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被忽视的国家,看似很弱其实实力超强

战国七雄中被忽视的国家,看似很弱其实实力超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52 更新时间:2024/2/8 9:36:11

然而,如果说起燕国,人们对它的印象却不深刻,只记得太子丹买通荆轲去刺杀秦始皇这件事。除了这件事以外,人们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实力绝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般弱小。恰恰相反,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且特殊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讲一讲燕国。

[var1]

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可以说,在春秋前期,燕国可能是一个无名小国,因为,那时的它被戎狄包围着,与中原各诸侯国来往较少。到了春秋中后期,燕国开始和齐国联系。但是,到了战国之际,两国的关系却急剧下降,一度成为敌对国。

那么,两国为什么会突然结仇了呢?

我们认为,原因有二:

一、地域上的靠近,这让两国感到很不安,生怕对方会来一场突然袭击。

二、燕王哙的让位,齐宜王认为燕王易主是燕国国力最薄弱的时候,因此,他产生了趁虚而入的想法。

公元前 314 年,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齐国认为这是一个偷袭燕国的好机会,便大举出兵攻击燕国,并趁乱杀死了燕王哙。后来,由于齐军在燕国境内烧杀抢掠,使得众多百姓无家可归,痛失家人,所以,民众纷纷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与此同时,各大诸侯国也在商量出兵援助燕国事宜,迫于形势的压力,齐国只好撤兵。不久后,燕太子姬职继位为王,是为燕昭王

[var1]

因为,此前齐国进犯燕国时不仅杀死了燕王哙,还在燕国境内犯下了种种暴行,所以,燕昭王认为自己身上背负着家仇国恨。为了报仇,燕昭王苦心钻研各大术法,广纳贤能,施行变法,他希望自己这样做能够让国家强盛起来,好向齐国报仇。幸运的是,一切都如他所愿,燕国在慢慢强盛起来。

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曾被荐为赵国官吏,但是,为了躲避赵国内乱,便到了魏国。之后,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昭王十分恭敬地以礼相待,使得乐毅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随后,昭王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

公元前288年,秦国和齐国一同称帝,同时,两国在暗地里偷偷联盟,企图通过东、西联手来一统天下。其余各国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不安,纷纷设法阻止秦、齐两国的阴谋。后来,由于寡不敌众,两国放弃了称帝的念头,但是,各大诸侯国却对它们的戒备之心丝毫没有减少。

[var1]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齐国继续向外扩张,并消灭了宋国。各国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同时,它们开始商量建立反齐联盟,即:集合各国力量打败齐国。见此,燕昭王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燕昭王不仅积极推动反齐联盟的建立,还主动提出燕国可以为联盟打头阵。

不久之后,反齐联盟正式建立,由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燕、秦、赵、韩、魏、楚六国联军进攻齐国。在乐毅的指导下,联军不仅杀死了齐愍王,而且,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后来,强大无比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未沦陷,那就是即墨和莒。

然而,就在此时,燕国内部却发生了分歧:原来是一些大臣看到乐毅建了大功以后,心生妒忌。在当时,联军虽然攻下了齐国许多城池,但却并未得到民心。因此,乐毅决定对最后两座城池采取包围之术,同时,收服民心。见此,燕国一个奸臣认为,这是一个弹劾乐毅的好时机。

[var1]

于是,他马上跑到燕昭王面前说乐毅坏话:“现在,齐国只剩下了两座城池,其兵力远远比不上六国联军。可是,乐毅却久久攻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他心怀异心,企图在齐国称王,大王要小心他在暗地里使诈呀!”然而,燕昭王并不是傻子,心中有自己的判断。

于是,他当即杀死了这个挑拨是非的大臣,并告诫众臣不许再说乐毅的坏话。乐毅得知大王如此信任自己后十分惶恐,他主动向燕昭王表明真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必定为燕国战斗到最后。”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其子袭位,是为燕惠王

不久后,燕惠王撤除乐毅的官位,改由骑劫担任燕国大将军。没过多久,乐毅被驱逐出燕国。骑劫上任以后,不再实行乐毅此前的包围战术,改为强攻之法。但是,他不仅没有成功消灭齐国,反而还错失了灭齐的最佳机会。尽管如此,但燕昭王总算给国家和父亲报了仇。

[var1]

经过了这一战以后,齐国的实力大大倒退,最终,沦为了一个二流强国。而燕国失去了英明的燕昭王,赶走了骁战的乐毅以后,也没能再做出什么大作为,最后,只能被秦国吞并了。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史记·乐毅列传第二十》 、《战国策·燕策一》】

更多文章

  • 都知道,秦国发展壮大商鞅功不可没,但他也只是此人的“加强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商鞅简介,商鞅在秦国会灭亡吗,商鞅什么时候进的秦国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国逐步进入到各诸侯国视线的呢?秦国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一个让其它诸侯国都无法忽视,甚至,到后期只能仰视的高度的呢?[var1]可能许多人都会想到“商鞅变法”,甚至,有人认为:正是有了商鞅的出现,才改变了秦国积弱的现状,避免被其余诸侯国吞并,从而,是商鞅拯救了秦国。当然,不能否认

