他不反。

结果朱棣最终选择了反,他不甘心呐。早年大哥朱标去世以后,朱棣满心以为朱元璋会把自己册立为皇太子,结果没想到朱元璋非常喜欢朱允炆。

不当皇太子就算了,现在这位侄子还要来削自己的藩,朱棣内心肯定是有一丝不平衡的。所以干脆特么反了算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所以说朱棣造反既不能怪朱允炆,也不能怪朱棣,要怪就怪朱元璋,因为这是他留下的烂摊子。

只能说朱允炆和汉景帝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朱允炆打输了战争,汉景帝打赢了战争。但是别忘了,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直接把晁错给杀了,人家朱允炆可没有杀齐泰和黄子澄。

其实,朱允炆如果打赢了这场战争,哪怕他一上来就削朱棣,恐怕也没人会说有什么不妥。仅仅因为他打输了,所以人们才会跳出来说他干的怎样怎样不好,那里犯了错误,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没有一点可行性。

那些只存在于理论中的东西就像“纸上谈兵”一样是死的,不变的,假如说当初咸丰帝像汉武帝一样把慈禧给赐死,是不是清朝的结局就会好一点。

但是吧历史没有这么多的假如,很多事情当时之所以发生,自然有它的道理和原因,事后再来说它的对错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人家孔子说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那位英名的康熙帝在削藩的问题上不也栽了一个大跟头吗?

可见凡是和利益相关的东西,从来没有说有四平八稳的手段可以合理解。

此外也充分说明“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不仅铁还没有打成,自己反而被火花烫了一身的伤,这只能说朱允炆有心想要重新锻造朱棣这块铁,但是自己的技术和实力还不达标吧。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更多文章

  • 郑和与哥伦布相比差在哪里,为什么七次下海没有发现新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郑和跟哥伦布谁厉害,郑和和哥伦布比较,郑和相关资料简介

    航海条件,二人天差地别首先哥伦布航海的时候,根据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最初的目的是开辟一条新的航线来到达东方,获取当时非常稀缺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甚至十几年来曾经四处游说欧洲各国的王室,却遭到了屡屡碰壁,更多的是被人们当成了一个骗子,最终好不容易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但是航海之时装备非常简单,船上

  • 靖康之耻后的宋徽宗与宋钦宗,过着什么样的悲惨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饥饿、寒冷,长伴徽宗、钦宗二帝首先宋朝皇室众人长期以来生活在南方,身体自然难以适应北方的苦寒之地,而且被俘虏带走时身上还穿着那当时的绫罗绸缎,根本不耐寒。另外被金人带走北上之时,正值年初,虽然不如大寒时那么冷,但这时候的严寒,也不是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皇帝们能够承受的,随着不断地往北方走,气温自然越来越

  • 贫寒女子在墙上题诗,陆游见过后啧啧称奇,连人带诗收为己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陆游在梅园题诗,陆游为武侯祠题诗,陆游写诗60首

    唐宋之时是文人辈出的时代,无数顶尖的人才站在金字塔尖,留下了辉煌的唐诗宋词。其实,之所以那个时代如此璀璨,是因为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贩夫走卒尚能吟诗作对,当然能孕育出文以载道的千古风流人物。今天,小珏想说的就是陆游小妾的故事,它出自于宋末的《随隐漫录》,清朝《词苑丛谈》也将其记录下来。我们知道,陆游

  • 郑成功38岁拿下台湾,为何没有继续攻占琉球群岛?39岁便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郑成功在台湾的真实情况,郑成功在台湾的地位怎么样,郑成功当年带了多少人去台湾

    所以甭说攻占琉球群岛了,郑成功连治理台湾的时间,其实都没有。由于英年早逝,本来有无限可能的郑成功,也失去了继续攻城略地的机会。对琉球群岛,郑成功从来没有做过任何攻占计划。反倒是对攻占菲律宾,郑成功当初是有计划的。那么为啥郑成功从来没想过攻占琉球群岛呢?第一,琉球王国是明朝和日本共同的藩属国。自古以来

  • 辛弃疾64年只执着一件事,一生爱国的他,结局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都知道,梦是会醒的,1127年,正月里的鞭炮声还萦绕在人们的耳畔,但是金人的人马却已然兵临城下,一声声痛苦的哀嚎、一场场惨绝人寰的杀戮,让人触目惊心。北宋先后登基的宋徽宗、宋钦宗皆被金人掳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后来继任的南宋皇帝宋高宗已经考虑不了太多,他只能匆

  • 元朝之后,鞑靼、瓦剌和大明的三国演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元为啥分裂瓦剌和鞑靼,瓦剌和鞑靼跟明朝的关系,瓦剌和鞑靼是元朝后裔吗

    公元1368年,当徐达攻入北京之时,元朝作为一个政权其实并没有结束,元顺帝只是北逃了,而元朝也只是北移了,史称“北元”。明朝,称北元为“鞑靼”,而与此同时,鞑靼的东部又出现了一个叫“瓦剌”的政权,与鞑靼、大明三足鼎立。那么瓦剌又是谁?1,瓦剌瓦剌属于广义上的蒙古,但与蒙古又不完全相同。元朝之时,瓦剌

  • 身为艺术家的宋徽宗却没有看出《清明上河图》背后的隐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徽宗能欣赏到清明上河图吗,宋徽宗与清明上河图,宋徽宗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

    由张择端所绘制《清明上河图》,虽然显现出一副盛世景象,但在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暗含着北宋朝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的背后,存在巨大的危机和隐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清明上河图》,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秘密。《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画作,甚至没有之一。目前,该画保存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内,是国宝级

  • 郑和手下亲手将侄子沉入海底,三年后竟收到侄儿来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撰文:碧海扬帆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过去航海由于设备简陋,不具备现代化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船员们因为天灾人祸死亡率很高,在航行途中病死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得不被抛进大海里,俗称为海葬。可是海葬后的魂魄又去了哪呢?#01:海底来信真与假郑和下西洋时,手下有一得力的船长名叫郑大年,船员们都叫他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有什么表现?皮肉已尽,叫声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是怎样被处死的,袁崇焕被谁处死,袁崇焕为何被处死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崇祯帝根本无力回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党争仍然是不断出现,即使是在明末的关键时刻,党争仍然是朝中不缺少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在明末时期的危急时刻下,党争仍然存在,这就让人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朝会走向灭亡了。可问题是,明末时期出现的厉害人物不在少数,袁崇焕肯定是其中之一。说到袁

  • 金人的“牵羊礼”到底是什么?让宋钦宗的朱皇后羞愤地直接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钦宗的皇后被金人霸占了吗,宋钦宗什么时候被金人释放,南宋牵羊献俘礼的视频

    标志着北宋灭亡,这是一个耻辱呀,这还没有完,国家忘了,那些被掳走的人,过着亡国奴的生活,简直是猪狗不如,特别是女子,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宋朝的皇后嫔妃和公主们,受尽凌辱,甚至还有沦为娼妓的,而且金人还让她们行“牵羊礼”“牵羊礼”,但听名字,还没有什么,应该就是牵着羊行礼吧,但是却有着天壤之别!牵羊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