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之赵国的历史,第二个被秦灭亡,“胡服骑射”终为泡影

战国七雄之赵国的历史,第二个被秦灭亡,“胡服骑射”终为泡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81 更新时间:2024/2/7 6:57:55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是第二个被秦灭亡的。赵国从公元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诸侯国到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攻破、赵王迁被俘,共历经了9代10个王175年。如果算上公元前222年逃往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的公子嘉(赵王迁之兄)被秦俘虏的时间,那就是181年的时间。

实际算起来,赵国和秦国是同一个祖先,名叫蜚廉。蜚廉在商朝最后一个君王纣时,居住在西戎地区,蜚廉的儿子名叫恶来,史载“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二人很受纣王的器重。

[var1]

商朝被周朝灭亡后,恶来战死了,恶来的后代到了秦非子时因侍奉周孝王养马有功,被赐嬴姓,号曰秦赢,封在了秦地(今甘肃陇西一带),这便是秦国后来兴起的开始。

蜚廉隐居了起来后来又生了儿子名叫季胜周成王时,季胜的儿子孟增得到周成王的宠幸,被赐封到皋狼(今山西与陕西交界处)一带。

[var1]

孟增之孙名叫造父,造父善于驾车,史载他“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因此被周穆王赐封赵城(今山西洪洞县),他的后代因此为赵氏子孙。

晋文公重耳时,赵氏一族名叫赵衰(cuī),赵衰曾跟随公子重耳一起逃亡了十九年,先后辗转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八个国家,同甘苦共患难,最后在秦国缪公的帮助下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赵衰因功被为上卿。

[var1]

赵衰的儿子名叫赵盾,晋灵公时,赵盾为相国,独揽着晋国的政权。贪玩的晋灵公害怕赵盾废掉他,就派了个杀手深夜去行刺赵盾,结果杀手被赵盾的勤政所感动了,就撞死在了院内的一棵大树下。

晋景公时,赵盾的儿子赵朔为大夫屠岸贾所不容,屠岸贾擅自率军诛灭了赵氏一族,只留下赵氏孤儿赵武幸免于难。赵武长大成人后,在韩厥的帮助下恢复了官爵和封地,并带兵诛灭了屠岸贾家,报得了家仇,成为六卿之一。

[var1]

晋出公时,掌握晋国政权的主要是智伯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和中行氏六卿,以智伯氏为首。智伯就联合赵、韩、魏共同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封地,这样六卿实则就剩下了四卿。

晋哀公时,智伯专政,日益骄横。公元前455年,智伯假借晋国国君之命,向赵、韩、魏三家索地,赵襄子不予,智伯就率韩康子、魏桓子三家一起攻赵襄子的封地晋阳,并“引汾水灌其城”。紧要之时,赵襄子策反韩、魏共同攻取智伯,灭了智伯氏。这样晋国只剩三卿,而以赵氏最强。

[var1]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七年,卿大夫赵烈侯赵籍、韩景侯韩虔、魏文侯魏斯三家被周天子赐封为诸侯,从名义上承认了三家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赵敬侯、韩哀侯、魏武侯废掉晋静公,将其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三家共同瓜分了晋国的土地,称为“三家分晋”

[var1]

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3年),赵国开始“胡服骑射”,国力开始强盛起来,后来赵灭中山,击林胡、楼烦,开辟了云中、雁门、代三郡,“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赵武灵王晚年开始昏聩,想要分别立两个儿子赵何、赵章为王分裂赵国,于是发生了两子争斗的“沙丘宫变”,赵惠文王赵何胜出,赵章战死,赵武灵王最后被活活饿死。

赵惠文王时,文有蔺相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等,武有廉颇、赵奢、李牧等,成为秦国东出最大的实力对手。公元前270年,秦赵阏与之战,赵国在赵奢的领兵下,“狭路相逢勇者胜”,自此,秦国不敢东进。

[var1]

赵惠文王后赵孝成王时,秦赵为争夺韩国的上党之地,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老将廉颇以守为攻,与秦军对峙三年,秦不能胜,赵王听信谣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出兵攻秦,结果陷入秦军的包围之中,此战赵军共被坑杀四十五万余人,赵国从此一落千丈,再不能与强秦单独相抗衡了。

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联合楚国春申君和赵平原君共同打败了秦国,解救了赵国。

[var1]

幽缪王赵迁时,秦国展开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名将李牧几次打败秦军,俨然成了赵国子民的“保护神”,为除掉李牧,秦国又使用了离间计,赵王在秘密处死李牧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就被秦国的名将王翦带兵攻取了,赵王迁被俘获,赵国灭亡了。

邯郸攻下后,赵王迁之兄赵嘉逃到代地自称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的儿子王贲在领兵灭燕后回师攻下了代,俘虏了代王嘉,赵彻底灭亡了。

