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秀清杖责过诸王,连洪秀全也不能幸免,为什么独独放过石达开?

杨秀清杖责过诸王,连洪秀全也不能幸免,为什么独独放过石达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58 更新时间:2024/2/20 20:28:16

杨秀清军事能力出众,他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却谋略过人,带军打仗一流。他多次挽救太平天国于危难之际。特别是1852年7月,杨秀清力排众议,反对回窜两广,强制推行“道州决策”,这才使太平天国一路势如破竹地打下了南京。

然而,正是因为战功赫赫,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权高位重的杨秀清不甘心于“屈居”二号首长,开始了胡作非为的“逆天”之举——用铁腕打压众王。

具体来说,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都被杨秀清杖责过,最后连天王洪秀全也不能幸免。而出人意料的是,只有这个人免于“皮肉”之苦——翼王石达开

为什么凶残的杨秀清唯独放过石达开呢?解开这个谜底之前,先来看杨秀清的“杖责”之旅。

首先,来看一个门客引出的来的仗责大案。

这天,秦日纲手下的一个门客在燕王府门前晒太阳,结果恰巧杨秀清叔叔的一个好朋友路过。这个人只是杨秀清的要好的朋友,但他看秦日纲的门客没有向他行礼,借着和杨家的特殊关系,愤怒之下,他当场命人鞭打秦日纲门客二百下。

按理说,这件事到此该结束了,但他还是不解气,把秦日纲的门客送到了太平天国刑部黄玉昆处。想要黄玉昆再为他出气。

黄玉昆有两层身份,一是金田元老,二是石达开的岳父,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泰斗”人物。

黄玉昆是个正直厚道的人,于是,他便当起了“和事佬”,劝双方和解了事。

杨秀清叔叔的朋友不干了,他当场推倒了黄玉昆审案的桌子,指着黄玉昆的鼻子骂娘,然后跑到杨秀清处哭诉。杨秀清一听大怒不已,命石达开逮捕黄玉昆。

黄玉昆也是个有骨气的人,他上演惊人举——愤而辞职。

然听闻这件事后,燕王秦日纲和朝中另一重量级人物陈承瑢都表示支持黄玉昆,便一起向杨秀清递出了辞呈。

但杨秀清的权威岂是能挑衅的,最终的结果是:杖责秦日纲100下,杖责陈承瑢200下,杖责黄玉昆300下,而秦日纲的门客则落得五马分尸的悲惨下场。

其次,来看两个女人引出的仗责要案。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杨秀清又开始玩他的“把戏”——声称天父下凡,让人把他抬到了天王府。

结果洪秀全自然不敢怠慢,马上出来迎接。结果,杨清秀见洪秀全后,指责天王府里的大朱九妹和小朱九妹这两位女官对他“大不敬”,并指出这是洪秀全管教不严,犯有严重的过错,惩罚是4个字:杖责四十。

百官一听急了,都呼拉拉地跪下向杨秀清求情,结果杨秀清以“天父”的名义说不准求情,好在洪秀全有“自知之明”,他没有“为难”杨秀清,力排众议让天往死里打。

杨秀清见洪秀全如此乖顺,出了一口恶气后,这才饶过了天王。事后,洪秀全还主动把大小朱九妹送到东王府去接受处罚。

后来,清朝的诗人马寿龄为此事专门写了一首诗:“惊传天父来凡间,或言天王府中有巾帼,当予东王侍枕席,否则天王笞四百。”

当然,杨秀清尽管好色,但他仗责洪秀全当然不是为了夺取大小朱九妹这么简单的事,他而是为了借羞辱洪秀全,树立自己在整个太平天国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另外,北王韦昌辉更惨,尽管他一对杨秀清到了“委曲求全”的地步,但父亲一次上街时“冲撞”了杨秀清,结果杨秀清要他的老父亲,韦昌辉不得已,以他自己来代父受罚。而被仗责100下后,韦冒辉也和杨秀清彻底决裂了。

