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打得秦国不敢东望十五年的魏武卒,为何在吴起离去后迅速变弱?

打得秦国不敢东望十五年的魏武卒,为何在吴起离去后迅速变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0 更新时间:2024/2/21 0:14:29

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头戴盔甲,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背着强弩和50支弩矢,携带三天军粮,在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

就是这支精锐部队以五万人大败秦军五十万,而且把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打得不敢东望十五年!可以说魏国有这样一支部队,就是其强盛的根源,对于吴起来说,魏武卒强大战斗力成就了吴起战神的威名,吴起的出色领导也成就了魏武卒战无不胜的威名。

然而没有了吴起的魏武卒,就像丢失了灵魂,被素有南蛮称谓的楚国人所击败,这是为什么?

[var1]

对于魏武卒来说,"成也吴起,败也吴起"。对于魏武卒的衰落,直接原因就是吴起的离开。魏武侯即位后,吴起受到排挤,从而离开魏国去楚国。

吴起的政治军事身份在魏武卒身上的融合

任何事物都不能割裂开来看待,政治家、军事家的身份在吴起身上更是如此。大部分人都认为吴起是一个统兵御将的好手,但也不能忘记他的政治家的身份带给魏武卒的政治意义。吴起在魏国变法的这几年,即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得罪了不少权贵,更重要的是吴起把魏武卒训练成了一支常备军,在战国初期,各国还没有常备军这个概念,要有没有设立,要么就很少,他们打仗都是临时征召士兵,于是这就照成了士兵们的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var1]

吴起训练的这支魏武卒首次引用了常备军这个概念,而且在挑选士兵的门槛上设立了非常严格的标准,能够入选的都是精兵中的精兵,再加上吴起又用着高福利待遇来诱惑魏武卒,使他们非常听话,非常愿意卖命,毕竟一人参军获得军工,全家受益。

有了优秀的兵源,再加上吴起之前又用着政治身份为魏国变法,所以魏国现在国富民强,为打造一支"铁军"提供了经济支持。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可以说魏武卒的前期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甚至可以说是依赖于吴起。

[var1]

吴起爱兵如子,与士卒同吃同住,得到士兵的极大爱戴。同时还对武卒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还开创性的提出了,以老兵带新兵"的作战方法,"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

有整个国家的支持,有英勇善战的统帅,有近乎严苛的训练,有荣辱一体的赏罚制度。魏武卒就像一柄被反复打磨的绝世好剑,一旦出鞘必令天下诸侯为之胆寒!

另外,严格的纪律、灵活的作战方式和一个愿意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领,这些组合在一起于是成就了魏武卒当年冠绝天下的战斗力。

吴起的离去使魏武卒失去了灵魂

支持吴起变法的魏文侯死了,新继任的魏武侯对于吴起很是忌惮,吴起也明白这点于是向南逃到了楚国。当他逃到了楚国后,立即展开了他的变法,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出了一直精锐的楚军,并带领他们南征百越,北击中原联军。当时吴起面对魏、齐、卫联军中大部分的都是他训练的士兵,作为曾经的统帅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士兵的弱点是那里,于是在吴起出色的指挥下,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多次打败魏军,首次实现了楚国人饮马黄河的夙愿。

[var1]

而离开了吴起的魏武卒虽然一直是魏国的底牌,但是缺少了相吴起这样优秀的将领充当灵魂人物,再加上部分魏武卒开始留恋自己的战功,变得贪生怕死,所以魏武卒的实力开始渐渐的走下坡路。

最终在魏惠王时期,魏武卒由大将庞涓率领,刚开始庞涓用着也不能说差,毕竟多次击败赵军、齐军,但是魏武卒这个战略资源不像其他士兵一样容易获得,基本上打一个少一个。最后在

马陵之战

中,庞涓带着所有魏武卒被孙膑歼灭,还使得魏军十万人成了俘虏,太子申都成了敌军的阶下囚。

由此一役,魏武卒死伤殆尽,魏国也开始日益衰败,无法与日益强大的西边邻居所抗衡,最后被灭于秦国虎狼之师的铁骑下,不禁令人感到一阵唏嘘。

[var1]

现在回看魏武卒的兴亡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道理:任何精锐部队,都不可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魏武卒建造成本高,士兵装备好,对国家的国力有较大要求,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国家,君臣一心,将士一心,各方面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一旦当国家处于下沉时期,政治黑暗,体制落后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魏武卒之所以能打,离不开吴起的治军,离不开魏国国力的支持。但是如果这两项都没有了,治军不严了,社会地位下降了,战斗力下降也就是必然的了。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的都城设在什么地方,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七雄分别在今天的哪些省,战国七雄各自的首都在哪里,战国七雄都城分别是什么地方

    [var1]于是诸侯国开始自力更生,寻求自身的发展,在礼崩乐坏之下展开夺霸之战,而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让东周也分了两部分,即前面的春秋时期和后来的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就是变法图强后的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在这漫长的时间内,诸侯国们大部分都经过了数次迁都,真正探究起来比较复杂,这

