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拥兵上百万,为何没有像南宋那样成功偏安一隅?

南明拥兵上百万,为何没有像南宋那样成功偏安一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60 更新时间:2024/1/18 19:16:43

纵观中国古代史,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很多王朝灭亡以后,并没有彻底成为过去式,反而会有宗室成员起兵再度复国,延续了这个朝代的国祚。

诸如汉朝之西汉、东汉,晋朝之西晋、东晋,宋朝之北宋、南宋等等。当然这里面也有高下之分,像东汉是西汉灭亡以后,汉光武帝刘秀重新打下的江山,实现了大一统。而晋朝的东晋、宋朝的南宋,都只是偏安一隅,只能算是尾巴王朝罢了。

当然不论是不是尾巴王朝,是不是恢复了之前的大一统,最起码这些朝代属于是成功延续了国祚。像明朝灭亡以后,也曾有残余势力拥戴宗室藩王为皇帝,建立了南明,但很明显最后是失败了,并没有被正史所承认,诸如这种失败情况就不少。

南明鼎盛时期拥兵上百万,对比南宋来说,可是只多不少,为什么南明却并没有实现偏安一隅,南宋却可以,而且还是享国152年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南明真的拥兵上百万吗?

可能很多人认为南明压根没有这么多兵力,其实南明四个政权之中,最强大的弘光政权,的确是拥兵上百万。

首先是参考明史,明末军阀左良玉就拥兵八十万:"良玉兵八十万,号百万,前五营为亲军,后五营为降军。每春秋肄兵武昌诸山,一山帜一色,山谷为满"。

顾诚老师在“南明史”中曾经参考《清世祖实录》,豫亲王在南下攻破南京以后,光是江北来降的南明官兵,就共计总兵23名,副将47名,马步兵23万8千300名。

光是左良玉的军队,加上江北降清这批的官兵,就已经达到了上百万了,更不用说其他地方的军队。虽然左良玉的八十万军队可能有水分,但是加上各地其他军队,上百万是肯定有了。

二、南明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

南明最强大的弘光政权时期,拥兵上百万,为什么却守不住半壁江山呢?

①、没有主心骨

南明在一开始,就是先天不足,因为崇祯帝虽然身死,但是三个儿子只是下落不明,没有确定死亡,所以就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而南明四帝都是藩王出身,再加上本身没有根基没有实力,所以难以服众。

再对比南宋,宋高宗赵构在成为皇帝之前,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靖康之耻以后,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还有其他兄弟都被虏走,他自然是无可争议的成为皇帝。

这个问题对南明来说是相当致命,以弘光帝来说,他一开始就不被东林党支持,无奈之下寻找江北四镇支持,虽然以此成为皇帝,结果却因此导致这四镇飞扬跋扈,因为他们自以为是“从龙功臣”,甚至认为天子都是他们拥立的,自然不将南明朝廷放在眼中。

②、积重难返

纵观那些成功延续国祚的朝代,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西汉是享国210年、西晋是享国51年、北宋是享国167年。

按照秦朝以后的王朝规律来看,就没有单一大一统王朝打破300年的记录,王朝是不过300年的。也就是东西两汉加起来405年,南北两宋加起来319年,但论单一王朝来说,是真的没有过300年的。

以这个来看,很多王朝到了接近300年以后,可谓是积重难返,各种弊端出现,是矛盾重重,人心尽失。

西汉、西晋、北宋这三个朝代为什么可以延续下去呢,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享国不久,人心还没有尽失。