而令人奇怪的是,翼王石达开却是杨秀清网开一面的“特例”。石达开之所以没有被仗责过,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石达开有政治智慧。就拿秦日纲门客事件来说,他的岳父无缘无故牵连其中,结果杨秀清命他逮捕岳父黄玉昆。石达开没有讲价钱,乖乖照做。而当黄玉昆辞职后,秦日纲与陈承瑢一起辞职响应,但石达开并没有加入辞职的队伍,这就是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体现之处。

二是石达开懂得作秀。定都南京后,杨秀清以天父的名义无法无天。但大家都凡知肚明,这其实就是杨秀清的“作秀表演”。而杨秀清每次表演时,自然会留意众人的反映。结果他发现石达开是最“虔诚”的一个。

据清书《贼情汇纂》记载:“(石达开)每见杨贼诡称天父附体造言时,深信不疑,惶悚流汗,尊奉洪杨韦三贼若神明。”

原本 “不甚附会邪教俚说” 的石达开,所以对“天父下凡”如此深信不疑,还会配合表情和肢体语言“惶悚流汗”,显然是以“秀”对“秀”,同样也是装出来的。面对如此虔诚的人,杨秀清怎么舍得打他?

三是石达开拉开了和杨秀清的“距离”。

太平天国的中期成了石达开的表演赛,他从1855年年初,在军事上取得了湖口大捷和经略江西这两大重大胜利。特别是湖口大捷,石达开最高指挥官,逼得狼狈的曾国藩跳水自杀,最后侥幸逃得一性命。

而经略江西,石达开开疆扩土,把大半个江西纳入囊中。

石达开之所以没有功高震主,不是杨秀清对他另眼相看,而是距离产生美。

据悉,1855年,石达开应该在8月间回过一次天京,住了短暂时间,便去了江西。1856年6月,因一破江南大营,石达开率部来到天京周边,短暂入城后,又被杨秀清派往湖北。

也就是说,从1855年后,石达开只回京呆过两次。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石达开长期带兵在外征战,这也是他免受仗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石达开尽管免受仗责,但杨秀清杀石达开的堂兄,打石达开的岳父,其实比打了石达开更难受。石达对自然对杨秀清痛恨不已。试想想,杨秀清因为一时快意,而仗责了几乎太平天国的所有高层,他还能狂妄多久,最终惨死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更多文章

  • 康熙执政61年,“他”造反70余次,成清朝噩梦,康熙大怒:诛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一生的三个罪行,康熙三大罪行,康熙几岁真正执政

    但是他执政期间,却有一个心头大患存在,有一人曾在他执政期间造反高达70多次,一度成为康熙的噩梦,直到康熙将他全族诛杀,才得到片刻安静。康熙一世都极具英明作风,断然不会料到,会被一位叛乱之人烦到成为噩梦,可见成为帝王何等不易。稳定政权的康熙虽然清王朝的政权得来比较顺利,但是后续的统治过程却问题不断,尤

  • 《雍正王朝》中雍正赐死亲生儿子弘时,正史上,弘时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和弘时最后的谈话,雍正儿子弘时谁演的,弘时被赐死是真的吗

    不可否认的是,清世宗雍正确实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在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中,他却做了许多极其残忍之事。为了报储君之争中的积怨,他在长达四年的清除朋党的过程中,严惩了众多兄弟及大臣。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桥段,雍正的第三个儿子弘时,因为不满雍正将自己的弟弟弘历立为了

  • 康熙晚年,为何后悔擒拿鳌拜,不但亲自为他平反而且说鳌拜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在康熙晚年为何有后悔擒拿鳌拜了呢?甚至于亲自为他平反,还说鳌拜是忠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南征北战立战功,临危受命辅幼主鳌拜出生于1610年,是正宗的满族血统,祖先为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将门武家的鳌拜,自幼骁勇善战,精通骑射,都说满洲人是马上取得的天下,鳌拜的马上功夫也不逊色于上等的满

