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统一三国后魏蜀吴三位君主结局都是怎样的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魏蜀吴三位君主结局都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03 更新时间:2024/2/5 0:17:17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段历时不长但声名大噪的时期,所谓的三国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而三国的终点则是晋朝灭吴。赤壁之战中,吴蜀联军击败曹军,导致曹魏一统中国的梦想破灭,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的建立实际上也并非同时进行,曹操去世后,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废黜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第二年,刘备在成都宣布继承大汉皇统,蜀汉建立,而江东的吴氏政权则在刘备称帝后的第七年才在建业公开称帝,吴王国正式建立。至此,正式的三国鼎立局面开始。

1、魏蜀吴三国的先后灭亡

魏蜀吴三国建国并非同时进行,其灭亡也并不是在同一时期。包括很多历史爱好者在内的人们都有个误区,那就是认为魏蜀吴三国都是被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所灭亡,实际上这是个误会,三国之中,最先灭亡的是蜀国,公元263年,还是曹魏大臣的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同年,建国达四十二年、历两帝的蜀汉政权被魏国灭亡。虽然此时的魏国皇帝已经沦为司马家族的傀儡,但是魏国曹氏皇帝犹如当年被自己祖先控制的汉献帝一样,仍是法理上的皇帝。蜀国灭亡之后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继任为晋王,两年之后,晋王司马炎废黜魏国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自立为皇帝,并将国号改为大晋。此时的晋朝所辖领土为三国之中原魏国和蜀汉两国领土,三分天下有其二,晋朝代魏后并没有迅速发动灭吴战争,而是经历了十数年的休养生息,整顿武备,十五年后,公元280年,晋朝发动灭吴之战,朝政混乱、人心尽失的东吴政权在晋朝大军的多路进攻下土崩瓦解,吴国末代皇帝孙休被俘,吴大帝孙权所建的立国五十二年的东吴至此灭亡,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开始的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晋朝也成为继两汉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2、魏蜀吴三国末帝的最终结局

魏蜀吴三国依次灭亡,三个国家的末代君主的结局也不尽相同,首先说一下最下灭亡的蜀汉末代皇帝刘禅。刘禅在蜀国灭亡后与蜀汉皇族及大臣等一干人被迁到洛阳居住,魏国皇帝在晋王司马炎的授意下降封刘禅为安乐公,乐不思蜀的刘禅表现出的状态让司马家族非常放心,所以憨态可掬的刘禅因此得以在洛阳安度余生,八年后,刘禅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当时晋已代魏,晋朝皇帝司马炎将其追谥为安乐思公。刘禅也是三国末代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位。

晋王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继任相国、晋王之位。司马炎继任不久就篡夺了魏国政权,建立了晋国,自曹丕建国起历五帝的魏国自此灭亡。曹魏灭亡后,末代皇帝曹奂被迁居到金墉城。晋武帝封曹奂为陈留王,允许其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同时晋武帝司马炎还给予曹奂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的优待,同时还允许曹奂上书晋帝时可以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其地位、待遇、结局不仅是三国末代君主中最好的同时几乎也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晋武帝司马炎对待曹魏末代皇帝的曹奂的态度,几乎是效仿了当年曹丕称帝后对汉献帝的安置,这样既能说明曹魏政权地位高于蜀汉和东吴,是正统政权,也能说明晋朝皇帝得位之正。

相对于蜀汉末代皇帝刘禅和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的待遇,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在投降后的地位明显时最低的,吴国灭亡后,孙皓被封为归命侯,爵位低于曹奂的陈留王和刘禅的安乐公,爵位是三国之中最低的。吴国灭亡之后,孙皓及吴国皇室宗亲以及亲信大臣等一干人马被迁至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亲自接见了他,将其封为归命侯之后,赐其在洛阳居住,孙皓在洛阳生活了四年后去世,享年四十二岁,与他一同迁往洛阳的他曾经的皇后滕氏亲自为他写下了悼文,滕皇后是出名的才女,据说这篇悼文写得非常悲痛凄楚。

古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仅有魏、蜀、吴三家归晋,天道轮回、王朝兴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温是怎么平定河北三镇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事实上只有我们稍微研究一下河朔三镇就能搞清楚河朔三镇也不是铁板一块。虽说号称是唐朝最为强大的节度使集团,甚至有着能与朝廷相抗衡的能力,可是盘子打了,内部肯定也会出现反叛现象的,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件事情能够说明一切,在安史之乱的后期,河朔三镇便形成。到了唐末,朱温平定河朔三镇。事实上这三镇

  • 正史上的张辽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辽,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他的实力确实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张辽的实力并没有讲述太多,他的成名战就是合肥之战。那么在正史上,这样一位勇猛的武将到底有多厉害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朝末年,王室微暗,宦官外戚争斗不断,塞外胡人(匈奴)趁机占领了不少汉地

  • 唐朝河朔三镇有多嚣张,为何唐朝始终解决不了河朔三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河朔三镇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话说这个唐朝时期的河朔三镇非常的有意思,为何说有意思了,其实就是说的这个河朔三镇非常的嚣张,嚣张到唐朝到灭国了也都解决不了这个河朔三镇的问题了,那么这都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唐朝河朔三镇有多嚣张说唐朝的河朔三镇有多嚣张这个问题

  • 李世民和李建成谁的账面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不然李世民也不会手刃自己的亲兄弟了。当然,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会认为李世民能力要比李建成更加出众,他更适合坐上这个皇位。李世民的确将唐朝带领至一个新的高度,不过这也不表示他发动政变就是正确的。其实李建成作为太子,他各方面的实力都在李世民之上,有关他们二人账面上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何会反目成仇,李隆基为何一定要太平公主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事情,那么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非常的有意思,他们自己本来是姑侄关系,但是最后却反目成仇了,而且李隆基非要这个太平公主死了,所以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 唐朝五律的代表人物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五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后来在唐朝发扬光大,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五言律诗。五律讲究声律以及对偶,全篇共八句组成,每句五字,基本形式分仄起和平起两种。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诗都属于五律,例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的《登岳阳楼》等。这次是准备简单介绍下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 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张振武逼迫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其实这也并不是张振武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在武昌起义的发动组织是孙武和张振武负责共进会,和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在贡献上,文学社的作用比共进会要大一点,而革命党要选黎元洪当湖北都督,和张振武无法决定这件事一样,自身的影响力不够。1、武昌首义者张振武张振武是湖北罗田人,先

  • 汉武帝的丞相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西汉时期,丞相多半是功勋外戚,出身都非常的高贵,而且一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甚至在汉武帝统治初年的时候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之后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一面设置了内廷决策机构,削弱了外廷丞相的权利,同时再搭理提拔儒生布衣为相,打破了贵族担任丞相的惯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所任

  • 陈炯明为什么反对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广东王陈炯明,对他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其中一种观点就是以《陈炯明叛国史》一书作为代表,因为陈炯明反对孙中山,以至于导致陈炯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另一种就是以陈定炎和高宗鲁围殴代表的合著《一宗现代史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一书,将陈炯明推崇为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

  • 张飞镇守长坂桥,曹操众将为何不敢与张飞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长坂坡之战,刘备一方能顺利撤退,还要感觉张飞在长板桥上的英勇表现。当时张飞负责断后,他仅率领少量骑兵立于长坂桥上,张飞霸气说到:“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结果曹操阵营中的将士全部无动于衷,似乎是被张飞的气势给镇住了。很难想象张飞是如何靠一己之力阻挡曹军追击的,当时曹操派