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关系不和睦,为何曹操还要让他们搭档守合肥?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关系不和睦,为何曹操还要让他们搭档守合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62 更新时间:2023/12/13 16:10:59

第一,三人虽然不和,但是这种不和只是个人私怨,和品德无关:史称李典有长者之风,“不与诸将争功”,张辽和乐进也不会在后面说是非搞小动作,这种不和是摆在桌面上的不和,当危机来临之前,三人可以忘却私怨,反而可以精诚团结,《三国志》记载孙权进攻合肥之时,”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逍遥津之战成就了张辽的威名,可是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其实不是张辽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皆素不睦”的三人通力合作的战果

张辽有帅才,乐进“每战先登”,李典儒雅不争功,三个人能力都很出众,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独当一面,三人搭档同守合肥却起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作用,如果张辽不是和乐进李典搭档还未必有这种效果,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曹操用人的眼光实在是精准和毒辣。

第二,实事求是的说,曹操很有可能也是捉襟见肘,没有那么多的大将可用,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曹操和刘备孙权不同,刘备孙权当时虽有冲突但还是盟友关系,刘备在荆州放一个关羽就够了,孙权也不用投入重兵防范刘备,两人只要重点对付曹操就可以了;曹操显然不同,他不仅在西线要面对刘备,东线要防范孙权,南线的襄阳樊城和江夏等方向也要同时防范刘备和孙权,而且曹魏地处北方,北疆一线防范游牧民族的也是他,也就是说曹操要同时面对来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敌人,同时许都和邺城一线也要留有足够的兵力才行,这样一来即使曹操麾下大将众多也不够用啊!

这个道理其实和襄樊之战中为什么派于禁庞德为第一批援军救援曹仁差不多是同一个道理,因为当时曹操身边实在无人可用,只有于禁和庞德作为机动;何况曹操派三人守合肥时已经准备对汉中的张鲁动手了,等到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正是曹操攻打汉中张鲁的关键时刻,曹操根本抽不开身也没有余力再抽调其他人来守合肥,因此合肥一个地方曹操能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位名将其实已经是相当重视了。

第三,不得不说,曹操这样安排其实有防范三人一家独大的意思在里面。曹操虽然对麾下众将都算信任,但是对于重中之重的兵权却是抓得很紧,除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室大将握有兵权之外,外姓大将很少能有独立掌控兵权的机会,曹操之所以把合肥交给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人其实也是没办法:夏侯惇要留守后方,曹仁在襄樊一线,夏侯渊曹洪在西线,宗室中第二代比如曹真曹休还不足以担此大任,所以合肥兵权只能交给外姓大将,如果只有一人的话有可能会坐大,万一有事曹操悔之晚矣,“进、典、辽皆素不睦”有三个人一起可以相互监督和平衡,能有效的防止一人独大,这个其实也是曹操作为上位者的用人之术耳。

通过分析不难理解曹操明知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关系不和睦,还要让他们搭档守合肥的原因了。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孙权偷袭荆州重挫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孙权对襄樊的评价,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与江陵之战,荆州最后是刘备的还是孙权的

    关羽为什么北伐?记者:请问一下,您为什么要北伐曹操?关羽:哼,我大哥在汉中击败了曹操,我北伐一下怎么了?再说了,那襄樊的曹仁屡次袭我,我正当自卫都不成?记者: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下历史学者,看看学者怎么看待关羽北伐。历史学者:首先在史书中关羽确实没有提及为什么北伐,后世学者都是在猜测他为什么北伐,包括我

  • 刘邦李渊不到七年统一天下,为何穷尽一生的曹操却仅仅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同样面对乱世,但所谓的乱世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的,天下大乱就如同是一场吃鸡游戏,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能够笑到最后只有一个人,而刘邦、李渊两人前期并没有过多的卷入厮杀之中,反而是慢慢的积聚自己的实力,等到之后对手数量大大的削减之后,此时刘邦、李渊的“装备”也已经成神。此时他们出现,不需要打败每一个敌人,

  • 三国时期,曹操账下的第一谋士不是郭嘉,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手下第一谋士郭嘉,曹操和郭嘉对话视频,曹操三大谋士郭嘉

