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称帝后,为什么对红巾军污名化,反而认同元朝是正统?

朱元璋称帝后,为什么对红巾军污名化,反而认同元朝是正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2/4 5:50:33

朱元璋,当然有自己的动机。

内心矛盾的朱元璋

其实人类往往都有内心矛盾的时候。比如我认识不少鸡娃家长,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的娃肯定是千年不遇的天才,必然改变人类世界,在世纪科学史留下自己的篇章,但另一方面,又十分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连普高都考不上。虽然这前后看起来反差很大,但却也反映了鸡娃家长的矛盾内心。

同样道理,朱元璋也是充满矛盾心理的人。一方面,朱元璋是通过参加红巾军起家,同时利用韩朝廷的旗号,在元末乱世中实现了壮大,最终成为新的朝开创者。朱元璋很清楚,没有任一个王朝会千秋万代。但是另一方面,朱元璋又期盼明朝会是一个例外:因此,朱元璋需要做的,就是给明朝拔出所有的隐患。

因此朱元璋总结以往历朝历代的得失,通过制度设计,杜绝了权臣、宦官专权、地方割据这些情况。而对于农民起义,朱元璋也想到了很多办法。

朱元璋的策略

出身于红巾军的朱元璋很清楚农民起义的威力。因此,朱元璋开始限制明朝百姓的人身自由,不断打压商人的地位,对白莲教等秘密宗教穷追猛打。同时,为了让天下百姓骨子里不考虑造反的事情,朱元璋开始修订明朝百姓的集体记忆。

首先,朱元璋开始针对同他有养育之恩的红巾军进行污名化宣传,把红巾军说成盗匪,对于他昔日的恩人韩宋朝廷,朱元璋更是将其视为大元朝的乱臣贼子。

而对于自己取代元朝,朱元璋是这样阐述的:元朝末年,因为元顺帝无能,所以天下大乱。红巾“贼”事实上推翻了元朝。而自己本是元朝的孝子贤孙,自己起兵,是为了收拾元朝留下的残局,而非为了推翻元朝。

为了表明自己对农民起义的敌视,同时表示自己并非元朝的乱臣贼子,朱元璋还宣布承认元的正统性,并且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朱元璋这也是暗示天下百姓:不要以为红巾军胜利了。参加任何农民军都是没有前途的。虽然元朝结束了统治,但是,胜利者并非是红巾军,而是元朝的继承者明朝。只有服从朝廷,才算最有前途的。

敏感的朱元璋

当然,尽管朱元璋幻想通过强制手段,修订明朝人的集体记忆。但是,很多元末局势的亲历者,也还是很清楚朱元璋的情况。因此,很多知识分子对朱元璋的品格表示不屑。而朱元璋也变得异常敏感:比如如果有大臣上书,提到“则”“僧”这样的字样,就会被朱元璋联想到:则,和贼发音类似,会不会是嘲笑自己参加过红巾军?僧、生,会不会是嘲讽自己做过和尚?

为此,很多明朝大臣,都无端遭遇朱元璋的杀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山海关惜败清军?别自我安慰,李自成的农民军根本没有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海关李自成,李自成对山海关的评价,李自成打败过清军吗

    反观清军一直在作战,并把长期与农民军作战的洪承畴纳为己用,对李自成农民军的了如指掌。多尔衮又拉来了吴三桂当帮手,上阵时又是以逸待劳,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清军胜利属于必然。李自成在崇祯十五年末到十七年初横扫北方的时候,野战加地方的作战部队不是只有六万人。所谓精兵六万勤务兵近百万,现在看是以江南文人为

  •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触犯了什么?就被朱元璋直接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大儿子比朱元璋先死吗,朱元璋死前最后的一道圣旨,朱元璋母亲怎么教朱元璋的

    贵妃的父亲是没资格称国丈的,只有皇后的父亲才能称国丈。国舅一般也是皇帝的娘舅,而民间把贵妃的娘家兄弟也称国舅,属于乱沾皇亲国戚的光。自从武则天诛杀长孙无忌,国舅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从此再无国舅当权现象。朱元璋杀死胡美,就这件事,朱元璋并无错。宫廷尤其后宫历朝都有严规,后宫太后及妃子和嫡系亲属累有串联谋

