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位秦王嬴政的大将为秦国统一天下立首功,却贪得无厌,但能善终

这位秦王嬴政的大将为秦国统一天下立首功,却贪得无厌,但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18 更新时间:2024/1/26 2:23:12

王翦这么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var1]

王翦率军攻打楚国

1.让秦王嬴政安心

王翦为秦国统一天下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率秦军灭掉了韩赵魏三国,打败了燕王喜,后来又灭了楚国,创下了不世的功勋。然而战功显赫,反而使王翦有了功高盖主的嫌疑。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人都容易让国君产生怀疑,导致君臣嫌隙,更有甚者,群臣因此反目成仇。这不仅对君臣两人有害,而且对国家的发展,及其子孙未来的生活也是不利的。

所以王翦在出征攻打楚国前,提出来要田地和豪宅,却不要封官加爵。这是为了让秦王嬴政安心,也是在告诉嬴政他不要官位和权力,只想安度晚年,给子孙谋福利,因此不会威胁到嬴政的政权。

[var1]

王翦打败楚国

嬴政是个聪明人,十分明白王翦的用心,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这也是在向王翦表达自己对王翦的信任,希望王翦可以专心打仗。

王翦营造自己“贪财”的形象,目的是为了安嬴政的心,同时也安了自己的心。只有君臣一条心,才能解除君王的后顾之忧,避免秦国内部不团结的现象,也给统一六国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var1]

嬴政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2.保全自己和家人

王翦是一个很明智的人,他能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来保全自己,维护家人。

比如,有一次嬴政问王翦攻打楚国需要多少人?王翦说要60万,可是李信却说20万就够了。两者的说词差距如此之大,让嬴政疑惑,觉得可能是王翦老了,胆子就变小了。于是嬴政就派李信率了20万人马去攻打楚国,而王翦顺势称病辞官,回乡了。

[var1]

王翦要60万人的军队

不久之后,李信战败了,嬴政十分震惊,于是又派人去请王翦出山,并同意了王翦的60万人马的要求。王翦为什么答应重新出山呢?因为他想到了白起。当年白起就是因为和秦昭襄王斗气,拒绝出兵,最后被秦昭襄王赐死了。

既然王翦答应出山,为什么又要向秦王要房子要地呢?因为他想到了范雎吕不韦。这两个人都是因为贪恋权力而被秦王忌惮,最终没有落得好结局。王翦并不是真的贪财,但是如果他出兵打仗,既不要权也不要钱,更容易让秦王怀疑他的动机。为了自保,王翦才假意装作贪财的样子,来消除嬴政对他的疑心。

[var1]

王翦辞官回乡

另一方面,王翦的行为说明,他对嬴政很了解,对朝中的人际关系也十分清楚。他的这招金蝉脱壳,解除了君主对他的疑心,也避免了朝中大臣嫉妒他而加害他的事情发生。更何况有了钱财,王翦也可以安度晚年,还可以给子孙留点福利,何乐而不为呢?

在灭掉楚国后,王翦及时选择了急流勇退,辞官回乡了。这些就是王翦得以善终的真正原因。王翦对秦国,自己及其家人都有贡献,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

[var1]

王翦的为官之道,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如果企业的中层干部,能够像王翦这样,既能带领部门员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又能让领导安心,同时还能避免同事之间产生矛盾,那么这样的干部必定会被领导信任和重用。

而对于企业领导来说,也应学习古人的智慧,在选拔干部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能力,还要考虑德行和情商。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值得企业重用,才能让企业避免内部发生恶性竞争,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

多次被宦官陷害,却仍然被重用,郭子仪安身立命的秘诀是什么

更多文章

  • 别胡扯!秦始皇和吕不韦,原来历史靠不住,司马迁为何说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有问题,证据确凿,经得起推敲吗?有人说,吕不韦下了一盘大棋,先是把最没有可能当太子的异人扶上历史舞台,当上国君。然后把已经怀了自己孩子的赵姬嫁给异人,再把自己和赵姬的“私生子”嬴政扶上位。乍一看,这一招确实高,确实妙,而且吕不韦也做到了,很成功。但却经不起推敲。第一,吕不韦助异人上

