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何如此忘恩负义?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无视孙策

孙权为何如此忘恩负义?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无视孙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20 更新时间:2024/1/19 7:47:31

然而,孙权登基后,追尊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却只以孙策为长沙桓王。

当初,哥哥孙策以江东交付给了弟弟孙权,如今,弟弟孙权登基为帝,却连个帝王的虚名也不愿追赠哥哥。

孙权,为何如此小气?

孙家人的东吴

孙权得以登基为帝,不仅是孙策、孙权自己的努力,更是孙家宗族兄弟集体努力的结果。

当初,孙坚起兵,所依赖的,正是有以胞兄孙羌,胞弟孙静等宗室兄弟为核心的,由宗族、同乡组成的部曲。

因此,孙家军,可谓是几位兄弟的集体财产。

孙坚阵亡时,孙策年幼,孙家军就由孙坚的侄子孙贲及孙坚的小舅子吴景率领,暂时依附袁术

如果不是孙贲这样的兄长继续统领部曲,部曲散去,后来孙策哪还有“父亲旧部”呢?

孙策起兵后,孙贲又率所部服从孙策的统一指挥,孙家军的指挥权又回到了孙坚一系手中。

孙策去世时,其子年幼,孙策遂以弟弟孙权执掌江东。

因此,孙家得以坐断东南,是宗族兄弟集体努力的结果。

孙坚的部众曾由侄子孙贲指挥,孙策长大后,孙贲又将军队交还孙策;孙策又将军队交付弟弟孙权···

那么,以此理,孙策之子,也是有继承这份家族财产的理由的。

记忆犹新

孙家财产的继承权问题,在孙权上位之初就爆发过。

当时,孙静的长子,孙权的从兄孙暠,调集将士,准备抢夺孙策遗位。

孙羌的次子,孙辅,则不看好孙权,派人呼叫曹操,企图归附。

在张昭、周瑜、吕范等人的辅佐下,孙权搞定了这些动乱。

然而···孙权仍然只有选择继续“与狼共舞”。

孙暠、孙辅被平定后,孙权却依然要继续任用他们的子弟。

没办法,孙家本非名门望族,又远离汉室,要镇得住江东的豪族强宗,非得要依赖宗族兄弟们不可。

既要仰仗,又要防备,这就是孙权对宗室的基本态度。

而孙策的后人,是孙权最为担忧的。

孙策后人的能量

孙策之子孙绍,其为人、才能,在史书上记载不多。

然而,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孙策留下的社会关系。

东吴立国的社会基础是江东大族。江东大族的代表是顾、陆、朱、张四家。

孙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顾、陆、朱三家。

尤其是,军中第一号人物陆逊,正是孙策的女婿。

就亲缘关系而言,孙绍与大族人物们的关系,在孙权及其儿子之上。

同时,孙策毕竟是江东基业的开创者,当时的江东将领,“皆其(孙策)旧也”。(孙坚的旧部当时多已故去)

因此,孙权百年之后,孙策之子是有可能获得广泛支持,挑战孙权后人的能量的。

孙权初接管江东时,尚能依靠周瑜、张昭、吕范等人搞定宗族反对派,可是,如果孙权去世,陆逊等人,可未必不会支持孙策之子!

正名定本

孙坚去世,其侄子、小舅子掌兵;孙策去世,弟弟掌兵,东吴此前几乎没有发生过顺顺当当的“父死子继”。

创业之时,兄弟齐心,不分彼此。

然而,如今大局已定,兄弟之间自然要“正名定本”,否则,兄弟内讧,难以避免。

只有“剥夺”孙策的皇帝名号,将孙策后人的继承顺位明确排在孙权后人之后,东吴的继承关系才能清晰明确!

结局:人算不如天算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此事时,认为“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于侯爵,于义俭矣”,对孙权不乏指责之意。

后来的孙盛则表示:如果拘泥于小“义”,东吴很可能会如春秋时期的宋、鲁一样陷入混乱。只有“正名定本”,才能既保证稳定,又避免兄弟相残。

然而,结局,却是人算不如天算。

“正名定本”,既没有保证东吴政权的稳定,也没有保全孙策后人。

孙权后期,发生了太子与鲁王的“二宫之争”,腥风血雨,包括陆逊在内的江东重臣多受其牵连;孙权去世后,东吴又连续发生宫廷政变,宗室杀功臣,宗室之间相残···

孙皓时,民间流传着孙策的孙子孙奉可能做天子的流言。孙皓将孙奉杀害了!

人算不如天算呀!

其实,东吴的社会基础是江东大族,统治基本盘为孙氏宗族,孙权既要仰仗这两个”基础“,又要维持个人的皇权集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处心积虑,却仍然“人算不如天算”,也就是自然了。

孙权不尊孙策为帝,是为了“正名定本”,保证东吴的稳定。

遗憾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到底成空。

孙策不被尊为帝,但失去的不过是一个虚名。

历史提到孙策,仍一致认为他就是东吴基业的开创者。

历史,到底还是公正的。

更多文章

  • 同样是三国时期的权臣,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差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晚年评价诸葛亮,司马懿和诸葛亮 人品,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不是好友

    当然,与诸葛亮相比,众人对司马懿的印象就差了很多,他是一个处事圆滑,能够隐忍且具有野心的人,就道德品质而言,司马懿比诸葛亮差了不少。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身上有许多共同点,都是托孤大臣,且握有大权,是三国时期的权臣。那么,司马懿比诸葛亮差在哪里呢?对待下属态度不同史书评价司马懿外宽内忌,善用权谋。司马懿

