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嫪毐是宦官为什么会谋反,他有什么能力反,难道他还能当秦王不成

嫪毐是宦官为什么会谋反,他有什么能力反,难道他还能当秦王不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64 更新时间:2024/1/19 7:08:47

嫪毐唯一的长处就是:男人的能力特别强。吕不韦把嫪毐当成宦官送进宫,但并没有让嫪毐成为真的宦官,而是以假宦官的身份进宫服侍太后,然后就是太后赵姬与嫪毐私通,嫪毐充其量只不过是太后的玩物而已,他正式的身份不过是宫中的宦官,而且是个假宦官。

[var1]

但是,在太后赵姬的宠信之下,嫪毐的地位居然水涨船高,不仅受到太后的宠信,而且太后赵姬心甘情愿为嫪毐生下了两个儿子,要知道赵姬可是秦国太后,太后跟人私通生下儿子,那可是见不得人的大事,虽然秦国历史上一直有这个传统,比如宣太后就和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人家宣太后是为了秦国牺牲,而赵姬则纯粹是为了个人享乐。

从后来的情况看,太后赵姬对嫪毐动了情,以某种我们不知道的理由,将嫪毐封为长信侯,在秦国无功不封侯的制度下,赵姬居然肯为嫪毐封侯,人家吕不韦花了几千金历经千辛万苦把嬴子楚扶上秦王宝座也不过封了个文信侯,嫪毐啥功劳也没有,就跟吕不韦的爵位相等,这除了太后赵姬的任意而为也没有其他理由了。

[var1]

嫪毐的长信侯是爵位,有封地,有封田,但是嫪毐在朝中并没有正式的官职,光有个爵位是没办法有权力的,但嫪毐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嫪毐的权力后来在朝中居然能跟相邦吕不韦分庭抗礼,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了解当时秦国的政治情况了,当时秦王嬴政没有成年,也就没有亲政,暂时不参与政治决策与过程,估计每天也就是在学习治国和看书了,朝政由太后赵姬和相邦吕不韦把持,相邦是秦国的百官之首,负责处理朝政和纠察百官的错误,吕不韦和赵姬的职责是分工的,吕不韦负责处理具体的政事,而赵姬只负责做决策,并且赵姬保管了秦王的印玺和太后的印玺。

[var1]

秦国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赵姬,因为她是最后的决策人,但赵姬是个女人,她又不像宣太后那样,很有政治能力,赵姬没有政治能力,并不能很好地处理政务,基本上是吕不韦说啥就是啥了,但是自从赵姬与嫪毐私通后,太后遇到事就不再与吕不韦商量,而是与嫪毐商量,于是嫪毐就开始参与政事,所以也可以说嫪毐的权力全部来自太后赵姬,在秦王嬴政没有亲政前,太后就是秦国最高决策人。

秦国历史上并没有宦官封侯的先例,嫪毐是第一个,嫪毐能够崛起,完全是靠太后提拔的,嫪毐权力最高峰的时候,家里有僮仆数千人和门客数千人,还有很多朝中大臣依附于嫪毐,比如卫尉竭、内史肆、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多人,这批人也成为嫪毐谋反的主力。

[var1]

卫尉是守卫秦国王宫的长官,是有兵权的,内史是掌管法令、拟定文书,协助君主处理内政的官员,当时是太后主政,所以就是协助太后,中大夫令是掌管王宫宫门的长官,这些都是秦国当时在职的官员,而且都是实权官员,这些人都能依附嫪毐,可见嫪毐当时的权力确实大。

吕不韦当时虽然是相邦,但是决策权在于赵姬,况且赵姬是太后,是当时秦国最高决策人,所以无疑朝中有一批官员倒向了太后,而太后凡事与嫪毐商量,所以尽管嫪毐没有正式的官职,但在官中的地位已经形成了,后期如果太后不管事,把手一挥,让手下人找嫪毐,嫪毐就无形中成为一个实权者,甚至吕不韦有时候奏事都有可能是向嫪毐报告的。

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吕不韦与嫪毐已经势同水火了,因为嫪毐已经分掉了吕不韦的权力,这让吕不韦感到担心,吕不韦本来就是权力欲望强的人,现在他一手给自己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当然对嫪毐是相当的不满,而嫪毐在太后的纵容之下,野心也一步一步增大,甚至心生叛乱之心。

[var1]

嫪毐叛乱的理由是什么?他只是宦官,根本当不了秦王,他身上没有任何秦国的血脉,就算是他与太后赵姬所生的儿子也是没有秦国血脉,根本当不了秦王,那么嫪毐为什么要叛乱呢?