  • 春秋羁绊:天子守祖业,诸侯求进取,臣子思本心,谁最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天子守边关君王死社稷,诸侯和臣子的关系,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是好的吗

    所谓羁绊,就是内心之中有什么事情把自己缠住了不能脱身,总是心心念念的,终生也无法忘怀。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样的羁绊很多。或是为了国家发展的,或是为了儿女情长的,但是任何羁绊到了一定时候总会是在这个人的内心中消散。卫国人被北狄人灭了国,原来的国土之上一片断壁残垣,最后卫国人还是在齐桓公的帮扶下,放弃了祖

  •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如何管理那些已经亡国的贵族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春秋各诸侯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存在的时间

    三代之时,贵族阶层推崇“刑不可知,威不可测”。那时候的刑法充满神秘,只是遇见了违法之事,则会受到刑法之惩戒。一方面,国家之刑法要掌控在高层,不能让庶民们知晓具体条款。一方面,只要庶民们违背条款,又会遭到严厉惩罚。《礼记·曲礼》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段记载里,既包括礼,也包括刑。对高层贵族

  • 因为一个理由,赵国李牧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原因,李牧必死?史书中有“李牧死,赵国亡”。就是说李牧不是功高盖主,都没有人相信。李牧善战,后期驻守的是赵国代郡和雁门郡。这两个郡县大致的位置,是在赵国的北部区域。这里,是赵国几百年征伐所得的戎狄地区。为什么会选择李牧这位名将来守卫北方呢?第一种可能,北方是赵国边境,再其外则是更为广阔的荒原地区

  • 别再拿所谓的“脏唐臭汉”说事了,春秋贵族能让你大呼辣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说法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兽性与道德的较量从始至终贯穿其中;古人之所以强调教化,正是为了对抗人性中的欲望与本能。无论在任何时代(即使是当代),那些权贵歌舞升平的日子过久了,总会压抑不住地试图挑战社会的基本道德观。但我们评价一个时代,决不能以这些花边新闻为标准。比如在不少人口中被奉

  • 侯马晋国遗址挖出中国最早的毛笔字,共5000余片,专家:镇院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陕西出土的书法,最早的考古发现的毛笔,汉代古墓出土书法

    [var1]如今的我们做什么都需要对比,比如比谁跑步快,谁的的青铜器重量大,谁的文物铭文字数多,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文物也堪称是一个最,它的出土让我们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毛笔字。说起文字,估计不少人又会想起了甲骨文,的确甲骨文算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比起更早的文字还有,比如甲刻文等等,还是来具体说

  •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上党与长平是现在哪里,赵国和长平的关系,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

    [var1]一首先,在一些人看来,赵国接受上党地区,可谓重大的战略错误。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在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要献出该地区后,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地区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换而

  • 你误解最大的历史人物是谁?孔子,身高两米以德服人的山东大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评价最高明的人,孔子以德治民原因,孔子以德治国的故事

    [var1]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虽然孔子是个身高近两米的山东大汉,但是还是以德服人的。具体带了多少弟子,倒是没有确切记载,但是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他四处奔波周游列国准备施展抱负,弟子总要有一部分跟随的吧。[var1]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词人,同时也

  • 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是私生子吗,历史上的吕不韦和秦始皇,吕不韦是秦始皇什么人

    [var1] 首先,邯郸献姬背后存在多个矛盾。在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对秦始皇生母赵姬的身份就有两种记述。司马迁一面说“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指出赵姬本是优伶一类的人,后来成为吕不韦的妾室;一面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暗示赵姬在赵

  • 伊阙之战:魏武卒全军覆没,韩国葬送精锐部队,秦国开始东出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灭韩之战真实战况,秦国灭韩谁是主帅,伊阙之战秦军进军路线

    伊阙之战前的国际形势伊阙之战前国际形势剧烈变化,主要大事件分别为:宜阳之战、垂沙之战、孟尝君出走。宜阳之战的影响就是秦国占领韩国重镇宜阳,韩国自此开始走下坡路,同时葬送了十万精锐。秦国虽然占领了宜阳,但是在宜阳损失惨重,当时秦武王“悉起兵”才艰难攻克宜阳。垂沙之战的影响就是楚国大败,国内爆发起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