再对比当时外患,更是显得有基础。诸如西晋灭亡以后是五胡十六国,当时世人肯定支持东晋。北宋因靖康之耻而亡,金国野蛮行为展露无疑,所以当时世人自然支持南宋。

明朝灭亡时享国276年,很明显已经到达一个极限,可谓是人心尽失。很多弊端已经显现,并且延续到了南明。

诸如说明末已经开始军阀化,像崇祯帝在李自成进军北京之际号召天下勤王,还亲自点名左良玉等大将,结果就来了唐通的8000兵马。

到了南明,因为弘光帝依靠江北四镇成为皇帝,更是使这种军阀化严重。

本身弘光朝廷就没有威信,那些军阀更是拥兵自重,可谓是人心涣散。所以等到清军大规模南下时,干脆很多明军是望风而降,没有抵挡清军,反而降清,转而成为清军,反过来攻击南明。

像前文中交代的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就是他死了以后,儿子左梦庚在清军南下时降清的。

再对比外患,客观来说,清军的苛政是南明持续时间更长的一个原因,如果没有这些苛政,更没有人支持看似新成立,实则已经腐朽至极的南明政权。

而清军刚刚入关的时候,是打着消灭李自成,替明朝报仇的旗号,赢得了不少人支持。等到露出真面目,要彻底实施那个天下都反对的苛政时,已经是消灭南明弘光政权以后了,当时南明已经是苟延残喘,等于是大局已定,所以清朝敢那样做,这个时候腐朽的南明即使有人支持,也已经是不足为患了,没法翻盘了。

③、南明四帝一监国的个人能力都不足

南明四帝一监国,并非是力挽狂澜之人,别说没有汉光武帝刘秀之才,就是连宋高宗赵构的能力都没有。

当时有多腐朽呢?

这么说吧,大敌当前隆武政权还与鲁王监国政权自相残杀。后来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自相残杀,如此不团结,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而如此自相残杀,也足以说明这四帝一监国的个人能力不足,其实也是一个很大问题。

当然南明四帝中隆武帝素有贤名,因为与汉光武帝一般出自南阳,所以很多人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是下一个汉光武帝。

可惜当时环境并没有给隆武帝成长的时间,他自己没有势力,又受制于军阀郑芝龙,没来得及有所作为,隆武政权就在两年以后被清军所灭。

最后总结一下说,以上只是宏观层面的三个原因,还是有着其他各种的复杂原因,并非是全面的,并非是唯一标准的,只是期待给予读者提供更多的视角。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更多文章

  • 同样通过不正当方式登基,为何朱棣不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逼位,历史上朱棣跟朱元璋关系好吗,李世民 朱棣

    在中国古代王朝尤其是大一统王朝中,二代皇帝可谓是重中之重。因为历经开国皇帝开国以后,国家正是百废待兴之际,并且隐藏有各种社会矛盾,还有反对势力的随时反扑。所以二代皇帝的重要性自然就凸显出来了,而且这时期的国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二代皇帝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当然这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发挥好了就

  • 朱元璋指着猪蹄问沈万三:这叫啥?巨富答:这得掰着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沈万三如何回答朱元璋的提问,朱元璋对沈万三的看法,朱元璋谈沈万三

    (1)因为沈万三有名儿,所以,就把沈万三后人的事儿放在早已经死了的沈万三身上民间曾有传说:一次,朱元璋指着猪蹄问沈万三,“这叫啥?”。在封建社会谁敢说“朱蹄儿”呀。所有人都知道这点儿,民间传说的编纂者也不会傻到直接回答。否则谁信呀。所以,沈万三就说“万三蹄儿”。沈万三自贬身价,祈求朱元璋,那意思是:

  • 高晓松认为明朝是三无朝代,有无道理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晓松在明朝的贡献,高晓松讲明朝全集,高晓松真的对明朝一无所知吗

    高晓松曾经在节目中如此评价明朝,认为明朝是一个“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那么明朝真的是三无朝代吗,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首先以明君来说。高晓松认为明朝无明君,无外乎就是认为明朝的皇帝多残暴和多奇葩罢了。其实要说明朝16帝,真的没有一个明君,那是不可能的。像明朝前期皇帝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明

  • 大明王朝:玩火会上瘾,嘉靖帝为什么一把火烧了裕王的请罪本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靖和裕王,嘉靖和裕王有什么关系,嘉靖皇帝传位给裕王了么