  • 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后才发动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睿为什么不杀司马懿,司马懿面见曹睿,历史上的司马懿真的守灵三年吗

    他没有机会,也没有胆量去发动兵变。并且,从司马懿为曹魏势力效力开始,包括曹操、曹丕以及曹叡,其实对司马懿都有所防备。只不过,司马懿用了一个“装”字诀,不仅完美化解了曹家三代人对他的防备,同时还稳步高升,最终权倾朝野。比如曹操时期,曹操曾召司马懿为自己效力,但司马懿却不愿意去,怎么办呢?很简单,装病,

  • 为什么随着三国时期历史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钦佩刘备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中的刘备有多可怕,三国刘备的仁德,正史上刘备厉害吗

    正如我们大多数人出身平凡一样,刘备所具备的东西,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人而言,实在是太少了。他没有袁氏“四世三公”的深厚背景,也没有曹操的权谋诡变,也没有孙权出道时,继承的偌大家业。他有的,只是身无长物,加上一个时常被人质疑的皇室后裔血脉。但就是这样的起点,刘备带着一个屠猪卖肉的,还有一个看家护院的,又

  • 自古套路得人心,看看赵飞燕武则天,是如何套路老公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飞燕与赵玉环,赵飞燕的晚年生活,赵飞燕最后死在哪里

    金翠莲人生一定要先显得很高级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青睐,如果没有显赫的身世,那些诗词歌赋弹唱歌舞就一定要学习一下,这些东西真的是能给自己加分的。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曹操的卞夫人为什么能够得到曹操的喜爱,相信很多人说因为她贤惠,贤惠这个东西是他跟了曹操之后才能显露出来东西,直观上吸引曹操的是卞夫人年轻和卞

  • 董卓手下猛将排名,前六名谁可以入围?他的地位无可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十大猛将排名董卓,董卓最厉害的谋士,董卓手下的所有将军

    东汉末年,汉室衰颓,各诸侯纷纷拉拢势力,于乱世中争霸。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曹操、孙权与刘备。但是他们三人的实力虽强,却并不是东汉末年最先反叛的。最先反叛东汉的,是董卓。公元189年,董卓受何进、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而在其进京后,借着讨伐十常侍的名头,迅速吞并了京城附近的两大军阀兵力。随后废

  • 为什么刘封能拿下上庸,诸葛亮和姜维却拿不下上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庸刘封,刘封夺取上庸后的兵粮情况,刘封在上庸有多少兵力

    因此,蜀汉对上庸的态度,作出过数次调整。前刘备时代:被遗忘的角落刘备的势力到来前,上庸一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汉末乱世开始后,申耽、申仪在此聚众数千家,形成独立王国。依照东汉的行政划分,上庸等地是益州汉中郡下面的县。然而,刘焉、张鲁等“上级部门”都不愿经营上庸,只让申家兄贵在那里“自治”。此后,曹

  • 为什么刘备攻下东吴大片土地后,孙权求和交凶手,刘备仍然不肯罢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吴孙权简介,正史刘备讨伐东吴的原因,刘备被孙权收服了吗

    东吴举国惊骇,紧急向蜀国求和。然而,刘备拒绝了东吴的求和,坚持东征。这是怎么回事呢?东吴的求和221年七月,刘备东征。很快,蜀军攻破吴将李异把守的巫和陆逊所守的秭归。东吴紧急求和,并让诸葛瑾写信劝刘备息兵。尽管东吴求和的条件,史未明确记载,但由诸葛瑾的信件看,其求和条件基本可以确定。诸葛瑾指出:关羽

  • 西汉赏赐丰厚,动辄就是几百斤,这些黄金后来都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王的黄金赏赐,真实的西汉黄金尸骨,西汉赏赐大臣的金是铜吗

    《文献通考》记载:“汉时赐臣下黄金每百斤,二百斤,少亦三十斤”,《史记?平淮书》则提到因北击匈奴,卫青及其部下“受赐黄金二十馀(余)斤” 可见汉朝赏赐非常丰厚。再加上彭信威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中统记了西汉赏赐黄金有一百多次,数量合起来应超过百万斤,折合约现在250吨左右。可见西汉的确多金。金饼但到了

  • 吕后为何会看上比自己大15岁的刘邦?原来他才是最大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与吕后,吕后对刘邦怎么样,吕后在刘邦的地位

    话说,刘邦和吕雉认识的这会儿还是吕姑娘,还不是那个黑化了的吕后,她的婚姻,是由他爹吕公说了算的。在《史记》里这样描述:吕雉的父亲吕太公作为一位善于相面的高人,在一次聚会的时候,淘到了宝,混混出身的刘邦,面相竟贵不可言。于是,主动请求要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吕雉下嫁给小亭长。吕雉的母亲愤怒的表示了自己的疑惑

  •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杀马谡,不能让他戴罪立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和马谡,诸葛亮到底杀没杀马谡,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用马谡

    马谡必死的原因之一:马谡造成北伐失败马谡主动请命,恳求诸葛亮任命他为第一次北伐的先锋,并且立下了以性命为赌注的军令状,但是马谡在北伐战争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在马谡的错误管理下,北伐军军心涣散,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一向以忠诚无双著称的蜀国军队竟然出现了向敌军投降的情况。在马谡的错误指挥下,北伐军2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