嫪毐从一个底层人物,吕不韦的门客,一跃成为秦国最有权势的人,他最需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权势,而不是更进一步,因为他已经到达人生的巅峰了,根本不可能再进一步了,他是宦官,又没有秦国血统,就算与太后赵姬生了儿子,也没有任何能当秦王的理论基础,嫪毐不会不知道这个情况。

从嫪毐起兵的细节来看,他针对的不是秦王嬴政,而是吕不韦,因为嫪毐与赵姬是居住在雍城的,当时秦王嬴政也在雍城的蕲年宫举行加冠典礼,按理说嫪毐在自己的地盘很容易攻击秦王嬴政,但是嫪毐却攻打了咸阳,秦王嬴政又不在咸阳,就算攻下咸阳也没有用,秦王嬴政照样可以调动秦国其他地方的军队前往镇压。

[var1]

嫪毐的目的应该是先杀吕不韦,后软禁秦王嬴政阻止其亲政,然后与赵姬一起继续把持朝政,因为嬴政一旦亲政后,赵姬就失去了权力,赵姬没了权力,嫪毐就什么也不是,而吕不韦又是嫪毐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嫪毐就想着先除去吕不韦,夺取相权,再阻止嬴政亲政,继续掌权。

跟随嫪毐起兵的至少有数千人,包括上面讲到的卫尉竭、内史肆、中大夫令齐等二十多人,以及下面县里的军队和警卫士卒、骑兵、门客等等,看得出跟随嫪毐的人真是不少,这说明嫪毐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明显秦王嬴政早有准备,嫪毐被嬴政彻底击败,然后被族灭。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决定暂时议和,谁更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白起能一举灭赵吗,长平之战后白起能打败赵国吗,长平之战初期白起

    1、震撼赵国,让赵国产生畏惧。2、打击赵国抵抗的信心,言外之意如果继续抵抗,将是同样的下场。因为白起想要趁着长平之战的胜利,一鼓作气灭亡赵国,赵国是东方六国最能打的国家,如果赵国灭亡,将是天下震憾,将会打开秦国统一六国的序幕。[var1]白起灭赵的军事部署都安排好了,准备兵分三路攻赵,司马梗为北路军

  • 春秋四大美人之首息夫人:两个国家因她而亡,三位国君为她倾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时期息夫人的故事,春秋四大美人,春秋战国时代四大美女

    在王维的笔下,息夫人的境遇实在令人同情。她因为惊人的美貌被楚王觊觎,竟给息国招来了灭国之祸。但美貌无罪,只是怀璧其罪罢了。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var1]位列春秋四大美人之首的息夫人也诚然是这样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毕竟,有两个国家因她而亡,又有多位王侯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天生

  •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用赵括代替廉颇,赵国就没想到秦国让白起出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平之战赵括输给白起吗,白起和赵括,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

    韩国迫于秦国的军事压力,于是主动把上党郡割给秦国,可是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和上党百姓不愿意归属秦国,冯亭于是派出使者出使赵国,请求赵国接收上党郡十七城,赵国经过一番讨论后,同意了冯亭的要求,于是赵国派出军队准备接收上党郡。[var1]秦昭襄王听说后,极度愤怒,决定出兵攻赵,秦、赵两国围绕上党进行了一系

