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缴六国兵器铸12铜人,为何纵容这个女人拥有私人武装?

秦始皇缴六国兵器铸12铜人,为何纵容这个女人拥有私人武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3/12/8 14:51:43

(说历史的女人——第885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建朝伊始,他命李斯商鞅所变之法进一步修缮,形成了古往今来最严苛的法律《秦律》。为了防止六国势力死灰复燃,他诏令收缴六国兵器,铸造各重千石的12铜人,矗立在阿旁宫殿前。而对于民间,秦始皇对管制刀具作何规定,史上无从考究,但是从多方效仿秦朝法律的元朝这一侧面分析,元朝百姓十户使用一把菜刀的传说可信度虽然不高,但是对于农具、菜刀等必须登记造册、不得外借等肯定是有规定的,在这方面,元朝尚且如此,严苛缜密的大秦律法就更不会忽视了。而秦始皇对兵器的控制如此的一丝不苟、缴六国兵器铸12铜人,为何却对一个女人一反常态,竟然纵容这个女人拥有私人武装?为什么?这个女人又是谁?本期详解。

[var1]

对于秦始皇做过的几件大事,最令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长城、始皇陵、阿房宫、焚书坑儒、徐福东渡、炼丹”等等,今日篇幅所限,让我们先从长城说起。

秦始皇为什么耗费大量国力修建长城呢?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战国时期,北方匈奴经常来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且列国对于游牧民族来无踪、去无影的骚扰实在没有好的办法予以防范,只好在边境修筑高达的城墙,但是各国财力有限,所修长城也很简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把秦国,赵国和燕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

第二种说法是,秦始皇非常迷信,他相信了方士卢生的一句卦语:“亡秦者,胡也”。所以他为子孙后世考虑,决定修一个长城把国家,让这个卦语落空。但是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修建这一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的浩瀚国防工程,除了动用占全国总人口二十分之一的百万劳动力之外,还需要什么?那就是钱!

与此同时,早在秦始皇继位伊始就开始建造的始皇陵,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除了动用80万劳力,历时38年之外,修建始皇陵还需要什么?不仅是钱,还有别的!

修建万里长城和始皇陵两大旷世工程齐头并进,加上正在施工的阿房宫,使得秦朝国力难以支撑,财政难免捉襟见肘。就在秦始皇一筹莫展的时候,忽有人来报,一位神秘人求见,秦始皇闻听大喜,马上召见。这位神秘人是谁?

这位神秘人居然是个来自巴蜀的半老徐娘,姓氏已无从考究,只知其名为“清”,故后人因其来自巴蜀之地而称之为“巴清”,另因早年丧夫而终守名节,又被称为“巴寡妇清”。

[var1]

巴寡妇清出身寒微,少年时跟父亲学习诗书,因为相貌与气质出众,嫁给了当地一位开汞炼丹作坊主人。不幸的是,事业有成的丈夫英年早逝,巴清不顾世俗偏见,毅然挺身主持丈夫留下的偌大家业。据史籍记载,巴寡妇清一家,因擅丹穴(朱砂矿)之利数世,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

生财有道的巴清为富能仁,全力以赴搞好劳工福利待遇,积极扶贫济困,修桥补路,大搞慈善事业,被乡人奉为“活神仙”,慕名前来投靠打工的人更是成千上万。那么她来觐见秦始皇的目的是什么?她是来雪中送炭的!

虽然历代对秦始皇修长城百般诟病,说他耗尽国库,刮尽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编造出“孟姜女哭长城”等等悲切的民间故事流传于世的同时,似乎忘却了百姓所承受的匈奴奸淫掳掠之苦。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能够高瞻远瞩、修建万里长城,绝不亚于我国现代的“两弹一星”工程,是造福百姓、强国强军的超级国防大器。巴寡妇清深深理解秦始皇这一利国利民之举,为了解决国库羞涩,慷慨解囊,捐赠巨资,支持秦始皇修筑长城,体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博大的胸怀和爱国情操。

秦始皇闻听大喜,马上设御宴款待这位财神奶奶。席间得知巴清少年守寡,一直为丈夫恪守节操而至今未嫁,联想起自己的母亲赵姬荒淫无耻的丑事,对巴清多了一份仰慕敬仰之情,随即对巴清封以“贞妇”之名。可这一封不要紧,巴清竟然又献出一份厚礼以谢皇恩,她再次进献的,又是什么宝贝呢?

[var1]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的渭水,正所谓“头枕骊山、脚蹬渭河”,乃风水绝佳之处。整个陵园占地近60平方公里,总体分为四个层次,以地宫为核心向外辐射,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外围。其中地宫设计精巧绝伦,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其规模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始皇陵尚未挖掘,地宫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史记》中说:秦始皇陵中设有暗弩,当盗贼进入秦陵触动机关时,就会被强弩射死。与暗弩配合的机关还有陷阱等等。此外,秦陵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水银蒸发的气体含剧毒,也会把盗墓者熏死。地宫里真的有那么多水银吗?

