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治水的证据被找到了,或可揭开夏朝的起源

大禹治水的证据被找到了,或可揭开夏朝的起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19 更新时间:2024/2/6 12:56:38

然而,由于历史献的缺失,再加上考古证据不足,一直以来夏朝(包括夏朝)之前的历史都被当做神话传说来传颂。

但是,考古学家们从一处遗址中,找到了疑似大禹治水的遗址,或可证明夏朝的存在。

地震与洪水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进行考古和发掘工作,科学家根据惯例,对该处遗址以发掘地命名为“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正是舜禹生活的时代。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考古学家们在这里挖掘到了陶器、石器、玉器以及半成品玉器等,除此之外还发掘了三座半地穴房址,房址内发现了14具骨头,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0具,成年人4具。这些骨头形态各异,有些呈现跪姿,有的匍匐在地,还有一个母亲抱着孩子,跪在地面上,紧紧地保护孩子。

考古人员对这些遗骸,进行了碳定特年法,结果显示他们生活在公元1920年左右。

如果说,在某一个地方挖掘出多具年龄不一,且有大量儿童遗骨,这说明这些人很可能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死于自然灾害或者突然袭击。

很快,科学家从遗址中的土壤中找到了异样,他们发现遗址中的陶器以及房子各处都有红色的泥土,这种红色泥土与周围河流的泥土一致,也就是说这里曾经被水淹没过。

但是,科学家又认为这不太可能,因为喇家遗址的海拔高度约为1786~1809米,并且距离黄河较远,即使黄河发大水或者是天降暴雨,也很难导致这里被淹没。

再加上遗址内的人姿态各异,很可能是死于一瞬间,而不是死于大水,因为即使是降雨量最大的水,也不可能造成多人同时死亡。

后来,科学家从喇家遗址附近的石壁上发现了一些裂缝,这些裂缝之中也充满了红色泥土,与喇家遗址中的红色泥土一样。

于是科学家推测,大约在4000年前,当地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导致喇家遗址中的人死亡。

喇家遗址中的人是如何死亡的原因找到了,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喇家遗址和石壁上为什么会出现红色的泥土。

红色的泥土来自于哪里?

我们知道,喇家遗址的海拔很高,正常情况下的暴雨以及黄河泛滥都不会淹没当地的住宅,但有一种情况下除外,那就是

堰塞湖泄洪

据科学家估计,强烈的大地震导致当地山体滑坡,巨大的泥石流拦截了黄河水流6-9个月之久,导致喇家遗址上游地区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水流的不断增加冲击着堰塞湖,导致堰塞湖决堤,使得110亿-160亿立方米的湖水顷刻间流下游,淹没了地势较高的喇家遗址,所以喇家遗址中才携带了如此多来自河流的红色泥土。

据美国大学教授达里尔·格兰杰在《科学》杂志召开的记者会上解释,淹没喇家遗址的大洪水,可以与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曾经发生的最大洪水相当,是地球近1万年来规模最大的洪水之一。

我国科学家吴应龙介绍说,这样大规模的洪水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结合当时的时间来看,这应该就是大禹治水的那场洪水。

这场大洪水对中国影响非常大,由于大洪水导致了中国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被洪水淹没,以至于人们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在过去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导致大大小小部落并立,谁都没有消灭其他部落的实力,所以在史前时期并没有统一的国家。但是在洪水面前,仅凭一两个部落的力量无法战胜洪水,人们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调动全部部落的力量来战胜洪水,在此背景下,大禹的父亲被推举出来了。

然而,鲧采用了“障水法”,也就是采用设置河堤来对抗洪水,然而他没有治水成功,后来大禹接替父亲,采用“疏通法”治水成功,而他在治水成功之后顺势将治水时临时过渡的权力收归己有,并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国家。

不过,也有专家学者指出,大禹治水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能力突出,而是当大禹治水时,距离大洪灾已经过去了10几年,洪水本就逐渐消退了。再加上气候回归正常,所以大水才逐渐褪去。

不管怎么说,淹没喇家遗址的那场大洪水,虽然为当时的人们带去了灾难,但也因此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并持续至今。

更多文章

  • 后世像姜太公、商鞅、张良这样的人才越来越少,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良与商鞅,姜太公与张良关系,张良为何不学姜太公辅武王

