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天之骄子的凄惨结局?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天之骄子的凄惨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53 更新时间:2023/12/20 18:43:06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是魏晋南北朝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容易造就英雄。但像拓跋珪这样流亡十余年,寄人篱下, 未到成年便能号召旧部,重整旗鼓再造江山的君主,却绝无仅有,称他为天之骄子,亦不为过。现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云岗石窟中,有一尊巨大的佛坐像,据说就是 依照拓跋珪的形象雕成的。那尊雕像广额大耳,直鼻细目,确实不同凡响。看着它,不难想象出当年拓跋珪驰骋漠北,南征北战,开拓疆场,建立强大魏国的雄姿。 但谁又能料到,这样一位天之骄子,最后竟死于宫廷之变呢!

拓跋珪16岁重兴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远近部落的酋长、大小国家的国 君,看到拓跋珪如此英雄,纷纷前来结好,其中不少送来女儿或宗女,要求结亲,以求政治上有所依靠。拓跋珪是个英雄,但并非不好女色。他不但将送来者全部笑 纳,灭了敌国还要把掳来的美女留在宫中。有时,听到别国君主有漂亮女儿,也要派人前去求婚。

拓跋珪宫中,有一位刘夫人,是刘库仁的侄 女、刘头眷的女儿、拓跋珪的结发妻子。拓跋珪刚立国不久,就封她作夫人。刘夫人为拓跋珪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因为是长子,最有立为继嗣的资格,所 以取名拓跋嗣。刘夫人最早跟随拓跋珪,又生有长子,加上善管内政,很有本领,在宫中威信很高,因此,受到拓跋珪的敬重。按说,刘夫人是最有希望立为皇后 的。但代国宫中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老规矩:将被立为后的女子,必须亲手浇铸一个铜人,能铸成,则说明受天命委托,可立为后;铸不成,则没有资格立为后。拓 跋珪曾经举行隆重的仪式,请来最高明的助手,协助刘夫人铸像,但不知什么缘故,竟然没有铸成。因此,刘夫人就失去了作皇后的机会。

拓 跋珪平定后燕后,掳来了后燕主慕容宝的幼女。因为她美貌动人,被收入宫中。这位慕容氏举止端庄大方,性情温柔和淑,很得拓跋珪的宠爱。刘夫人铸像失败后, 在朝臣们的再次奏请下,拓跋珪选中了慕容氏,为她举行了铸像仪式。慕容氏运气好,没费什么劲儿铜人就铸成了,很快就被立为皇后。

刘夫人年长有威信,又生有长子,没有立为皇后;慕容氏年幼新来,反而立为皇后。这自然引起刘夫人和其他一些妃嫔的不满。这些妃嫔有的挑唆刘夫人去排挤打击慕容后,有的劝刘夫人沉住气,等儿子当上皇帝后一总算帐。总之,出什么主意的都有。

这些闲言碎语吹进了拓跋珪耳朵里,搅得他心里很烦乱。拓跋珪有许多儿子,他认为最有能力继承自己事业的,还是拓跋嗣。因为拓跋嗣是个仁义忠厚的孩子,拓 跋珪对他很放心,知道他将来不会欺负自己的庶母和弟妹。但他不放心刘夫人。他知道女人们一般心眼小,好听谗言,不能容人,尤其是将来当了太后,权势无边, 难免做出伤害非亲生子女的事情来。而且,如果太后扶植外戚,把持朝政,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这种例子在史书上记载得太多了,拓跋珪读过这些史书,他知道得 很清楚。于是,他想了一个有效的、但又残忍的办法。

一次上朝时,拓跋珪宣布了一条规定:今后,魏宫里立太子时,先要杀死太子的母亲。说完,又宣布了一道具体的诏令:诏立皇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同时,赐太子母刘夫人即日自尽。

诏令一下,朝臣们都惊呆了。半晌,拓跋嗣首先明白过来,他扑地一下跪倒在父亲面前,痛哭失声,要求父亲不要杀掉自己的母亲,要求父亲另立别人为太子。

对这条每立太子先杀其母的规定,拓跋珪是经过反复考虑后才下定决心的。他早已作好了思想准备,所以,在拓跋嗣痛哭求情、随之群臣纷纷跪下求情的时候,他 非常冷静,缓缓地说:“这不是我自己的发明创造,五百年前的汉武帝就是这么做的。我这是为社稷着想,为大魏臣民着想的,希望你们也不要仅仅考虑到某个人的 生死,而不顾及国家的安危。”于是,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在北魏沿用下来,直到一百年后的孝文帝时才被取消。

