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盛世到安史之乱,从繁荣昌盛到腐败混乱,大唐为何走向衰落?

从盛世到安史之乱,从繁荣昌盛到腐败混乱,大唐为何走向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67 更新时间:2024/1/19 21:53:55

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顶峰,唐玄宗在位的45年又是唐朝经济发展的顶峰。史书上对这段历史给予高度肯定,记录“开元之盛,汉宋莫及”,认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繁荣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故史称“开元之际,几致太平”。所谓的“开元盛世”,确实不虚。然而浩荡的封建雄风,掩盖着的其实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凉世态。

很快,唐朝盛极而衰,唐玄宗统治的最后几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繁荣昌盛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动乱和衰败。

安史之乱固然是将唐朝从强盛打进衰落的最猛一拳,但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为什么会在一代帝王40余年之间,就发生如此惨烈的沧桑变迁?是什么原因让繁荣的大唐王朝走衰败?

日益严重的三种主要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严重,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深刻原因。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激化

经过隋末农民起义之后,唐初统治者不能不有所警惕,尚能推行舒缓宽松的统治政策,如均田制、租府调制等。但这些政策只是一时怵于农民战争的威力,而非出于改良民生的直正目的。

时间一长,随着农民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贯彻执行这些政策的动力日渐弱化,困难势必越来越多,最终使其沦为种不伦不类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阶级矛盾也必然再次激化起来。

从土地制度看,唐朝虽然实施均田制,但并未完全按照均田制的规定授田。从敦煌发掘出的户籍残卷可以找到这方面的明显证据。更况均田制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即使实行了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土地的兼并和集中。

早在太宗、高宗时已有土地兼并的记载,到了玄宗时期变得相当严重,农民自己耕种的土地愈来愈少。虽然年年丰盈,堆足了官府和大户的仓廪,农民的生活却难以维系。玄宗年老后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重用擅于聚敛的官员,听任其在地方胡作非为,肆意盘剥。农民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走投无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玄宗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最终导致唐王朝覆灭的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恶习都形成于这段时期。藩镇之祸,源于十节度使的设置及其掌握了大量军队,得以与中央朝廷抗衡。

虽然节度使之名在南朝时已经出现,节度使之名在唐初亦已存在,但节度使的大量设置和军权膨胀,则出现在玄宗时期。唐朝的宦官之祸,超过了前代的东汉和后代的明朝。唐朝的宦官掌领禁军、任枢密使和监军,此三者皆系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重要因素。

此三端之肇始,皆源于玄宗时期,如宦官带兵,即源于开元十年宦官杨思率军十余万对安南“梅叔鸾”作战。以后杨思又在开元十二年、十四年、十六年三次带兵对“五溪蛮”、“罩行章”、“梁大宾”等西南蛮族地区作战。

宦官领兵监军是历代宦官最易为害之处,也是自玄宗起的唐朝宦官专权的集中体现。朋党之争是激化玄宗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另一重大问题,它实际上以宦官专权为背景和依托,又复受其制约。

朋党之争的最激烈表现是,德裕和牛僧孺两集团之间的牛李党争。关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

与周边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在玄宗后期也激化了起来。在唐朝前期,除了东、西突厥构成了对唐朝封建国家很大威胁,先后为唐王朝乘其内乱所灭以外,唐王朝对周边的众多少数民族实行了较少歧视、较多宽容的民族政策,发展了和他们之间的经济化交流。

虽然也发生过一些民族矛盾,甚至民族战争,但整体民族关系还是好的。唐玄宗当政数十年后封建帝王的开疆拓土意识逐渐浓厚,开始屡屡发动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加之此时中央集权已经削弱,藩镇割据初露端倪,朝廷政治腐败日甚,民族矛盾也有所扩大。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朝先与吐蕃在赤岭“分界立碑”,以示和好,不久又借援助勃律(克什米尔东北)为名,派兵与吐蕃进行战争。唐、蕃之间的矛盾上升,长期处于失和状态。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诏立国并被唐王朝册封为云南王。

但玄宗为崇尚边功,又在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和十年两次进兵南诏,“凡举二十万众,弃之死地”。南诏为求自保,不得已转而西向,与吐蕃结盟,共同对抗唐朝,并欲一举驱逐唐王朝势力出云南。

由于玄宗两度轻率对南诏用兵,导致了唐、南之间关系破裂,互相兵戎相见。西南民族关系长期不得安宁,进而加剧了内地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促发了安史之乱和唐王朝衰期的隆临。

统治者内部阶级矛盾、农民阶级矛盾以及周围少数民族矛盾,激化让唐王朝从兴盛转向衰败,遗憾的是唐王朝历代帝王一直未能解决这几个矛盾,这“三大矛盾”也一直持续到唐王朝的灭亡。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

更多文章

  • 作为一个二婚皇后,她为何不仿照成为武则天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是二婚吗,武则天杖责皇后,历代皇后对武则天的评价

