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本可以善终的吕不韦,为何最后还是落得饮鸩而亡的结局

原本可以善终的吕不韦,为何最后还是落得饮鸩而亡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90 更新时间:2024/1/21 22:49:05

要知道此时的异人,只不过是一个母亲不受宠爱,更无靠山,排行居中的安国君之子。但作为商人,吕不韦在与父亲的对话之中便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秉性暴露无遗,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耕田能获利十倍,贩卖珠玉可获利百倍,而拥立君王能够获利无数,其实这样的选择在吕不韦看来也便顺利成章了。

[var1]

接下来便是以利益攸关说服异人参与这场交易之中,然后便是以重金笼络人脉,攀附华阳夫人。在向华阳夫人之弟阳泉君陈说他的处境之后,当时的阳泉君门客遍布,且多居高位,但身为太子的一党却无一显贵,而秦王年岁已高,一旦太子执政,等待阳泉君的也便只有死路一途。

两个各怀鬼胎、又都颇为聪明的人很容易便走到了一起,在面见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之时,又有了吕不韦那句直戳灵魂的问话:"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华阳夫人能被秦王宠爱,自然也不会不懂得这此般花无百日红的道理,于是子楚(也就是异人)也便在华阳夫人的举荐之下成为了秦孝文王的继承人。

[var1]

随后便有了邯郸城献赵姬,赵姬十月生子嬴政的故事以及关于秦始皇嬴政是否为吕不韦的私生子的传说。而在厚金贿赂了赵国官员之后,子楚与吕不韦归秦。就在秦昭王去世,秦孝文王继位之后,子楚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太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秦孝文王守孝结束,加冕的三天后便溘然辞世。子楚则继位为王,是为秦庄襄王,而吕不韦作为股肱之臣,也被任命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

此时此刻,吕不韦前后投入也算是真正获得了无数倍的回报。但你若真以为吕不韦只是商人,那则又是大谬。

吕不韦更是一个天才政治家。虽然他有同赵姬之间的纠缠不清,有引荐嫪毐之过,但作为丞相,他却更有灭东周,招徕门客养士一字千金;开疆拓土,夺取韩国、魏国大量城池;兴修郑国渠;编纂《吕氏春秋》之能。

也正是他的执政期间,作为承前后者,秦国的国力才稳固上升,为秦始皇统一奠定了基础。而当面对他引荐的嫪毐意图与赵姬合谋,谋反改立二人之子时,嬴政能够胜利,除却了嬴政的决断之外,吕不韦选择站在嬴政一方也是嬴政重要的取胜因素。

[var1]

但同时吕不韦作为嫪毐的引荐者,秦王嬴政对于手握大权的他,自然也是想借机除之而后快。而有着丰富的政治资源的他,却在众多宾客辩士的劝说下,打消了秦王的想法。

在被秦王赶出咸阳,回到了自己的河南洛阳封地之后,吕不韦只过了一年多的“好日子”,而后便接到了秦王嬴政的一封书信——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随后,吕不韦在看到了这封言辞犀利的书信之后,选择了饮鸩而亡。那么吕不韦为何会落得如此结局呢?

[var1]

其实,在嬴政给他的这封书信中,不只是对吕不韦的不满,更是对权力的宣誓。作为一个对秦国的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吕不韦曾经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作为商人,权力与利益更像是孪生子,不只是商人之间以利益为准绳,即便是秦王富有四海的王,也会在面对权力之时,不容置喙。

但经商一世的大贾,吕不韦此时却深陷权力的窠臼之中而不自知,最终也只能落得此般结局。

更多文章

  • 韩国作为战国中最弱的国家,为什么能抵挡二十年秦国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时期韩国最强盛的时候有多强,韩国灭了多久秦国才垮掉的,韩国vs秦国

    [var1]随着秦王扫六合的步伐不断迈进,看似羸弱的韩国却在虎狼之圈中迟迟没有被灭,反而抵挡了秦国的进攻长达二十年之久。这就不禁令人感叹实力弱小的韩国为何能抵抗秦国那么久呢?韩国建国初,其地理位置独特,位于秦、齐、楚、魏四大强国的包围之间,周边任何一个国家欲进攻韩国则必先思虑自己后方是否安全,以免其

  • 卫青、李靖、岳飞、戚继光、吴起对比,谁的综合军事实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靖和戚继光谁更厉害,吴起和卫青谁厉害,李靖岳飞谁厉害

    [var1]但若是和吴起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也就是说,吴起要比这几个历史人物都强,都高,都厉害——史上唯有吴起可以和孙子并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军事家,史称孙吴,一个兵圣,一个亚圣,都是军事史上神一般的存在。有孙吴在,其他人只能望其项背。这么说也不是就说卫青几个人弱,他们只是比孙吴弱一些,依

