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发现!商朝甲骨文记载的上甲微到祖乙世系,不同于《史记》

大发现!商朝甲骨文记载的上甲微到祖乙世系,不同于《史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42 更新时间:2023/12/18 7:55:21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商代是世界历史学界公认的我国第一个王朝。大约公元前1600年前,商国首领天乙汤,在战胜韦、顾、昆吾等国后,把矛头指向大夏国。鸣条之战,夏战败出逃,商汤跟踪追击,捕获了夏桀,并把他流放到了南巢。商朝建立。

商国是怎么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部落,逐步做大,最后吞并大夏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商建国之前的商公世系了。

关于商朝的事迹,史料记载可靠的,首推《史记 殷本纪》。西汉早年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生活的时代,距离商王朝灭亡(约前1046年)已经有900多年,所以当时太史公主要是依靠文献资料写出的殷商史。

在早于《史记》的战国史书《竹书纪年》里,商朝被称为商,而《史记》则称为殷。商朝到底是叫做殷还是商,历来存在争议。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不止一次出现了“大邑商”三个字,却没有发现”殷“字的存在。

“殷商”二字虽未见于甲骨文,却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屡见。

《诗经 大雅 大明》曰:“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诗经 大雅 荡》里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的句子,重复七次。

挚仲氏任,就是太任,殷商时期西伯侯季历之妻,周文王姬昌之母。文王姬昌,就是灭商成功的武王姬发之父。

由此,我们大约可以看出,这个”殷商“,或许是周人和其他邦国对于商国的称呼。

商亡于帝辛,也就是商王受,后世称为商纣王。

商兴起于汤,商汤自称为武王。除《史记》外,在《诗经 长发》中也有同样的说法。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诗经 长发》

据《国语 周语下》曰:“玄王勤商,十四世而兴。”太史公也说,从商人的先祖契(玄王)到商汤,一共有十四代君主,他们分别是:

第一世:契

第二世:昭明

第三世:相土

第四世:昌若

第五世:曹圉

第六世:冥

第七世:振

第八世:微

第九世:报丁

第十世:报乙

第十一世:报丙

第十二世:主壬

第十三世:主癸

第十四世:天乙(汤)

1917年,王国维写了两篇论文,名为《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排出了一个殷商的世系,证明《史记》中所记载的殷商先公,除个别有误外,基本是可信的。

《史记 殷本纪》真的没错吗?近年来考释出的甲骨文卜辞似乎颠覆了这一说法。

在殷墟出土的一片甲骨上,记载了商王在

”甲戌日祭祀上甲,乙亥日祭祀匚乙,丙子日祭祀匚丙,口口日祭祀匚丁,壬午日祭祀示壬,癸未日祭祀示癸“

的事。

“甲戌翌上甲,乙亥翌匚乙,丙子翌匚丙,口口翌匚丁,壬午翌示壬,癸未翌示癸。。。”(粹113;契20+善斋藏片)

我们可以看出,甲戌日祭祀名为上甲的祖先,乙亥日祭祀名为匚乙的祖先,丙子日祭祀名为匚丙的祖先,则遗失的两个字口口,当为丁丑。也就是丁丑日祭祀名为匚丁的祖先。

这里的匚乙,就是《史记》中的报乙。匚,是一种祭祀的名字,匚乙的意思和祖乙类似,祖乙,甲骨文中做且乙。

这里的示壬,就是《史记》中的主壬,也是一种祭祀的名字。

《礼记·祭法》记载: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礼记》说的”考,王考,皇考,显考,祖考“,在殷商时代则是”祖,匚,示,太“等词。所以才有太甲,太戊,匚乙,匚丙,示壬,示癸等称号。

到了汉时代,已经无人知道这种叫法,司马迁于是误读为报乙,主癸。

我们从上述甲骨卜辞可以看到:

