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中山国可谓是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是如何灭掉它的?

战国时期,中山国可谓是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是如何灭掉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75 更新时间:2023/12/12 6:31:05

中山国可谓赵国的心腹大患。此国不灭,赵国始终不能强大。

在消灭这个心腹之患的过程中,赵武表现出惊人的洞察力和谋略。

很难根除的心腹大患

中山国是一个“千乘之国”,实力不容小觑。

[var1]

他的领土嵌入赵国中部,使赵国几乎被分成两半。

由于太行山的阻隔,赵国只能依靠壶口和崎岖山路维持南北两部的联系。

要致富,先修路;要打仗,也要先修路。如果本国交通都被搞成这样,那赵国拿什么来富国强兵呢?

中山不灭,赵国不强。

可是,中山国却很难被灭。

1、中山是狄族建立的侯国,其国有独特的风俗、文化,即或你能攻取他的地盘,一旦大军退出,统治力度减弱,该国仍可能复国。

魏国鼎盛时,曾灭了中山国。

可是,仅仅20年后,中山国又“满血复活”了。

2、实力雄厚。

他不但复了国,而且实力很强。在前323年,他与魏、韩、赵、燕一起“五国相王”,成为与七雄比肩的大国。

[var1]

这也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个被七雄承认为“王”的诸侯国(宋也自称王,但未被七雄承认),可谓嚣张得狠。

此外,燕、齐、赵军都曾败在中山国军手下,中山甚至从燕手上”拓疆百里“。

赵国要强大,中山是第一道坎!

奇耻大辱

心腹大患,不可不除!

自中山复国以来,赵国就处心积虑,要灭中山。

前377年,赵发兵攻中山。

结果,两战皆败。

中山国甚至发兵攻赵,围困赵重镇鄗,赵军龟缩城内,不敢出战!

“鄗事之丑”是赵人的奇耻大辱!

很长时间内,赵人不但无法灭中山,反而遭受耻辱,直到···赵武灵王的到来。

精心准备

赵武灵王即位后,一心要洗刷”鄗事之丑“。

当时,赵武灵王还没有”胡服骑射“,实力还不强,但他已开始做讨伐中山的准备了。

前315年,齐破燕。

赵武灵王采纳乐毅的建议,用赵河东之地换取原属燕国的河北故地。

乐毅此计,本是为了作出齐赵交好的假象,引起魏、韩等国的恐慌,使他们主动拉拢赵,一起伐齐复燕。

不过,对赵国灭中山来说,这却是极有意义的一步:赵在战略上,对中山国呈现半包围的态势。

与此同时,赵武灵王又在九门等地广设瞭望台,监视齐、中山边境,掌握情报。

惊人的洞察力

[var1]

“胡服骑射”开始,赵军力开始强盛,可以考虑进攻了。

可是,赵武灵王必须非常谨慎。

因为:一旦初战不利,不仅再蒙耻辱,本就阻力重重的“胡服骑射”改革也很可能遇到更大的反对!

赵武灵王派李疵前往侦察中山国情况。

李疵回来后,报告:中山可伐,而且要赶紧去伐!你不去伐,中山就要被齐、燕灭了!

李疵判断的依据,可谓视角独到。

中山国的王礼贤下士,交往的潦倒巷间士人有十几个;以布衣的礼节交往的普通士人有几百人。

礼贤下士,分明是明君所为呀!

可是,李疵认为:隐居的士人做官,将士作战就会懈怠;作学问的士人充满朝堂,农夫耕种就会不积极···如此,中山国必然贫困、战斗力下降。

这是一次“入木三分”的洞察!

表面上看,尊重士人是明君之德。

可是,如果满朝都是士人,农夫、战士将失去通过耕种、战斗上升的通道!

如此,国力必弱!

在此判断的基础上,赵武灵王决心对中山用兵!

试探

前306年,“胡服骑射”改革的第二年,赵武灵王集中兵力,攻到了宁葭。

此战,赵军未与敌军主力大战,快进快出,并未占领太多地盘,显然,只是一次试探性进攻。

在谨慎的试探后,赵武灵王并没有立刻对中山国直接大举进攻,而是兵锋一转,优先打击今天陕西榆林地区的胡人。

这一带是林胡王的地盘,也在黄河以南。

[var1]

这样的地方水草丰茂,利于畜牧、牧马,因此活跃的游牧人口很多,但林胡是纯游牧,遇到大规模攻击时,倾向于暂避锋芒,不倾向于就地死磕。

赵武灵王“先弱后强”,攻取榆林以西,辟地千里,并获取了大量胡人武装,由代相赵固统率,充实军力。

接下来,就是对中山国的实质打击了!

精密的两路夹击

赵与中山之间,最关键的地方是井陉。

井陉如在中山国控制中,太行山西的赵军难以威胁中山国腹心,与太行山以西的赵军协同作战,等于是被中山国分割了。

井陉如在赵国手中,山西赵军可随时进入河北,与河太行山东部赵军协同作战,那就是真正的包围之势!

