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是什么标准?亲王与郡王之间有何不同?

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是什么标准?亲王与郡王之间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05 更新时间:2024/1/19 14:21:08

王府在古代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王爵是封建王朝里面最高的爵位,仅次于皇帝,在待遇上自然就要比其他的爵位更好一些。像红楼里面描述宁荣两府那么大,可他们也只是公爵府邸,王府要比他们更高一档,清朝初期就封过一批宗室王。

同样是王爷,亲王与郡王这些还是存在着差距,在王府规制上自然也有一些区别。清朝对于爵位的赏赐还是有着一些严格要求,他们国内的亲王数量并不是非常多,还有著名的铁帽子王,不用承受降级的风险,自己的权益能一直得到保障,得到这种荣誉的也只有12个人。

不过由于清朝距离我们现在要更近一些,因此这些王爷生前居住的场所,还是有很多都被保留下来,像后来解放北京的时候,这些王府旧址都被专门保护起来,如今像恭亲王这些著名王爷的府邸,都已经成为景点供人观赏,去过这些王府的人,会觉得这些王府虽然不如故宫那么大,但也别具特色,而且这些王府规模并不是非常小。

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呢?亲王与郡王之间有何不同?

光是走遍王府,也是非常累人的事情,那么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呢?由于清朝是取代明朝建立的,在很多制度上也是沿袭明朝的制度,对于王府的规格要求,与明朝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

亲王

在宫殿的要求上,亲王可以拥有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正门5间,在布局上,正门与正殿后殿都是处一条中轴线上,通常我们将皇帝称为九五至尊,九五数是只有皇家才可以用,亲王要比皇帝低一档,因此他们的府邸就用七五数。除了中路这些主要建筑外,东西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还有东西侧是五进七进的四合院落。后面有专门的寝宫,花园这些标配,花园虽然不如皇家园林那么大,但也小不到哪去。

像保留非常完整的醇亲王府,单单花园就占地40亩,由于爵位世袭,通常王府都会专门来修建家庙,还有马号,毕竟是满族的王爷,入关之后也没有舍弃这些原本的爱好,养马是很多王爷们共同的特点。但亲王府邸的规制并非是不能改变的,亲王在清朝是非常特殊的群体,很多皇帝的儿子被封为亲王,那么有些亲王就能做皇帝,比如雍正就是从亲王入主大内,还有像醇亲王,恭亲王,清朝中后期,一些皇帝根本没有子嗣,这就必须要从宗室里面挑选,溥仪就是醇亲王的儿子,还有一些亲王是掌握实权,像恭亲王,他们就被称为摄政王。

要是亲王直接继承皇位,那他原本的王府规制就要朝着皇宫靠拢,也不能被称为是王府了,比如现在的雍和宫,本身就是雍正皇帝做亲王时候居住的王府,后来乾隆帝也是在这里出生的,一下子它就从王府上升到了皇宫,规制自然也是不断升级,它就拥有殿宇千余间。

而恭亲王、醇亲王的府邸,也是由于他们地位的上升,因此在正常规制上又不断来扩建,像恭王府占地6万多平方米,内部的宫殿房屋众多,规制上已经不断接近皇家标准,它就与一般王府有了一定的区别。不得势的王爷规制就要差了些,像多尔衮他的睿亲王府,屋舍五百多间,与前面几个王府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还有一些亲王,是不断来降爵,并非是所有的亲王都是世袭下来,非铁帽子王的人,在世代沿袭的过程中自己的爵位会不断降低,有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爵位与府邸规制不符,还有被剥夺王府的情况。当然,还有一类是犯了事的王爷,这点无论你是不是铁帽子王,都有可能剥夺王府,像多尔衮这些人,在死后就被剥夺了一切权益,自己的王府当然也就被剥夺了。

郡王

除了亲王之外,郡王府也是非常大的,不过他们的品阶要低一档,在规制上自然也无法与亲王府相比,郡王府的规制是正门5间,正殿、翼楼、后楼各5间,东西两边附着五进以上的院落,同时也能拥有花园这样的配置,不过在规模上要比亲王府更小一些。

