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帮朱元璋斩别家龙脉,误杀朱家真龙,对大明有何具体的影响

刘伯温帮朱元璋斩别家龙脉,误杀朱家真龙,对大明有何具体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20 更新时间:2024/1/4 22:44:15

刘伯温最厉害的并不是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而是他的“斩龙之术”,因为他在世期间帮助朱元璋斩了99条龙脉,最终因为失误不小心斩杀了朱家的真龙,从而导致大明的江山最后没了。

一统天下刘伯温

刘伯温比起朱元璋身边的其他人来说是年龄偏大的老人了,在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做了不小的贡献。

据说他第一次看到朱元璋的时候就觉得朱元璋是一个人才,也就是传说中的“帝王之相”,为此刘伯温是心甘情愿为朱元璋卖命的,可是朱元璋也算得上过河拆桥的那种人,大概也是刘伯温的能力强,朱元璋感到畏惧,所以朱元璋当皇帝后对刘伯温并没有重用。

不过刘伯温的能力摆在那儿,朱元璋还是很怕他有异心的。

而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大明江山来之不容易,如果让别人抢走了他肯定不愿意,所以后来的朱元璋才会如此滥杀无辜,杜绝一切可能,多少忠臣死在他的“滥杀”之下,其中刘伯温的结局就是一个深刻的例子,不管是刘伯温还是他的子孙,下场都很惨。

刘伯温“斩龙脉”

但刘伯温还没有知道朱元璋的真面目之前,对他可谓是掏心掏肺。

据说有一天朱元璋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真龙出世,要夺取朱家的天下,醒来之后朱元璋就开始害怕,觉得这不是梦,而是一个预示,他心想:这皇位还没有坐够,怎么能让给别人呢?于是他就想让刘伯温去斩龙脉,将所有地方可能会出现“帝王命格”的龙脉全部斩断,这样子朱家的天下就安稳了。

刘伯温听了朱元璋的话,他就开始巡游天下,看看哪里的山脉会有“龙气”,在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斩断。

刘伯温本来已经想好了,除了安徽,这天下所有龙脉都要斩断,因为安徽是朱元璋的老家才被放过了,如果安徽这个地方的龙脉也被斩断了,不就代表朱家的天下也会灭亡吗?刘伯温才不敢那么做!

刘伯温误杀真龙

当时刘伯温砍断了天下所有龙脉,这些真龙就无处藏身,所以都跑到了朱元璋的老家来,和朱家的真龙斗一斗,刘伯温就着急了,想要斩杀这些龙,最后不小心“误杀”,导致了朱元璋家的龙脉也被斩断了。

所以大明的结局大家都看到了,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明朝发生了很多动荡的事情,最后被吴三桂出卖,清兵入关,大明彻底灭亡。

当然了,这一段大部分都是传说,毕竟谁也没有看到刘伯温是不是真的会“斩龙之术”,还有人传言刘伯温当时掐指一算,算出了最后一处龙脉之地将来会福致子孙,为了让子孙不至于没有福气,所以才放过了那一处龙脉,那个地方正是努尔哈赤的地盘,而努尔哈赤正是最后灭掉大明,大清朝也是他的儿子皇太极开辟的。

朱元璋是个狠人

当然这些都只是说说而已,具体大家都不清楚真相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伯温确实是一个能人,而朱元璋也确实是一个狠人,不然他也不会杀掉那么多的忠臣。而刘伯温在这场朱元璋设下的布局中也不能说完全无辜,有时候一个人太过出色就是妨碍了别人,刘伯温活着,朱元璋岂不是整日提心吊胆?可是朱元璋没有料到,就算没有刘伯温,没有这些开国功臣,大明也迟早会灭亡。

参考资料:

刘基印象》《明史》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朝建立后,一和尚出来反元,他靠啥赢得支持?如今在竞选中常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元朝和尚,刘福通是反元第一人吗,元朝没有反元的组织吗

    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一个朝代。谁也没想到,就在元朝建立的14年后,大元鼎盛之时,一个神秘和尚竟公然跳了出来并领导了一次让人吃惊的复国运动。公元1285年1月,元朝时期的西川有一位姓赵的和尚突然跳了出来,说自己是宋太宗第8世孙福王的儿子广王,并且呼吁当

  • 要不是此人,估计明朝就没有朱棣什么事,统兵50万人,还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的真正军事水平,朱棣造反的时候有多少军队,朱棣那么少的军队为什么能赢