    我们知道,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大枭雄,他手下人才济济,说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一点也不为过,比如武将有天人之称的曹仁、 精忠救主的曹洪 、虎豹骑统领者曹纯、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抗蜀名将曹真等,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等,随便哪一个都是一个人物,但要说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我认为非荀彧莫属

  • 袁绍、袁术本是亲兄弟,却因为利益反目成仇,最终曹操成了破局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打袁术全过程视频,袁术和袁绍为何反目成仇,建安二年曹操战袁术军中无粮

    于是函谷关以东的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为了避开联军锋芒,将天子向西移驾,前往长安。此时,汉室基本失去了对于关外地区的统御力。在董卓撤往关中后,关外诸侯们各怀异心,为了争夺地盘,成就各自心中的霸业而相互征伐。在关外众多势力中,我们熟悉的曹、孙、刘三家,此时还并不强盛。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袁绍和袁

  • 城濮之战:晋的四国联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楚的三国联军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宋成公仍不愿低头,于是次年冬季,楚成王率领陈、蔡、郑、许等联军包围宋都商丘;宋成公派大司马公孙固向晋国求援。晋文公对此事考虑再三。正在犹豫不定时,重臣们发挥了坚定信心的作用:首先是先轸认为:“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则针对远道驰援之不利,想出了“攻其所必救”——调动楚军北上,从而改

  • 曹操为了鼓舞士气,发明了一个成语,现在经常被老人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士气成语,历史上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成语

    我们在古代影视剧中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刚进宫的宫女被东西砸到,呻吟了一声疼死了,结果被掌事姑姑连连掌嘴,可见说死字是非常不吉利的,尤其是在宫中,失言的下场很可能是掉了脑袋,那么在古代人们涉及到死这个事通常都怎么委婉表达的呢?原来是只能意会的,不过在东汉之后,曹操发明的一个成语让人们说起死亡也不避讳了

  • 历史上刘禅的投降,其实并无过错!秘密终于被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禅投降后又活了多少年,刘禅投降背后的原因,刘禅投降之谜

    请输入图片描述还是回到曹魏灭蜀之战上来。邓艾冒险深入到蜀汉腹心成都平原时,因为翻越阴平险道时需披荆斩棘、穿越七百里渺无人烟的崎岖山路,最险峻之处甚至要“攀木缘崖”才能通过,可想战马和攻城所用的大型器械是无法携带的,即便他直捣成都,若想一举攻下城池,必须有比守城兵力多数倍的力量才行。成都是蜀汉核心,刘

  • 汉文帝,是对底层人民最友好的封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是主观意愿上的,而历史告诉我们,好心却可能办坏事。公元前157年夏,阴历六月初一,汉文帝崩于未央宫,自公元前180年继位,至此,凡23年。这23年间,他有遗憾。比如,虽竭力通过和亲送礼来保持与匈奴的和平,但野蛮落后的匈奴部族,并不太把和约当回事儿。三次大规模入侵,不计其数的小规模骚扰,给汉边境

  • 武将爆料!无冕之后,步练师和孙权的传奇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武将排名,孙权最强的五个武将,步练师与孙权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后的女人——步练师。步练师,孙权宠妃。祖先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步叔乘,与丞相步骘是同族。步练师美丽端庄,性格不妒还经常推荐他人,一直受到爱敬。孙权称帝时几次打算立步练师为后,都因为太子孙登的反对而空悬后位。皇宫内外都尊称步练师为皇后,却直至步练师去世,才得到了孙权的追封。作为历

  • 杨广和胡亥是不一样的,为何隋和秦灭亡得非常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广和胡亥,隋亡唐兴秦亡汉兴,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不同

    杨坚非常节俭爱民,秦皇暴政。而杨广却装作模仿杨坚,却实则心机太深。而他的科举推广的进度太快得罪了关陇集团,得罪了中原世家,不但大量启用南人为官,还娶了南人当皇后,失去关陇集团和中原世家的支持。科举推广开始缓慢动摇世家的根基,本来永不动摇的世家出现了世家阶级还在但谁当世家出现变化的情况,隋末虽说是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