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姬昌早就在纣王身边安插了一个间谍,这个间谍比妲己更厉害

姬昌早就在纣王身边安插了一个间谍,这个间谍比妲己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53 更新时间:2024/1/26 3:02:44

文/斯文卿相

封神演义里,周文王姬昌号称西方圣人,既然是圣人,那当然仁义无比,不但在擅自出兵,攻打北伯侯崇侯虎的时候表示要忠于纣王,即便临死,也郑重叮嘱姜子牙姬发,一定要对纣王效忠,否则“泉下不好相见”。

纣王,大概也不赖,最起码妲己进宫以前,天下还是万民乐业,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的,后来之所以变坏,殷商之所以灭亡,肯定全是妲己捣的鬼,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文人都认为,夏,是妹喜弄没的,商是妲己搞坏的,简而言之,妲己跟妹喜一样坏,因此,必须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所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什么意思?妲己也冤枉啊,她个人认为,要论起祸害殷商,有一个人比我更厉害,怎么就没人说,还将他吹捧成流芳千古的贤人,即便封神演义里,也编造他的身世,竭力为他开脱,这事儿上哪儿说理去,那么,妲己说的是真的吗?这个比妲己更厉害的人是谁?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周文王姬昌如何不老实说起了。

事实上,姬昌才没封神演义里说的那么好,或者根本不像封神演义里说的那么忠心,殷商晚期,由于对东夷、西戎、淮夷等部用兵,常年战争,导致国力日衰,殷商势力江河日下,在周原一带立国的周,就开始不老实了,怎么个不老实法?

姬昌父亲季历,频繁对周边用兵,努力扩大自己的势力,引起纣王爷爷文丁的猜忌,猜忌怎么办?文丁晚年,便以封赏为名,将季历骗到朝歌,授以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的尊爵,然后将其留在朝歌,其实是软禁起来,文丁死后,纣王的父亲帝乙掌权,帝乙掌权怎么办?

这个季历,他是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是生气,于是呢,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把季历给杀了,如此一来,殷商之于岐周,有杀父大仇,姬昌能对殷商忠心的了吗?更何况,他也是个不安分的人。

季历死后,姬昌继承了西伯的位子,上位伊始,收服晋南的虞、芮两国,将势力扩充到山西,第二年,灭了山西长治的黎国,第三年,灭了河南沁阳的邘国,第六年,灭了陕西户县一带的崇国,也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北伯侯崇侯虎,与此同时呢,还通过多种手段,或扩张,或结盟、或和亲,将势力延伸到江汉一带,这一系列举措什么概念?

不但将周边打扫干净,还在战略上,对朝歌形成包围之势,他包围朝歌干嘛?这不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吗?当然,讨伐崇国,也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北伯侯崇侯虎之前,姬昌就因为太过嚣张,引起纣王猜忌,所以,将之招致朝歌,囚禁了七年,这七年时间,姬昌估计也是动了脑筋的,明白现在还不到与纣王彻底翻脸的时候,不到彻底翻脸的时候怎么办?

表面恭顺,同时呢,暗中在纣王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间谍,让他从事搜集情报以及策反等多种工作,而这个间谍,封神演义里也是大大有名,就是虿盆造好之后,勇谏纣王不成,最后跳摘星楼自杀的胶鬲

胶鬲以后也上了封神榜,被加封为奏书星,说实话,他真要上榜倒好了,殷商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真正的胶鬲,不但没死,还为灭亡殷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年女娲在万妖丛中千挑万选,才选出妲己祸害纣王,自以为找到了最厉害的人,可她哪里知道,这个胶鬲比妲己更加厉害,女娲若早点跟胶鬲合作,何至于妲己听不懂她的话,以后让她那么为难呢。

很显然,姬昌在用人上,可能比女娲高明一些,所以,很早就发现胶鬲,并给予重要的任务。胶鬲是山东人,早年以贩卖鱼盐为业,偶然的机会跟姬昌见面,攀谈之下,认为胶鬲是个大才,于是就推荐给纣王,从此,胶鬲就在纣王身边隐藏下来了。作为间谍,胶鬲除提供情报,和周武王约定讨伐纣王的日期之外,他还干了两件大事,哪两件?

第一:胶鬲、微子与周盟,说白了,策反纣王的反对派微子,让微子跟周武王签订盟约,成了周灭商的内应;

第二:很了不起,牧野之战,纣王十七万大军临阵倒戈,为什么?就是胶鬲、微子等策反工作做的好,让这支部队从纣王的护卫者变成周武王的先锋。

一个间谍,作用就能有这么大,比只知道迷惑纣王,并借助纣王势力祸害殷商天下的妲己,可不是要厉害的多。那么,如此厉害的胶鬲,最后命运如何呢?

