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此时的异人,只不过是一个母亲不受宠爱,更无靠山,排行居中的安国君之子。但作为商人,吕不韦在与父亲的对话之中便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秉性暴露无遗,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耕田能获利十倍,贩卖珠玉可获利百倍,而拥立君王能够获利无数,其实这样的选择在吕不韦看来也便顺利成章了。
[var1]
接下来便是以利益攸关说服异人参与这场交易之中,然后便是以重金笼络人脉,攀附华阳夫人。在向华阳夫人之弟阳泉君陈说他的处境之后,当时的阳泉君门客遍布,且多居高位,但身为太子的一党却无一显贵,而秦王年岁已高,一旦太子执政,等待阳泉君的也便只有死路一途。
两个各怀鬼胎、又都颇为聪明的人很容易便走到了一起,在面见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之时,又有了吕不韦那句直戳灵魂的问话:"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华阳夫人能被秦王宠爱,自然也不会不懂得这此般花无百日红的道理,于是子楚(也就是异人)也便在华阳夫人的举荐之下成为了秦孝文王的继承人。
[var1]
随后便有了邯郸城献赵姬,赵姬十月生子嬴政的故事以及关于秦始皇嬴政是否为吕不韦的私生子的传说。而在厚金贿赂了赵国官员之后,子楚与吕不韦归秦。就在秦昭王去世,秦孝文王继位之后,子楚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太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秦孝文王守孝结束,加冕的三天后便溘然辞世。子楚则继位为王,是为秦庄襄王,而吕不韦作为股肱之臣,也被任命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
此时此刻,吕不韦前后投入也算是真正获得了无数倍的回报。但你若真以为吕不韦只是商人,那则又是大谬。
吕不韦更是一个天才政治家。虽然他有同赵姬之间的纠缠不清,有引荐嫪毐之过,但作为丞相,他却更有灭东周,招徕门客养士一字千金;开疆拓土,夺取韩国、魏国大量城池;兴修郑国渠;编纂《吕氏春秋》之能。
也正是他的执政期间,作为承前启后者,秦国的国力才稳固上升,为秦始皇统一奠定了基础。而当面对他引荐的嫪毐意图与赵姬合谋,谋反改立二人之子时,嬴政能够胜利,除却了嬴政的决断之外,吕不韦选择站在嬴政一方也是嬴政重要的取胜因素。
[var1]
但同时吕不韦作为嫪毐的引荐者,秦王嬴政对于手握大权的他,自然也是想借机除之而后快。而有着丰富的政治资源的他,却在众多宾客辩士的劝说下,打消了秦王的想法。
在被秦王赶出咸阳,回到了自己的河南洛阳封地之后,吕不韦只过了一年多的“好日子”,而后便接到了秦王嬴政的一封书信——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随后,吕不韦在看到了这封言辞犀利的书信之后,选择了饮鸩而亡。那么吕不韦为何会落得如此结局呢?
[var1]
其实,在嬴政给他的这封书信中,不只是对吕不韦的不满,更是对权力的宣誓。作为一个对秦国的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吕不韦曾经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作为商人,权力与利益更像是孪生子,不只是商人之间以利益为准绳,即便是秦王富有四海的王,也会在面对权力之时,不容置喙。
但经商一世的大贾,吕不韦此时却深陷权力的窠臼之中而不自知,最终也只能落得此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