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谁更厉害?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谁更厉害?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81 更新时间:2024/1/24 11:30:37

荀彧荀攸叔侄二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最为信赖的心腹手下。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呢?他们谁更厉害一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荀家两位叔侄不仅从曹操起兵早期,就一路跟随他,直到曹操最后称帝建国。更是在最为危难的官渡时期,这两人都没有背叛曹操,相反,荀彧和荀攸更是提出了各种方法,帮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而其中荀彧本人也被曹操称为,是帮助自己成就统一天下伟业的张子房,荀攸更是成为了曹操的谋主。那么说到底,这二位三国有名谋主,在曹操的心中,究竟是怎样一个看法和地位呢?他们又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

一、明哲保身和侠士风范

荀彧早在年少的时候,就被当时有眼光的官员认为,这个青年有着辅佐皇帝的才华。此后依靠他敏锐的政治眼光,荀彧知道了自己若不离开朝廷的话,必然会被董卓给害死。于是便跑回了自己的故乡,带着自己的族人一起离开故乡,投奔远方亲戚。

而荀攸却没有选择像荀彧那样明哲保身,而是自己迎难而上,联合当时在朝廷当中还有点势力的官员暗杀董卓。可惜的是被泄密而被捕入大牢,但是在牢中荀攸淡定自若,直到董卓兵败退走,自己才被人给救了出来。

但是这俩人在大事上,的确存在着不同的倾向。比如日后曹操在众人的推举下准备加封了,荀彧就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自己反对曹操成为魏王。这在当时的朝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哪怕是此后曹操多次暗示他,他都依然遵循自己内心,以汉朝的荣光为最高思想的原则,使得曹操在日后不得不给了一个空饭盒,暗示荀彧他已经没有了价值,让他自我了断。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荀彧本人是相当有原则的,但是荀攸在史书当中,却没有针对这件事发表过任何意见。而曹操也在日后评价过荀攸这个人做事圆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靠谱,但是内心却智慧刚强。

二、一大一小,战略和战术的对比

其实对三国比较熟悉的人就会发现,荀彧和荀攸虽然都是谋主,但是他们在曹操的帐下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同的。荀彧本人更适合在后方统领大局,做出战略的规划,而荀攸却更适合在前线,作为战术军师一展风采。

比如在官渡之战当中,荀彧就曾经和郭嘉一起劝说曹操,积极和袁绍进行大决战,早日拿下北方地区,为日后南下做好基础。而在当时袁绍手下人才济济不逊于曹操,并且将多人广,来势汹汹。反观曹操这边,还有南方虎视眈眈的孙策和张绣刘表,北边还要花力气抵抗袁绍,当时许都不少武将都觉得这已经没救了。但是荀彧却给曹操打气,并且请求曹操坚守住阵势,方便在日后进行反击。

而荀攸比起他的叔叔,更像是一个战术家。开始袁绍来势汹汹准备进攻白马,而荀攸则献计说调虎离山围魏救赵,就可以趁机击败颜良。曹操照做之后果然如此,此后更是听从荀攸的计谋,先是派兵烧毁了袁绍的粮草部队,使得袁绍的大军气势下降。曹操更是在官渡之战的后期,采纳了荀攸的意见,招降了袁绍手底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张郃高览,为自己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不少的功劳都是荀攸立下的。

三、曹操本人的看法

而上面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这俩人不分伯仲的。但是曹操也有着他自己的看法。数十年来的交情,让他对这俩人都有很高的赞美。

比如在曹操拜见荀彧之后,就亲切地称呼他为自己的张良,而在第一次见到荀彧推荐的侄子之后,就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他不是一般人,若能得到他天下就在自己的手中。甚至他本人还说出过“荀令君的善行,不断进步;而荀军师面对恶行,不全部解决就不会停止”这一番话,而此后更是表示如果比起来忠诚和谋略,那么荀彧一定是第一,而荀攸仅次于他的叔叔。

由此可见,在曹操的心里,荀彧还是略胜一筹的。

标签: 荀彧东汉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分割,七国平分天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实力比较雄厚。秦国积极参与中原讨伐,随着垂沙之战、华阳之战的胜利,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魏国与楚国的大量领土。随着秦国的东征之旅,公元前261年,秦国率兵大举进攻赵国长平地区,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斗争,最终赵军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约四十万赵军,

  •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韩信,历史解密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孔子之前,知识是被贵族垄断的。孔子首开私学,但凡是愿意学习,但凡是愿意出孔子规定的学费,孔子就愿意收其为徒,教其知识。孔子之后,越来越多的学问家搞起了私学,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有了学习的机会。但有一条,要学习,就得交学费,毕竟学费

  • 赵高篡改遗诏,为何蒙恬没有反抗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蒙恬,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可是到了秦二世时就一直下滑了,那当时为何,秦始皇最信任的蒙氏为何不辅助当时的扶苏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始皇信任的文人当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毅。秦始皇信任的武将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恬。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那么,为何面对来自秦二世和赵高的杀

  • 北辛文化的陶器有什么特点?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辛文化,红山文化,历史解密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其工艺较为原始,陶质有夹沙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等,手工业在

  • 经历了丧妻、丧子和丧孙的痛苦,包拯晚年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包拯,北宋,历史解密

    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是我国历史上继位著名的清官,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一直备受世人的敬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跟步入老年的包拯的相关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据说在包拯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曾于宴会上遇到了一个突发情况——他那守寡多年的儿媳冷不丁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跪到了他的面前,然后一边哭一边跟他交

  • 战国七雄中韩国都诞生过哪些英雄?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国,战国,历史解密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战国七雄,我们基本上都知道,他们是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国家,他们之间的争斗持续了整个战国时代。当然虽为七雄,但也有强弱之分,诸侯霸主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多次易主,从战

  • 朱元璋宴请功臣后,刘伯温为何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经历相当精彩,放在现在估计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小时候家里贫穷给地主家放牛,之后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到最后成了一国之君。刘邦虽说也是从一介布衣到建立汉朝,可朱元璋的经历和他相比,丰富太多了。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只有一个出身比朱元璋低的,叫石勒,他是奴隶出身,建立了后赵,

  • 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却没看到东晋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邓艾,三国,历史解密

    魏蜀吴三家争斗多年,最终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家归了晋。而在灭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国时,最大的功臣有两个,这两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也是读者极为熟悉的,一位是邓艾,一位是钟会。他们是三国后期的翘楚之辈,邓艾的奇袭阴平之计则是灭蜀国的关键一战,正是这一战让曹魏获得了对蜀国征伐的决定

  • 张献忠大西政权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 最早不是在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献忠,左良玉,历史解密

    张献忠攻下襄阳,过了一把瘾后,发现郧阳一带还驻扎着明军左良玉部,很怕他来攻,就纵兵大肆劫掠焚烧襄阳城后,渡过汉水向东攻克光州(河南潢川)后,又折入湖北“占据”随州。最后,张献忠率部窜至信阳一带驻扎。张献忠猜得没错,左良玉果然率军入河南来围剿他。围剿张献忠的大明军队不过,张献忠也不是吃素的,他趁机进攻

  • 曹操早已识破司马懿野心,为何却不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的就是古代的君王。那些个功高盖主的历史名将都未曾有什么好下场。就好比.刘伯温,他是一代开国元勋,然而朱元璋却丝毫不念旧情,倘若不是他主动辞官,恐连小命都会丢掉,但三国时期的曹操却是与众不同,他早已识破司马懿的野心,却迟迟没有对他动手,这是为什么?司马懿的英贤才俊得到了曹操的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