拓跋嗣因为自己被立为太 子,反使母亲惨遭杀害,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他昼夜啼哭,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直到刘夫人安葬后,仍然啼哭不止。拓跋珪知道后非常生气,派人去召拓跋 嗣,准备狠狠打他一顿。拓跋嗣因为伤心过度,早已置生死于度外,而且他是纯孝之人,所以并不犹豫,马上就要去见拓跋珪。左右侍从急忙拉住他,劝他说:“如 果殿下是真孝顺,就应该替皇帝想想后果。俗话说,孝子对待父亲的打骂,小打接受,大打则逃跑。现在皇帝盛怒之下,谁知会做出什么事来!纵然殿下不怕死,但 皇帝真打死了殿下,天下人都会责备他,说他不慈爱。难道殿下愿意自己的父亲背上这种坏名声吗?依我们看,殿下不如先躲出去,等皇帝息了怒,再回来赔罪不 迟。”拓跋嗣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微服逃走了。

太子逃走后,拓跋珪心情很不好。他失去了结发妻子刘夫人,又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使他心里罩上了一层阴影。拓跋珪这时还不到四十岁,按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因为种种原因,他已未老先衰了。

首先,拓跋珪平日在女色上花费精力很多,身体搞得很虚弱;另外,拓跋珪信奉道教,使他大恼受到严重伤害。道教讲究练丹吃药,说吃了药可以长生不老,因 此,迷惑了许多人。几年前,拓跋珪听信了术士的欺骗,召来一帮人,专门给他炼丹配药,当时最时兴吃的是一种五石散,又称寒食散,是用五种石头做成的。这种 药吃起来很费事,必须有许多辅助措施,否则就会发毒伤人,让人变得心情烦躁。魏国宫廷里有一位名医阴羌,善于指导吃药,所以一直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后来阴 羌老死了,拓跋珪失去指导,药性开始侵入身体,损坏了他的大脑,脾气变得烦躁不安、多疑善怒。偏偏这时国中又屡屡出事,三天两头有坏消息报来,不是闹灾 异,就是闹饥荒,再么这里有人叛逃了,那里又有人造反了,加上刘夫人已被赐死,爱子又不知去向,拓跋珪很快就精神失常了。他有时几天不吃不睡,呆坐或者呆 立着;有时大骂臣下,说他们狼心狗肺,要反对自己;有时突然回忆起三十年来的成败得失,又哭又笑;有时又成夜成夜地高谈阔论,好像与鬼物争辩。遇到他火气 来时,随便就要杀人;颜色异常的要杀,喘息不定的要杀,行走速度不均匀的要杀,说话用词欠妥当也要杀,而且是他自己动手杀死,杀死后就摆在天安殿前,任尸 体腐烂发臭。这样搞得朝野人心惶惶,谁都不敢出头露面,惟恐稍有不慎招来横祸。

不久,拓跋珪的另一个儿子结束了这种恐怖的气氛。

这个儿子叫拓跋绍,是个凶狠残暴的人。

拓跋绍的母亲姓贺,是拓跋珪母亲贺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拓跋珪娶了自己的小姨作为自己的妻妾。

这种不论辈分的婚姻在封建社会前期并不少见。如汉高祖的儿子刘盈娶的就是自己姐姐的女儿、即自己的外甥女,何况少数民族宫廷更不讲究辈分的。

拓跋珪是在一次去贺兰部时结识的贺氏。以前,拓跋珪也见过贺氏,但那时贺氏还小,并不出色,这次见到时,她已经十八、九岁了,出落得一表人才,好像草原 上的一颗珍珠,艳丽动人,使拓跋珪一见倾心。他立刻去求母亲贺太后,要求把贺氏归为己有。贺太后却说:“女人太美丽了不好,而且,她已经有了人家。”拓跋 珪不肯放手,暗暗派人杀了贺氏的丈夫,然后把她迎进宫中。

不久,贺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拓跋绍。拓跋绍与其他兄弟性情截然不同,既不 勇武,又不聪慧,生就一副凶狠险悖的样子,每天像个无赖汉,在街巷上游来荡去,并且养了一伙地痞流氓,专门打劫行人的财物,捉杀百姓的猪犬,然后聚在一起 混吃混喝,俨然是京城一霸。因为是皇子,谁也不敢来管。后来,拓跋绍闹出了人命,传到拓跋珪耳中,把他气得火冒三丈。拓跋珪亲自动手,狠狠抽了拓跋绍一顿 鞭子,然后把他的双脚捆住,倒吊在井里,准备把他吊死。拓跋绍是个不怕死的无赖,任凭拓跋珪怎么打,怎么吊,都不讨饶。倒是贺氏哭得死去活来,百般哀求, 直到叩头流血,拓跋珪才软了心肠。他看看拓跋绍吊得快死了,料想他今后也该接受教训了,才把他提了出来。经过这次教训,拓跋绍表面上老实了许多,但心里却 对父亲异常仇恨,从此不再与父亲主动说话。

拓跋珪精神失常后,随便打人杀人。这一天,不知为了什么事情,偶然来到后宫,看见贺氏,觉得不顺眼,就狠狠打了一顿,并叫人关起来,说:叫她活不过今天。但一会儿,拓跋珪吃了晚饭,又把这件事忘了。

