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朝贡国148个,清朝的朝贡国7个,什么原因造成这悬殊的差距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明朝初期,朝贡国有占城、爪哇、西洋、南安、渤泥、朝鲜、三佛齐、暹罗、真腊、日本、索里、琉球、萨里、朵甘、彭亨、百花、须文那达、撒马尔罕、墨刺、哈梅里、别失八里、缅甸、泥八刺、阇婆等。
到了朱棣时期,此时的朝贡国有南安、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西洋、苏门答腊、渤泥、占城、真腊、朝鲜、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柯枝、哈密、吐鲁番、撒马尔罕、别失八里、失刺思、哈烈等。
明朝只所以有148个朝贡国,主要得益于“郑和下西洋”,郑和之所以下西洋,一方面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明成祖本人好大喜功,当时的明朝已经强大,以天朝上国自居,而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
清朝只有七个朝贡国:朝鲜、越南、琉球、苏禄、暹罗、南掌、缅甸
清朝朝贡国少的原因,主要是海禁政策,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政府下令:“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顺治这一举动,主要是稳定,那些不肯归附、继续抵抗乃至逃亡他国的汉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海禁虽然解除了,但是在海上经商的却不顺利了,清政府派水师巡查,不允许大船出洋、不允许商船往南洋等地贸易,不允许出洋后留在外国。一旦违反制度,违禁者严惩不贷。
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了后来只有广州开放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口贸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接触。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清朝经历了甲午战争,虽说是替朝鲜出了风头,清朝也成了列强们掠夺的对象,晚清政府的国力已经非常衰弱了,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国家心甘情愿地称为他的朝贡国了,晚清政府毕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明朝朝贡国148个,清朝7个,差距悬殊的原因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军事实力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封建大一统的王朝当中,都有朝贡国,尤其是冷兵器时代。明成祖时候的国力就非常强了,所以才有郑和下西洋,清朝不同了,他们是满人,靠着马上夺取天下,海洋不是他们的强项,所以也没有发展海洋事业,后期,被入侵的时候,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组建的北洋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