  • 赵雍为何立质燕的嬴稷为王,这不自我树敌吗,为何赵国能决定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46年后,秦昭襄王发动了长平之战,由秦国名将白起指挥作战,一战就灭亡了赵国45万大军,秦国打得赵国几乎要亡国,这个时候已经去世35年的赵武灵王如果泉下有知,他会不会对当初自己拥立秦昭襄王的决定感到后悔?那么问题就来了,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干涉秦国内政,并且拥立在燕国当人质的秦国公子嬴稷为王?[var1]

  • 三国中魏国最强,为何魏国很少主动进攻,反而大多数时候是在防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国一统三国最重要的原因,三国中为什么魏国最强,三国魏国巅峰兵力

    相对于曹魏而言,孙权主动进攻曹魏的次数,都比曹魏进攻孙权的次数多,孙权在世时主动进攻曹魏的次数一共有四次,分别是:226年,曹丕去世后,孙权趁乱攻打曹魏。228年,石亭之战中,孙权主动进攻曹魏。234年,诸葛亮去世的同年,孙权主动攻打合肥。241年,孙权三路大军分别攻打淮南、六安、樊城。[var1]

  • 陆逊为吴国鞠躬尽瘁,而孙权登基后,为何非要逼死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为什么要杀掉陆逊,陆逊是吴国最强的吗,吴国重臣陆逊有多厉害

    不过,随着孙吴政权在江东开始慢慢巩固,孙权必定会加强自身的权力。出于对自身权力稳定的需要,孙权开始重用在江东毫无根基的南渡士族,并且限制世代植根于江南的江东大族。孙权逼死陆逊其矛盾的根源就是孙权打压陆逊身后的江东世家大族。[var1]孙权的江山是来自于自己的哥哥孙策。孙策在进入江东以后,刚开始的时候

  • 看宋朝士大夫如何用《春秋》借古象“今”的尊王攘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真的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为什么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士大夫最后的气节

    10—13世纪的宋朝君臣士大夫,面对着与己并立的异族政权,在自古贵华夏,贱夷狄思想观念的笼罩下,普遍地呈现出紧张焦虑的心情。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孰为“中国”之君,孰为藩夷之臣;孰为王道正统,孰为霸道僭越的命题始终萦绕着宋人。为了缓解这种紧张而焦虑的心情,他们通过为《春秋》作说,并为之议论,甚至依据自

  • 秦王政并没有想杀吕不韦,只是把他迁到巴蜀,为何吕不韦要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从嬴政还在娘肚子里时,吕不韦就开始在策划,童年的嬴政除了自己父母之外,就只知道这个吕不韦在为他们家的事奔走帮忙,这无疑在嬴政的幼小心灵中埋下了深刻的烙印,当他父亲秦庄襄王成为秦王后,嬴政和母亲赵姬才从赵国回到秦国,而这一年,吕不韦已经是秦国相国。三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当时虚岁年仅13岁的嬴政成为秦王

  • 诸葛亮之死,为何被其迫害的李严哭得最伤心,甚至“激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死后李严的反应,正史中李严和诸葛亮斗得很厉害吗,诸葛亮与李严的关系

    史书不可尽信,也不可不信。《三国志》中讲得很明白,李严得知诸葛亮病死哭得很伤心的原因是只有诸葛亮能再启用他,诸葛一死,他的仕途也真正完了,因而“激愤而死”。哭亮也是哭己李严哭得伤心,不是真心感念诸葛亮,而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断绝。实际上,他二人关系并不好,是诸葛亮上奏刘禅列举他的种种过错,把他贬为庶民的

  • 曹操看了一篇碑文,走出三十里路后,对杨修说:我文学才能不如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与杨修的七个故事,曹操和杨修的碑文,曹操内心对杨修的评价

    143年的五月初五,曹盱负责这次的祭祀潮神活动,他驾驶着船只来到舜江迎接潮神伍子胥,但是很不幸的是,那一天江上有大风浪,掀翻了曹盱的那只船,他的生命留在了舜江。消息传来,他那只有十四岁的女儿曹娥伤心不已,她不相信自己的父亲就这样死了,但事实就是这样,而且因为风浪太大,其父的尸身根本就找不到。曹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