  • 长平之战过后,为何赵国还能歼灭秦国三十万大军?匈奴十年不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军队吗,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国和赵国合击匈奴

    [var1]当然,赵国也并没有因为长平一战,而从此一蹶不振,后来的邯郸之战以及赵破匈奴之战,也打得十分漂亮。在长平之战三年,秦国想要一举灭掉赵国,但是没想到的是,反遭失败,损失三十万大军,这也是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var1]后来的赵破匈奴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44年,赵国军队全歼匈奴十万骑兵,打

  • 面对燕国的一蹶不振,燕昭王是如何招揽人才并使燕国富强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燕昭王求贤全文,燕昭王是怎么招揽贤才的,燕昭公是谁

    [var1]燕昭王上位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招揽人才。从燕国建国到现在从没有出现过一个强势的君主,也因此燕国向来都是一个小国。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这件事很恼火,因为他发布了求贤令但是没有人才出现。于是他去向一个叫郭隗的先生请教为何招不到人才,郭隗说:“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 为什么诸葛亮一直都不还政于刘禅,甚至带甲士百人上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扶持刘禅多少年,诸葛亮为什么不把军政大权给刘禅,刘禅为什么不给诸葛亮交权

    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刘备最信任的谋臣是庞统、法正,即使加上跟随刘备时间短的徐庶,诸葛亮还是会排在末位。荆州之战,是刘备起兵之日起从未有过的败绩,荆州失守,导致刘备更加被动,直接导致关羽、关平、周仓战死,而间接的让五虎将的其他两位张飞、黄忠死去。甚至刘备在夷陵一战中损失惨重,手下最精锐的白耳精营全

  • 刘禅宁肯娶了张飞两个女儿,却为何不娶仪表堂堂的关羽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为何娶张飞的两个女儿,刘禅娶了张飞2个女儿,刘禅娶了张飞女儿不娶关羽女儿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禅为什么没有娶关羽的女儿,这是出于什么原因考量?难道不怕引起关羽的不满吗?古代儿女的婚姻大事总结起来就两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都是靠双方父母安排,这其中必须要考虑到出身、地位,由于刘禅是太子,将来要继承江山统续,更是考虑到了政治。张飞和关羽皆是刘备的心腹,在刘备心中的

  • 诸葛亮明明一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断定他命不久长,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预测诸葛亮活不久,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寿命,三国演义司马懿和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一起PK,往往是司马懿占了上风。如果不是司马懿独当一面,成功遏制了孔明的北伐,称霸中原的就是蜀国了,诸葛亮也就不会再抱怨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所以说罗贯中对诸葛亮有偏爱,对司马懿有成见,真的是"红"了孔明、"黑"了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鼎立谁最大?当然是曹魏,人家占据的地

  • 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垓下之围韩信为什么不帮助刘邦,韩信垓下之围,项羽被韩信率军围在垓下

    不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刘邦一个市井之徒,是汉朝的创建者,韩信是反贼,所以垓下之战就成了刘邦英明、伟大的铁证。军队是刘邦缔造的,战役也可以是刘邦亲自指挥的,没有别人什么事,洗洗睡吧,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签署了君子协议,两家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但一方撕毁协议,向对方进攻。这个撕毁协议的一方就是汉

  • 诸葛亮死后明明葬于定军山,为何千年来从没有被盗过?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为何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的未解之谜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智者辈出的年代,而很多君主、猛将、谋士在死亡后都得到了体面地安葬,而且陵墓地点大多数为人所知。但诸葛亮却独出一格,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身边亲信,不要举行厚葬,要以薄葬埋之,另外还出了一条妙计,命人把自己葬在了定军山,而诸葛亮就从此安静沉睡了千年,期间从没被盗过墓

  • 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孙权晚年从明君变成昏君,孙权为什么晚年变昏君,孙权为什么晚年那么厉害

    后世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也表示“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初孙权继位的时候,孙吴政权也是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内部江东本土士族并没有真正归顺,外部有各方势力还在惦记着他们。孙权上位之后,重用周瑜等人,并且提拔出鲁肃这些人来帮助他稳定政权,在内部平定宗室叛乱以及地方士族的动乱,还成功把山越给征服,稳固自己的统治。

  • 吕后一言,惊醒刘邦,果断杀掉此人,消除最大后患百家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不杀吕后看似糊涂,刘邦与吕后故事,刘邦杀吕后的真实原因

    (说历史的女人——第1123期)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之后,刘邦登基帝位,不久迁都长安,大汉帝业基本定矣。但西汉与其后的诸多朝代不同,西汉之后,皇帝集权基本稳固,而西汉之前的政治体制仍在摸索之中,秦之前为诸侯、战国,秦虽一统,建立了集权制,但正因诸侯国的根深蒂固,并未实现脱胎换骨的一统,才导致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