万乘之国赵国之所以屡屡为中山所辱,症结就在:井陉为中山国所控制!

赵武灵王决心以南北夹击,控制井陉,彻底改变两国格局。

[var1]

具体部署是:

1、北路,由车骑部队、胡、代游牧部队组成快速纵队,发挥其机动力优势,发起佯攻,吸引中山国军主力北上;

2、中山国军主力北上后,赵武灵王亲率南路军发出主攻,趁虚夺取井陉道的各要点。

开战后,一切如赵武灵王所算,中山国军主力被吸引到北面后,南路赵军迅速攻取了东垣、石邑等要点。

石邑,是井陉道出太行山以东的出口,控制此处,就是完全控制了井陉道。

东垣,在北临滹沱河,自此沿河而上,可以随时威胁中山国都城灵寿。

转瞬之间,赵已经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

但是,如前所说,中山国民风彪悍、军力强大,非要一举灭之,消耗必大,于赵不利;

而且,中山亡而复国的经历也表表明,即或一举灭之,囫囵吞枣,亦难以消化!

因此,赵武灵亡在完成第一期目标后,接受中山割地求和的请求,见好就收。

蚕食

控制井陉等处后,赵已能随时威胁中山国的统治中心。

赵武灵王抓住有利条件,于前303年,前301年连续两次发起短促进攻。

与此前一样,重文轻武的中山王每次都割让土地,以求苟安。

如此,中山国稀里糊涂就被蚕食了大片土地。

前300年,赵国再次发起一次有限规模的作战,目标是抚柳。

此战,是对中山开灭国之战的前朝战。

扶柳,是中山与齐接境之地,赵攻取此处,就完成了对中山国的包围!

[var1]

在赵国夺取几乎所有的主要要点后,灭国之战,即将到来。

灭国大战

前300年,赵武灵王集中20万大军,发起了灭国大战。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赵军多路进攻,打了整整5年才灭中山。

不过,与历史上许多知名战役一样:当战役进入到最惨烈的厮杀部分时,其实结果已经早早注定了。

赵武灵王此前连续的高明操作,已使赵军“先胜而后求战”。

因此,尽管进展迟缓,但只要赵武灵王决心坚定,坚决打下去,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前296年,赵灭中山,迁中山王于肤施。

五百里中山地,尽归赵!

壮志难酬

灭中山后,邯郸到代的交通畅通无阻,整个赵国连城一片。

心腹大患已除,赵国已经可以从容调动全国的力量,参与天下的角逐了!

攻灭中山后,赵武灵王大摆宴席五日,论功行赏,大赦国内!

所有赵人似乎都看到了赵国崛起的曙光。

胡服骑射所带来的强大军力,攻灭中山所带来的国力暴涨,使赵的实力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志得意满的赵武灵王开始把目标瞄准了西面的秦。

他冒充使者出使秦以探究虚实,巡行疆域,与楼烦王会盟,集结力量,企图自云中、九原直袭秦国腹心。

遗憾的是,前295年,赵国爆发内讧,赵武灵王饿死于沙丘。

中山国,是赵国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心腹大患。

赵武灵王先通过伐交,改善战略环境;通过小心翼翼的试探,初战必胜,为胜利打下基础。

在入木三分地深刻洞察后,赵武灵王果断下定了灭中山的决心。

随后,赵武灵王通过一记组合拳,很短的时间内、很小的代价,就控制井陉口,赢得了对中山国的主动权。

此后,赵武灵王不求急功,连续短促出击,蚕食中山地,避免过早与中山决战,并逐步巩固、消化占领区,避免魏国灭中山而后又失之的前车之鉴。

最后,重兵出击,花费5年时间,坚决打到底,终成全功!

赵武灵王不愧一位天才的军事家、政治家。

遗憾的是,一代雄主,竟稀里糊涂死于内讧。否则,天下走向,未可知也!

更多文章

  • 原本可以善终的吕不韦,为何最后还是落得饮鸩而亡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何评价吕不韦的一生,吕不韦饮鸩而亡,历史上怎么评价吕不韦的呢

    要知道此时的异人,只不过是一个母亲不受宠爱,更无靠山,排行居中的安国君之子。但作为商人,吕不韦在与父亲的对话之中便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秉性暴露无遗,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耕田能获利十倍,贩卖珠玉可获利百倍,而拥立君王能够获利无数,其实这样的选择在吕不韦看来也便顺利成

  • 韩国作为战国中最弱的国家,为什么能抵挡二十年秦国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时期韩国最强盛的时候有多强,韩国灭了多久秦国才垮掉的,韩国vs秦国