    嘉靖帝四十五年,正当众人都在为嘉靖帝乔迁新居做准备时,海瑞的《治安疏》也及时赶到,同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勃然大怒的嘉靖帝一开始并没有多想,显然这种状况的出现是他意想不到的,他还在跟黄锦对话呢,陈洪在后面大喊了一句:“主子,有预谋!有人指使!”嘉靖帝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再联想到吕芳曾经倒向裕王,再看

  • 柴荣主张先统一北方,赵匡胤先南方,谁的主张更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柴荣恢复赵匡胤的兵权,赵匡胤和柴荣后世怎么评,柴荣比赵匡胤厉害

    可以说,柴荣的办法也有成功的可能。柴荣从实战上两次北伐一次失败,一次因病而退,确实很可惜。总体上,柴荣太年轻了。(1)柴荣和赵匡胤都在执行王朴的战略,只不过程度不同但柴荣、赵匡胤都是走王朴在《平边策》的战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柴荣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按照王朴做了。所以,题主所问的问题并不实际。柴

  • 朱元璋杀人不见血的民族政策,貌似对蒙古人很宽容,其实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有蒙古血统吗,朱元璋为啥杀蒙古人,朱元璋对各民族的政策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多次发生,有些是被迫发生,有些则是政策导向。五胡十六国时期就是以战争为载体的民族融合,也有人称作中原陆沉,是汉民族的大灾难。八王之乱令异族趁机攻入中原地区,匈奴、鲜卑、羯、羌、氐为首的异族占领了北方大面积领土。北方直到北魏统一才结束这一大混乱时代,北魏则吸取了教训开始

  • 汉文帝、明成祖、清世宗,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曾是“四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世宗皇帝,清世宗指的是哪个皇帝,皇子最多的皇帝是谁

    正因嫡长子继承制只在乎血缘而不考量能力,许多杰出的皇帝反倒并非嫡长子,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在李渊的诸子中排行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历史上许多在兄弟之中排行第四的皇帝都相当优秀。那么,到底有哪些皇帝曾是“四皇子”呢?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创造“皇帝”这一称谓后,第一位当上皇帝的四皇子便是汉高祖刘邦的第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是生是死?600年后,贵州老汉认祖归宗引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建文帝出走后的未解之谜,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败的原因

    朱元璋唯独留下一个人——耿炳文,以达到防备有能力有野心的朱棣不轨行为。耿炳文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战将,多次痛击张士诚,后与徐达将军、常遇春等人打下汴梁、大同、晋冀陕西等下,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建文帝朱允炆在黄子澄的建议下进行削藩的,结果导致了朱棣联合朱权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这时朱允炆

  • 身为慈禧宠幸的太监二把手,把珍妃投入井中的崔玉贵,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崔玉贵晚年回忆珍妃,崔玉贵为什么要杀珍妃,慈禧死后崔玉贵结局

    历代清宫剧,大都围绕着皇上展开剧情,也有从后宫或者太后入手的,像《孝庄秘史》、《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等。之前还流行一阵子描写格格的,什么《还珠格格》、《格格要出嫁》、《十三格格》等……描写大内侍卫的,像《大内低手》、《紫禁惊雷》……还有什么大臣、御医、御厨啥的,像《李卫当官》、《神医

  • 中国历史上“神一般”的中学:超豪华师资力量,老师全是民国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上最牛历史教师,近代最牛的老师,近代史上最厉害的老师

    胡雪岩曾经有着富可敌国的财产,可结果因为李鸿章放出风声,说他的钱庄快要倒闭,于是遭到百姓挤兑,三天之内让这位晚清第一富商家财散尽。这种事情现在有没有?有!现在叫做网络暴力。就比如前面山东大学因为外国留学生问题,从而被网友们骂得体无完肤。乃至于就读于山东大学的学生们也被拉出来批判,这是山大本身和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