总得来看,王府主体是中西东三路布局,每路有着不同的建筑,府内主体还是四合院的形式,除了个别的大殿外,王府的房屋众多,样式也都是按照正常规制打造。有的王府会选择在东路或者西路来修建自己的花园,也有的王府是在东西两路修建一些小殿,翼楼或者厢房,通常王府的房屋都是成百上千间,分布也很有讲究。

由于清朝后期的一些变故,有些王府就被改造,像淳亲王府在后来就修建了一些西洋小楼,正常规制是不会允许有这类建筑出现的,不过不在主要部位修建,也就没有人会去管这些事情。如今北京保存完好的王府数量还不算非常多,有很多王府是有很多缺失。

清朝王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完全世袭,清朝的王府转赐情况很常见,比如原来一个王爷他是世袭在这里居住,自己不断来修建,可他或者自己的后代出了事,他们这一系就被剥夺爵位,那样的话王府就有可能转赐给其他得到王爵的人。

还有一些王府更加特殊,本身就不是按照王府修建的,比如恭亲王府,这原本是和珅他的府邸,但他有足够的财力,在加上自己在朝中有着很大的权势,自然就有这个权力来建造更加豪华的府邸,他在朝中也敢占皇帝的便宜,修建自己府邸也不是非常注意,后来恭亲王掌握辅政大权,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势更是不断来扩建,这才有了恭王府现在这么大的规模。

他们属于是利用自己的职权便利,还有像醇亲王府,原本是纳兰明珠家的府邸,并不属于王府,后来他们家出了事,自然府邸也就被剥夺,后来转送给其他亲王。北京城的这些王府,可能在传承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过多次换主的事情,这也导致很多王府有着一些矛盾的情况,比如一开始它地位没有那么高,在选址上也没有这么多的讲究,地位上来了就不断扩建,搞得自己有些不伦不类。还有一些王府明显已经是超过一般规制,出现过多次扩建和拆除的情况,这就与清朝复杂的政治环境有着一些关系,这些王府也是清朝兴亡的见证者。

清朝的王府并非是建立在明王府的基础上,因此在修建风格上,更多还是具备了自己国家的特点。明朝的宗室政策不一样,王爷们是在自己外面的封地居住,没有办法在北京内居住。不过像明朝的一些权贵,他们的府邸也成了清王府的模板,很多的王府本身就是在一些私宅基础上扩建出来的,北京内部用地也是非常紧张,清朝后来这些宗室不断繁衍,拥有王爵的人就越来越多,原本的这些府邸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此越往后转赠,新建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渐渐就形成了现在一些王府聚集某个区域的情况。

参考文献:

《清会典》

《清史稿》

更多文章

  •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清朝,为何大幅度推行新习俗——剪辫子、穿西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男人辫子视频大全,清朝末期服饰和发型,清朝啥时候剪辫子了

    他们的文化自然就会传入到国内,相比当时的晚清文化,西方列强无疑是更加先进的,清政府即便再保守,也不得不接受他们的文化,他们还送了大量的人员到西方去学习,接受新思想与文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晚清时期为什么王公贵族逐渐剪辫子、穿西装?到后来,清朝甚至很多的王公贵族也开始接受新思想,甚至很多人都开始剪掉代表

  • 英法联军为什么破坏圆明园,而不是选择故宫?2个原因道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圆明园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毁灭,英法联军怎样毁坏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为何要毁灭圆明园

    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中国人是无法忘记的。现在有很多人希望国家拿出财力重新兴建圆明园,但是有更多的人却反对这样的做法,因为破碎的圆明园永远立在那里,他的存在可以让所有的中国人都铭记那段历史,奋发图强,避免重蹈覆辙。有很多人北京旅行的时候都会顺道去圆明园看一看,也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法联军在中国

