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81 更新时间:2023/12/6 10:24:34

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分割,七国平分天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实力比较雄厚。秦国积极参与中原讨伐,随着垂沙之战、华阳之战的胜利,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魏国与楚国的大量领土。随着秦国的东征之旅,公元前261年,秦国率兵大举进攻赵国长平地区,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斗争,最终赵军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约四十万赵军,此场战役称为长平之战。

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便不复以往,同时加速了秦朝统一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最早的歼灭战。长平之战中,被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为何被赵王弃用,补位的赵括输的更惨,谁来带领军队最合适?

后人曾评价长平之战不是白起胜廉颇,而是秦国胜赵国,长平之战实则是秦、赵两国的战略斗争。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一系列改革后,国力大大增强。在长平之战中,秦国著名武将白起带领秦国60万大军,而赵国却只有四十五万大军,廉颇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被迫采用守势,这种战法实际拼的是两国的国力、兵力、粮草,然而秦国士兵的战斗水平,国家经济实力都远超于赵国。

后人曾评价补位的赵括不如廉颇,在长平之战中急于求胜,然而却被对方全部歼灭,虽说这场战争在赵括的带领下死伤惨重,比廉颇带领的时候输的更惨,但是这场战争换做谁来做这个将军,都很难替赵国扳回这一局。在古代大规模大范围的军队战争中,指令即时传达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往往将军的指令都需要很长时间传送到士兵这里,然而一场战争中这段时间可能就是胜负的关键。

赵括带领军队还未拿下秦军营地的时候,驻留守营的后方主力士兵便已经全部前去迎战,此时白起顺势带领军队将赵军主力一分为二,拉开距离,赵括此时四面楚歌,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扎地为营,将防守作为第一战略,保全仅剩的军力。在这场战争里,白起可谓是艺高人胆大,利用反间计将赵兵一网打击,其实在重要关头赵括转攻为守的战略已经将军队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由此可见,赵括还是拥有一定的才略能力的。然而令赵括没有预想到的是,秦昭襄王后来居上将赵军粮草拦截、粮道堵死,被断了粮草的军队萎靡不振,赵括只好带领军队向前冲锋,试图拼死一搏,最终却被秦军乱箭射死,几十万赵军全数投靠秦军,被白起全部杀害。

战争胜利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统帅的带领,君主的选择更为重要。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昏庸无能,不顾防守之道,在原先的20万大军下,又将赵国的剩下的25万兵士给了赵括,赵国诺大的国家里仅剩寥寥几个小兵,在后来的战争中,赵括一行军队被秦军堵死,毫无反抗之力。秦昭王果断出兵帮助白起、截断赵国粮路。两方形成鲜明的对比,赵国将45万大军放置战场而不顾,在这样的君主统领下,这场战争谁来做这个统帅都是要失败的。

无论是国家实力,战略计谋、君主能力,秦国都远远优于赵国,所以无论谁来打这场战争,结果都是可想而知的。

标签: 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韩信,历史解密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孔子之前,知识是被贵族垄断的。孔子首开私学,但凡是愿意学习,但凡是愿意出孔子规定的学费,孔子就愿意收其为徒,教其知识。孔子之后,越来越多的学问家搞起了私学,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有了学习的机会。但有一条,要学习,就得交学费,毕竟学费

  • 赵高篡改遗诏,为何蒙恬没有反抗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蒙恬,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可是到了秦二世时就一直下滑了,那当时为何,秦始皇最信任的蒙氏为何不辅助当时的扶苏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始皇信任的文人当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毅。秦始皇信任的武将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恬。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那么,为何面对来自秦二世和赵高的杀

  • 北辛文化的陶器有什么特点?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辛文化,红山文化,历史解密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其工艺较为原始,陶质有夹沙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等,手工业在

  • 经历了丧妻、丧子和丧孙的痛苦,包拯晚年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包拯,北宋,历史解密

    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是我国历史上继位著名的清官,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一直备受世人的敬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跟步入老年的包拯的相关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据说在包拯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曾于宴会上遇到了一个突发情况——他那守寡多年的儿媳冷不丁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跪到了他的面前,然后一边哭一边跟他交

  • 战国七雄中韩国都诞生过哪些英雄?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国,战国,历史解密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战国七雄,我们基本上都知道,他们是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国家,他们之间的争斗持续了整个战国时代。当然虽为七雄,但也有强弱之分,诸侯霸主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多次易主,从战

  • 朱元璋宴请功臣后,刘伯温为何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经历相当精彩,放在现在估计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小时候家里贫穷给地主家放牛,之后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到最后成了一国之君。刘邦虽说也是从一介布衣到建立汉朝,可朱元璋的经历和他相比,丰富太多了。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只有一个出身比朱元璋低的,叫石勒,他是奴隶出身,建立了后赵,

  • 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却没看到东晋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邓艾,三国,历史解密

    魏蜀吴三家争斗多年,最终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家归了晋。而在灭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国时,最大的功臣有两个,这两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也是读者极为熟悉的,一位是邓艾,一位是钟会。他们是三国后期的翘楚之辈,邓艾的奇袭阴平之计则是灭蜀国的关键一战,正是这一战让曹魏获得了对蜀国征伐的决定

  • 张献忠大西政权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 最早不是在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献忠,左良玉,历史解密

    张献忠攻下襄阳,过了一把瘾后,发现郧阳一带还驻扎着明军左良玉部,很怕他来攻,就纵兵大肆劫掠焚烧襄阳城后,渡过汉水向东攻克光州(河南潢川)后,又折入湖北“占据”随州。最后,张献忠率部窜至信阳一带驻扎。张献忠猜得没错,左良玉果然率军入河南来围剿他。围剿张献忠的大明军队不过,张献忠也不是吃素的,他趁机进攻

  • 曹操早已识破司马懿野心,为何却不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的就是古代的君王。那些个功高盖主的历史名将都未曾有什么好下场。就好比.刘伯温,他是一代开国元勋,然而朱元璋却丝毫不念旧情,倘若不是他主动辞官,恐连小命都会丢掉,但三国时期的曹操却是与众不同,他早已识破司马懿的野心,却迟迟没有对他动手,这是为什么?司马懿的英贤才俊得到了曹操的高度重

  • 晋朝的太康盛世为什么如昙花一现?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太康盛世,晋朝,历史解密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一共传位四个皇帝,仅仅存在50年。在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在他们的铺垫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取代了曹魏的政权而建立西晋。后来,司马炎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华夏民族重新统一。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