    [var1]随着秦王扫六合的步伐不断迈进,看似羸弱的韩国却在虎狼之圈中迟迟没有被灭,反而抵挡了秦国的进攻长达二十年之久。这就不禁令人感叹实力弱小的韩国为何能抵抗秦国那么久呢?韩国建国初,其地理位置独特,位于秦、齐、楚、魏四大强国的包围之间,周边任何一个国家欲进攻韩国则必先思虑自己后方是否安全,以免其

  • 卫青、李靖、岳飞、戚继光、吴起对比,谁的综合军事实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靖和戚继光谁更厉害,吴起和卫青谁厉害,李靖岳飞谁厉害

    [var1]但若是和吴起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也就是说,吴起要比这几个历史人物都强,都高,都厉害——史上唯有吴起可以和孙子并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军事家,史称孙吴,一个兵圣,一个亚圣,都是军事史上神一般的存在。有孙吴在,其他人只能望其项背。这么说也不是就说卫青几个人弱,他们只是比孙吴弱一些,依

  •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试图一鼓作气灭了赵国,为何会被范雎给拦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起死后多久杀范雎,长平之战后白起能打过赵国吗,白起杀赵国的原因

    有人或许要说了,范雎就是个奸臣,他收受了苏代的贿赂,然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为名,请求秦昭襄王同意。假如不是范雎在秦昭襄王面前建议秦兵班师,后来又进谗言,说白起的坏话,导致白起被杀,赵国或许很快就被灭掉了,白起的功劳更大了,正如那个说客苏代所说:“白起会在秦国位列三公

  • 历史上三家分晋之前,最鼎盛时的晋国,究竟有多强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最鼎盛的晋国是什么,三分归晋晋国如何灭亡,历史上真的有晋国吗

    晋国最强大的时刻,是他灭亡的前一刻。当时的晋国,是天下最强的诸侯,没有之一。始终胜出一筹的综合国力整个春秋之世,晋国的国力基本都在“最强之一”与“最强,没有之一”之间切换。[var1]在春秋之初,并不是头等大国。《国语.晋语一》说晋国当时只算“偏侯”,国土狭小,秦、齐在侧,想嚣张也嚣张不起来。不过,

  • 战国七雄中,楚国疆域最大,实力也很雄厚,为什么没能实现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末期楚国有多强,战国时期的楚国巅峰时期有多强大,战国的楚国在今天的哪

    疆域最大的楚国,尽管实力雄厚,但其他表现始终不愠不火。这是因为:他的潜力,始终没有兑现成实力。没有地图上看起来那么强[var1]战国初期,疆域最大的是楚国,排名第二的是越国。后来···楚国把越国吃了。所以,论起地盘,楚国遥遥领先。但是,实际上,楚国的精华地区,只有长江——淮河一带。汨罗,离长江非常近

  • 长平之战,廉颇、赵王难辞其咎,为何后世却只责骂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之战赵王赵括,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可谓是战国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所历战争从无败绩,据统计战国共有近200万人战死沙场,单白起一人便诛杀近百万,这其中又尤以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降卒为甚,遂成就他杀神的名号,而与之对比的则是赵军主帅赵括,以及后世留给他的几千年的纸上谈兵的嘲讽。似乎一场长平之战,所有过失,所有恶果皆由

  • 齐鲁相邻,两国相爱相杀许多年,最后灭掉鲁国的却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是怎么打败鲁国的,楚国与鲁国关系,楚国为什么能灭了鲁国

    不过,最后灭掉鲁国的,却是楚国,而不是“近水楼台”的齐国。这是为什么呢?春秋初期——齐桓公时期:实力基本相当,互有胜负鲁国国君,是圣人周公的后裔;齐国国君,是功臣吕尚后裔。因此,周天子分封诸侯时,两国都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诸侯。[var1]西周时,齐、鲁与晋一起“为周室辅”,基本上保持了友好。春秋开局后

  • 吴起军事成就很高,却没有列入战国四名将,原来是因为与粉丝重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吴起的资料,历史名人对吴起的评价,吴起武力算几流猛将

    但是令我惊讶的是,以前读《史记》的时候竟然没有注意到,目录中只有《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并没有李牧的单独列传,关于李牧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笔,篇幅不过一页。如此看来,四大名将的说法应该绝非出自《史记》,况且光是战国时期,在《史记》中有资格单独列传的就包括吴起、乐毅、蒙恬等人,而白起、王翦是

  • 为何战国前期很强大的魏国,打着打着就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国在战国初期有多强,战国前期为什么是魏国最强,战国一开始魏国实力如何

    [var1]而在转年的公元前340年,齐国、秦国、赵国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这个中原霸主发起了攻击。秦国在商鞅的带领之下,利用公子卬的轻信,不仅俘获了公子卬,还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魏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河西地,最为重要的是都城安邑也再无屏障。有着纠纠雄师的魏国,也从此开始一路下滑,魏惠王也不得不迁都大梁。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