殷中后期的商王,祭祀的顺序是上甲,匚乙,匚丙,匚丁,示壬,示癸。

这里隐藏着几个秘密。

第一:司马迁说报丁是微的儿子,报乙是报丁的儿子是不对的。

事实上,根据甲骨文刻写的顺序而言,匚乙才是上甲微的儿子,匚丙才是匚丁的父亲,匚丁是上甲的曾孙。

“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史记 殷本纪》

上甲就是微。是先商时期著名的商代先公。

”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国语 鲁语》

所谓”商人报焉“,其实是”商人匚焉“,也就是商人祭祀他的意思。

第二:根据十天干而言,甲、乙、丙、丁之后,是戊、己、庚、辛,然后才是壬,癸。商王的现在出生日不可能按照十天干自然排序,死亡之日也不可能按照十天干自然排序,所以,这里的商代先公名都是祭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皇帝死后追赠的谥号。

但到了商朝建立以后,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小甲这些祭名,则很有可能是商王的忌日,也就是以死亡日为名的,魏延不好解释的是帝辛,史料记载他死于甲子日,却被后世称为帝辛而不是帝甲。

第三:这套祭祀法,是商王朝后期才建立和完善的,从甲骨文卜辞来看,上甲(名微)乃商代先公第一个以日为名的人,也就是说,上甲微是商汤最为重视的先祖。

这一点,从甲骨文众多以上甲开始的合祭先公先王卜辞可以看出来。

”自上甲用羌“(武丁时 金459)

”登自上甲“(武丁时 前5.2.4)

类似的卜辞有六七十条之多。

下面这条卜辞极为重要,它说的是某位商王在乙未这一天用酒和其他祭品祭祀十位祖先的事。这里不但排列了十位祖先的先后次序,还写明了祭品的数量,让我们对当时商王重视先王的程度有了直接的认识。文曰:

乙未日用酒和其他物祭祀,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三,且乙。。。。

”乙未酒口品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口口口口口三且乙口。。。“(粹112:后上8.14+善斋藏片)

前面的从上甲到示癸,我们已经搞懂了。从祭品的数量来看,上甲是大乙之前的商六世先公中最被重视的一位,所以凡合祭均从上甲开始。上甲祭品数量和商朝开国之君大乙(商汤)一样,都是十件。而匚乙示壬等人只有三件。

按照这片甲骨的记载,商朝建立之后,商王世系是

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小甲,口口,口口,祖乙。

那么《史记》中是怎么写的呢?

司马迁写到,汤死后,太子太丁没有继位就死了,于是传位给太丁之弟外丙,外丙死后传给中壬。中壬死后传给太丁之子太甲。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史记 殷本纪》

太甲继位后不明,被伊尹流放桐宫。后被伊尹称之为太宗。太宗死后,子沃丁立,沃丁死后,弟太庚立。太庚死后,子小甲立。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伊尹。。。襃帝太甲,称太宗。太宗崩,子沃丁立。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史记 殷本纪》

大家请看,从上面这件甲骨文卜辞可以看出,商代祭祀先王的时候,排名第一的是大乙,也就是天乙汤(商汤),第二是大丁,第三是大甲,并没有外丙和中壬。第四是大庚,然后是小甲。。。最后是祖乙。

”乙未酒口品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口口口口口三且乙口。。。“(粹112:后上8.14+善斋藏片)

我们可以看出,商王祭祀自己的先王,名字分别是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并非司马迁说的天乙,太甲,太庚。

这样看来,大乙之子大丁,也就是《史记》所说的商汤太子太丁,应该是继承了王位的。而大丁之弟外丙和中壬,是否曾经为王则要打个问号。

太甲死后,沃丁是否曾经在位也要打个很大的问号。

文章到此,我们基本搞清楚了商朝建立之前的六世和建立之后的八世的真实情况。

在商王祭祀的时候,太古老的祖先祭祀时并不太重视,直系先祖则是从上甲微开始的。

上甲,匚乙,匚丙,匚丁,示壬,示癸,大乙一脉相传,是商汤(大乙)的直系血脉。

商汤之后,则是大丁,大甲,大庚,小甲。。。乃至祖乙,包括甲骨文遗失的那两位,一共七世,也是很清楚的。

从上甲到祖乙,一共十四世,这就是先商和早商时期完整的商王世系了。

上甲微是谁?后世商王为何那么重视他?下一篇文章为您揭晓。

更多文章

  • 大禹治水的证据被找到了,或可揭开夏朝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禹时期夏朝统一了吗,大禹建立夏朝在哪里,大禹与夏朝关系

