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看曾国藩一个月的工资,就知道清政府有多腐朽了

看看曾国藩一个月的工资,就知道清政府有多腐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549 更新时间:2024/1/2 14:07:25

那么曾国藩每月的朝廷俸禄是多少呢?为什么有人总说从曾国藩的工资中就能看出清朝有多腐败?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外有八国列强在筹划进攻紫禁城,内有洪秀全领导太平军发起农民运动。

此时清廷一边派曾国藩组织军队去抗压太平军,另一边又叫李鸿章去跟各国周旋企图通过外交手段稳定时局。

当初曾国藩带了一群湖南老乡组建湘军,还配置了清朝最精良的武器,同时还聘请京城最有名的武师教头们来做培训。

因此不久后,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湘军就此诞生了,刚好太平天国的昌盛时期已经过去,各大天王为利益在发生内斗,使得太平天国从内部先崩溃,接着被赶来的湘军一举攻破天京,全军覆灭。

曾国藩在此战中是总指挥,因此战后被慈禧太后记了大功,还给他封官加爵。

曾国藩升官了,那获得的俸禄有多少了呢?

据说这是当时众所周知的事情,曾国藩身为七品官员,每月俸禄只有四十五两白银,外加其他补贴,禄米、恩俸之类约价值一百三十五两。

晚清大学士张之洞曾给京城官员们算过一笔帐,称:“计京官用度,十分刻苦,日需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足”。

说明京官的收支非常不平衡,大家的俸禄勉强够用,如果遇到什么事情需要花钱就拿不出来了。

而官员们要解决这个囧境就只能借钱或者收受别人的钱物,所以很多京官的私收入都是通过外官送礼得来,大概是外官们主要是利用职务之便,请京官们帮忙做一些通融、拉关系,牵线等等的事情。

而回报就是外官给他们送礼,这送礼又分为:碳敬、冰敬、别敬等方式,是指夏天给你送点买冰的费用,冬天给你送些买碳的费用,就如现代的人会给某人送一些给他孩子买零食费用一个道理。

然而曾国藩一身正气从不收受所谓的“敬费”,也很少利用公权去帮别人办私事,所以当他缺钱的时候唯一途径就是去借。

而借款在晚清时候已经很盛行,人们可以凭借地契、名气、贵重物品当做抵押来向钱庄借钱。

曾国藩身为朝廷四大名臣之一,光凭官位就有不少钱庄老板想借钱给他,于是时间一久曾国藩就成了借钱的常客。

根据他的借款记录得出,在清朝道光22年(1842年),曾国藩已欠下四百银两债款,这事他在家书中也提起过。

公元1852年,咸丰登基翌年,官员俸禄依旧没有改善,而清朝的军队包括湘军在内均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将士领到的军饷不够花销,就想出了很多办法,包括吃空额,贩卖军营兵器、克扣粮响,偷兵库的刀剑、弓箭、盾牌、大炮出去卖等等,有的人官员将领还巧弄名堂到处贪贿。

军营的士兵没事干,经常开台聚赌,部将们就来抽水收台费,每年清朝军队都有士兵伤亡、退役或被革职,但朝廷派发的军饷是按每人每月全额派发的,这中间就要负责的官员趁机“截旷”,意思是利用新兵充来人数,而新兵替补老兵需要花时间,不可能一日完成,于是空缺日子里的军饷是可以省下来的,最终也就流入了腐败官员的钱包。

曾国藩组建了湘军,但不知道湘军部队中也出现了这种“恶像”,自己两袖清风总是高喊口号:“不怕死,不要钱”,就算朝廷拨下来的军资,按足额分配给每一位将士后就把剩余的财物全部捐给战争地区的受难百姓。

因此曾国藩只能靠那点微小的朝廷俸禄度日,本身工资并不多,况且他还要经常寄钱回家。

为何这样说,因为后人发现曾国藩家书有一处记录,不仅揭露他每一个月的工资甚少,还表达了他自己的窘境。

在他的家书中曾提到过:“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译文:我不想多寄钱、物到家里,总是害怕老一辈太奢侈了,后辈会骄,没有钱多了子弟不骄的。)

一是他不愿意多寄,二来他也没有多余的钱和物去寄,看来书信果然没有骗人,曾国藩一生清贫确实不假。

那么曾国藩究竟有多贫窘呢?