    同样,那一些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如果没有发挥的舞台和机会,像姜太公、商鞅、张良几个就是个破落的贵州子弟,不可能有什么贡献给后人。俗话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并不适用于万物,有时候,人才更加像美玉,但是在没有开凿之前只能算是璞玉,需要玉工雕琢。他们需要一点点地锻炼和成长。如果不是周文王给姜太公机会、秦孝公

  • 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哀公简历,齐哀公到现在多少年,齐哀公最后怎么样了

    (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竹书纪年》周夷王继位的第三年,发生了一起命案。这不是一桩悬案,《竹书纪年》明确地记载了凶手、受害人、作案工具、作案手法以及目击者。凶手是周夷王本人,受害人是齐哀公,作案工具是一口大鼎,作案手法显而易见是煮,而目击者则是天下诸侯,不过涉案的这些人,身份都不

  • 周朝分封,延续八百年,为何秦统一六国后,却废分封行郡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分封诸侯名单,周朝是怎么被秦所灭,周朝有郡县吗

    秦始皇在位期间,政绩卓著,既称始皇帝,即皇帝的始祖,其中之一便是建立了影响中国两千余年的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而以郡县制代替;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外交上更是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了人间奇迹——万里长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

  • 商朝灭亡后,十几万大军消失无踪,现今竟在美洲找到了他们的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由盛转衰仿佛是任何一个王朝都逃不掉的宿命,经历了500多年之后,它终究还是在战火纷飞中逐渐走向了灭亡。要知道,任何一个王朝在大厦将倾之际,都难逃社会动荡、狼烟四起、政权更迭、江山易主的命运。最终,牧野之战的落败,宣告这个王朝正式的走向终结。当时,纣王帝辛的一把烈火,不但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还让这

  • 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诸侯,直接自己统治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周朝分封诸侯名单,周朝时分封诸侯的目的,周朝都封了多少诸侯国

    为此,武王推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夏商,但却是借鉴夏商的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借鉴夏商的分封,在中原地区大规模施行“封国土建诸侯”制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分封制”。周朝自武王开始,历成王、康王二王,先后三次实行大规模的分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载:“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周姓者五十五,地上不过百

  • 印度的骄傲:奴隶制的巅峰、君主专制的孔雀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印度奴隶制社会的四个阶段,印度的王朝,印度孔雀之国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强大的国家权力,完成了多项重要的事业。例如,旃陀罗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系统。道路设有驿站,每隔半里建一立柱作标记。阿育王时代又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此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帝国还在各

  • 夏朝或许存在过,它比想象的落后太多,不是被商朝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灭夏朝电视剧,夏朝真的存在过吗,夏朝跟商朝同时存在吗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当我们背诵朝代秩序时,总能熟练地说出“夏、商、周”。这也意味着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夏朝。但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最初,考古学家发现的与夏朝直接相关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夏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有着清晰的记

  • 夏朝真的存在吗,我们看一下美国人是怎样看待夏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朝存在的五大证据,夏朝皇帝以及夏朝资料,国际上对夏朝的看法

    我们书上介绍的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由大禹建立的,之后他儿子启开始了家天下的模式。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桀被商汤推翻,夏朝灭亡。不过这个王朝是否存在,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确定一个文明存在的几个重要因素是文字、城市遗址、铜器使用。不过国内至今没有找到关于夏朝的任何遗址,更没有发现文

  • 一教授指出夏朝源头是埃及,无奈被四点证据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朝的十大秘密,有人说埃及就是夏朝,埃及夏朝知乎

    1928-199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十几万片甲骨文碎片,还发掘出了商朝宫殿和陵墓等遗迹,在《尚书》、《西京赋》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了商朝的历史,种种铁证证明商朝的确是存在于古中国。但奇怪的是,对于推灭一个存在将近500年朝代这种丰功伟绩,商朝却没有丝毫文字记载。按理说,商朝历史中应该对君王的政绩大肆鼓

  • 周武王90岁伐纣93岁去世?战国竹简揭开历史悬案,推翻了传统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这样说周武王在位93年,80岁继位,90岁克殷,他在90岁高龄时就征召了纣王,并亲自用箭射向纣王的尸体。大家都知道,即使今天科技发达如斯,90岁以上的人也很少有机会出游,更别说还要率大军出行了。那么,周武王的合理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到了今天,商周时期,历史上的人物的年龄那是没有一个年龄是记得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