    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再加上考古证据不足,一直以来夏朝(包括夏朝)之前的历史都被当做神话传说来传颂。但是,考古学家们从一处遗址中,找到了疑似大禹治水的遗址,或可证明夏王朝的存在。地震与洪水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一

  • 后世像姜太公、商鞅、张良这样的人才越来越少,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良与商鞅,姜太公与张良关系,张良为何不学姜太公辅武王

    同样,那一些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如果没有发挥的舞台和机会,像姜太公、商鞅、张良几个就是个破落的贵州子弟,不可能有什么贡献给后人。俗话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并不适用于万物,有时候,人才更加像美玉,但是在没有开凿之前只能算是璞玉,需要玉工雕琢。他们需要一点点地锻炼和成长。如果不是周文王给姜太公机会、秦孝公

  • 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哀公简历,齐哀公到现在多少年,齐哀公最后怎么样了

    (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竹书纪年》周夷王继位的第三年,发生了一起命案。这不是一桩悬案,《竹书纪年》明确地记载了凶手、受害人、作案工具、作案手法以及目击者。凶手是周夷王本人,受害人是齐哀公,作案工具是一口大鼎,作案手法显而易见是煮,而目击者则是天下诸侯,不过涉案的这些人,身份都不

  • 周朝分封,延续八百年,为何秦统一六国后,却废分封行郡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分封诸侯名单,周朝是怎么被秦所灭,周朝有郡县吗

    秦始皇在位期间,政绩卓著,既称始皇帝,即皇帝的始祖,其中之一便是建立了影响中国两千余年的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而以郡县制代替;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外交上更是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了人间奇迹——万里长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

  • 商朝灭亡后,十几万大军消失无踪,现今竟在美洲找到了他们的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由盛转衰仿佛是任何一个王朝都逃不掉的宿命,经历了500多年之后,它终究还是在战火纷飞中逐渐走向了灭亡。要知道,任何一个王朝在大厦将倾之际,都难逃社会动荡、狼烟四起、政权更迭、江山易主的命运。最终,牧野之战的落败,宣告这个王朝正式的走向终结。当时,纣王帝辛的一把烈火,不但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还让这

  • 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诸侯,直接自己统治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周朝分封诸侯名单,周朝时分封诸侯的目的,周朝都封了多少诸侯国

    为此,武王推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夏商,但却是借鉴夏商的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借鉴夏商的分封,在中原地区大规模施行“封国土建诸侯”制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分封制”。周朝自武王开始,历成王、康王二王,先后三次实行大规模的分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载:“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周姓者五十五,地上不过百

  • 印度的骄傲:奴隶制的巅峰、君主专制的孔雀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印度奴隶制社会的四个阶段,印度的王朝,印度孔雀之国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强大的国家权力,完成了多项重要的事业。例如,旃陀罗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系统。道路设有驿站,每隔半里建一立柱作标记。阿育王时代又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此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帝国还在各

  • 夏朝或许存在过,它比想象的落后太多,不是被商朝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灭夏朝电视剧,夏朝真的存在过吗,夏朝跟商朝同时存在吗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当我们背诵朝代秩序时,总能熟练地说出“夏、商、周”。这也意味着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夏朝。但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最初,考古学家发现的与夏朝直接相关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夏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有着清晰的记

  • 夏朝真的存在吗,我们看一下美国人是怎样看待夏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朝存在的五大证据,夏朝皇帝以及夏朝资料,国际上对夏朝的看法

    我们书上介绍的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由大禹建立的,之后他儿子启开始了家天下的模式。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桀被商汤推翻,夏朝灭亡。不过这个王朝是否存在,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确定一个文明存在的几个重要因素是文字、城市遗址、铜器使用。不过国内至今没有找到关于夏朝的任何遗址,更没有发现文

  • 一教授指出夏朝源头是埃及,无奈被四点证据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朝的十大秘密,有人说埃及就是夏朝,埃及夏朝知乎

    1928-199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十几万片甲骨文碎片,还发掘出了商朝宫殿和陵墓等遗迹,在《尚书》、《西京赋》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了商朝的历史,种种铁证证明商朝的确是存在于古中国。但奇怪的是,对于推灭一个存在将近500年朝代这种丰功伟绩,商朝却没有丝毫文字记载。按理说,商朝历史中应该对君王的政绩大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