更多文章

  • 这位秦王嬴政的大将为秦国统一天下立首功,却贪得无厌,但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王嬴政简历,嬴政最著名的事情,嬴政的手下名将有谁

    王翦这么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var1]王翦率军攻打楚国1.让秦王嬴政安心王翦为秦国统一天下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率秦军灭掉了韩赵魏三国,打败了燕王喜,后来又灭了楚国,创下了不世的功勋。然而战功显赫,反而使王翦有了功高盖主的嫌疑。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人都容易让国君产生怀疑,导致君臣嫌隙,更有甚者,群

  • 别胡扯!秦始皇和吕不韦,原来历史靠不住,司马迁为何说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有问题,证据确凿,经得起推敲吗?有人说,吕不韦下了一盘大棋,先是把最没有可能当太子的异人扶上历史舞台,当上国君。然后把已经怀了自己孩子的赵姬嫁给异人,再把自己和赵姬的“私生子”嬴政扶上位。乍一看,这一招确实高,确实妙,而且吕不韦也做到了,很成功。但却经不起推敲。第一,吕不韦助异人上

  • 春秋羁绊:天子守祖业,诸侯求进取,臣子思本心,谁最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天子守边关君王死社稷,诸侯和臣子的关系,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是好的吗

    所谓羁绊,就是内心之中有什么事情把自己缠住了不能脱身,总是心心念念的,终生也无法忘怀。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样的羁绊很多。或是为了国家发展的,或是为了儿女情长的,但是任何羁绊到了一定时候总会是在这个人的内心中消散。卫国人被北狄人灭了国,原来的国土之上一片断壁残垣,最后卫国人还是在齐桓公的帮扶下,放弃了祖

  •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如何管理那些已经亡国的贵族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春秋各诸侯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存在的时间

    三代之时,贵族阶层推崇“刑不可知,威不可测”。那时候的刑法充满神秘,只是遇见了违法之事,则会受到刑法之惩戒。一方面,国家之刑法要掌控在高层,不能让庶民们知晓具体条款。一方面,只要庶民们违背条款,又会遭到严厉惩罚。《礼记·曲礼》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段记载里,既包括礼,也包括刑。对高层贵族

  • 因为一个理由,赵国李牧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原因,李牧必死?史书中有“李牧死,赵国亡”。就是说李牧不是功高盖主,都没有人相信。李牧善战,后期驻守的是赵国代郡和雁门郡。这两个郡县大致的位置,是在赵国的北部区域。这里,是赵国几百年征伐所得的戎狄地区。为什么会选择李牧这位名将来守卫北方呢?第一种可能,北方是赵国边境,再其外则是更为广阔的荒原地区

  • 别再拿所谓的“脏唐臭汉”说事了,春秋贵族能让你大呼辣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说法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兽性与道德的较量从始至终贯穿其中;古人之所以强调教化,正是为了对抗人性中的欲望与本能。无论在任何时代(即使是当代),那些权贵歌舞升平的日子过久了,总会压抑不住地试图挑战社会的基本道德观。但我们评价一个时代,决不能以这些花边新闻为标准。比如在不少人口中被奉

  • 侯马晋国遗址挖出中国最早的毛笔字,共5000余片,专家:镇院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陕西出土的书法,最早的考古发现的毛笔,汉代古墓出土书法

    [var1]如今的我们做什么都需要对比,比如比谁跑步快,谁的的青铜器重量大,谁的文物铭文字数多,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文物也堪称是一个最,它的出土让我们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毛笔字。说起文字,估计不少人又会想起了甲骨文,的确甲骨文算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比起更早的文字还有,比如甲刻文等等,还是来具体说

  •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上党与长平是现在哪里,赵国和长平的关系,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

    [var1]一首先,在一些人看来,赵国接受上党地区,可谓重大的战略错误。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在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要献出该地区后,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地区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换而

  • 你误解最大的历史人物是谁?孔子,身高两米以德服人的山东大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评价最高明的人,孔子以德治民原因,孔子以德治国的故事

    [var1]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虽然孔子是个身高近两米的山东大汉,但是还是以德服人的。具体带了多少弟子,倒是没有确切记载,但是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他四处奔波周游列国准备施展抱负,弟子总要有一部分跟随的吧。[var1]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词人,同时也

  • 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是私生子吗,历史上的吕不韦和秦始皇,吕不韦是秦始皇什么人

    [var1] 首先,邯郸献姬背后存在多个矛盾。在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对秦始皇生母赵姬的身份就有两种记述。司马迁一面说“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指出赵姬本是优伶一类的人,后来成为吕不韦的妾室;一面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暗示赵姬在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