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演义:唐睿宗真的很睿智,就一招,李隆基学不来

隋唐演义:唐睿宗真的很睿智,就一招,李隆基学不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94 更新时间:2024/1/27 5:04:45

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之所以能在风云变幻的皇权争斗当中当上皇帝,并不是唐睿宗本身有什么本事,他只是皇室的子孙罢了。最大的功劳,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以及自己的亲妹妹太平公主对自己的鼎力支持。但是,当天下太平之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必定会出现一番争斗。

对此,唐睿宗也是心知肚明的。虽然小编点评的不是历史人物,但是还是去搜索了一下关于唐睿宗的一些基本资料。发现,有不少人声称,唐睿宗最大的功劳其实是平庸,在位期间并没有做什么事情。但是,在小编阅读过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之后却发现,唐睿宗其实并不平庸,反而正如他死去的谥号那样,是真正的聪明睿智。

唐睿宗登基之初,由于武则天以及韦后造成的混乱的局面,以及皇权争斗带来的大屠杀,导致朝廷上下,甚至是民间的百姓,基本上都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对此,作为唐睿宗而言,最好的做法,是保持现有的格局不变,缓慢的缓解大家心目中的恐惧状态。此时的无为,其实是大有作为。

另外,稳定了天下的形式之后,出现在唐睿宗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与自己的亲妹妹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抛开皇权不讲,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亲妹妹,手心手背都是肉,于是,看似无奈之下的唐睿宗,开始在两个人之间“和稀泥”。这样,既不得罪双方,还让双方在互相争斗当中,逐渐稳定自己的皇权统治,这一招,真的是很高的。

要知道,这种所谓的“和稀泥”的方式,其实就是在平衡出现在朝堂之上的各种力量。使得这些力量,在互相争斗当中,不仅消耗他们自己的资源,也在为唐睿宗自己消除威胁。但是,这种方式一旦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一家独大”或者双方“化敌为友”的情况,这样一来,不管是“一家独大”,还是双方“化敌为友”,唐睿宗这个皇上,都是当不成的。

但是,这种“和稀泥”的方式,毕竟维持不了多久,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的。于是,睿智的唐睿宗,及时看到了问题的根本性,在还没有任何的征兆之下,直接就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这样一来,无疑是对太平公主一方,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话说,唐睿宗为什么要突然之间传位给李隆基呢?

虽然在《隋唐演义》这本书中,讲了不少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明争暗斗,似乎是在说明,唐睿宗的传位,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其实这一切,从一开始就在唐睿宗的计划当中了,只是一直瞒着自己的亲妹妹。对此,咱们可以从书中寻找到答案。

在《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慈上皇难庇恶公主生张说不及死姚崇》中,有这样一些描写:

那知睿宗正因天像示变,心怀恐惧,闻术士所言,反欣然道:''天像如此,天意可知,传德弭灾,吾志决矣!''遂降诏传位太子。太平公主大惊,力谏以为不可。太子亦上表力辞。睿宗皆不听,择于八月吉日,命太子即皇帝位,是为玄宗皇帝。尊睿宗为太上皇。

在这段话之前,有大量的关于太平公主中伤李隆基的话语,都被唐睿宗抛弃了。这段话中所谓的“天象示变”,也被太平公主抓住机会诋毁李隆基,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使得唐睿宗终于有借口,堂而皇之的将皇位传给李隆基。换句话说,通过这第七十五回的故事咱们可以知道,凭空当上皇帝的唐睿宗,从当皇帝的第一天起,就在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当确定李隆基为太子之后,就在处心积虑的考虑,如何更好的交接权力。而对于朝政的处理,则显得无暇顾及了。

这一切,使得唐睿宗在大家的心目中,终于成为了一个平庸的皇帝,其实,唐睿宗的心里也是苦的。因为,他亲身经历了之前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知道天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进行领导。唐睿宗知道自己不是这样一个人,李隆基是的,但是,在李隆基的面前,还有太平公主这样一座大山。

为了能使李隆基顺利铲除太平公主这个劲敌,唐睿宗居然以“和稀泥”的方式,表面上是在平衡双方的力量,实际上,是在逐渐削弱太平公主的实力,而让李隆基有时间,去增加自己的力量。终于,当李隆基羽翼丰满的时候,传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只是在这中间,太平公主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所以说,唐睿宗的做法,才是真正睿智的表现。唐睿宗对待皇位的传承以及朝堂力量的平衡上,实在是做的漂亮。只是,就是这一个简单的招数,李隆基一辈子都没有学到。终于,在李隆基统治的后期,出现了天下分崩离析的状态。

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如果您喜欢本文章,不妨订阅一下我的帐号,将有更多精彩文章与您分享!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西晋统一36年就灭亡,是皇帝太傻?真实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晋的灭亡有多惨,西晋灭亡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的西晋怎么灭亡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公元265年代魏建晋,司马炎开创了一个新的帝国——晋朝,并在15年后借着司马家族打下的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但是西晋仅仅在统一后走过了短暂的36年便灭亡了,衰亡的速度让人着实感到吃惊。古代中国文物一提到西晋之亡,不少人都会翻个白眼:“还不是因为接手的皇