有一日,李鸿章不知何故突然要请曾国藩一家到府上吃宴,本来曾国藩不想去,但又推辞不了就只能答应了,而他的两个女儿为了去李府赴宴,就因争穿一条体面的裤子吵了起来,最后妹妹抢不过姐姐就哭闹不止,曾国藩见状辛酸的安慰道:“女儿乖,等爹爹挣够了银两,过年就给你买一条漂亮裤子,比姐姐的还要好看。”

然而坊间传言,李鸿章之所以请曾国藩全家吃饭,目的是想显摆一下自己有钱,还想趁机奚落一下曾国藩。

文献《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记载了曾国藩一生清俭,一如寒素,说他为官廉俸,从没有买过一间民房或一块田地,平时衣着朴素,饮食清淡,多数以素食为主,少见肉类,而且每餐仅有一两个菜。

清朝同治十一年,清廉的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一岁,但他临终前还特地叮嘱家人不得借丧事收礼,家人从之,于是就倾家荡产的凑钱把丧事办了。

相比李鸿章,据说他每年光领俸禄就高达20万白银,换算今日汇率约3000万,期间还不包括各种“敬费”,而且听说李鸿章还开过一间洋务航运公司,通过对比二人高下立判,我们足可看出晚清官员们确实很腐败。

曾国藩虽然出身耕读家庭,但是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他的一生可以让人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例如他主张的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

这些都让他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他的家训,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所以,如果要了解曾国藩或者是清朝后期的历史,我个人还是推荐读者们阅读《曾国藩全书》,不仅可以鉴赏中华文化,还能学习曾国藩的为人处世。

《曾国藩全书》里面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多少都能遇到,不妨看看他是如何解决的。

本书结合了全国数百名大学教书进行的重新整理,底本更是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权威版本进行校勘,内容也保持了原版面貌,和市场上的其他书籍完全不同。

如果喜欢收藏名人书籍的也可以购买阅读,本书从装帧设计到印刷工艺以及纸张都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为了方便阅读,,采用的都是进口加厚、高白的纸张,确实值得收藏。

下面是购买链接:书不贵,历史爱好者不二的选择,与君共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是什么标准?亲王与郡王之间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王府都有哪些官,清朝王府有多少,亲王和郡王

    王府在古代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王爵是封建王朝里面最高的爵位,仅次于皇帝,在待遇上自然就要比其他的爵位更好一些。像红楼里面描述宁荣两府那么大,可他们也只是公爵府邸,王府要比他们更高一档,清朝初期就封过一批宗室王。同样是王爷,亲王与郡王这些还是存在着差距,在王府规制上自然也有一些区别。清朝对于爵位的赏赐

  •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清朝,为何大幅度推行新习俗——剪辫子、穿西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男人辫子视频大全,清朝末期服饰和发型,清朝啥时候剪辫子了

    他们的文化自然就会传入到国内,相比当时的晚清文化,西方列强无疑是更加先进的,清政府即便再保守,也不得不接受他们的文化,他们还送了大量的人员到西方去学习,接受新思想与文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晚清时期为什么王公贵族逐渐剪辫子、穿西装?到后来,清朝甚至很多的王公贵族也开始接受新思想,甚至很多人都开始剪掉代表

  • 英法联军为什么破坏圆明园,而不是选择故宫?2个原因道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圆明园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毁灭,英法联军怎样毁坏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为何要毁灭圆明园