  •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试图一鼓作气灭了赵国,为何会被范雎给拦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起死后多久杀范雎,长平之战后白起能打过赵国吗,白起杀赵国的原因

    有人或许要说了,范雎就是个奸臣,他收受了苏代的贿赂,然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为名,请求秦昭襄王同意。假如不是范雎在秦昭襄王面前建议秦兵班师,后来又进谗言,说白起的坏话,导致白起被杀,赵国或许很快就被灭掉了,白起的功劳更大了,正如那个说客苏代所说:“白起会在秦国位列三公

  • 历史上三家分晋之前,最鼎盛时的晋国,究竟有多强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最鼎盛的晋国是什么,三分归晋晋国如何灭亡,历史上真的有晋国吗

    晋国最强大的时刻,是他灭亡的前一刻。当时的晋国,是天下最强的诸侯,没有之一。始终胜出一筹的综合国力整个春秋之世,晋国的国力基本都在“最强之一”与“最强,没有之一”之间切换。[var1]在春秋之初,并不是头等大国。《国语.晋语一》说晋国当时只算“偏侯”,国土狭小,秦、齐在侧,想嚣张也嚣张不起来。不过,

  • 战国七雄中,楚国疆域最大,实力也很雄厚,为什么没能实现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末期楚国有多强,战国时期的楚国巅峰时期有多强大,战国的楚国在今天的哪

    疆域最大的楚国,尽管实力雄厚,但其他表现始终不愠不火。这是因为:他的潜力,始终没有兑现成实力。没有地图上看起来那么强[var1]战国初期,疆域最大的是楚国,排名第二的是越国。后来···楚国把越国吃了。所以,论起地盘,楚国遥遥领先。但是,实际上,楚国的精华地区,只有长江——淮河一带。汨罗,离长江非常近

  • 长平之战,廉颇、赵王难辞其咎,为何后世却只责骂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之战赵王赵括,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可谓是战国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所历战争从无败绩,据统计战国共有近200万人战死沙场,单白起一人便诛杀近百万,这其中又尤以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降卒为甚,遂成就他杀神的名号,而与之对比的则是赵军主帅赵括,以及后世留给他的几千年的纸上谈兵的嘲讽。似乎一场长平之战,所有过失,所有恶果皆由

  • 齐鲁相邻,两国相爱相杀许多年,最后灭掉鲁国的却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是怎么打败鲁国的,楚国与鲁国关系,楚国为什么能灭了鲁国

    不过,最后灭掉鲁国的,却是楚国,而不是“近水楼台”的齐国。这是为什么呢?春秋初期——齐桓公时期:实力基本相当,互有胜负鲁国国君,是圣人周公的后裔;齐国国君,是功臣吕尚后裔。因此,周天子分封诸侯时,两国都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诸侯。[var1]西周时,齐、鲁与晋一起“为周室辅”,基本上保持了友好。春秋开局后

  • 吴起军事成就很高,却没有列入战国四名将,原来是因为与粉丝重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吴起的资料,历史名人对吴起的评价,吴起武力算几流猛将

    但是令我惊讶的是,以前读《史记》的时候竟然没有注意到,目录中只有《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并没有李牧的单独列传,关于李牧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笔,篇幅不过一页。如此看来,四大名将的说法应该绝非出自《史记》,况且光是战国时期,在《史记》中有资格单独列传的就包括吴起、乐毅、蒙恬等人,而白起、王翦是

  • 为何战国前期很强大的魏国,打着打着就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国在战国初期有多强,战国前期为什么是魏国最强,战国一开始魏国实力如何

    [var1]而在转年的公元前340年,齐国、秦国、赵国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这个中原霸主发起了攻击。秦国在商鞅的带领之下,利用公子卬的轻信,不仅俘获了公子卬,还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魏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河西地,最为重要的是都城安邑也再无屏障。有着纠纠雄师的魏国,也从此开始一路下滑,魏惠王也不得不迁都大梁。而这

  • 千古一帝秦始皇赢遍了六国诸侯,却败给了赵氏宗族远亲,大秦遂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是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历史罪人,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路

    [var1]很多人说秦始皇输了,延续数百年的祖先遗愿,举全国之力建立的秦帝国,在短短十几年间土崩瓦解、轰然倒塌,成为一座空荡荡的废墟。就连秦始皇嬴政心心念的,直到秦二世胡亥即位也未能竣工的阿房宫,在“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起义洪流中烟消云散。可我认为秦始皇赢了,他成功地去除掉存在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