  • 战国时期,韩国是弱国,秦国为何不先打韩国,却先打巴蜀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先打韩国还是巴蜀,秦国攻占巴蜀,秦国打巴蜀的原因

    [var1]首先,巴蜀在传统意义上并不属于周室分封制度下“天下”的概念,因此进攻巴蜀不存在激怒和挑衅中原六国,从而使秦国陷入各国包围的风险。要知道尽管韩国的实力非常弱小,但它毕竟属于传统意义上晋国的一个重要分支,贸然进攻韩国,一定会让中原的其他诸侯国看到秦国想要对外扩张的野心,从而使合纵战略重新达成

  • 教授韩侍桁发文称:女人说谎比男人多,鲁迅看不惯写文反驳,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也有非说谎便不能越过某种难关的场合,而这场合也是弱者遇到的时候较多,大概也就是因此为什么女人说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var1]很显然,韩教授认为说谎是弱者特别是女人自保的法宝,这摆明了是在嘲讽女性爱说谎,说女人说谎比男人多,而且是弱者。此文一出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可以想象,当时不满的女性肯定是

  • 揭秘范蠡给文种的密信:勾践此人面相不善,不可与之共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蠡跟谁辅助勾践,范蠡的财富对勾践有什么帮助,勾践范蠡慧眼识人

    所谓的“可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说的大抵就是勾践与他们的关系。[var1]叹范蠡明智,惜文种自刎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于“越王勾践世家”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范蠡决定离开越国,临走前留了封信给宰相文种。上头写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暗示勾践面相不善,不可与之共富贵,我走了你也尽早离去吧!可

  • 扁鹊被从教科书中删除,专家解释:争议太大,不能确定是否有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扁鹊为何被移出教科书,扁鹊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扁鹊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由于张衡地动仪没有实物保存下来,如今大家看到的张衡地动仪其实是1951年专家根据想象复制的。由于争议很大,结果2017年关于张衡地动仪的照片以及介绍,被移出了教科书。大家注意,这并不是否定张衡,而是人们实在难以了解张衡地动仪的真实情况如何,选择折中的办法,将其删除。无独有偶,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时期诸葛亮缺粮,诸葛亮在战国的水平,诸葛亮战国七雄争霸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在蜀汉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北伐战事里,“缺粮”一直是桩让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战事的关键时刻,都因粮食接济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遗憾,也叫后世许多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诸葛亮不行”的由头:人家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都不缺粮,就你诸葛亮缺粮?但这事儿,真不能这么比。首先一个事实是,谁说

  • 战国七雄中的五雄打了一个群架,回头一看远处的小弟被人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七雄的真实资料,战国七雄中的五雄,战国七雄实力变化

    中山国本是狄人建立的国家,从春秋后期开始活跃在今天的河北中西部临近太行山的区域。中山人有着狄人的凶悍作风,一度令中原小国头疼,但后来被晋国压制,晋国时而打击这个邻近的异族小国,时而利用又利用它。晋国进入六卿时代以后,在六卿看来,中山国不过是晋国一个打手而已,时不时利用中山的战力参与晋国与诸侯国的争霸

  • 刘备在临终之前,叮嘱诸葛亮马谡不能重用,为何他偏要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临死前为何说马谡,刘备历史说过马谡不堪重用吗,刘备叮嘱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

    当时刘备一是因为,失去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而且关羽兵败麦城被杀之后,也失去了一个结拜兄弟,虽然关羽有些自大了一些,有些谁都看不起,但是对于这个哥哥,他还是言听计从的,为了报仇刘备举全国之力,和吴对战。结果就是刘备兵败,到了白帝城之后就一病不起了,于是这就有了,白帝城托孤这件事情,诸葛亮也是为了报答,

  • 关羽死后,诸葛亮到底发现了啥?他竟连忙劝刘备赐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封被刘备赐死冤不冤,刘备为何赐死养子刘封,关羽的死和诸葛亮有关吗

    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诸葛亮厉害归厉害,但是肯定不是什么善良的人,毕竟他耍的那些计谋都是杀敌人的。只是让人奇怪的是,关羽死后,为啥他连忙劝刘备杀死长子刘封呢?诸葛亮到底发现了什么?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只因刘备41岁的时候,都没有得到一个孩子,于是就在机缘巧合之下,收了无父无母的刘封

  • 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还丢掉性命,竟是中了曹操的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经过,关羽有没有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败走麦城完整版

    当时关羽统兵三万进攻樊城,曹仁坚守不出,而后于禁、庞德赶来支援,曹魏的兵力达到五万。樊城易守难攻,曹魏援军又到,想必关羽只能败退。此时天下大雨,于禁被“水淹七军”,于禁投降于关羽,庞德也被关羽干掉了。这次天助关羽的意外获胜并能帮他夺得襄樊,反而为老关的失利埋下了伏笔。东吴孙权此时仍然按兵不动,孙权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