  • 武则天用一招就让李治离不开她,慈禧也效仿,效果也一样有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经典传奇李治武则天,武则天对李治说的最肉麻的话,武则天为何能抓住李治的心

    武则天在她的上位史中只用了一招就让李志对她言听计从,无所不依,那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慈禧在后来的上位之路中也使用了这一招,竟然也成功了!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武则天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呢?小小才人入宫路武则天出生于四川,还有两个姐姐,一位是韩国夫人,一位是郭夫人。其父慧眼识珠,在李渊刚刚起兵之时,便算

  • 曾国藩正在工作,属下冲进营房就对他挥刀乱砍,为何无一人前来相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曾国藩扎硬寨打呆帐,曾国藩死后为什么要收拾他的心腹,曾国藩哪一年开始带兵

    一介书生曾国藩,创建了湘军曾国藩本是读书之人,为了报效国家创建了一支军队,为国家效力。曾国藩创建军队的故事,可谓是“传奇”,他并没有军事经验,但却能历练出一支强大的队伍。能成功的创建军队,绝大多是取决于曾国藩的智慧。身为书生的曾国藩为何要创建军队呢?清朝时期,因为没有过多的军事战争,并且战争所用的武

  • 曹雪芹的家被抄时,一共有多少家产?雍正拿到清单后心都凉了半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为什么抄家曹雪芹,雍正死后曹雪芹怎么处理,曹雪芹被抄家时家产多少

    那么,同样后台强大的曹府,又是因何树倒猢狲散的呢?拥有如此显赫身世的曹雪芹又是如何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呢?曹家的抄家清单又为何让雍正都心凉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下曹家的曾经是如何的辉煌和最终因何而衰落。一、有钱有势纨绔子弟曹雪芹祖上是正白旗的包衣,也就是家奴。一人为奴,全家为奴,还是世袭家奴。地位低下

  • 日本发现吴三桂起兵檄文原版,揭开降清缘由,原来他是别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三桂的反清檄文图片,在日本发现吴三桂原版反清檄文,吴三桂二月二起兵是哪一集

    直到在日本发现吴三桂的起兵檄文后才发现,这其中还有许多的原因存在,而吴三桂的反复无常也得到解释。吴三桂并非是想象当中的深情之人,同样的他对清王朝也并非是绝对忠心,他的所作所为均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最终才会成为反复无常之人。吴三桂降清吴三桂可以说是崇祯最后的一把刀,所以在关内战火不断之际,吴三桂奉命前来

  • 当了33年忠臣的索额图,为何要造反,康熙隐忍多年,最终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四大辅臣拥有权力日久,辅臣们的心思难免生变,即使辅臣们不生别的心思,随着皇帝日益长大,亲政的渴望日益加深,如果辅臣们能够适时还政于皇帝,那么皇帝与辅臣之间的矛盾也会少很多。四大辅臣之一的索尼之子索额图,做了33年的忠臣本可以如其父一样流芳千古被后世所敬仰,奈何他却走上了造反的不归之路导致晚节不保,最

  • 五代十国,唐朝两支雇佣军争霸天下,狠角朱梁为何斗不过沙陀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就这样小心翼翼维持了百十年,唐朝政局不仅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是愈发混乱。到唐僖宗继位时的874年,历史上出现无数次的官逼民反再度上演,关东时逢大旱,而官吏横征暴敛,强制徭役,不断激化矛盾。老百姓流离失所,“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关内大饥,人相食”。唐僖宗乾符二年初,“盐贩

  • 西晋第二位皇帝:历经“八王之乱”,坐视西晋滑向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八王实力排行,西晋八王死后埋哪了,西晋的四个皇帝

    一首先,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259年)。彼时,虽然曹魏依然存在,却已经是行将就木了。对于司马衷的祖父司马昭来说,彻底架空了曹魏的皇帝,正在朝着完全取代曹魏的方向前进。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司马昭被追谥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