    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中国人是无法忘记的。现在有很多人希望国家拿出财力重新兴建圆明园,但是有更多的人却反对这样的做法,因为破碎的圆明园永远立在那里,他的存在可以让所有的中国人都铭记那段历史,奋发图强,避免重蹈覆辙。有很多人北京旅行的时候都会顺道去圆明园看一看,也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法联军在中国

  • 曾国藩:大器晚成的人,身上有这3个特征,一看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器晚成的曾国藩,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品质,曾国藩成功的六个特征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这个年龄,在清朝时期,已经算是非常年轻的了,但曾国藩是在第三次参加会试的时候才考中,因此,他也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大器晚成的人,身上有这3个特征,一看便知:有胆识才能有担当,曾国藩不仅自己有胆识,他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这一点。曾国藩成为湘军统帅后,他在选人的时候,有四个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高的是上三旗,地位最低的又是哪一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八旗分为哪几旗,为什么清朝八旗就剩3旗了,清朝八旗都是哪八个旗

    自从1601年起,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直到清王朝土崩瓦解,八旗贵族便一直过着上等人的生活。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被视为清王朝统治的核心与根本。最初的时候,只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4旗。到了1615年,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备。那么,在八旗中,哪个旗的地位最高

  • 清朝灭亡100多年,有一小国仍然使用大清国旗,至今没和我国建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使用过哪些国旗,清朝一共与多少个国家建交,清朝灭亡后还使用大清国旗吗

    在清朝早期的时候,中国也没有国旗这个概念,但是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接触了西方的文化,为了与西方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中国也第一次出现了国旗。但是这个国旗的出现,似乎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并不是自愿的,它也不代表民众的希望,上面也没有显示出中国人民的意志,而只是被迫的由皇帝和慈禧太后自主决定在一张黄布上

  • 民国36年汉口血案:凶手为什么用两根铁钉,钉进被害人的太阳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1925年汉口惨案,十二年前的武昌惨案,民国时候双钉惨案

    民国汉口当时在武汉做新闻采访的樊明,通过半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并且翻阅了部分审讯记录,整理了整个案件的过程。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这次血案,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答案。当年11月3日,下午三点半,在汉口二道棚子附近的一条路上,出现了一辆人力车。车子停在路边,后面跟着的两个人,一人穿西装,一人穿中山装,他们把车

  • 清朝的北洋新军,下辖6个镇,兵力和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北洋军的实力,清朝北洋军有多强大,清朝末年新军的战斗力

    清朝后期,曾把中国沿海的省份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限,划为两个部分称呼。以北的称为北洋,以南的称为南洋。以此为始,才有了北洋的一系列称呼。北洋新军正式的创建时间是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被击败后。因为当时清朝急需一支武装力量可以保卫国防,短时间内,海军是不可能速成,也没那么多的财力,只能从陆军上想办法。这才有

  • 尼布楚条约,看似双方平等,清朝没吃亏,但是却给后世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尼布楚条约签订前的清朝疆域,中俄尼布楚条约全文,尼布楚条约清朝死了多少人

    经过半个月的谈判,条约具体内容基本敲定。参与谈判的中方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受到康熙嘉奖,满朝文武也大唱赞歌,将《尼布楚条约》视为大清外交上一个伟大的胜利,盛赞康熙的英明。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虽然这些国土很大部分上是模糊化的概念,但小股探险者加流氓的模式就能奔袭万里,从你龙

  • 清军跟列强交战时,为啥不组织夜间进攻?时代变了,兵法跟不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军对抗列强的战争,清军与列强装备差距很大吗,清军和列强作战

    一、清朝落后在制度上。清朝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军队有百万之多,后勤保障充足,要是横下心来跟侵略者斗争,岂有不胜的道理。如果动员上亿的群众,发动全民投入到反侵略战争中去,点燃大家的爱国热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可以把囚犯放出来精忠报国嘛。真的要那样做了,侵略者离本土那么远,在中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