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后经现代考古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超标,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而且分布的图形与秦朝版图非常相似。这些水银至少在百吨以上,秦始皇从哪儿弄来这么多水银?

秦始皇封巴寡妇清为“贞妇”,巴清叩谢皇恩之余,得知秦始皇陵墓需要大量水银的时候,马上向皇上进献另外一宝,正是始皇陵大量急需的另外一种东西,那就是巴清家经营的水银!

巴寡妇清的到来解决了长城和始皇陵两大工程的两大难题。当然,秦始皇不可能白要她的水银,花钱买是必须的不说,还由此给了巴清一个非常特殊,甚至是惊世骇俗的特权:允许她拥有私人武装。

文章开篇已经说了,秦始皇对兵器管理非常严格,灭掉六国之后,把六国所有的兵器熔毁之后,铸造重达千石的十二铜人(一石相当于现代60公斤左右)。

[var1]

秦朝对于本朝军队的武器管理也非常缜密严格,从武器制造开始,采用“物勒工名”制度,把监工的名字、工匠的名字、武器编号、制作日期等等信息必须铭刻在武器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兵器制作质量,又可以时刻追踪武器下落,武器发放时再对受领者登记,避免武器流入民间,拥兵衅事、以武乱禁。武器若出现磨损、毁坏,也必须归还兵库并做登记,由兵库统一修理或熔毁重做。私造兵器者罪灭三族,武器一律由国家统一制作,存于武库,不持虎符或诏书等权威性凭证,任何人不得私自发放。

不仅对于兵器制造业管理严格,秦朝对煮盐、冶炼、农具等生产都实行官营,私营是绝对禁止的。好了,貌似扯远了,现在回到我们的话题。

前文已经略作交代,巴清在家乡生意做的非常红火,诺大的产业总得有个安保部门,雇几名保安也算个事儿,可她的保安队伍可不是腰里别根儿警棍的几个人,而是配备顶级武器的几千人的私人武装。而《秦律》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即便私藏一把残戈断剑,都要受到严厉惩罚,更别说拥有私家武装了。可这位巴寡妇清太牛了,居然凌驾于至高无上的法典之上,秦始皇为什么如此纵容她呢?

关于这个疑问,历代史学家说法不一,甚至有贬低二人男女关系的传说。编者认为,与其说是秦始皇纵容与她,到不如说是秦始皇给她装备了一支武器精良的私人武装,否则的话,就算你巴清再有钱,兵器也无处可买,私自锻造可是弥天大罪,就更不可能了。所以说,巴清的那支私人武装,应该是秦始皇提供的武器装备。而秦始皇给一个女企业家装备一支部队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保护巴清为自己生产丹砂水银的企业,同时保护本就归属国家的矿山、矿藏,有了这支武装,既可以保证巴清的水银正常供应的安全,又科保护矿山不被别人肆意开采而糟蹋了上好的丹砂水银原料,起码粮饷巴清还是供得起的,自己出点兵器装备也算不得什么,看来秦始皇的经济脑瓜绝对不差,这账算得足够精明。

时至巴清晚年时候,秦始皇把她接进咸阳、养在后宫,巴清从此享受了就连秦始皇生母赵姬都没有享受的优越生活。

巴清死后,秦始皇尊其所愿,将巴清厚葬于家乡长寿龙山寨,并在墓地修建高台、造中国历史上第一块“贞节牌坊”,亲笔题写“怀清台”,以此寄托对巴寡妇清无限的哀思、怀念和敬意。

[var1]

【结语】巴寡妇清受到秦始皇厚爱有嘉、器重有嘉,堪称始皇一姐。笔者归纳秦始皇与巴清不寻常关系的原因大致有四:

一、恋母情节所致。巴清比秦始皇年长十几岁,而且品貌俱佳,尤其是巴清的“贞妇”情操,联想起母亲赵姬的不齿行径,使得秦始皇对巴清高眼相看,百般尊敬。

二、对国家的忠诚。巴清作为一个女私营业主,能够体会秦始皇的良好初衷,为修建长城慷慨解囊,是为女中丈夫,她对国家的忠诚感动着秦始皇。

三、与“长生不老”有关。巴清的产业产品是朱砂和水银,而秦始皇最感兴趣的“长生不老”炼丹之术离不开这两样东西。巴清不但在秦始皇生前提供了极品朱砂和水银,还为他死后的陵墓提供了上百吨水银,巴清的影子贯穿秦始皇的生前死后,这或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种天缘吧。

四、归结以上三个原因,秦始皇对巴清无比信任是肯定的,不管是于私,为了保护巴清的生产场所也罢;还是于公,为了保护国有矿山也罢,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给巴清装备一支精良的私人部队,就都合情合理了。

(文/说历史的女人—张问)

参考资料:

1、《史记》

2、《睡地虎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

3、《华阳国志·巴志》等。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的分界线究竟是不是长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时期吴国有打过魏国吗,三国时期吴国对魏国战果,三国时候的魏国蜀国吴国

    从三国时期的地图来看,魏吴的分界线其实大致的走向还是沿着长江在走,武汉这座长江上的城市就在这条分界线上,分界线的东部沿海一段也只是微微向北拓展;而这条线比长江往北明显拓展的大致有两片区域:武汉以西是荆州七郡周边区域,以东则是大别山以南以及庐江周围的一块区域。[var1]为什么最终会多出这两块区域呢?

