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就欧阳修而言,在他的小词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意境,可以说是一方面对人世间美好的事物常有着赏爱的深情,而另一方面则是对人世间之苦难无常也有沉痛的悲慨。这一首《玉楼春》词,可以说正是表现了他的词中的这种意境的一首代表作。全词如下: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开端的“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两句,表面看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述,但在遣词造句的选择和结构之间,欧阳修早已无意间显示出了他自己的一种独具的意境。
至于下面两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则似乎是有前两句所写的情事,转入了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所以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在”。这正是人生之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这首词其中的几句时,说是“于豪放之中有沉重之致,所以尤高”,其实“于豪放之中有沉重之致”,不仅道中了《玉楼春》这一首词这几句的好处,而且也恰好说明了欧阳修词风格中的主要特色,那就是欧阳修在在他赏爱之深情于沉重之悲慨两种情绪相互交织的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要想挣脱沉痛之悲慨的一种既豪放又沉着的力量。这一说《玉楼春》,可以说是这一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关于欧阳修以及这首《玉楼春》你还知道什么呢?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