  • 朱元璋的一个自私的想法,导致了明朝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残暴的暴君朱元璋,朱元璋死前最后的一道圣旨,朱元璋对大明王朝的影响

    可以说,朱元璋一生的绝大多数时光,都和农民这个行业没什么交集,又怎么能认为朱元璋出身农民呢?而朱元璋作为流民出身,对于贫穷以及朝不保夕,有着十分深刻的记忆。因此,朱元璋称帝后,基于这种自私的心理,朱元璋推行了具备明朝特点的分封制度:那就是只要是朱家子孙,就都能捞到一个爵位,都享受明朝朝廷给予的福利。

  • 元朝为何只持续不到百年?除了水土不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从1271年到1368年,这中间不足90年的时间,只维持了不到百年。若说是秦朝和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帝王暴政、苛捐杂税的繁重,可元朝虽然将人按照出身分为四等,但百姓的生活基本与前朝无异,可见元朝不是因为暴政;若说是因为外来民族无法统治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族,但康乾盛世又怎么说,看来少数民族统治也不是根由

  • 燕云十六州在哪?有多重要?以至于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燕云十八州图,宋为什么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性吗

    北方草原民族占领这个区域等于打开了中原王朝的北大门,他们的骑兵铁骑一路无阻到达黄河北岸,所以失去燕云十六州北宋一直视为隐患才不悔余力的夺回要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就像三国蜀国的汉中一样,进可攻、退可守,就是桥头堡的意义,而且燕云十六州北依托燕山山脉,成为阻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昔日汉

  •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更让人感到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耻的社会影响,靖康之变与土木堡

    个人认为:屈辱的靖康之耻个人认为,靖康之耻更加屈辱。其实北宋的宋徽宗虽然轻佻,但本也是一个理想爆棚的皇帝。虽然后世对宋徽宗的评价是:宋徽宗喜欢书画艺术,导致耽误了朝政。事实上宋徽宗虽然是一个艺术家皇帝,但骨子里,宋徽宗则想做到“功绩、艺术两开花”——即在皇帝领域,做一个可以比肩秦皇汉武的君主,在艺术

  • 李善长之死是咎由自取,还是朱元璋的帝王权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处理李善长,朱元璋郭子兴与李善长,李善长死前替朱元璋说话

    想了解李善长的个人价值,首先得明白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属于哪一步棋。李善长是从朱元璋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加入的,是正儿八经的老革命。而且这个人在后勤、行政方面的能力很强,所以朱元璋十分器重他。再加上李善长跟朱元璋一样是淮西人,所以朱元璋对他格外信任。因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政治集团,在朱元璋当吴王的那会儿

  • 崇祯皇帝殉国,清军入关,大明并没完全灭亡,还有一人没有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末崇祯殉国,崇祯帝死亡之谜,历史上崇祯死在哪

    清军入关图但是,清军在解决南明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简单,大体来看,清军是胜利方,但胜利的道路却十分坎坷、曲折,在这期间,南明也做了十分顽强的抵抗,也取得过十分不错的战绩,比如说,抗清名将李定国,他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每战每胜,衡阳之战打的王尼的八旗军溃不成军,要知道当时的八旗军可是十分有的强悍、凶狠,

  • 司马光究竟有没有杀掉阿云?一个小姑娘的案子如何牵扯到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阿云案,司马光阿云案原文,阿云最终结局

    一个小人物的命运,能向我们展示那段黑暗的历史。《宋史》记载,熙宁元年,登州有一个名叫阿云的小姑娘,母亲刚刚去世还在服丧期间,家里的其他长辈就安排她和一名韦姓男子订婚了。但是,阿云并不想嫁给这个男子,因为“恶韦丑陋”——也就是觉得韦姓男子太丑陋了,所以趁着该男子熟睡之时,拿刀连砍十多次。但是因为体弱胆

  • 刘伯温临终前送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领悟,却悔之晚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送了一筐鱼,朱元璋与刘伯温斗智斗勇,朱元璋和刘伯温谁更聪明

    人生贵在相知,绝不可以用任何的东西来衡量的。世界上所有的相遇,绝对不可以只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而这一份相遇,会在你的人生路上面给你起到很大的作用。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抛弃,日后很难再遇见。朱元璋与刘伯温之间的交情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两个人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