  • 曾国藩:大器晚成的人,身上有这3个特征,一看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器晚成的曾国藩,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品质,曾国藩成功的六个特征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这个年龄,在清朝时期,已经算是非常年轻的了,但曾国藩是在第三次参加会试的时候才考中,因此,他也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大器晚成的人,身上有这3个特征,一看便知:有胆识才能有担当,曾国藩不仅自己有胆识,他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这一点。曾国藩成为湘军统帅后,他在选人的时候,有四个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高的是上三旗,地位最低的又是哪一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八旗分为哪几旗,为什么清朝八旗就剩3旗了,清朝八旗都是哪八个旗

    自从1601年起,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直到清王朝土崩瓦解,八旗贵族便一直过着上等人的生活。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被视为清王朝统治的核心与根本。最初的时候,只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4旗。到了1615年,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备。那么,在八旗中,哪个旗的地位最高

  • 清朝灭亡100多年,有一小国仍然使用大清国旗,至今没和我国建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使用过哪些国旗,清朝一共与多少个国家建交,清朝灭亡后还使用大清国旗吗

    在清朝早期的时候,中国也没有国旗这个概念,但是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接触了西方的文化,为了与西方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中国也第一次出现了国旗。但是这个国旗的出现,似乎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并不是自愿的,它也不代表民众的希望,上面也没有显示出中国人民的意志,而只是被迫的由皇帝和慈禧太后自主决定在一张黄布上

  • 民国36年汉口血案:凶手为什么用两根铁钉,钉进被害人的太阳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1925年汉口惨案,十二年前的武昌惨案,民国时候双钉惨案

    民国汉口当时在武汉做新闻采访的樊明,通过半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并且翻阅了部分审讯记录,整理了整个案件的过程。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这次血案,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答案。当年11月3日,下午三点半,在汉口二道棚子附近的一条路上,出现了一辆人力车。车子停在路边,后面跟着的两个人,一人穿西装,一人穿中山装,他们把车

  • 清朝的北洋新军,下辖6个镇,兵力和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北洋军的实力,清朝北洋军有多强大,清朝末年新军的战斗力

    清朝后期,曾把中国沿海的省份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限,划为两个部分称呼。以北的称为北洋,以南的称为南洋。以此为始,才有了北洋的一系列称呼。北洋新军正式的创建时间是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被击败后。因为当时清朝急需一支武装力量可以保卫国防,短时间内,海军是不可能速成,也没那么多的财力,只能从陆军上想办法。这才有

  • 尼布楚条约,看似双方平等,清朝没吃亏,但是却给后世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尼布楚条约签订前的清朝疆域,中俄尼布楚条约全文,尼布楚条约清朝死了多少人

    经过半个月的谈判,条约具体内容基本敲定。参与谈判的中方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受到康熙嘉奖,满朝文武也大唱赞歌,将《尼布楚条约》视为大清外交上一个伟大的胜利,盛赞康熙的英明。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虽然这些国土很大部分上是模糊化的概念,但小股探险者加流氓的模式就能奔袭万里,从你龙

  • 清军跟列强交战时,为啥不组织夜间进攻?时代变了,兵法跟不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军对抗列强的战争,清军与列强装备差距很大吗,清军和列强作战

    一、清朝落后在制度上。清朝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军队有百万之多,后勤保障充足,要是横下心来跟侵略者斗争,岂有不胜的道理。如果动员上亿的群众,发动全民投入到反侵略战争中去,点燃大家的爱国热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可以把囚犯放出来精忠报国嘛。真的要那样做了,侵略者离本土那么远,在中国语言

  • “刺马案”主角、清朝两江总督马新贻究竟死于何方势力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新贻个人资料图片,马新贻专题,清朝总督马新贻案始末

    刺马,刺马,这"马"可是大有来头,那就是当时的两江总督马新贻,那这马新贻在被刺杀前究竟在两江干了什么,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说道说道。要想搞清楚这些,先得让大家知道他当时坐的位子是个什么概念。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居从一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