贺氏本来只等一死了,但天黑了还未见拓跋珪动手,又萌生了活命的希望。她偷偷叫侍从找来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救自己。拓跋绍早就痛恨父亲,恨不得让父亲立 刻就死,好报当日吊打之仇。而且,他知道哥哥逃跑没有下落,如果父亲死了,乘这机会自己还有登基作皇帝的可能。机会太难得了!拓跋绍连夜找了几个心腹宦 官,冲进寝殿,把拓跋珪杀了。

拓跋珪,这个英雄一世的天之骄子,被杀时却没有一个人前来相救。侍从们都害怕他的疯病发作,天刚黑能找到借口躲开的早躲开了,躲不开的几个也巴不得这个疯子早日归天,所以见到作乱者闯人时,都一哄而散了。

拓跋珪在位23年,死的时候,才39岁。不久,拓跋嗣听说父亲被杀,马上回到京城。他得到臣民百姓的一致拥戴,登基继承帝位。不久,拓跋绍与贺氏被捉住赐死。这时,拓跋嗣才十六岁,恰恰与他父亲重举代国大旗时一样年龄。

标签: 南北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表手下有很多猛将,他们最后都投奔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刘表,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崛起的各路军阀,其麾下无不是人才济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过《三国演义》和熟读三国历史的人想必都知道,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方诸侯的雄图霸业都少不了身边能人异士的出谋划策,最典型的有诸葛亮、周瑜、郭嘉等算无遗策的谋士,还有像荀彧、张昭等搅弄风云的政治高手。除此之外

  • 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荥阳郑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荥阳郑氏,汉朝,历史解密

    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北魏隋唐时期,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

  • 他和孔子、孟子、朱熹齐名儒家四大圣人,到底有多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儒家四大圣人,历史解密

    今天博雅来和大家讲一讲一个历史上和孔子、孟子、朱熹齐名的四大圣人之一,但是常人又不大了解的伟人,他就是王阳明。王阳明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大多国人不知道他以及他的思想?我们先来看一个事例:在明朝以功封伯爵的文臣有三人,以学问从祀孔庙的学者有四人,而王阳明竟然独占其二!王阳明之英才绝世,可管中窥豹。王阳

  • 刘禅真的很傻吗 只怪他藏得太深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刘禅,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说到刘禅这个人,大家都会觉得刘禅只知道玩乐,压根什么都不懂,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因为刘禅这个人年龄太小,肯大权都是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刘禅虽然还小,但是知道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并且诸葛亮的能力可是摆在他们眼前的啊,不过时间一长他也就有了叛逆之心。在诸葛亮临终的时候

  • 响马到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古代山东的土匪会被叫做响马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土匪,山东,历史解密

    在古代,若是没有战争,那么自然是国泰民安,若是在战火连天的朝代就有许许多多的土匪产生,在山东,这些土匪被称作响马。其实,这些土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农民起义军,在很多人眼中,这些人都是英雄好汉。在东汉时期后,山东的一些农民起义军比较多,他们为了反抗当时残暴的统治,

  • 抗战时期全国有多少伪军?他们的装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伪军,近代,历史解密

    抗战时期,全国伪军高达210万人,伪民团、伪警察还没有计算在内。截止到1944年5月,据当时极不完全统计,国民党投敌的中央委员有二十人,国军将领六十七人,其中不乏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夏楚中、公秉藩、陈孝强、李长江等上将、中将级人物。汪伪“76号”特工组织也是由国民党中统、军统投降人员组成的,责任

  • 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个人私欲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迁都北京对于朱棣而言,首先是作为统治者的个人意愿,其次才是为大明帝国的江山社稷着想,所以用利弊来形容朱棣迁都是本末倒置的思维。对于朱棣而言,迁都北京主要是为了解决篡位后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环境问题,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对朱棣本人而言没有“弊”这一说,北京的风沙对于朱棣而言都是过家家。而作为统治者的

  • 房玄龄和杜如晦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李世民动手之前要对两人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历史解密

    李世民还是秦王时,便很注意收纳人才,因此他的身边能人辈出。这些人才中,最让太子李建成忌惮的,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却要尉迟恭杀掉这两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房玄龄剧照)说起来,早在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房玄龄便投靠了秦王李世民,一直是他不离左右的谋士。房玄龄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出

  • 秦献公真的忠于周天子吗 为什么魏韩攻打周天子他会主动站出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献公,周天子,历史解密

    秦献公真的忠于周天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中有这样一段话:显王五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即周显王五年(前364)时,秦献公在石门这个地方,打败了韩、赵、魏三个国家的联盟军队。本次战役一共斩

  • 在古代中国的农民起义欧洲的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农民起义,古代,历史解密

    先说一下“农民起义”这个概念。“起义”是一个有着明确的道德判断的词。中国古典文献中有“起义”一词,但从来没有“农民起义”连用。比如,《水经注》“汝水”条下,有“汝南太守周矜起义于悬瓠者是矣”之句。《三国志·袁绍传》裴注中,有“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田)丰”之句。《通典》中有“桓玄篡晋,宋武帝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