  • 长平之战时昌国君、安平君都在赵国,赵王为何非让赵括为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赵括家族下场,长平之战后齐国和赵国谁强,长平之战后赵括的名声

    [var1]昌国君乐毅:姓乐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赵武灵王灭掉复国后的中山国后,乐毅所在的灵寿也就成了赵国的版图。所以乐毅就是赵国人。虽然是赵人,但是成名在燕国,昌国君的封号也是燕王赏赐的。乐毅曾经协助赵武灵王进行了以“胡服骑射”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改革,练就了一支勇敢善战的强

  • 一代霸主楚庄王,竟然被囚禁了?不得已之下,他只好“三年不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楚庄王的悲惨结局,楚庄王为什么能成为春秋霸主,楚庄王陵墓

    很多忠心耿耿的臣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也别无他法,只能和楚庄王一起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楚庄王漠不关心的管理下,楚国的国力江河日下。更为糟糕的是,周边国家虎视眈眈,连已经臣服楚国的小国也开始蠢蠢欲动。[var1]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楚庄王仍然是我行我素,置政事于不顾。终于,朝中有人忍不住了,伍举冒

  • 秦国最不该败的一场战役,若能胜利,秦统一六国则提前2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败得最惨的一战,秦国统一的五个战役,秦国最大战役简介

    [var1]最终,赵国、魏国和楚国三国的联军坚持到了最后,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国,还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后世之人在论及这两次战斗时,总是将长平之战看的很重,而将邯郸之战忽略了。其实,邯郸之战对各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魏无忌、白起、范雎等,都与此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元前二百六

  • 各路反秦义军的天下共主,为何不是尊周天子后裔,而是楚怀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怀王个人简历,新乡县七里营楚怀王墓,楚怀王客死他乡

    周王朝坟墓上的草已经老高,他曾经的大臣、他的后人早已经把他忘到九霄云外,陈胜吴广项羽刘邦们的历史课又学得不好,也许压根就不知道有周天子是何人,怎么会打他的旗号?约公元前1046年,周朝是人民的合法代表,是正义的化身;因为他们举旗伐纣,消灭了无道的商纣政权,解救人民于水火,让百姓拍手称快。当初周朝统治

  • 为何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抵挡秦国20万大军并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军队吗,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实力对比,长平之战后半年赵国战力哪来的

    正因为如此,赵国成了秦国扩张时的心腹大患,两国在公元前262年到前260年爆发了长平之战,这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var1]将领赵奢所率领的赵国军队全部沦丧,秦将白起坑杀共计45万赵国降卒,如今看来,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专家分析,赵国鼎盛阶段人口也就350万左右,45万赵军应该还包括

  • 三国时期公孙氏的辽东燕国与东吴并不接壤,为何往来密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时期辽东为什么是吴国的,三国时期为什么有燕国,三国时期有公孙氏吗

    [var1]说起公孙氏建立的燕国其实源于辽东太守公孙度,来自大汉玄菟郡的公孙度在初平元年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此时董卓废除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在杀害刘辩和何太后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掌管天下大权。在公孙度被任命辽东太守的同一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中原大乱,辽东文武纷纷劝说公孙度自立为王

  •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徵在,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何姓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母亲颜徵,颜徵哪里人,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

    可以说孔子那一套忠君、仁爱、中庸思想已经在中国人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深入骨髓、挥之不去。孔子被历代统治者成为孔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抬到了高高的神坛。但孔圣人并不是天上的神,而是人造的神,他是有血有肉的。作为一个来自凡间的神,孔子当然不是跟孙悟空那样,是从石头中缝蹦出来的,他不但有母亲,还有父亲。

  • 楚国为何以国名来纪念一位难产剖腹而死的楚先君的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悲惨的流浪先民:先民相传是火神祝融之后裔,世代居住中原。《左传》记载:“郑,祝融之墟也"。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因为商朝贵族看上了他们肥沃的土地。所以驱赶他们向南迁徙。当时的南方是一面蛮荒地带。楚国先民不断向停留下来定

  •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只可能有这样两个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杀了少正卯是史实吗,孔子杀了少正卯为什么暴尸三天,孔子为什么杀了少正卯定了什么罪

    不过对中国60岁往上的人来说少正卯并不陌生,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突然掀起了批孔高潮,孔子的最大罪名,就是屠杀改革派人士少正卯。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少人知道少正卯的具体情况,对于孔子杀少正卯的动机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少正卯并不是一个人的姓名。少正只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官阶,"卯"才是人家的名字。[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