    在宋真宗还只是太子的时候,他老爹宋太宗赵光义就非常不满意他和刘娥的事情,认为宋真宗一天和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厮混,还逼迫宋真宗把刘娥还赶出去,所以这一时期的很多关于刘娥的“不良记录”都被记载下来。等到赵光义去世,宋真宗即位,才将刘娥的存在“曝光”出来面向世人。但是在当时的宋真宗后宫里面,并不是只有刘娥

  • 唐朝以胖为美?真不是你以为的胖,看到杨贵妃的体重后,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杨贵妃有多高多胖,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唐朝杨贵妃胖到什么程度

    因此,有的“胖女孩”就会经常抱怨:“为什么我没有生活在唐朝,那该多好。”在人们的言语流传中,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是,唐朝是个以胖为美的朝代,女孩子越胖越受欢迎,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坊间盛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就是一位胖美人,然而杨贵妃到底有多胖?是否如传闻中的一样?唐朝流行的胖是否就是现在人们所认识的胖?

  • 大臣写1.7万字奏章,其中1.65万字是废话,朱元璋:拖下去打一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奏折大白话,朱元璋一生批了多少奏折,朱元璋怎么处理奏折

    接地气的朱元璋在位期间也是广开言路,要是文武百官有什么好的想法或建立,尽管写奏章,朱元璋也都会去看。大家也都清楚,武官手拿武器,文官则是手持笔杆子,刷刷一写,引经据典,根本停不下来。朱元璋勤于政事,光是看文官们写的奏章,那都要看到后半夜,十分辛苦,并且朱元璋还发现,明明可以数百字就可以讲明的东西,奏

  • 大明王朝:除严世藩阁员身份,嘉靖帝三点重要指示尽显帝王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严嵩和胡宗宪一大早进宫面圣,嘉靖帝本想“挑拨”严嵩跟胡宗宪的关系,结果并不理想,这里也注定了胡宗宪最终无法入内阁。由于拉拢胡宗宪策略失败,而东南大局又少不了胡宗宪,嘉靖帝也就不得不继续留着严嵩,但需要消减严党的势力,于是颁布圣旨,让小阁老严世藩退阁,与此同时高拱和张居正也退出内阁,那

  • 坐拥八十万禁军,一战不如一战,宋朝为何被小小西夏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有谁能掌控80万禁军,宋朝禁军多强大,宋朝为什么会有禁军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西夏与宋朝关系彻底破裂,很快陷入战争。从1040年到1042年的三年时间内,双方爆发多次大战,从三川口之战到好水川之战,再到定川寨之战,宋军竟三战三败,伤亡惨重,不得已与西夏达成和议。坐拥八十万禁军的宋朝,为何三战皆墨,“一战不及一战”,被小小西夏吊打

  • 唐朝古书上记载的月球来客,是真的么?明朝那场爆炸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记载月球白衣人,唐朝月球是人造的吗,唐朝时期的月球

    大唐文宗统治时期,书生郑仁本与其表弟王秀才突发兴致去了嵩山旅游,结果这两人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当时夜幕快要降临,如果他们两人走不出去就可能要睡山头了。郑仁本与王秀才急得到处乱窜,就在他们到处寻找之际,忽然在草丛里看到一个穿着白色衣服还睡着了的男人。这两人看到白衣男子后以为遇到了救星,于是使劲喊他。谁想

  • 壬寅宫变:嘉靖朝政的转折点,既体现嘉靖的专横也对朝政产生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壬寅宫变的过程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对于嘉靖帝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他遇到比三年前在卫辉行宫险些葬身火海更可怕的劫难,在这一天他差点被自己的宫女杀死,也因为嘉靖二十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此宫变因此被称为"壬寅宫变"。寻常情况下,加害明代的皇帝并不是易事。于外而言,紫禁城宫禁严格。于内而言,皇帝那

  • 太子朱标落水,侍卫们跳水救人,朱元璋看看他们的衣服鞋子: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派谁接管五军,朱标朱元璋搞笑对话,历史朱标之死对朱元璋影响

    明朝第一位太子师。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浙江金华),专门拜会了宋濂。后来,朱元璋又邀请宋濂到应天府,不但让其参与机密决策,起草重要文件,还交给他一份责任重大的任务——教导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读书。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宋濂为“当今文章第一”,可见宋濂在明初影响力之

  • 在庙号大都稀奇古怪的宋朝,赵构的庙号为何却十分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构庙号之争,赵构的庙号有哪些,赵构为什么是高宗庙号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后世对高宗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在南方延续了宋朝的统治,抵御了挟灭两国之威来袭的金国,有再造乾坤之功。另一方面,他对敌国卑躬屈膝,没有太过强烈的收复中原的愿望,李清照还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他。基

  • 大明风华:擒获明朝皇帝朱祁镇的瓦剌部,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被俘虏的朱祁镇,朱祁镇瓦剌公主,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结局如何

    这样一场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变”,对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以及后世统治可谓是如同定调一般。此后的大明王朝对蒙古诸部也转为防御姿态,缺少了武人制衡的朝堂之上,文人集团也逐渐在权利分配上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这场土木堡之变的始作俑者瓦剌,后来结局如何呢?瓦剌,在元朝时被称作斡亦剌惕,也称卫拉特。它并不是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