  • 武则天死后为何要把江山还给李唐?200年后才发现她有多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死后的唐朝历史,武则天具体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为什么武则天登位唐朝就灭亡了呢

    女皇武则天驾崩后,唐朝将它的遗体葬入了乾陵,她生前要求不要留下贵重的东西,只是留下了一块令人匪夷所思的无字碑。对此,后世有许多史学家认为,这是武则天具有远卓的目光和智慧的体现,这个决策也是她超越常人的远见卓识。十分聪明的女皇帝却用皇后的身份给后人写下了一封遗照,因为她心里非常明白,她死后,天下必将恢

  • 他是李渊的小儿子,玄武门政变没被杀死,却将李世民的儿子熬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样了,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杀李世民,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后活了多少年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被世人记住,那是因为他登上皇位以后,开创了非常出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对后世可以说是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这还只是一点,后来李世民又对外不断的开拓疆土,在朝中更是听信大臣们的意见,赢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好评。李世民的这一系列做法让后来的唐朝更是经历了百年盛世。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李世民的

  • 李白留世900余首诗,为何陆游能留世9千首?看了陆游家族就了然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于李白和陆游的资料,陆游评价李白的诗,陆游流传下来多少首诗

    因为当时人们作诗,尤其像李白这样热爱游山玩水的诗人,往往是游览途中诗兴大发,突然想起了一个好句子,就挥毫泼墨一番。诗写完就写完了,转头就抛到了脑后。不像现代社会,随便网上发表一番,就能保存在网络之中。再加上古时候交通不方便,除非是出版成诗集,否则一首好诗只能是口口相传,不仅字容易误传,就连原作者也会

  • 安禄山起兵一年多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后唐朝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安禄山起兵后怎样了,安史之乱第几年安禄山死的,安禄山安史之乱时有多少兵

    图-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位置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发动的叛乱,成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后期奸臣当道,奸相李林甫、杨贵妃之兄杨国忠等人轮流把持朝政,培植党羽,排斥异己,循私误国。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而交恶,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公元755年12

  • 宋朝在唐朝的刑部基础上,在元丰改制后,做出了哪些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丰改制后的宋朝有哪些地方,北宋元丰改制的背景,宋朝元丰当皇帝了吗

    龚延明先生在《宋代官制总论》中概述道:“宋承唐制,此唐制,实则为后唐之制。”宋朝建立以后,在许多制度上都承袭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旧制,官制亦是如此。唐末五代时期的官制体制就已经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有宋一代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充,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官制变得更为复杂。唐末五代及宋初的刑部建制五代至北宋初期

  •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复杂关系中,获得雄踞塞北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契丹为何不在唐朝时就崛起,契丹与唐朝,契丹是如何在唐朝崛起的

    契丹的族名,最早文献记载是《魏书·契丹传》:“契丹在库莫奚以东,同类异种,窜于松漠之间”。公元4世纪前后,早期契丹人的生活方式是随着水草牧场的迁徙而变化的。在民族不断迁徙过程中,契丹生产力逐步提高,形成了最早的部落联盟。这一时期,关于契丹民族活动的区域,《新唐书》记载:“东距西奚,高丽,南营州,北室

  • 隋唐史料中最厉害的两杆枪:一杆枪头重七十斤,一杆几十人拔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唐十大用枪高手,隋唐最牛的十大神兵,隋唐时期最霸气的兵器

    我们看描写历朝历代的演义小说,也会发现隋唐时期武将的兵器都比别的朝代重很多,比如李元霸的一对大锤居然重达八百斤,几乎是关羽青龙偃月刀的十倍。这可能是受唐朝尚武精神的影响,大家都对武将兵器津津乐道,说书艺人耳濡目染,也受到了影响和启发。当然,正史中李渊那个叫“李玄霸”的儿子并没有上过战场,在大业十年(

  • 武则天坐拥4大男宠,为何他们没有让武则天诞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的独宠是谁,武则天的四大宠男下场,史料记载的武则天的四大宠男

    那时的女人地位也是非常低的。但是中国历史上却诞生了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而身为女人的她,在当时已经不需要依靠任何男人了,反而是男人依附于她,因为武则天也有“后宫”。武则天有四位在历史上留名的男宠,但是武则天却没有生下一个皇子。首先是武则天不想,虽然唐朝比较开放,虽然武则天贵

  • 东汉灭亡得的是“癌症”,崇祯时期,明朝怎么1场“感冒”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天启皇帝是死于尿毒症吗,明朝皇帝遗传疾病,东汉灭亡的预兆

    崇祯有人说,崇祯时期,大明王朝得了癌症,就像东汉献帝时期一样,当时的大明王朝早就无药可救,崇祯也没有办法,所以崇祯不该为大明王朝的灭亡负责,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谈谈这个问题。实际上,东汉灭亡得的是“癌症”,明朝并没有得“癌症”,而是1场“感冒”就亡了。崇祯可以肯定的是,明朝崇祯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