周武王灭商之后,“微子、胶鬲,皆委质为臣”,一起愉快的当了周武王手下的大臣,微子以后什么情况暂不多说,胶鬲呢,太太平平的活到老死,相传安葬在无锡胶山,临了墓碑上还刻着“殷商贤人”这几个大字,据说,胶山就是因为“青山有幸埋忠骨”,非常荣幸的埋了他而得名的。

欢迎关注,共话封神。

更多文章

  • 她才是中国第一位女皇,比武则天早37年,启发了武则天,名字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第一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的历史生平,女皇武则天有哪些杰出事件

    陈硕真,出生于公元620年,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人。她自幼父母双亡,和妹妹相依为命,后来被一位乡邻所收养,被安排到了一个宦官家里打长工,年轻时陈硕真还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可因为丈夫早逝,陈硕成了孤苦伶仃的人。生活的打击不仅没让陈硕真变得沉沦,反而更能体会到老百姓生活的不易。有一次睦州发生了大旱灾,路

  • 大发现!商朝甲骨文记载的上甲微到祖乙世系,不同于《史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朝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商朝时期的甲骨文集中在哪,商朝早期甲骨文记载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商代是世界历史学界公认的我国第一个王朝。大约公元前1600年前,商国首领天乙汤,在战胜韦、顾、昆吾等国后,把矛头指向大夏国。鸣条之战,夏桀战败出逃,商汤跟踪追击,捕获了夏桀,并把他流放到了南巢。商朝建立。商国是怎么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部落,逐步做大,最后吞并大夏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

  • 大禹治水的证据被找到了,或可揭开夏朝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禹时期夏朝统一了吗,大禹建立夏朝在哪里,大禹与夏朝关系

    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再加上考古证据不足,一直以来夏朝(包括夏朝)之前的历史都被当做神话传说来传颂。但是,考古学家们从一处遗址中,找到了疑似大禹治水的遗址,或可证明夏王朝的存在。地震与洪水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一

  • 后世像姜太公、商鞅、张良这样的人才越来越少,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良与商鞅,姜太公与张良关系,张良为何不学姜太公辅武王

    同样,那一些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如果没有发挥的舞台和机会,像姜太公、商鞅、张良几个就是个破落的贵州子弟,不可能有什么贡献给后人。俗话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并不适用于万物,有时候,人才更加像美玉,但是在没有开凿之前只能算是璞玉,需要玉工雕琢。他们需要一点点地锻炼和成长。如果不是周文王给姜太公机会、秦孝公

  • 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哀公简历,齐哀公到现在多少年,齐哀公最后怎么样了

    (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竹书纪年》周夷王继位的第三年,发生了一起命案。这不是一桩悬案,《竹书纪年》明确地记载了凶手、受害人、作案工具、作案手法以及目击者。凶手是周夷王本人,受害人是齐哀公,作案工具是一口大鼎,作案手法显而易见是煮,而目击者则是天下诸侯,不过涉案的这些人,身份都不

  • 周朝分封,延续八百年,为何秦统一六国后,却废分封行郡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分封诸侯名单,周朝是怎么被秦所灭,周朝有郡县吗

    秦始皇在位期间,政绩卓著,既称始皇帝,即皇帝的始祖,其中之一便是建立了影响中国两千余年的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而以郡县制代替;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外交上更是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了人间奇迹——万里长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

  • 商朝灭亡后,十几万大军消失无踪,现今竟在美洲找到了他们的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由盛转衰仿佛是任何一个王朝都逃不掉的宿命,经历了500多年之后,它终究还是在战火纷飞中逐渐走向了灭亡。要知道,任何一个王朝在大厦将倾之际,都难逃社会动荡、狼烟四起、政权更迭、江山易主的命运。最终,牧野之战的落败,宣告这个王朝正式的走向终结。当时,纣王帝辛的一把烈火,不但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还让这

  • 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诸侯,直接自己统治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周朝分封诸侯名单,周朝时分封诸侯的目的,周朝都封了多少诸侯国

    为此,武王推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夏商,但却是借鉴夏商的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借鉴夏商的分封,在中原地区大规模施行“封国土建诸侯”制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分封制”。周朝自武王开始,历成王、康王二王,先后三次实行大规模的分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载:“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周姓者五十五,地上不过百

  • 印度的骄傲:奴隶制的巅峰、君主专制的孔雀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印度奴隶制社会的四个阶段,印度的王朝,印度孔雀之国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强大的国家权力,完成了多项重要的事业。例如,旃陀罗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系统。道路设有驿站,每隔半里建一立柱作标记。阿育王时代又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此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帝国还在各

  • 夏朝或许存在过,它比想象的落后太多,不是被商朝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灭夏朝电视剧,夏朝真的存在过吗,夏朝跟商朝同时存在吗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当我们背诵朝代秩序时,总能熟练地说出“夏、商、周”。这也意味着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夏朝。但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最初,考古学家发现的与夏朝直接相关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夏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有着清晰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