    原本秦国攻打赵国是极其不占据优势的,当时赵军统帅是廉颇、李牧,秦军久久攻城不下,这种消耗战着实让资源匮乏的秦军忍受不了。于是秦国遂用反间计,结果成功使得赵王弃用大将廉颇和李牧,重新换用年轻气盛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可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掌权的他随即变更了廉颇的作战部署,由守转攻。秦国名将白起针对这只懂

  • 三国难得一遇的贤君,存在感不算强,南宋史家却称其可与刘邦比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最令人惋惜的将帅之才,三国被低估的五个谋臣,三国时期英年早逝的名臣

    子渊在之前几篇文章中讲到,吴大帝孙权晚年通过“南鲁党争”打击江东士族,致使东吴朝局彻底崩坏,从此一蹶不振。吴少帝孙亮在位期间,虽然有心肃清朝野,还暗中使出“驱狼吞虎”之计,可这些手段在老谋深算的孙氏宗亲面前,始终不值一提。暗杀孙綝失败以后,悲催的孙亮更是丢了皇位,不久离奇死亡。说来也是造化弄人,孙亮

  •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后世评价甚高?因为他当过“实权”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高炽做太子的时候有实权吗,朱高炽正史上到底有多牛,朱高炽是不是篡位做的皇帝

    然而诡异的是,这种狠毒基因并没有遗传到朱高炽的身上,这一点,从他的庙号就可以看出,朱高炽死后被追封为“仁宗”,能够被称之为仁,就说明朱高炽断然不会像他的父祖那般狠毒。不仅如此,“仁宗”也是对一个帝王的极高评价,比如宋仁宗,就是后世眼中的有德之君,能够与宋仁宗享受同样的庙号,就足以说明后世对朱高炽的评

  • 朱元璋平生“最”恨的一个姓,下旨: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皇帝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朱元璋最残忍的一件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他登基后发布了许多政令,其中有一条却比较特别。根据《日知录》记载,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诏宋末蒲寿庚、黄万石子孙不得仕宦。”朱元璋为何要发布这样一条政令?在朱元璋执政时期,虽然对于惩治贪官污吏十分严苛,但是他也不会平白无故地严惩别人。而朱元璋如此憎恨蒲氏的原因,还得从八十多年前

  • 欧洲人称呼蒙古叫啥?三个字,成吉思汗曾揭露其中秘密,很玄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蒙古为什么崇拜成吉思汗,蒙古历史讲解成吉思汗,蒙古国历史记载了成吉思汗吗

    早在公元7世纪,蒙古族先人便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居住,并先后受过突厥、柔软、鲜卑等少数部族的控制,一直到公元12世纪时,铁木真横空出世,迅速平定了蒙古各部的势力、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召开蒙古各部族大会,被众人尊称为成吉思汗,并建立大蒙古国,而大蒙古国也就是日后蒙古帝国的前身。蒙古帝国的赫赫声威

  • 相传宋徽宗死后尸体被熬成灯油,棺材里放木头,真有这么凄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徽宗为什么死后被熬灯油,宋徽宗和宋钦宗被熬灯油,宋徽宗死后葬哪

    提到宋徽宗,可能有的人不了解,但是说起那句“靖康耻,犹未雪”,许多人应该都会恍然大悟。没错,那场“靖康之变”就是发生在宋徽宗在位期间。也是此次变故之后,宋徽宗遭受了羞辱,还有了关于他死后被做成灯油的说法。这种说法到底可不可信呢?不确定。毕竟正史中没有记载,只是有关他的野史中有这种说法,那么为什么会出

  • 世人皆知杨家将和岳家军,但却不知宋朝的真正王牌,是这两支军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杨家将真正历史,宋朝为什么看不上杨家将,讲解宋朝杨家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破阵子》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篇,脍炙人口,传颂千古,讲的便是将士们的征战之苦。在两宋时期,战火纷起,无数将士纷纷为国捐躯,有的名留青史,有的却不为

  • 他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养活中国三亿人口,被称为明朝“袁隆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生活在中国的新一代青年,都见证了国家的强大,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长大,即使不富有,也是衣食无忧。殊不知,这样的盛况在古代却是奢侈的景象,李绅作《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的景象是当代罕见,却是古时常态。01要知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国志》中的名言放到

  • 朱元璋钦点的状元,不可能作弊,为何下榜不久就被车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真的杀了状元吗,朱元璋钦点的状元,朱元璋是怎么得到状元的

    本文,纵横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被称为“闽南”十才子的陈安是如何考上状元的?中国从唐朝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在整个科举史上,举人和进士可谓是数以百万计,但是能考取状元的,却是凤毛麟角。整个科举制历史期间,只有大约五百位状元,大明王朝276年间也只出了90名状元,而这位陈安就是其中之一。陈安在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